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物理教學中生活素材的合理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教師以生活素材為背景,進行高中物理教學在知識理解、實驗能力、解題能力等多方面進行了廣泛應用,并產生了積極效果。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分析了生活素材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綜合應用。
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往往是傳遞物理知識的關鍵素材。教師要利用生活情境教學,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氛圍中,更加直觀、容易的理解物理知識,化抽象為形象,引導學生擴展思維。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引入同學們所熟悉的身邊的案例,讓學生從自身經歷中引發對物理現象的思考,并由此進行自主分析和探究。學生對物理現象提出疑問,并以此學習動機,自主探究,由淺入深引出物理原理,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師在講授傳感器這節課時,就可以尋找生活素材談論傳感器的應用。傳感器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檢測裝置,例如樓道中的聲控燈,一般白天不亮,晚上人走在樓梯間有響聲則會自動亮燈,沒有聲音則又自動熄燈;洗衣機中的水位傳感器,臟污程度傳感器等這些傳感器搜集到的信息轉換為電信號,洗衣機就會自動清洗;開冰箱門時亮燈、關閉時燈滅是因為有門控傳感器控制;體重秤受壓力傳感器控制而顯示重量。教師要鼓勵學生探討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將物理信號轉變為電信號及傳感器靈敏度高的特點。進而引導學生思考溫敏電阻,壓敏電阻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從而解決實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傳感器原理的理解,也實現了知識轉向實踐的深層應用。以生活實例導入新課,首先減輕了學生對理解物理概念的難度,而且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學會學以致用,有利于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觀察和思考能力的培養。高中生的生活經驗還不很豐富,教師應選取代表性和教育性的生活素材,與學生的理解認知相符。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恰當引入生活化素材,改善課程內容,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尋找簡易生活物品進行實驗
物理的學習以實驗為主。教學中,高中物理教師應融入生活中的物理實驗,組織同學們動手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易拉罐、磁鐵、硬幣、毛巾等設計摩擦力等實驗,引導學生動手做實驗的同時提出科學問題,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引起實驗結果不同的原理所在。在生活化的物理實驗中,學生可以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合作學習,在實驗中試錯,并做出經驗總結,從而提升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物理知識的探究能力,整體全面提升物理素養。例如,電磁感應一課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搖繩發電的實驗讓學生參與探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條長電線,然后繞10圈,兩端分別連接靈敏電流計的兩極,緊密連接形成閉合環路。讓學生搖動電線,觀察靈敏電流計中電流的產生,并判斷電流的流向。隨著搖動速度的增快,電流計的示數也在增大。而停止搖動時,電流也隨之消失。實驗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現象中蘊藏的原理:電線的運動實際上在切割磁感線,從而有感應電流的產生,且搖動速度越快電流越大。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應用到電磁感應原理的設備,如電磁爐,變壓器,發電機,電磁感應燈等。并且鼓勵學生多利用生活素材,在安全性的前提下,制作物理實驗道具,重現科學家的物理實驗過程,從而促使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提高。教師在實驗原理的教學結束后,可以輔助加入一些實驗的演示,或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設計,動手操作??茖W是來源于實驗的,通過實驗研究,使學生有意識的去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應用到學習的物理知識,得到知識的獲得感。
三、習題中引入生活素材
學生僅憑課堂上學習到的物理知識還只是淺薄的理解,達不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練習,作為課堂知識的鞏固和延伸。將生活實例編入物理習題之中,簡化了問題的難度,使學生在練習中掌握更多解題技巧,有利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物理源于生活,學生在解題中豐富生活經歷,同時也舉一反三,學會利用其中原理,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學習牛頓運動定律這節課時,會接觸到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歷多次這樣的現象。比如,在加速上升的電梯中,人會感到腳底壓力增大,即為超重現象,教師可以以此現象引入習題。如在勻加速上升的電梯里,人對電梯的壓力與其體重的關系為?站在臺稱上的人,猛然下蹲,則稱的示數與他的體重關系是什么?物體在運動的過程中擁有慣性,這一現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如公交車急剎車,人會向前傾;拋出的球在空中飛行。由此引入習題。在表面光滑的小車上,大球和小球一起隨車運動,當突然停止或加速運動,兩球是否相撞?兩球的慣性是否相同?通過這種方式,將生活、教學、練習充分的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其對知識學會理解與應用,通過生活化的習題,探究蘊含在其中的原理所在。將習題生活化,就是將問題融入到實際生活情境中來,然后輔助以理論證實,從而從一個問題歸納為一類問題,推理出變化的題型下原理的本質。教學過程中,學生對高中物理的學習實現了質的轉變,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利用多媒體使教學方式生活化
利用多媒體有利于設立生活化教學的情境。高中物理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可以讓學生產生視聽結合的效果。生活情景往往是動態的,學生在幻燈片播放的動態情景中更容易帶入思緒,使物理原理更生活化。例如平拋運動一課的學習中,可以播放生活中人們拋物的動畫,如射箭、拋鉛球。在動畫的演示中,學生根據平拋運動軌跡,可以計算物體運動速度,物體飛行時間。教師可以一個場景,當飛行員在高空拋擲救援物資時,預拋距離如何計算?學生可以通過計算得到結果,教師將結果輸入到電腦程序中,繪出動畫。在課堂中同學們就對這部分內容有了深刻的認識。借助多媒體工具,可視化的呈現出了平拋運動的效果,再加上生活化的場景,帶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教師在適當的時候提出情境中所遇到的問題,體會物理研究的過程與方法,對于知識的理解記憶更深刻。高中物理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搜集生活中的教學素材,并且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呈現。多媒體技術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意識到物理知識與現實科技的結合,了解到物理對科技發展的推動作用,從而促進學生各項素質的發展,有效的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綜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合理引入生活素材,基于課程內容的教學,以生活素材為教學工具,鼓勵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激發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教學貼近生活,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更使課堂趣味化、生動化,而且使單調的物理知識化為生動的畫面,帶給學生吸引力。教師應引導學生透過物理現象看到本質,在理解物理原理的同時,找到解釋生活中物理現象的方法,進而讓學生自主探索,實現學生的物理科學素質的整體提升。
作者:汪元永 單位:貴州省銅仁市思南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