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經濟發展問題及對策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分析了新時期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農業經濟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農業經濟;發展;對策
農村經濟是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水平最直接的方式。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才能縮短城鄉差距,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分析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具有重要的意義。
1現代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1基礎設施落后
我國雖然是個農業大國,但是目前農業沒有一個長效穩定的可投入機制,沒有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相關制度的實施難以落到實處,使得農業生產和發展與實際所需存在較大的差距,無法滿足現代化農業發展要求,嚴重地制約了農業基礎設施的發展,導致我國廣大農村的基礎設施目前仍處于相當落后的階段。由于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導致農業產業抗災能力下降,加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缺少資金,無法為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所以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1.2科研成果轉化率低
目前,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和綜合能力還比較弱,科技推廣力度小,農業的科研成果轉化率比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地農業科技推廣部門的人員結構不合理、財務資金規劃不合理。
1.3資源利用率低
一些地區盲目追求發展,不從大局著手,注重短期利益,出現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土地資源被非法占用的情況時有發生,導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了耕地資源和水資源,種植面積急劇下降。同時,不合理地開山挖路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當地的自然資源。
1.4農業缺少足夠的資金投入
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一個有效、穩定的農業投入機制,各級部門對農業的投入有很大的隨意性,農業缺少充足的資金支持,影響了農業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由于對農業投入不足,現有的大部分農業基礎設施已超期服役,無法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嚴重影響,導致農業抗災能力明顯下降。現代化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缺少充足的資金投入,影響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1.5缺少高素質的農業技術專業人才
目前,我國廣大農村缺少高素質的農業技術專業人才,難以有效應用現代化農業技術和順利使用農業機械設備,難以及時掌握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理念和新技術,難以及時把握農業發展機遇,對農業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此外,農村大部分農業生產人員年紀較大,文化程度不高,農業生產勞動能力不足,也限制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1.6農業利用外資結構不合理
在國家資金投入不足的情況下,部分地區依靠少量的外資投入來發展農業經濟。然而,外資對農業的投入極具選擇性,外資傾向于將資金投入到那些投資較少,見效較快,風險較小,不需要長期大規模資金投入即可獲得較高回報的農產品加工類的項目上。而農村亟待開發的荒山、荒地、荒灘等項目,外商缺乏投資興趣。至于那些本該由國家資金大力投入的農業技術研發、基于農業的生物制品大規模生產、農產品品種的改良等高風險、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項目,則外資更是很少涉足。因此影響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2發展現代農業經濟的對策和建議
2.1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農業基礎設施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為了更好地實現農業經濟增長,就必須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完善農業基礎設施。為此,各地政府要積極鼓勵當地農業相關企業建立自己的農業科技研究部門,進一步加強研究農業高科技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更好地推進農業科技體系改革。同時,合理規劃財務支出,給予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定的專用款項,科學合理地規劃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讓農業基礎設施向現代化、科技化方向發展,為推動農業經濟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設施基礎,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2.2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的成果轉化
政府要進一步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加大農業創新研發經費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基地和區域性農業研發中心;鼓勵企業建立農業科技研發中心,在財稅、金融、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予扶持;改善農業技術創新的投資環境,發展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加強農業高技術研究,進一步實施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盡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農業科技成果;繼續安排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和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引進資金;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和建設,積極探索對公益性職能與經營性服務實行分類管理的辦法,完善農技推廣的社會化服務機制;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擴大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專項補貼規模;在國家大力投資農業的同時鼓勵、支持民間資本對農業科學研究的投入,使農業能夠獲得一個資金注入源源不斷的良好的農業技術創新環境;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重要農時、重點作物、關鍵生產環節和糧食主產區的機械化作業水平。
2.3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
解決農業資源問題是推動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當前,我國農業資源緊缺,歸根結底是因為很多農業資源沒有得到開發和有效利用。為此,要結合各地區農業資源優勢,對農業資源進行合理挖掘和開發,提升農業資源的利用率,使其發揮最大價值,從根源上緩解農業資源缺乏問題,使農業資源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助力,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2.4對農業給予政策和資金大力支持
有關部門一定要針對國家給予的專項資金,從人力、物力、資金方面做好財務管理和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等工作,將資金和資源進行合理匹配,并加大資源和資金的整合力度,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讓農業開發、農業企業、農業扶貧等產業逐步向推進農業經濟的方向發展。可以設立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將資金用于農業技術研發投入,促使農業生產進一步實現規模化高效生產。同時,各機構要大力支持農業經濟發展,例如一些金融貸款企業或單位可以給予更加優惠的貸款幫扶,當地稅務部門對于農村經濟主體和民辦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政策扶持。政府除給予政策和資金的扶持外,對于那些對農業經濟發展較好的村干部也要給予一定的激勵和物質獎勵,以及一定的升職空間和機會,促使其積極培養致富帶頭人,從而以點帶面地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各地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引進先進的農業產業壯大農業經濟實體建設,改善農民生活。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進而使農業經濟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
2.5培養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
2.5.1構建高素質農業管理隊伍。管理人才是一切發展的根本,再好的政策和戰略沒有執行力強的隊伍也是空談。為此,要發展農業經濟,就必須構建一支綜合能力強、素質高的管理人才隊伍和村干部領導班子,合理安排村部領導班子成員,尤其要將管理專業、農業專業的人才積極引進到管理隊伍中來,并給予重用,為農業經濟發展儲備人才。2.5.2培養高素質、高水平農業科技人才。農業科技人才專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農業經濟未來發展。因此,要將培養高素質、高水平農業科技人才作為發展農業經濟的重點工作。重點關注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工作,不斷壯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此外,在培養農業科技人才的同時,還要做好農業相關人員的專業培訓工作,邀請農業生產以及農業經濟方面的專家負責培訓工作的開展,提升他們農業知識專業性,為農業經濟措施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2.6改善農業投資環境
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尤其要加大對相對落后地區基礎設施的投入,努力營造良好的農業投資硬環境,提高農業抵御風險的能力。積極改善基本生產條件,配套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電、通信等設施,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水平,營造有利于現代農業發展的硬環境。同時,加大對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發揮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對各類資本投入的引導作用,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吸引外商投資農業領域,實施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綜合整治各類環境污染。健全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服務設施,為外商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蔡冬梅,劉霞,趙偉.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與可持續發展途徑[J].營銷界,2021(5):39-40.
[2]陳永芝.我國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層矛盾與制度創新[J].中國經貿導刊,2009(23):86.
作者:郭巧 單位:山東省東明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