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學結合實訓教學高職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工學結合實訓教學的本質是校企合作,這一教學模式的開展主要有三種途徑,分別是學生進廠式、企業進校式以及校企合一式。校企合一是工學結合的最高階段,該階段的形成經過了主動外置、耦合互動以及合一共鳴三個時期。
1.主動外置
主動外置就是學校主動與企業合作,由校方派出代表,與當地正規企事業單位進行聯系,主動提出將教師、課堂以及學生外置到企業中,共同簽署人才培養協議,并建立工學結合實訓教學機制。
2.耦合互動
耦合互動開展,主要經過三個階段:
①學校與企業合作成立冠名學院,并在學校內組建以企業名稱冠名的學院,校企雙方可根據學校專業特長、企業主營業務,設置相關專業,并配備師資以及實訓設備,編寫相應教材,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訓基地,并在招聘方面有限考慮合作學校的畢業生。
②學校與校企共同打造校內實訓基地,結合學校設置專業,配備相應的實訓基地,并建立企業實體服務中心,定期由企業優質人才帶領學生進行實訓學習。
③學校與企業共同編制人才教育與實訓計劃,企業專家以及學院教師共同商討,根據企業崗位特點,制定適宜的教學計劃。聘請企業專家任職學院專業管理委員會組織骨干,參與審定教學計劃。
3.合一共鳴
邀請企業技術人員走進學校,走入課堂,在校內開展授課活動,并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其次,由學校與企業聯手共建校外實訓教學基地,教學基地包括廠房與教室,專門用于完成實訓教學活動。同時,企業有義務接受學生見習、實訓、頂崗實習等,與學校共同培養訓練學生。另外,學校教師可前往企業,與一線工作人員共同實踐,增加自身實踐經歷,并參與企業的技術研發,為企業科研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最后,企業要向實訓學生支付相應的酬勞以及其他待遇,提高學生參與實訓的積極性。在企業有招聘需求時,有限考慮合作學校對口專業的畢業生。
二、實施“工學結合”實訓教學的主要問題與解決對策
1.主要問題
我國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的開展最早可追溯到之前的半工半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借鑒國外合作教育相關經驗,在“八五”“九五”期間,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試點,最終取得不錯反響。不過,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實施工學結合的教學工作期間,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有待解決,首先是有專家學者提出,工學結合教育模式更適合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所學知識較為高深,工學結合并不利于學生鉆研高深學問。另外,企業對這一類型的合作模式普遍興趣不高,學校處于弱勢地位,比較被動。同時,學生在參與實訓活動時,學習理論知識的時間勢必會減少,長此以往并不利于積累理論知識。
2.新時期“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思路
作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側重點是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為企業生產活動提供優質人才。傳統的教學過于側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授,并不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因此,高職院校有必要探索與教學、科研類院校不同的人才培養方式,打造獨具特色的工學結合實訓教學模式,實現校企雙贏局面,調動企業參與積極性。新時期,高職院校應將自身從傳統、封閉的高校教育情境中解脫出來,并通過教學、實訓與社會實際嵌入式結合的方式,更好地滿足社會與經濟的發展需求。在開展工學結合教學活動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實踐,自主探索理論知識,在積累理論知識的同時,鍛煉自身專業節能,理論實踐兩不誤。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工學結合”實訓教學模式的根本目標,是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專業技能熟練、綜合能力強、整體素質高,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優質人才。學校務必深入落實工學結合實訓教學工作,提高校企資源有效利用率,促使學生專業水平的不斷提升,為社會的穩定發展奠定良好基石。
作者:趙艷紅 單位:濰坊護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