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務轉型及管理會計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我國財務會計存在諸多問題,社會各界均提出了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觀點,但受現實情況限制,管理會計不適合目前實證研究的導向,很多企業也并不愿意泄漏自身的重要信息,最終導致財務會計轉型方面的研究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在實踐工作中,財務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局限在眾多的數據處理過程中,無法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財務服務,也幾乎是喪失了提供創意決策的能力,因此企業領導者必須要認清當前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現實需求,以及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充分釋放會計人員的工作潛能,從而降低勞動成本,提高工作人員處理信息和數據的服務能力,培養其決策能力,從根源上改善企業財務管理問題。本文基于以上論述,從國內企業財務會計工作出現的問題出發,探討了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路徑,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財務轉型;管理會計;問題;途徑;思考
隨著我國經濟逐漸進入新常態,財務會計工作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會計人才也逐漸受到企業倚重,尤其是在企業全面走向市場的過程中,做好基層財務管理和大方向的戰略決策對企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因此對管理型會計人才的需求愈發迫切,這就要求企業完成傳統財務工作人員朝管理型會計人才轉型的工作,不僅要求具備記賬、算賬、核算的基本能力,而且還需具備資本運作、價值管理、風險管理、決策規劃等多方面能力,從而體現出企業的社會價值,有效克服經濟壓力,把握經濟新常態、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并適應市場競爭。如何實現核算型財務工作人員朝業務型、戰略型、管理型財務人員的轉變,并實現信息化財務共享服務,這些都是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一、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區別
與財務會計相比,管理會計的重心更多側重于企業內部資源是否能被合理配置,力求讓企業在各方面約束條件下以最小投入獲得最大收益,滿足內部管理和外部投資所需。二者在財務數據方面也有較大差異,財務會計所反映的均為歷史財務信息,而管理會計則需要運用大量的預測數據為企業未來經營狀況進行描述,從而用于決策支撐。
二、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背景和意義
傳統財務會計側重于滿足企業對外部信息的需要,所提供的數據信息頻率多為一月一次,不僅時間滯后,且內容也比較淺薄,主要包括權益變動表、資產表、現金流量表、利潤表等等,而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背景下,企業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更為敏感,尤其是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金融資本市場重組并購現象逐漸增多,因此企業更應該將財務數據信息積極貫徹到業務運營和決策管理方面,將外部挑戰轉化為發展機遇。此外,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國內企業參與海外市場角逐的趨勢愈發明顯,但當前世界經濟整體復蘇乏力,國內產業結構處于升級轉型過程中,企業面臨的轉型風險和發展壓力與日俱增,在此背景下,只有大力發展管理會計,抓好績效評價、風險管理、戰略決策等工作,才能增強企業價值創造力,促進企業經濟穩步發展。
三、當前財務會計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信息化和大數據給傳統財務人員帶來的影響
互聯網、云服務和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有效提高了數據的存儲量,但僅僅只是將數據信息存儲起來并不會為企業提供多大價值,只有將海量數據進行分門別類,分析優化,提取企業所需的數據信息才能促進企業增值效益。在互聯網經濟的沖擊下,任何企業均需要重視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財務會計轉型。
(二)會計成本核算問題
雖然目前很多企業實現了會計電算化,但核算工作仍然是一項繁瑣的環節,如何準確核算成本并盡量節約成本是企業利益的保障,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心也在于成本,其中“顯性”成本在于對企業人員的必要經費和薪酬進行核算,“隱性”成本則在于對企業部門數據的疏漏進行核算。在轉型期間,大部分工作人員不適應對這兩個成本性質進行區分管理,難以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三)財務會計與業務會計的矛盾沖突
會計工作的主要漏洞在于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的數據核對出現差異,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會計工作脫離了業務范疇,無法履行決策職能,而業務人員在處理業務過程中,所能獲得的信息和數據極為有限,且無法進行精細化的加工整理,二者之間缺乏有效合作,最終導致矛盾沖突,究其原因主要與員工能力差異、數據服務無法共享等因素有關,這類“隱性”成本的增加會給企業帶來損失,此外,專業的會計核算人員沒有意識到自身的管理職能,將工作重點局限于外界數據搜集上報、全面預算管理和績效評價等工作環節,自我潛能尚未被激發出來,無法有效輔助財務部門開展管理工作。
(四)財務會計職能問題
目前很多財務會計工作人員過于重視報表和上級監察部門數據反映工作,忽視了對大數據信息的預測、控制和分析工作,最終導致企業常常在經濟效益評估、未來發展戰略規劃、現有條件下重要決策定奪等環節舉棋不定,影響到企業經濟轉型和業務整改等重要工作。
四、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思考
(一)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區分對待
財務會計能為管理會計提供數據和信息來源,對管理會計起到輔助作用,作為實際工作中的兩個方面,二者各自獨立又相互滲透,因此在開展具體工作時需根據資金運動、實際成本以及對實際利潤的影響對二者進行區別對待,例如:①在開展具體工作時,可根據具體服務對象確定會計工作內容,財務會計面對的是企業外部,管理會計面對的是企業內部;②注意區分二者工作空間,避免職能交叉,財務會計工作空間為企業整體,通過編制合并報表來反映企業的整體財務狀況,管理會計則是整體和局部并重,在成本控制和決策規劃方面側重于企業整體,而績效考核與評價方面則側重于企業局部責任中心;③區分二者對企業人員的行為影響,財務會計多以確認、計量、傳遞財務信息為主,涉及到的人員管理行為較少,而管理會計則注重通過業績報告和計量結果影響企業人員行為,激發其工作潛能;④區分二者時間跨度,財務會計工作時間固定,主要是按月、嫉妒、年度編制中期報告,而管理會計工作彈性和時間跨度較大,因管理者對財務信息需求不同而變動;⑤區分二者數據信息的精確度,財務會計對數據的精確度要求高,核算成本分配率時需保留五位小數點,力求真實準確,而管理會計則不求絕對精確,但要用到線性代數、統計概率論等方法來規劃未來戰略。
(二)推進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建設機制
企業需充分認識到管理會計人才的重要性,通過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和廣泛社會招聘的途徑引進大批人才,并不斷推進在職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機制,一方面可通過淘汰式考核機制提高管理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可加強與行業內其他優秀企業的交流,在行業內組織企業共同針對管理會計工作進行實踐研究,分享在人才隊伍建設以及管理會計等方面的寶貴經驗,通過互幫互助促進行業的長遠發展。此外還需完善人才資格考試體系,推廣CMA考試,并將管理會計專業知識內容作為必考知識點,突出人才評價的效果。
(三)完善財務管理組織架構
①財務功能的集中整合,企業可借助信息化技術,促進財務工作的標準化和集約化方向,讓財務工作人員從繁雜的日常業務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數據分析、差異解釋、風險管控等高價值回報的工作中;②財務向業務滲透,財務分析從面向結果轉型為面向過程,財務人員可深入到企業業務運作當中參與規劃的決策,并在財務管理中落實企業戰略;③企業其他運營部門的人員也要納入到管理會計的組織架構當中,并對管理會計的職能、方法、工作范圍有清晰的了解,促進彼此之間的密切配合。
(四)加強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
在信息技術支撐下,企業可針對自身特點對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進行差異化設計,將具有共性的財務工作交給獨立性較高的財務共享中心完成,將更多的精力專注于分析和利用會計信息,從而為企業財務戰略的決策規劃提供支持。例如在某畜牧集團有限公司的財務轉型過程中,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風險管理時通過實時關注“兩金”等高風險指標項目的相關經營狀況變化,并及時掌握市場對瘦肉型商品豬、種豬的需求,將本企業和競爭企業的優劣數據輸入財務系統進行量本利分析,結果發現市場逐漸向“公司+合同育肥+品牌”的趨勢發展,且消費者對商品豬的質量要求逐漸增高,通過制定詳細的分析報告和競爭戰略規劃,提出了“好種豬+好服務+好收益”的農商聯合發展模式,計劃用3~5年時間完善綜合加工到優質豬肉品牌專賣連鎖店的一系列計劃,實現年銷售收入超5億的目標。
(五)規范核算體系
會計核算部門可通過財務軟件自動生成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和利潤表,每月需備案留檔以供后期查看,月末結束后上傳至企業管理層,讓其了解會計核算的日常數據和資產運行狀況,利于開展下一階段的運營工作;會計核算流程方面需根據企業具體核算科目特點建立最契合的會計核算體系,例如重視對“隱性”和“顯性”成本的核算,忽略非重要信息,并突出決策輔助功能和管理會計對總體信息的反應功能;針對會計報表需盡量簡化形式和內容,提高報表的實效性和實用性。
(六)做好財務共享和業財融合服務
①在電算化基礎上利用軟件系統將原本較為分散雜亂的財務處理與成本核算等業務進行標準化、集中化、規范化處理,為財務轉型提供管理和信息基礎,并通過企業內部財務系統實現資金流、報表數據、審計、稅務等內容的集中處理和共享服務,確保所有數據信息在源頭到加工的過程中嚴格遵循統一的標準,為財務融合和戰略決策提供良好的價值導向。②開展業財融合服務,財務人員需深入到一線業務當中,利用財務共享服務提供的精準數據信息分析業務開展對財務的需求,對業務人員進行財務知識指導,從而不斷提高其業務經營能力。③促進企業經營管理和決策戰略深入落實到一線業務管理當中,嚴格執行預算要求,保證資金、稅務、績效、財務、成本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有效開展。
五、結束語
財務轉型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可通過區分對待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培養管理會計人員、完善組織架構等措施優化內部管理機制,并結合財務信息化建設、規范核算體系、促進財務共享和業財融合等措施契合市場與價值導向,實現企業財務轉型,開源節流,從而提高企業效益。
參考文獻:
[1]沈芳群.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6(15):111-112.
[2]周祥豐.對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路徑探討[J].商,2015(33):136-136.
[3]趙會芹.基于管理會計背景的價值創造型財務轉型探討[J].低碳世界,2015(28):175-176.
[4]王鏘.現代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相關研究[J].經濟管理:文摘版,2016(4):180.
[5]周建寧.互聯網時代財務人員轉型的思考[J].中國經貿,2016(12):200-201.
[6]郝維維.會計人員由“賬房先生”向“財務顧問”轉型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22):228-229.
作者:孫雪葵 單位:廣西農墾永新畜牧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