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教育中的多維立體考核方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高等職業教育現有考核方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的課程考核方式基本上仍然采用以筆試為主的理論知識考核方式,單一化的筆試考核模式雖然有利于統一組織,成績易于量化,但更側重于知識型內容的考查,對實踐應用能力及應用性技能考核力度不夠,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過分追求題目的正確答案和解題技巧,缺乏對實踐技能學習的熱情,也阻礙了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這種考核方式不能全面掌握高職學生的學業情況和個性特點,不利于學生將來的職業發展,也不能滿足社會對高職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國外職業教育考核方式的成功經驗
1.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及其能力考核方式德國是職業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其國內普遍采用雙元制職業教育。其教學過程包括兩部分組成:企業實踐過程和職業學校理論學習過程。兩個過程的時間比例為7:3。雙元制對學生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時考試和國家考試兩類。學校負責的平時考試由任課教師負責,企業負責的平時考試由企業的實訓教師負責。國家考試則由州統一組織。學生畢業設計的題目由企業選定,并報學院考試委員會審定。學生畢業論文由企業實訓教師為第一指導,學院教師為第二指導,并在企業實踐中完成。
2.英國BTEC教育模式及其能力考核方式英國BTEC教學模式的考核從根本上改變了以試卷定成績的傳統考核方法,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實際成果為標準。成果包括專業能力成果和通用能力成果兩方面。專業能力成果是指學生在完成教師交給的課業和其他任務時,掌握、運用和創新專業知識的能力。為保證考核的準確性,要求教師對每次課業和每次課內外活動都要給出明確的等級評判標準。并且要求標準內容十分清晰,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通用能力成果是指學生在課堂學習、完成課業和社會調研等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自我管理、與人溝通合作、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及應用現代科技手段、設計和創新等能力。
三、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
由于我國的國情和教育體制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很多不同,所以改革現有的課程考核方式不能照搬照抄它們的方法,而要根據國家對高職人才的培養目標,并借鑒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建立多維立體考核體系,充分發揮考核的重要作用,增強學以致用的能力,促進集素質、能力、知識于一體的一線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
1.高職培養目標是制訂考核方案的基礎
與普通本科院校培養專業人才不同,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技能型人才,注重學生素質、能力和知識的全面發展,在專業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加強專業技能培養,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高職教育課程考核的方式和內容要適應其培養目標的要求,突破現行考核評價體系的束縛,對考核方式進行改革。
2.多維立體的課程考核形式
根據高職培養目標制訂的課程大體可分為五大類:理論型課程、知識技能型課程、純技能型課程、能力證書型課程、頂崗實習課程。單一的考核方式不可能適應不同性質的課程的需要,因此采用多維立體考核方式勢在必行。新的考核方式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增加技能型考核的比重。另外,筆試考核的部分考核標準由標準答案向綜合評價轉變,減少客觀題比例,讓學生不要把精力放在具體題目的選擇答案上,而是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3.鼓勵企業參與考核評價體系建設
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邀請企業共同參與實訓課程、頂崗實訓課程、畢業設計等課程的考核。企業在實際工作情境中對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團隊合作能力等進行全方位指導和評價。
四、多維立體考核的具體措施
1.理論型課程考核模式
對于純理論型的課程,在考核中堅持“必須,夠用”的原則,只考查那些基本的理論知識,不去深究理論的推導計算過程,適當弱化對于解題技巧的考核,并減少客觀題比例,增加主觀題的考查比例。如讓學生談談對課程中一些理論知識的理解及現實意義,或是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在專業學習方面有什么提高。另外,考核成績中還要考慮學生的課堂及作業表現。為了防止作業中的抄襲現象,可以將全班同學分成幾組,給每組同學布置不同的題目,并在習題課上由每組同學講解做題步驟,供其他同學討論,在講解中的表現作為課堂成績的重要部分。這樣的教學操作通過給學生傳遞學習壓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課程的綜合成績更能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課程綜合成績=60%期末考核成績+20%課堂表現+20%作業成績
2.知識技能型考核模式
對于知識技能型課程的考核要分成兩個部分:理論部分和實踐技能部分。兩部分考核各占50%。其中對理論部分的考核同上述理論型課程;對實踐技能部分(即課程中包括的實驗、課程設計環節)的考核不能只注重實驗、課程設計報告的完成,必須結合整個實驗過程綜合考慮。這部分成績應由課前預習、操作過程、實驗報告、課程設計報告等內容組成,其中操作過程應該成為評價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各實踐項目完成的速度以及創新能力都是考核的重要因素,因為操作速度往往反映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動手實踐的能力水平,而創新能力則體現了學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實踐的能力。課程實驗成績=課前預習20%+操作過程50%+實驗報告30%由于課程設計是分組進行,設計過程中小組成員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因此除了考查每個人的實踐技能,還要考查成員間的團隊合作能力。課程設計成績=操作過程40%+課程設計報告10%+團隊合作能力20%+設計成果30%
3.純技能型課程的考核模式
純技能型課程主要是教授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如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文化基礎等課程。這種課程的考核采用課堂作業成績代替期末考試,即每堂課給學生布置一定的課堂作業,學生要在下課前完成,教師對學生的每次作業給出成績,而期末成績是根據課業成績和課堂表現得到。課程的考核方式注重操作能力的考核,強調平時的學習態度,體現學生的技能水平。
4.基于能力證書的考核方式
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勞動就業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很多職業從業的基本要求。為了使高職畢業生在工作中能夠盡快適應企業的從業要求,很多高職院校紛紛開設了與專業相關的基于職業資格證書課程。如電氣專業的電工實訓課程就是為了學生能夠考取中高級維修電工證書而開設的。對于這些課程,取消考試,引入“以證代考”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即考取資格證書,相關課程成績即為合格的制度,從很大程度上既滿足了社會對勞動力的從業資格要求,又避免了對學生的重復考核。
5.頂崗實習的考核模式
頂崗實習是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借鑒德國職業教育辦學經驗,是根據我國職業教育辦學體制的實際情況采用的一種旨在增加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教學模式。學生在高職階段的最后1~2個學期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組織,在企業參與生產實踐,組織以企業為主、學校為輔的考核,考核內容側重學生在實習中體現出的職業素質、品質,如創新精神、團隊合作能力、吃苦耐勞的品質等等。
五、結論
以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為基礎,制訂符合我國實際的高職考核方式,以能力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培養與考核,對高職教育的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使高職學生能盡快成長為符合企業要求和國家職業資格規范的合格人才,實現與就業的“零距離”銜接。
作者:李厥瑾 黃寬 單位: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