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任務型理念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今大學教育改革處于后課改時代,后課改時代要求師生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大學教育應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當代大學生真正滿足社會的發展需要。大學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盡量為學生營造出自主探究、合作討論的學習氛圍。面對《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中"滿堂灌"教學模式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忽視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探究學習和創新能力等弊端,筆者嘗試將任務型理念應用于"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本文主要從任務型教學理念的內涵、任務型教學的實施、任務型教學案例、任務型教學影響因素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國高等教育;任務型理念;后課改時代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環境保護問題已成為當前的全球問題,污水處理、固廢處理、土壤修復等環保產業近幾十年快速發展,大批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較高綜合素質的應用型環境工程優秀人才是急需的,他們主要服務于生產第一線,從事技術和管理等相關工作[1]。“水污染控制工程”是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專業和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生的主要專業課之一,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的許多重要概念、理論、規律以及許多重要的實驗手段對環境學科及相關學科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污水的物理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技術及物理化學處理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各種處理技術對應的處理設施的工作原理及相關設計計算,其主要知識體系見圖1。學生在這門課程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以上主要內容并需具備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水污染控制工程”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主,一般先講原理,再講工藝,最后是水處理構筑物的設計計算。這種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雖然有其自身的優點,然而隨著教學方法與理念的不斷改進和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許多問題。它的弊端主要表現為整個課堂都是“滿堂灌”,教師講而學生只有被動的聽,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上老師與學生間缺乏互動,即便有少量互動,也主要是教師隨機提問,學生被動回答問題。這種教學模式過分強調學生機械訓練和死記硬背知識,無法提高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能力。許多學生沒有自己主動分析問題的能力,即使死記書本上的知識也不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對于“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嘗試在課程中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種模式讓學生在許多個典型的任務驅動下進行學習。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提高。
1任務型教學理念的內涵
模式(model)被定義為某種事物的標準形式,這種形式一般可以作為范本進行利用[2-3]。教學模式是指在特定教學環境中設計制定的教學計劃,它是針對不同教學目的和教學對象制定的[4]。相對穩定且具有特色的教學模式是在長期多樣化的教學實踐中建立的。教學模式從宏觀上需要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另外教學模式又可被認為是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4]。教學模式把教學理論具體化,它對教學經驗進行了系統概括。不同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效果大不相同[5]。“任務”本義是:“指定的工作”[6]。任務驅動是指在教師幫助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任務為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驅動下,通過查找相關資料,進行自主探索和協作學習。任務型教學理念最初被應用于語言教學中,任務型課堂教學(Task-BasedLearning,簡稱TBL)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外語教學法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實踐后提出來的,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該理念現已被英語閱讀教學廣泛采用。美國教育家杜威以實用主義作為教育理論基礎,他提出學生是任務型教學的中心,應該是學生在做中學。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圍繞一定的教學任務展開,使每節課內容實在、目的明確、效果最佳。對于任務型課堂教學概念定義目前多偏向于語言教學領域,任務型教學理念在其它學科教學中運用得相對較少。筆者通過文獻歸納和實踐研究,針對“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任務型教學理念進行如下定義:任務型教學理念是一種在課堂中結合污水的物理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技術及物理化學處理技術提出具體任務,以任務為載體,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完成任務為目標,把學生完成任務、學習知識及提高能力融為一體的理念。這種理念其實就是在用中學,在學中用。任務型教學有利于克服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生學的缺陷。任務型教學需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不同任務,設計的任務不僅要和所學知識緊密結合還要具有一定趣味性,學生獨立或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其內在潛力從而得到最大限度調動,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生也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實現自我價值,這樣可以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欲望,形成良性循環。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中,首先教師在講授知識前提出某一節課的任務,布置好任務后教師可以對知識進行講授或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給學生一定時間,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分析和討論任務,開始搜集、獲取和加工相應的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完成任務,從而獲取知識,學生的能力得到真正鍛煉。
2任務型教學的實施
目前國內外的研究者提出了任務型教學的一些具體操作模式。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國語言學家Wills提出的三階段操作過程:任務前、任務環和語言焦點[7]。魯子問從課堂教學的角度闡述任務型教學的基本模式[8]:(1)真實生活任務的選擇與設計。這需要教師從真實生活中或者貼近生活,且能夠在教學課堂中開展任務,要求這樣的任務是真實的,可運行的。(2)為完成任務進行知識與能力準備即課堂教學過程,包括課堂導入,任務呈現,技能訓練。(3)任務完成是任務型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在課堂上或者課后完成,可以獨自或者小組的形式完成,學生在前面環節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轉化為運用能力。針對“水污染控制工程”這門課和當今90后、00后學生活潑、感性、喜歡新鮮事物等特點,筆者借鑒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和現代流行綜藝類節目等嘗試采用獨具一格的操作模式[9]。具體的操作模式教師在開課前選定好任務型教學的相應章節知識點;然后在教授相應知識點前布置涉及所講知識點的任務,這樣會使學生帶有目標聽課,增強其專注度;然后在課堂上或課堂下讓學生完成任務;最后對學生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有必要時可進行評分作為課程考核的一個項目。
3任務型教學案例
筆者嘗試在"污水的化學與物理化學處理“章節中的”“吸附法”采用任務型教學。可以用于污水吸附法處理的吸附劑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較高的吸附容量,良好的吸附選擇性、穩定性、耐磨性、耐腐蝕性、較好的機械強度,并且具有價廉易得等特點。吸附劑種類很多,要記憶吸附劑種類還是顯得比較繁瑣,所以筆者嘗試讓每個學生在一節課內到學校里尋找可以作為吸附劑的材料。以準確性和尋找時間快慢作為評價標準。學生親自動手尋找吸附劑有利于其記憶相應知識點,也增加了課堂趣味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筆者嘗試在“活性污泥法”章節中的“A2/O工藝”采用任務型教學。A2/O工藝是《水污染控制工程》這門課程中很重要的知識點,但是根據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對于該工藝流程及每個反應器作用的掌握有較大難度。所以筆者嘗試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下以一周時間利用身邊廢棄或舊物等為材料制作出A2/O工藝模型并在課堂上對模型進行講解。以學生講述模型組成及工作流程準確性和美觀性為評價標準。學生親自動手制作A2/O工藝模型和對模型介紹有助于其掌握該工藝運行流程及每個反應器的作用。筆者嘗試在“污水的物理處理”章節中的“格柵和篩網”采用任務型教學。學生對格柵的設計計算掌握較困難,僅憑課堂時間學習遠遠不夠,所以筆者嘗試讓每個學生在課下以一周時間根據提供數據進行格柵選型及設計。以設計選型合理及計算準確性為評價標準。另外針對目前大多數學生對計算機及網絡很感興趣的特點鼓勵學生結合計算機技術制作格柵工作過程的Flash動畫或GIF動圖,這個可以作為平時成績的加分項。
4任務型教學影響因素
“水污染控制工程”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如果將任務型理念運用于教學中需要考慮多方面影響因素。首先,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不敢輕易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定勢,即使使用任務型教學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實踐過程。隨著近些年許多研究者對于"任務型教學理念"的推崇,許多一線教師也開始學習任務型教學模式,但是他們一般是通過網絡和相關書籍來了解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這種學習途徑有一定局限性,人們只能對該模式有一個大致了解,沒有實際的教學案例來展示該教學模式,因此大多數教師很難真正把握它的含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素質是最終能否實現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關鍵。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素質才能達到預期目標,首先教師要有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基礎,要把握住本門課程的知識體系;其次教師要有對學科知識的深刻理解和透徹把握;再次教師要有豐富的多學科知識結構;最后教師要有創新精神和良好的人格魅力,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喜歡“水污染控制工程”這門課程。其次,任務型教學實施的好壞也取決于所設計任務的合理程度。怎樣選擇制定任務及其組織開展具有很大挑戰性。若一節課中任務太多,在時間上較難把握,同時會使學生分不清學習重點,學生的學習效率不會很高。如果把任務作為課堂的一部分活動或練習的補充,則教師又會成為課堂的中心,這樣就無法體現任務型教學的優越性。任務設計的難度是任務型教學的一個關鍵因素。如果任務難度太大,那么學生完成任務時會有困難甚至不能完成任務,直接阻礙教學進程,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如果任務太簡單,那么學生不用太多思考探索就能完成任務,這樣就不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導致任務活動的參與度不高。最后,目前中國高校特別是地方院校開設的“水污染控制工程”這門課程學時數普遍較少[10],而這門課所包含內容很多,任務型教學需要權衡這門課程的課時安排,所以一學期的課程往往不能進行多個任務型教學。時間原因導致任務數不夠,則任務型教學效果就會受到一定影響。
5結論
目前大學教育改革處于后課改時代,任務型教學模式是這個階段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是一種新生力量,它的出現對傳統教學模式是一種改進和挑戰。將任務型理念用于“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中,讓學生在一個個任務的完成中主動獲得并熟練掌握知識,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改變目前課堂上的學習氛圍,還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能力。雖然基于任務型理念的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非常明顯,但是任務型教學也不是萬能的。在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任務型教學比較適合“污水的化學與物理化學處理”、“活性污泥法”、“污水的物理處理”幾個章節。而對于一些概念較多、理論較多的章節并不適合。教學有法,法無定法,任務型教學模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應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地完善改進。
參考文獻
[1]陳雪松,郝飛麟,梅瑜.基于就業為導向的地方院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教學改革[J].廣東化工,2015,42(12):229-230.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4]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5]維果茨基.維果茨基教育論著選[M].余震球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6]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第二卷)[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7]WillsJ.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J].SubjectCentreforLanguages,1996,33(1):13-18.
[8]魯子問.任務型英語教學簡述[J].學科教育,2002(6):27-31.
[9]史佳,王巖琴.電視節目多元化對當代大學生多樣性需求的影響[J].當代電視,2013(6):96-98.
[10]劉彪.“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山東化工,2015,44(23):130-131.
作者:劉忠闖 李月涵 肖紅艷 劉夢真 單位:長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