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縣級河道管理創新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完善制度,出臺各類考核辦法
以考核為抓手,市委出臺了《江陰市“河長制”考核辦法》。市河長辦出臺了《江陰市“河長制”工作考核細則》及《江陰市“河長制”斷面水質及水功能區監測、評價和考核辦法》,明確斷面水質好轉程度采用斷面年均得分同比上年年均得分來評價,境內水功能區達標率用境內所有斷面監測達標頻次除以總監測頻次計算得出。河長辦與財政部門聯合出臺《江陰市“河長制”工作以獎代補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明確資金的使用范圍及內容,分三個方面予以獎勵:一是斷面水質好轉的,獎勵排名前20個斷面所在的鎮(街道);二是境內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年度加權平均)在60%以上的,獎勵前6名的鎮(街道);三是綜合考核得分前5名。江陰市水利農機局修訂《江陰市農村河道長效管理考核辦法》,集中考核與暗訪考核相結合,各占50%。集中考核每年年底組織1次,暗訪工作每年組織6次。加大對各類填河、違章占用河道行為的查處力度,切實加強對農村河道長效管理制度的落實。
1.2落實資金,為長效管護提供保障
江陰市各類引排河道都落實了專項管護經費,其中,每年472萬元市級河道年度長效管護經費和200萬元農村河道長效管護以獎代補資金列入市財政預算;鎮村河道管護經費775萬元列入鎮級財政預算;市政府首次落實河長制考核以獎代補資金300萬元,并制定了以獎代補資金考核管理辦法。河道管理宣傳經費及各專項項目經費都已得到落實。
1.3嚴格考核,鞏固長效管理成果
完善各項考核機制:一是市管河道的考核工作,做到月有檢查、季有考核,每月組織兩次以上的暗訪,每季組織1次全面考核,方式為乘坐汽艇檢查市級河道及城區主要河道。二是調整鎮村河道長效管護考核制度,將考核方式改為集中考核與暗訪考核相結合,按照全覆蓋的要求,逐河檢查,從頭至尾檢查。三是河長制管理工作每半年組織1次集中檢查,每季組織1次暗訪,68個斷面水質監測情況逐月在《江陰日報》公布通報。將考核結果通報給每一位河長,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檢查考核,使全市各地的河長制管理工作操作更加規范,機制更加健全,效果更加顯著。
1.4典型示范,全力推進省骨干河道管理
省骨干河道管理以管理機構、管理制度、經費管理、空間管理、資源管理、工程管理為主要抓手,實行以點帶面、示范推進。開展河流生態健康評估、水利風景區創建、河道藍線規劃研究、河道管理范圍界樁及宣傳牌設置、示范亮點河道創建等工作,努力提升省骨干河道管理水平。健全河道管理臺賬,對涉河建設項目實行“六個一”(一份批復、一張表格、一張照片、一份協議、一張占用證、一張票據)管理。
1.5創新服務,河道保護志愿者活動成效顯著
江陰市河道保護志愿服務隊于2012年10月正式成立,隨后設立了志愿者協會,辦公室設在市河道管理處。2013年2月為進一步健全組織聯絡機構,專門設立了河道保護志愿服務隊秘書處,負責策劃、組織和實施志愿服務的具體工作。秘書處成員由江陰市水利農機局團委、江陰市河道管理處、暨陽社區、江陰市職業技術學院、江陰市第一中學有關人員組成。此外,專門制作了河道保護志愿服務隊的形象標識、宣傳冊、胸牌、服裝、帽子等,創立了河道保護志愿者的QQ群,增強志愿者活動的組織力和凝聚力。在江陰志愿者聯合會網站、江陰市團委QQ群、大澄網、暨陽社區等招募志愿者的宣傳片,在社區、廣場懸掛橫幅,樹立展板,發放資料,了招募志愿者的招募啟事,得到了江陰市團委、江陰市第一中學、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及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目前共有志愿者112人。積極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活動,充分體現“自愿奉獻”的特點,以保護河道水環境、維護河道生態健康為目標,讓志愿者在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中學會了奉獻,學會了負責,學會了追求,在社會上形成“人人關心河道、人人愛護河道”的良好氛圍。
2縣級河道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河道管護工作的監管還存在漏洞
部分鄉鎮河道管護員年齡偏大、責任心不強、安全意識淡薄、綜合素質偏低以及巡查工作不到位,導致部分河道管護效果不突出、不明顯。此外,少數鎮村河道水政巡查工作存在漏洞,進度滯后,增加了河道監管特別是水事案件查處的難度。
2.2水事案件的制止缺乏有效手段
涉水違章建設項目大部分具有建造時間靈活、結構簡易、搭建迅捷等特點,令管理部門防不勝防,且存在難以強制拆除的問題,因為管理部門依法辦事,采取強制拆除的做法極易激化社會予盾。即使及時發現水事違章,但因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撐和快速有效、強硬的制止手段,也難以阻止案情的蔓延和擴大,將給后續的案件查處增加難度。
2.3骨干河道管理存在差距
對照省骨干河道管理標準要求,在藍線規劃、工程監測、確權劃界、空間管理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長江、白屈港在確權劃界、工程監測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大部分河道沒有進行確權劃界,增加了河道管理難度,也缺乏必要的工程監測設施及技術人員。同時,迫切需要出臺藍線規劃,對主要河道的管理范圍因地制宜進行控制。
2.4部分河道水質改善不明顯
環保部門的每月水質監測結果顯示:污水處理廠廢水排放達標率不高,部分河道氨氮、總磷超標;水功能區達標率較低,均不足80%;生活污水還沒有完全接管,農業面源污染、畜禽養殖污染現象依然存在。這些因素導致部分河道水質改善不明顯,老百姓對水質問題的投訴較多。
2.5河長制工作還沒有完全深入到位
部分河長深入河道管理一線不多,未能全面掌握實際情況。問題在水里,但根子在岸上,需要各級領導、各級河長引起足夠重視,更需要各責任部門齊抓共管,嚴格按照河長制工作要求和標準切實履行職責。
3縣級河道管理創新發展的思考
隨著水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和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需要,對河道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老百姓對改善河道水環境質量的期盼也越來越強烈。針對目前存在的河道管理短板,應積極整改、創新發展。
(1)利用已成熟的河長制管理機制,強勢推進,創新發展。加大河長制的宣傳力度,考核結果除在媒體上公布外,還應向每一位河長發送告知書,讓其及時掌握所轄河道的情況,以便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深入推進各項工作。同時加大對成員部門的檢查考核力度,做到獎懲分明。
(2)切實落實治污措施,加快生活污水接管,減少農村養殖污染和交通船舶污染,提高污水處理廠廢水排放達標率,著力改善河道水環境質量。
(3)加快河道確權劃界工作進程,制定河道藍線規劃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4)突出加大河道巡查和水事違章查處力度,將水事案件遏制在萌芽狀態,有效降低水事案件查處難度。實行水政巡查月報制度,進一步明確河道巡查職責,完善考核機制和獎懲辦法。加大對各類填河行為的查處力度,確保全市水面率不下降。
(5)加快修訂、出臺《江陰市河道管理實施細則》,在廣泛征求各級各部門意見的基礎上,計劃年底發文出臺,為今后規范河道管理事項,明晰市、鎮管理權限提供依據。
(6)全面推進省骨干河道管理,以省考核標準為管理目標,典型示范、分類推進、突出重點、克服短板,積極爭取市政府及各部門支持,落實各項管理經費,力爭早日實現骨干河道達標管理全覆蓋。
(7)進一步加強河道管理宣傳教育,一方面擴大社會影響,充分發揮河道保護志愿服務隊作用,使志愿活動實現常態化;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河道管理員尤其是鎮村河道管護員的宣傳教育,使其增強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務實、踏實的作風履行好日常巡查和長效管理職責。
作者:陳轉蘭 吳建興 單位:江陰市水利農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