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教育思想觀念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提升教育思想觀念的必要性
教育思想觀念是人們對教育過程及活動的現象、本質、特點及其規律的理性認識。其表現形式就是各種教育觀點,如教學觀、質量觀、人才觀、教育觀、師生觀等。提升教育思想觀念是辦好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要求。社會變革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以傳統的思想觀念來解決今天面臨的新形勢和新問題已經難以適應。同時,提升教育思想觀念是教育改革的前提,只有提升認識才能推進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升教育思想觀念不是原有思想觀念的輪回重復,而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變革和升華。近幾年來,唐山職業技術學院的建設和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飛躍,辦學條件明顯改善,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學科建設穩步加強,人才培養質量逐年提高。但是,隨著辦學的深入,也涌現出不少深層次的問題,競爭壓力也愈來愈大。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面臨新的形勢和新的壓力,如何提高辦學質量以應對未來發展的挑戰,需要我們廣大教職員工進一步更新高職教育思想觀念,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管理模式、質量管理體系等各個方面探索創新改革之路。
二、提升教育思想觀念的架構
(一)基于社會需求的人才觀
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工作于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的高技能人才。職業教育工作者必須樹立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觀念,為社會培養亟需的高技能人才。學生的智力類型不同,其成才的目標、方式、途徑也不同。高職院校的培養對象與普通高等院校的培養對象相比,在智能結構與智能類型方面存在著本質的區別。高職教育的培養對象是擅長形象思維的學生,培養的方向是技術型、技能型、技藝型人才。對高職院校學生智能類型的準確定位,有利于深入認識高職教育的特點,有利于增強學生成才的信心,有利于增強教師培養人才的決心。
(二)基于市場需求的專業觀
高職教育的專業不完全等同于普通教育學科,不側重于學科分類的學術性。它是對社會某一類職業群或崗位群所需技能、知識與態度的一種“科學編碼”,因此,高職教育本身就具備滿足社會需求的功能。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更加迫切地要求專業設置必須基于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不然,無法實現學生就業。一些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辦學成功的實踐說明,只有敏銳地瞄準市場走勢,走在潮流的前面,大膽作出預測,早做準備,在專業設置上具有前瞻性,才能真正實現與社會需求合拍。
(三)基于崗位需求的課程觀
課程開發有兩個基本要素:其一是課程內容選擇的標準;其二是課程內容排序的標準。就業導向的職業教育,其課程內容取舍應以崗位需求的過程性知識為主、陳述性知識為輔,即以實際應用的經驗和策略的習得為主、以適度夠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為輔。其課程內容的編排應按專業崗位所對應的典型職業工作順序或職業活動順序進行。
(四)基于能力培養的教學觀
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以獨立地計劃、獨立地實施與獨立地評估的行動方法,以師生及學生之間互動的合作行動為方式,獲得以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動能力。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應采用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仿真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教學內容的傳授,應采取理論與實踐整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場所應該采用多功能的一體化專業教室,即兼有理論教學、小組討論、實驗驗證和實際操作的教學地點。
(五)基于職業能力的評價觀
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的評價將發生由功利性向人本性的范式轉變。在評價過程中應注意實踐與理論結合。既要有以考核動作技能為主的操作考試,又要有以測試認知水平的知識考試,同時還要注意仿真與現場結合。既要在模擬的職業環境中考試,又要在真實的職業活動中考試,另外還要注意結果與過程結合。既要有以尺寸合格、功能正常為目的考試,重視結果的正確性;又要有以發現故障、排除故障為目的考試,重視過程的完整性。
三、唐山職業技術學院提升教育思觀念工程的實踐與探索
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良好政策環境下,學院提出了創建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的戰略目標。實施了以“教育思想觀念提升工程”為引領的“八項工程”。
(一)創新專業設置觀念,依據市場需求靈活設置與調整專業
專業設置是社會需求與高職實際教學工作緊密結合的紐帶。學院按照市場和社會需求,大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面向環渤海區域發展和唐山科學發展示范區建設,創辦全國第一個動車組技術專業,重點建設了動車組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動車組電力電子技術方向)、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口腔醫學技術等8個優勢專業和專業群,逐步形成了工、醫、農、經、文、管、法等7個專業大類協調發展、各具特色的建設局面。將教室、實習實訓室、生產廠交叉結合,形成網絡化、一體化的教學環境。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在實施過程中,主要采取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等模式,改革了考評體系,引進了現代教育技術,取得了顯著成效。培養的學生實踐能力強,上手快,能夠實現零距離上崗。
(二)提升課程建設觀念,采取校企合作方式開發核心課程
學院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所深入系部開展調研工作,與系部領導和骨干教師進行交流,發現我院教師高職教育課程觀念還相對落后,許多教師非常渴望了解新的高職課程理論,但是缺少學習的渠道。為此,高教所先后邀請了我國著名的職業教育課程專家來我院進行課程開發講座,例如趙志群的“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徐國慶的“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理論與開發”、戴士弘的“高職課程的能力本位項目化改造”和丁德全的“高職國家精品課程的建設和申報”等等。課程專家的講解不僅給學院廣大教師帶來了新的課程理念,強化了各專業的建設,完善了課程改革,更為我院的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按照崗位技能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各重點專業相繼邀請企業專家開展實踐專家訪談會,按照工作過程開發核心課程,依據職業崗位對知識、技能的要求重構了課程內容,實現了教學內容與工作過程要求的一致性,從而提高了學生崗位的就業能力。
(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高職特色職業能力訓練體系
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采取按崗教學、頂崗實習等教學形式,實施工學結合的“訂單式”人才培養,初步形成“校企互通、工學交融、德能俱進”人才培養模式,有效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在唐山市乃至河北省機電、醫療、商貿、農林職業技術人才培養中占有重要地位,口腔醫學技術、護理等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穩居全省前列。學生在歷年全國、河北省技能比賽中名列前茅,榮獲全國口腔工藝技術展評團體優勝獎、全國大學生英語大賽高職高專組特等獎、全國高校市場營銷大賽總決賽三等獎、首屆全國高職高專物流技能競賽河北賽區第三名、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河北省賽區二等獎等省級以上技能競賽獎勵30多項。較高的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了學院畢業生就業總量、結構和質量的顯著提升。
(四)大膽探索校企合作機制,廣泛開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為了推進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學院成立了產學辦公室,制定校企合作方面的制度和文件,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不斷完善。學校充分發揮政府、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校企合作。形成了教學做一體、畢業即能上崗、就業零距離的辦學風格和特色。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學院積極開展與企業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構建、教學內容選定、實訓基地建設、實踐教學組織實施、師資培養、企業員工培訓、項目研發、技術推廣與服務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促進了校企雙方互利互惠,共同發展。在建設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的期間,學院將不斷創新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搭建政府、行業、企業和學院的合作平臺,努力形成校企之間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合作辦學體制機制。以學院為龍頭,組建唐山現代服務業職業教育集團,推進在資源整合、人才共享、科技服務、學生就業等方面的校企深度合作。與中國北車集團唐山機車車輛廠聯合建立唐山動車學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促進校企資源一體化、教學一體化、管理一體化、就業一體化。深化基于校企合作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崗位管理,實行多元考評、有效激勵,主動為企業和社會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