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的改革與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以黑龍江東方學院環境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改革為例,探索出了適合應用型本科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的特色鮮明的核心課程體系。黑龍江東方學院環境工程專業自2004年成立至今,始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龍江經濟為目標,不斷總結與創新,通過對畢業生的調研和社會企業的走訪,修改了幾輪培養方案,對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畢業生已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過程中強調核心課程體系的重要性,構建了“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應用指標體系”的三維互動課程體系。實踐表明,優化和構建完善的核心課程體系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對提高學生的自身競爭力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應用型;環境工程;核心課程
一、打破常規,多元化的上課手段提高學生的上課熱情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對環境工程專業核心課程進行大膽的融合與創新,不拘泥于現有的上課手段,將上課形式多樣化、多元化,走出課堂,將圖片教學改為實物教學,讓學生走進施工現場及各個污水及廢物處理處置場,增加學生的直觀感受,讓學生喜歡上課,喜歡到工地去接觸實物。通過授課方式、上課形式以及上課地點的改革,希望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現場應變能力,最終把我們的畢業生培養成社會所需、企業急需、行業必須的應用性、職業型、綜合型、環境工程技術技能型人才。同時希望在新的授課方式上注重培養學生的雙創精神,增加學生的就業砝碼、擴大學生的晉升空間。
二、發現問題,提高教師指導水平和學生學習能力
課程改革后的上課方式很靈活,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增多了,對愛學習的學生來說是好事,約束少,自主學習的機會增多了,學習主動性增加,但對個別不愛學習的學生來說也是機會,偷懶的機會增多,因此,調動全體同學的上課積極性成為了課程改革的關鍵。目前的教師結構是整體學歷偏高,工程實踐能力較差,教師都是從校門到校門,沒有真正地在施工現場待過,對學生的工程實踐指導上不去,因此我們要求課程的指導教師利用業余時間下場充電,主動深入到處理現場,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同時鼓勵教師多多參與橫向課題,通過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師的實踐指導水平,保證課程改革的效果。在進行現場授課時,一般都采取雙導師制,在工地聘請一名經驗豐富的現場指揮員給學生們講解,具體的理論知識由學生的課程教師講解。在現場上課時暴露出的問題就是學生到工地后很多工作不會做,不敢做,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教學中要著重這方面的培養。
三、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
1.注重學生個性化培養
課程改革注重分層次教學,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生的思想,讓愛學習的學生認識到考研的重要性,讓不愛學習的學生對專業課感興趣。這一做法效果顯著,平均考研率達到了35%以上。同時,因為有些學生專業課成績不好而未能考研成功,本項目在改變上課方式的同時也關注到考研比較多的學校的專業課內容,課程內容改革上在結合自己的特色培養的同時兼顧其他學??佳写缶V,做到上課內容與時俱進,兼顧各個方面,為考研學生順利升學做準備,通過上課內容的改革達到考研就業兩不誤的效果。
2.著重培養學生的“雙創”能力
課程改革應在培養方案中構建“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職業素養+創新創業”的“三維度,一融入”課程體系。實踐表明,優化和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環節對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對提高學生的自身競爭力有很大幫助。環境工程專業學生雙創能力的提高是一個不斷發展和進步的過程,隨著國家和人民對環境問題的重視,雙創能力將會被賦予新的內涵。作為一所應用型技術大學,作為新一代的環境人,我們應該抓住這次難得的發展機會,樹立正確的辦學理念,努力打造出特色鮮明的專業方向,努力培養適合當代社會發展的、符合地域經濟的應用型本科技術技能型人才,完善培養方案,優化課程結構,培養具有很強創新創業能力的優質畢業生,為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服務,為打造碧水藍天服務。
3.理論結合實踐,具體落實“四個環節”
把環境工程的核心課程如給水工程、排水工程、特種廢水處理技術、水處理設備與安裝、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環境監測等理論課程,以及配套的實驗和課程設計融合起來,各拿出一部分學時到現有的各實習基地去上,在上課過程中有提問,在現場回來后有作業,一周后全班有總結,最后對上交的作業有成績,通過“四個環節”避免了不認真學生偷懶,使課程改革真正的落到了實處,使教學效果在學生心中落地生根。前幾屆學生的反饋效果非常好,學生到工作崗位后對現有工作不陌生,上手快,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
四、多點融合,利用社會資源為學生創造條件
課程改革應通過現有的社會資源和已經建立的實習實訓基地,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加強學校與科研單位的合作,提高學校的科研水平,將產學研的優秀成果納入到本科教學當中,讓學校、企業、科研院所多角度、多層次地建立合作關系,例如,可以讓關鍵的且需要實踐能力的專業課在企業或施工現場進行實踐,充分利用現有實習基地的資源,將學生的能力培養融入到實習基地的實際生產中,讓學生認識最新最好的科研方法與儀器設備,了解、參與最前沿的研究課題。優化產學研合作方式,既能實現高校服務于社會的基本職能,又能為大學生創造實踐、科研的機會。利用實習基地人員的實踐經驗和設備上的優勢,對學校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有效的補充,從而更好地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教學效果良好。要想建立效果好、有特色的校企合作關系,真正起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作用,主要的保障條件有三點:第一,要有多名具有豐富實踐與理論經驗的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指導教師,可以保證學生在校內校外都能得到很好的指導,保證教學效果;邀請實踐基地專家進入課堂開展講座活動或授課,專家在課堂上能夠將生產實際中的寶貴經驗和成功案例,以及遇到的技術管理方面難題和解決途徑講授給學生,讓學生在得到知識的同時了解實際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要有鮮明的就業方向和辦學特色,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喜好,給其制定出適合他的畢業去向和就業方向,同時根據不同的就業方向再進行具體的指導,做到精準投放,效果突出;第三,要建立一批有特點的實習實踐基地,保證滿足不同的就業方向,同時要在每個實習基地聘請一到兩名有經驗的指導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有力保障。
五、結語
本研究的意義在于根據環境工程專業特點,通過對環境工程核心課程的改革,使學生在新的就業壓力下也能夠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更加具備市場競爭力。目前我國環境工程專業的開設基本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實力雄厚的研究型大學,如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等,他們領先于其他大學,側重環境領域的科學發明與創造尖端人才的培養;二是具有碩士點、博士點的教學研究型大學,他們側重高級人才的培養及科研成果的轉化;三是一般本科院校,既沒有博士點,也沒有碩士點,他們必須面對現實,調整思路,側重點應該定位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促進大眾化教育。黑龍江東方學院屬于一般本科院校,沒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更高的社會知名度,本院的畢業生要想被社會認可,就必須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和扎實的專業功底。什么是特色?所謂特色,通俗地講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這就要求我們專業教師在課程建設上要有特色,打破以往的枯燥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在愿意學的前提下學得更多,學得更扎實,因此,本研究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帥,單德臣,李明,蔡柏巖.應用型本科高校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構建與探索[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9):72-73.
[2]姜理英,陳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環境工程專業教學改革探析[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3(3):256-260.
[3]宋振東.全新環境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06,(1):80-82.
作者:王帥 姜濤 楊陽 單位:黑龍江東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