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其中以信息技術最為明顯。科技的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產生,在教育領域涉足,為教育事業帶來了新的生命力。多媒體信息技術集聲音、圖像、影像于一體,極易抓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多媒體還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等優點,能夠讓高中語文教學更加的生動形象,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是現在運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教學模式。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要堅持適量、適度、適時的原則,合理運用多媒體,這樣才能更好的輔助高中語文教學。本文著重從多媒體信息技術出發,詳細探討研究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該如何展開應用。
引言:
隨著科技手段的不斷滲透,對于教育來說,展現一種更為高效化的教學模式,同時在高中語文中,由于可供想象的空間也比較大,得到的教育意義也比較多,所以多媒體豐富的表現力好和交互性讓其在高中語文板塊得到更多的運用。這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語文教材的課文意義,品味領略文字之美,同時增加自己的人文情懷。同時在信息時代,運用多媒體技術是形勢下的必然選擇,同時也證明這種選擇的正確性。
一、多媒體在高中語文中的重要意義
1.1開拓學生的視野,建立更加全面的世界觀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本身就比較緊張,空余時間就比較少,這樣對于外界的接觸來說也就相對較少,所以在高中語文中來使用多媒體運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大學生對于外界的了解,開拓視野。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通過書寫大量的板書來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本就時間較少的課堂時間更加緊張,同時也會讓學生覺得無趣,沒有學習興趣,學生來進行學習,就只能通過教師的講授和聽寫來達到學習的目的。其實這樣的學習效果是比較低的,也不適合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而多媒體的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可以生動形象的展示課件內容,讓學生可以有一個很好的視聽體驗,對于學習也能夠較快的接受。同時通過影像、圖像、聲音等方式也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就得到了提升,同時這些信息的傳遞也可以讓學生對外界的信息進行了解補充,也就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體驗。
1.2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去學習,遠比教師和家長的督促來的更好。這樣能夠較快的提高學習效率,增加學習效果。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多媒體教學同傳統教學很大的不同就是擁有極好的視聽體驗,所學的知識也更加生動形象,所以學生接受的程度就較高。運用多媒體教學,很容易就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就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發揮主觀能動性,然后就能夠去進行主動學習,這是一個很好的良性循環。比如在學習《荷花淀》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視頻和圖像的方式,向學生展示課文中所描述的場面,因為通過文字描述學生會有一個大概的想象空間,但畢竟是沒有親眼見過的場景,所以就缺乏一定的生動形象感,多媒體就很好的展示了這一點,讓學生可以更加明顯的感知那種“炮聲隆隆,硝煙四起,刀光閃閃……”的場景,同時仿佛當時的場面再現,更加有助于學生去理解文章傳達的故事和情感。同時這種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很好的融入到教學中去,更加方便教師去進行引導,最終得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1.3培養品行,陶冶情操
語文對于學生的培養其實是比較直觀和全面的,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可以充分的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所以教師在進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時,就可以插入音樂、圖片等形式,可以生動的展示文章的意境。比如在學習《蜀道難》時,就可以插入圖片進行展示的時候,播放一些雄渾的音樂來配合朗誦,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容易的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身處這樣的情景之中,就能很好的進行情感感知,陶冶情操。
二、多媒體的現狀
上文雖然提到了在高中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重要意義,但是在目前的運用當中,還是出現了一些不好的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教師對于多媒體的不正確認知,為了應付才使用
現在又很多時候,教師在有多媒體的前提下,依舊沿用傳統陳舊的教學方法,沒有從根本上去使用多媒體技術,甚至出現為了應付才使用。通常表現為在公開課、比賽課、觀摩課去使用,因為這時候使用就會顯得比較有面子,加之現在多媒體的推行,一方面這種方式也是為了應付領導的視察,使用對于多媒體的使用也就會相對減少。另外由于一些教師對于多媒體的操作水平不夠熟練,使用多媒體不夠靈活,所以就根據自己的想法去減少自己多媒體的使用,而不是去想著提高多媒體操作水平,這是教師固步自封的負面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所以教師應該提高自己對于多媒體的了解和操作水平。然后還有一方面就是多媒體的教學方法不是能夠馬上立竿見影的,教師放棄這種教學模式,這也是片面的看待問題,也是不可取的一種方式。
2.2只注重演示,忽略師生間的交流互動
這種弊端目前主要出現在教師的身上,教師只是將多媒體用作演示,然后就讓學生自己跟著操作,而不注重學生的接受程度和領悟能力,忽視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對于教學活動來說,教師和學生是主體,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而這種錯誤的教學模式,將教師和學生分開看待,過多的把關注度繁雜多媒體上面,直接把要講授的知識展現給學生。雖然有些教師的課件制作的這份精美,內容也很完善,但是在展示過程中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而只是通過操作計算機完成授課,這樣的教學模式無疑是沒有靈魂的,學生也無法理解教師說要表達的主要思想,教學模式也比較單一乏味,不利于學生思維創造能力的發展。
2.3過多的關注,“照本宣科”
新時代的語文要求主要表現方式就是加強學生的思維創造以及探究能力,多媒體運用不當的一個地方就是教師過多的把教學任務放到多媒體教學上,沒有讓學生去進行自主探究,缺失了探究精神的培養。新的教學方法,例如多媒體的運用,都是一種教學手段,而不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這種現象就是教師不能很好的分清主次地位,導致教學模式的錯亂。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而不是讓多媒體成為主導者,讓學生的主體地位消失。有些教師就過多的寄托崇拜多媒體,知識把知識照搬到屏幕上,過多的追求視聽效果,雖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卻也只吸引到了學生關注多媒體,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缺乏情感上的交流,讓學生只是對多媒體本身產生興趣,而不是所學的知識方面,最終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這是最不可取的。
三、更加正確的去運用多媒體
3.1教師對于多媒體課件要更加科學有效的進行設計
正如同上文所提到的,目前有些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課件。分不清主次地位,反而導致教學設計低效、教學效果不佳,為了改變這一種情況,在多媒體的使用上,我們一定要對其抱有一個正確的態度,認清楚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是用來輔助教學的,而不是主體。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同日常的生活聯系十分密切,在高中階段也是進一步提高語文使用,擁有較強的語文使用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字審美能力,有助于思想品德的進一步提升。所以對于語文的教學不可以馬虎,同時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隨時做出調整,以保證語文教學質量。同時對于多媒體的運用,我們也要從多個角度去進行審視,不斷去調整安排實施教學活動。
3.2多媒體的豐富教學
高中階段的語文教育多注重與知識與全面發展相結合,所以使用多媒體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可以豐富語文教學,其教學途徑也更現代化、科學化,帶給語文教學的豐富程度也是其他手段不能比擬的。比如說進行演講演練,在平時的學習中很少能接觸到,而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就可以聽到演講者的聲音,還能看到演講者的動作、神態、表情,仿佛身臨其境,更容易感受到演講者的情感狀態和渲染氛圍。這樣就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對于演講的渴望,達到主動訓練的目的,聲音多媒體運用是必然的。
3.3人情化的教學模式,更加貼近生活
多媒體展現的另一個特征就是極富人文情懷,相對于傳統課堂,更加的貼近生活,讓學生對于語文學習更加的有親近感,學習的知識也更加生動活潑。同時多媒體教學逐步的貫徹執行,為高中語文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現代化技術支持,相對來說能夠快速的提高教學質量,這也是廣大教師的愿望。但是通過上文的探討,我們也意識到多媒體教學的利弊方面,所以要用多面性眼光去看待。但是多媒體這種富有人情化的教學模式,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同時也利于學生拓寬視野,陶冶情操,健全學生的人格,促進其全面發展,成為綜合型人才。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效可行的,是符合社會主義新時期下對人才教育培養的要求的,也能利于學生之后的個人發展。總之,對于多媒體的利用只要符合實際,從有利方面出發,規避負面影響,那么它就是很好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四、結束語
通過上述的探討研究,我們可以知道多媒體教學在高中教學有很重要的意義,所以如何去運用多媒體在高中語文中,也給出了相關的方式方法,相信通過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一定能夠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取得更多的進步。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也拓寬了學生的眼界,打開了更多“外面的世界”,讓學生能夠認知更加的廣泛,同時也能夠拓寬自己的思維空間,但是任何事物都會存在兩面性,不過只要正確有效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一定是能夠提高教學效果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正確的去運用多媒體技術,以得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益民,劉遠素.基于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電化教育,2008,7.
[2]陳曉慧,李馨.基于信息技術的自主學習環境創設[J].中國電化教育,2009,7.
[3]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
[4]中央電化教育館“十一五”全國教育技術研究規(2006-2010).
[5]解月光:《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6]李克東、謝幼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2年.
作者:韓笑盈 單位:山東省滕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