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歷史教學現狀及提升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核心素養”也作為一個重要名詞開始引起了越來越多教育者的關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既是深化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一,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在高中歷史教學方面,教師應當要圍繞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學生應當具備的一些歷史能力,有的放矢尋找途徑幫助培養,從而提升高中學生在歷史方面核心素養。本文主要據此展開論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歷史教學改進
一、學生應當具備的歷史核心素養
就歷史學科而言,高中學生要能夠具備良好的學科核心素養,一是要具備歷史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即不僅要能夠記住和理解相關知識點,還要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靈活處理各種歷史問題;二是要具備歷史探究能力,因為歷史的研究對象是人類從古至今漫長的發展歷程,內容浩瀚,如果學生要充實自己的歷史知識,就必然需要掌握一定的歷史探究能力,在此基礎上去自主積累、自主探索,不斷增強歷史認知;三是要有一定的歷史研究態度,即在思考歷史、解決歷史問題的時候,應當要本著尊重歷史的前提條件,同時又要善于思考,善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而不是只是做“書本知識的搬運工”。
二、當前歷史教學現狀
從目前很多高中教師的實踐來看,在歷史教學上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影響了高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有效形成,一是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習慣于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將一些歷史知識,以及考點答案以陳述式的方法機械地傳導給學生,并強調讓學生死記硬背,而忽略了對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二是在日常教學中,教學內容還是以考題為導向,注重鍛煉學生應試能力,而忽略了對學生歷史研究能力、歷史研究態度的培養。三是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基本都是以課堂講授為主,對學生歷史興趣的養成也有一定的不利影響。
三、如何培養高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
(一)改變歷史教學理念
作為高中歷史教學,應當對照核心素養給高中歷史教學提出的要求,不斷改變歷史教學理念,首先是要改變以考試為唯一導向的教學目標,要善于在歷史教材中挖掘比較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從而不僅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也提高學生的歷史知識運用能力。其次是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狀態,在課堂上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對教學方式進行適當改進,使得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能夠迎合學生接受偏好,同時要多留一些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合作討論,使得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能夠從中得到鍛煉。
(二)引導學生主動探尋歷史
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是學生能夠有效開展歷史實踐、歷史研究的前提條件,也是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基礎,而目前囿于課堂內容的局限性,學生能夠獲得的歷史知識還是主要集中于教材及教師的相關延伸介紹。對此,教師應當引導并鼓勵學生積極通過課外讀物、互聯網資源等去挖掘和尋找有關的歷史知識,并且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知識積累技巧。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經常性出一些答案比較開放,且偏向課外知識的歷史題目,讓學生進行解答,這樣歷史教師一方面能夠了解學生課外知識的積累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發現學生在歷史問題思考、歷史研究態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幫助提升。
(三)豐富教學方式
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歷史視野,是增強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為此,歷史教師應當要針對以往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的情況,尋找方式豐富歷史教學方式,比如可以下載一些和課本有關的視頻,如《百家講壇》中的一些精彩內容,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播放,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上課積極性,也能夠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但是網絡上的歷史相關視頻中的一些觀點可能帶有一定主觀色彩,從而和課本意思有出入,對此教師要做好引導和解釋,以免學生認知混淆。上述是筆者對于高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的一些思考,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俞強.淺談歷史教學中“閱讀部分”的運用[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12(5).
[2]賈丹.“學案教學”對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參與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作者:劉國慶 單位:廣州市禺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