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工程人才需求與教育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辦學規模分析
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發展迅速,如環境工程本科專業點已從1995年的52個猛增到2009年的327個,年均遞增高14%,畢業生數量由2500人增加到2萬多人,是高校擴招以來增長最快的本科專業之一,已成為專業點最多的十大本科專業。多數工、理、農科高校均設有該專業,不少高校還將其定為重點骨干專業。
1.2人才培養質量分析
總體上,社會對2000年前畢業的環境工程人才質量是肯定的,具體表現在:1)絕大多數畢業生基礎知識扎實,專業功底較深厚,綜合素質較高,很多已成為政府環保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的技術骨干和中堅力量;2)普遍對廢水、廢氣、噪聲及固廢污染控制方面的知識有較系統的掌握,經過2~3年的實際工作鍛煉,多數具備承擔環境工程項目設計、施工及管理的能力,懂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有較濃的工程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有一定的解決環境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務實”能力較強。3)早期的環境工程大學生有不少從事環境管理、環境評價、環境教育、環境宣傳,甚至市政工程、給排水工程、化學工程、冶金工程等工作,經過1~2年的適應均能較好地勝任所從事的工作。1998年以來,高等教育提出“擴寬基礎、淡化專業”,高校開始提倡“通才”教育,環境工程高等教育受此影響,外語、計算機、政治、人文社科類課時比重明顯增加。基礎知識一般比較扎實,專業課教學相對削弱,致使畢業生專業知識不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明顯不足,對國內外環保領域的最新技術進展了解甚少,環保法律、法規、政策方面的知識比較膚淺,工程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強,不能很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需要。
二、環境工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探討
2.1穩定辦學規模
近十年來,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盲目開設環境工程專業或擴大招生規模,出現了畢業生供求關系失衡、就業困難的局面,也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環境工程專業辦學質量。伴隨著國家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提高辦學質量的要求,環境工程高等教育的擴張速度在迅速減慢,今后較長時間內應將重點放在穩定辦學規模,完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上。
2.2做好學科定位
人才市場的變化將加速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的科學定位。重點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招生量小、畢業生讀研或出國率高,到基層工作的人不多,理應對培養“研究”型人才負以重任。而對于多數地方一般院校來說,就業壓力大,必須著眼于畢業生就業主渠道,調整好專業方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己任。
2.3加強專業的規范化和特色化
環境工程高等教育既要堅持“統一性”,也要注意發展“特殊性”,突出“個性”。“統一性”就是要在培養規格和基本要求上做到一致,“特殊性”就是要根據學校相關學科優勢、自身條件和人才市場要求,使培養的人才在某一或某些方面具有特色或優勢。環境工程專業多脫胎于其他傳統專業,受源專業的影響,校際之間有不少差別,盡管教育部多次修訂專業目錄,仍需根據社會需要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培養目標和基本要求進一步規范化。加強特色化時,學校應充分考慮“兩師”制提供的機遇和挑戰,著力解決就業問題。
2.4深化課程體系改革
不少高校過分強調“素質教育”、“通才教育”,弱化了專業教育。在課程體系上具體表現在:總教學時間過分壓縮,專業課時銳減,政治、外語、計算機等課時膨脹,實驗和實踐環節薄弱。為此,必須根據環境工程人才市場需求,按照高等教育規律,逐步深化課程體系改革。重點應放在優化知識結構,拓寬專業知識,強化專業特色,提高設計與實踐能力上。如加強《環境管理》、《環境法規與標準》、《環境影響評價》和培育專業特色的課程等。
2.5強化專業實驗和實踐環節教學
本科教育是工程師的搖籃,學生階段實踐性教學環節和專業實驗將為畢業后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近些年,不少環境工程專業點缺少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實驗室面積不足,儀器設備老化,辦學經費投入不足,畢業環節重論文輕設計,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能力的培養。為此,應強化專業實驗和實踐性教學,完善實驗教學條件,開出并開好規定的所有專業實驗,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通過典型工程的現場教學和畢業設計中實際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運行操作規程編制等,改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2.6改進工程類課程的教學
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噪聲污染控制工程等工程類課程教材內容龐雜,日趨理論化。加上不少教師缺乏工程實踐的經歷,很難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必須改進工程類課程的教學,按照專業目錄要求設置課程設計或實習,結合典型案例分析解剖工程原理,明確設計參數選取、設備選型、電器儀表控制、技術經濟平衡等原則。尤其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實際污染控制工程不僅追求技術上滿足要求,還要把投資、運行費用、操作管理的難度、裝置穩定性和可靠性等作為約束條件。
2.7提高人才的綜合質量
在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今天和今后較長時期內,著力提高畢業生質量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具體應重點關注:1)思想素質的培養。應培養學生樹立專業發展的信心,具有獨立思考與探索的精神,能夠辯證地看待和解決問題。2)系統知識的掌握。不僅包括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也包括法律法規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既要有足夠的廣度也要有一定的深度。3)綜合能力的提高。通過強化實驗和實踐教學,尤其是畢業設計,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實際科研課題或環保工程中,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適應性的培育。通過強化綜合素質培養提高其適應性,使他們可通過繼續教育、職業培訓等手段,能適應更廣闊的就業領域。
三、結語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才市場的變化給環境工程高等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高校只有積極地迎接這種挑戰,充分利用這一歷史機遇,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深化環境工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才能實現健康發展,得到社會的認可。
作者:張煥禎 匡穎 王智麗 龐博 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水資源與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