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業自信下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養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職業自信是高職學生職業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職業自信塑造中理解工匠精神實質,在職業自信中塑造工匠精神,是對工匠精神在高職教育應用的重要探索與弘揚,是提升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價值。高職學生良好的職業自信,有助于增強工匠韌性動力,保持工匠沉浸狀態,提升工匠革新意識。增強職業自信、培育高職學生工匠精神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優化高職學生職業自信的自我養成、健全高職院校職業自信的教育機制、改善高職學生職業自信的社會環境。
關鍵詞:高職學生;職業自信;工匠精神
1引言
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繼承和發揚工匠精神不僅是社會共識,更是迫在眉睫。隨著時代的發展,工匠精神的內涵不斷豐富,涵蓋了“技”“術”“心”[1]。工匠精神強調的不僅僅是能外顯的精湛職業技藝,更是能被外感知的高尚職業情操,還有自我內化的健全職業人格。從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研究成果來看,從職業技能和職業情操角度研究較多,而針對職業人格與工匠精神培養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將職業人格應用于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工作中,將有利于向更深層次推進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養[2]。職業自信是高職學生職業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把職業自信視為高職學生培養工匠精神的著力點,在職業自信塑造中理解工匠精神實質,在職業自信中塑造孕育工匠精神,是對工匠精神在高職教育應用的重要探索與弘揚。
2高職學生“職業自信”的科學內涵
簡單地說,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自信是個體對自己的積極肯定和確認程度,是對自身能力、價值等做出正向認知與評價的一種相對穩定的人格特征。自信的人無論在何種情況下,能更好地正確認識自我,堅定理念信仰,充分發揮自身潛力,戰勝挫折,創造成功人生[3]。因此,自信是一個高職學生日后成為大國工匠必備的人格素質。高職學生的“職業自信”,指的是高職學生基于在長期的學習中逐步積累起來的職業態度、職業情感、職業意志、職業技能等職業素質,對未來職業發展和選擇的自信心。高職學生的職業自信,不僅僅是學生對自己綜合素質的信任,更是對自己所追求職業生涯最大成功的堅定信念。
3職業自信對提升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價值
高職學生的職業自信與工匠精神有著密切的關聯性。一個高職學生有著良好的職業自信,有助于增強工匠韌性動力,使之能干下去;有助于保持工匠沉浸狀態,使之持續干;有助于提升工匠革新意識,使之干得好。
3.1職業自信有助于增強工匠韌性動力,使之干下去
高職學生是未來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儲備力量。與管理人才相比,技術技能人才需要更多的體力勞動。而當代高職學生大多為獨生了女,從小受到父母的寵愛,缺乏吃苦精神,耐受性差,在訓練職業技能中遇到困難容易退縮。自信的個體對自己應對困難能力評價較高,傾向于不怕吃苦,堅持下去,戰勝困難的積極行為[4]。一個具有職業自信的高職學生,面對職業技能訓練中的苦與累,能發揮自信的自我調節功能,適時調整心理狀態,讓自己更加堅毅頑強,增強工匠韌性,更能吃得下職業訓練的苦,受得了職業訓練的累,能夠最終完成職業訓練任務。
3.2職業自信有助于保持工匠沉浸狀態,使之干得好
工匠沉浸指的是職業人在工作時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完成工作任務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能,達到忘我的狀態。當個體處于職業自信狀態時,內心會充滿正能量和愉悅感,他的意識會自然地投入到當前的工作任務,不會受任何私心雜念的干擾,較好地完成工作任務。而當個體缺乏職業自信時,很容易會因為工作過程中的一個小失誤懊惱不已,分散工作注意力,從而無法最好地發揮自身的技術和能力,導致工作任務完成不好。
3.3職業自信有助于提升工匠革新意識,使之干得妙
懷有自信的高職學生在學習和訓練職業技能時會為自己制定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比如制定一項更具吸引力的活動方案,或者設計一個更獨特的產品,以制造精品或優品為職業目標,創新性完成工作任務,顯示一定的工匠創新創造意識[5]。職業自信較差的高職學生缺乏積極的情緒,懷著“差不多就好啦”的心態,抱著“我不能”或“我不行”的想法去完成職業任務,制造出來的可能就是“次品”或“差品”。因此,職業自信能激發對精品的堅持和追求,不斷學習進取,勇于創新,達到積極卓越的人生狀態。
4通過增強職業自信培育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舉措
增強職業自信,培育高職學生工匠精神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自我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等多方因素的共同努力。
4.1優化高職學生職業自信的自我養成
高職學生要做到職業自信,外在環境與教育固然重要,但提高內在素質、加強自身修養與自我教育更為重要,這也是其他任何外力所無法替代的。4.1.1要正確自我認知,形成中肯的評價。高職學生大都高考成績較差,缺乏學業自信。因此,提高對職業人格的理性認知,是高職學生職業自信生成的首要前提。每個高職學生都是一種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通過學習社會型、企業型、常規型、實際型、調研型、藝術型等職業人格知識,懂得分析自己屬于何種類型職業人格,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6]。4.1.2要培養積極心態,發揮主觀能動性高考的失利和社會偏見使很多高職學生心態悲觀,認為自己難成大事,無法成長為大國工匠,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高職生要學會使思想保持積極的狀態,相信自己能學會技能、學好技能,用主動的意識、樂觀的精神和充實的靈魂投入到職業技能學習中來,不斷地克服困難,從而走向成功。4.1.3要積極參加實踐,展現優秀的自己。通過實踐,高職學生將價值自信外化改變世界的行為,經過實踐淬煉,從而鞏固其對價值觀的自信。高職學生要積極參加校園社園組織的實踐活動,擴大人際交往,鍛煉能力,增進自信,還要利用機會走出校園,感受社會,在校外實踐活動中服務社會,展現優秀的自己,貢獻自己的力量,體驗自我價值所在,更為深刻的強化自信。
4.2健全高職院校職業自信的教育機制
高職院校是培養職業自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場所。高職院校要通過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打造自信課堂教學、搭建自信鍛煉平臺等措施,健全高職院校職業自信的教育機制,培養高職學生職業自信,培育工匠精神。4.2.1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堅定高職學生的自我發展信心。高職學生的不自信心態,大多是一些適應性問題與發展性問題。從心理學理論角度來看,只要干預得當,這些心理問題都可以解決,從而使每個學生獲得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7]。通過科學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適應大學生活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進而建立學生自我管理機制,激發學生潛能意識,堅定自我發展信心,提升自我管理能力。4.2.2打造自信課堂教學,增強高職學生的工匠韌性和工匠沉浸課堂上高職學生習得知識和技能,而自我能力的提高是學生自信的重要保障,因此課堂教學是增強高職學生自信心的主陣地。課堂上提升自信心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得到老師的寬容、認可和鼓勵,享受到知識和能力提升的快樂。根據學情和專業學生特點,高職課堂要做到三性,即和諧性、開放性、挑戰性。課堂氣氛上師生關系是和諧的,老師和學生是平等關系,老師對學生充滿認可和贊賞,學生對老師充滿喜愛,樂于學習。課堂內容的設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不能束縛學生,讓學生擁有自主深究的空間,有助于提升高職的工匠沉浸能力。學習任務的設置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鍛煉學生堅毅頑強的工匠精神,增強工匠韌性[8]。4.2.3搭建自信鍛煉平臺,提高高職學生的工匠創新能力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養成相結合,搭建多元化自信平臺。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所學專業,加入學校社團,如街舞協會、計算機協會、旅游協會,通過社團活動,鍛煉組織能力和膽量,提高職業素質,增強自信心。校企合作共同打造職業實踐平臺。職業實踐是認知行業、體驗職業、鍛煉技能的有效途徑,也是增強學生職業自信的重要方法。學生走進校企合作企業,感受大國工匠的風采,參與企業實際工作任務,檢驗已學知識和技能,發揮創新創造能力,完成挑戰性的工作任務。
4.3改善高職學生職業自信的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對技能型人才的長期輕視影響著高職學生的職業自信。高技能人才的職業待遇和職業地位不高導致高職學生看不到職業的長遠發展,心生自卑。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正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需要大批崇尚工匠精神的工匠隊伍。全社會要積極倡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全力宣傳突出業績的大國工匠,完善以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為重點環節的技能型人才的工作機制,使高職學生未來職業成長有通道、職業發展有空間、社會有地位。
作者:喻彩霞 單位:婁底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