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PBL教學法在醫學留學生教學中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調查針對醫學留學生在心血管內科的心律失常教學部分采用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學效果。方法:選取進行心血管內科心律失常章節教學的新疆醫科大學臨床專業2015-2016級留學生,隨機分為兩組,對觀察組研究對象采用PBL進行教學,對照組研究對象采用傳統的教學法。結果:一個學期后,觀察組研究對象成績考核的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平均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研究對象對教學的滿意度也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研究對象在很感興趣和感興趣的比例要高于對照組。結論:采用PBL有利于提升對醫學留學生心律失常知識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PBL;教學方法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運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新疆醫科大學2015-2016級臨床專業留學生,共235人。依據簡單隨機化的原則,利用隨機數字表產生隨機數字,將研究對象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人數分別為112人和123人。
(二)PBL教學方法
1.備課
備課是上好課、組織好整個教學活動的先決條件。首先,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明確本學科的教學目的、體系、結構和內容的基本要求,對各章節的重點、難點要做到了然于胸。由于心律失常教學內容涉及到很多的專業名詞術語,因此,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英語基礎和語言表達能力。其次,課上有限的教學時間要求教師在課外要提前準備好相關的講義及多媒體課件。課前要由授課教師預授課一遍,根據其他教師的建議,做進一步的修正。
2.使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及方法
(1)“思維導圖”與多媒體課件相結合;思維導圖以某個中心主題為起始,然后構建與中心主題緊密關聯的一級概念主題,再而若干個二級主題被包含在前一個一級概念主題下,依此構建并形成一個樹狀結構。用圖形圖像的方式將思維過程顯示出來,以提高大腦思維的效率。思維導圖不光能運用到教師教學實踐中,也能用于課上討論環節。在心律失常知識教學中,特別是心內電生理知識教學,非常有助于學生對心臟電活動概念及原理的理解掌握。(2)“微課”;微課也是視頻公開課的一種,但是它的特點是“微”,包括“微視頻”、“微教案”、“微課件”,比如一個長度僅為十分鐘左右的視頻,囊括了本節課的授課大綱或者重點,包括教材解讀、題型精講、考點歸納、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方面的知識,通過互聯網發送給學生,這非常有助于學生在課余時間(如候車、等飯、空閑時)的自主學習。(3)多種教學工具應用;充分利用包括多媒體、錄像、模擬動畫在內的多種教學工具,開展多媒體教學,營造有趣的課堂環境,從而能夠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中讓學生去學習、理解抽象的電生理知識。在每堂課結束后,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和知識接受程度,教師需要安排病例(或案例)討論,以使學生能夠鞏固學到的理論知識。
3.尊重留學生的特點及習慣
國內外的文化差異會對留學生的心理發展產生影響。由于我國社會文化環境與國外存有差異,再加之每個人的不同的性格特征,這種差異疊加在一起在不同學生中的影響也有所不同。本次研究的對象以中亞國家為主,由于受到本國及留學國的兩種文化、習俗的影響,多數留學生有著知識面廣、思維敏捷、求知欲強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的同時,還應與留學生多交流,熟悉他們的生活和文化,適應他們的發音特點,這樣才能確保和留學生的良好溝通,去除與他們的交流障礙。在教學準備和教學過程中,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尊重他們的文化習俗,使之減少異國文化帶來的恐懼、陌生、心理抵觸等不良情緒,會使教學過程顯得親切、自然。
4.教師在PBL教學時的作用
在開展PBL教學過程中,當聽到討論內容偏離主題或者出現錯誤時,教師易急于介入學生討論,而討論的過程恰恰是學生不斷思考、進步的過程,因此,教師不應急于糾正,而是要給予一定的討論時間。另一種急于介入學生討論的情況往往是當原定學習目標與學生設立的學習目標存在偏差時。如果到討論的最后,學生依然漏掉主要的學習目標,可能會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學習目標設立不合適;另一個是教師沒有把握好引導的機會。如果漏掉的問題非常重要,在與學生互評環節時,要求教師告知學生需要引起注意,也便于學生課后繼續學習。盡管教師不應急于介入學生討論,但適時的介入還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教師的適時介入能夠促使討論的順利進行,如某些名詞術語的發音,如Palpitation(心悸)等。此外,針對學生們“高度關注臨床相關問題而忽略基礎知識的學習”的問題,教師應適時介入,提醒學生注意討論的側重點。同時,應對某些臨床或實驗室檢查結果予以解釋,以淡化學生對臨床相關問題的關注度,這樣既可以防止討論主題的偏離,也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另如,在設立學習目標的過程中,學生往往羅列一系列的癥狀而無法從中提煉出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也需要教師的介入。當教師必須介入學生的討論時,應該選用合適的語言,以至于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更好地設立學習目標,又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研究方法
針對觀察組研究對象采用上述PBL方法開展心血管內科心律失常部分的教學,針對對照組研究對象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此部分教學。經過一學期后,通過分析比較兩組考試成績來評價PBL和傳統教學法的教學效果,以及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來調查留學生對此部分教學的滿意度。
(四)統計學方法
定量資料滿足正態分布或近似正態分布,選用均數、標準差進行統計描述;在滿足方差齊性的基礎上,組間差異性比較選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定性資料選用頻數、百分比進行統計描述,組間差異性比較選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為0.05。
二、結果
觀察組的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的平均得分分別為(25.6±2.9)分、(23.3±3.1)分、(52.9±5.8)分,對照組相應題目的平均得分分別為(24.4±2.3)分、(22.1±2.8)分、(51.1±5.1)分;兩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兩組在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的平均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在三類試題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教學滿意度為91.1%,對照組的教學滿意度為81.3%,卡方檢驗結果顯示兩組的教學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教學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對該部分內容和此種教學方法的興趣程度(很感興趣、感興趣、不感興趣)的比例分別為57.1%、34.8%、8.1%,對照組對該部分和傳統教學方法的興趣程度的比例分別為50.4%、28.5%、21.1%,兩組在興趣程度的構成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卡方分割的結果顯示觀察組研究對象在很感興趣和感興趣的比例要高于對照組。
三、討論
本研究結果提示PBL能夠提高相關醫學知識的教學效果,提高留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參與、相互交流并提高自己的醫學知識儲備。此外,在開展PBL教學過程中,根據留學生的反饋信息來看,教師顯得平易近人,師生之間乃至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增進了很多;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較之以往傳統教學方法,以PBL為主導的課堂氛圍也顯得活躍很多,與此同時,教師能及時發現授課過程中學生碰到的問題,并給予相應的指導。PBL是以問題為導向、教師引導和學生主動學習的個別化、開放性教學,教師與留學生共同探討和辯論,充分調動了留學生的積極性,使留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求知欲望[4]。此外,這種教學方法并不注重使用已定義的解決方案來解決問題,而是允許學生發展其他所需要的技能和屬性,如知識獲取方法、團隊協作意識等。隨著我國醫學學科的蓬勃發展,愈來愈多的國外學生到我國來交流學習是大勢所趨,因此,醫學留學生教育將會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而這其中,怎樣提升留學生教學的質量是亟需解決的問題,摸索和完善留學生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將會對留學生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在我國目前的醫學教育中,PBL的應用仍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在改革方式、改革力度、覆蓋面、操作模式和管理形式上千差萬別,實際收效也參差不齊,目前尚未形成一種真正成熟、適合我國客觀實際的教學模式[5];這其中原因可能是中西方思維方式、文化背景、教育體制的巨大差異,加之師資、學生、教學資源、評價方式等諸多因素的限制,而導致PBL在我國的推行和完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問題。本研究關于醫學留學生的研究結果對我國的醫學生教學也有著啟示作用,PBL以團隊協作為基礎,注重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人際交往等綜合能力。而教師的前期引導也十分重要,只有有效引導才能促使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進一步拓寬學生知識面和提高相關理論知識儲備[6]。總之,教學并無定法,尤其對醫學教育的教學方法研究是教師永恒的話題[7],醫學作為一門特殊的科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靈活選用教學方法,以期能夠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可以肯定的是,PBL教學法能提高心血管內科相關知識的教學效果,值得在我國醫學臨床教學中推廣應用。
作者:李耀東 湯寶鵬 周賢惠 蘆顏美 張玲 邢強 張疆華 艾力曼·馬合木提 單位:新疆醫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