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一帶一路背景下紡織企業的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已近5年,期間我國紡織企業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走出去,與沿線國家建立產業鏈的合作關系,同時由周邊國家向中東歐國家和非洲國家延伸,有效利用合作國家的資源。在探索海外市場時,企業也遇到了諸多問題,如投資地區缺乏創新性技術人才、因地制宜的管理機制構建等,針對此,文章分析了企業“走出去”需注意的問題,以及海外合作的重新評估與模式創新等。
關鍵詞:“一帶一路”;紡織企業;海外投資
一、“一帶一路”對我國紡織業海外發展的影響
當前我國紡織業的對外投資幾乎涵蓋了整個紡織服裝產業鏈,從上游的棉花、漿粕、麻等原材料,到棉紡、毛紡、化纖等中間產品制造,再到終端的服裝、家紡產品和紡織機械等都有涉及,呈現多區域、多行業和多形式加速推進的態勢,且骨干企業主動進行國際布局的意識明顯提高。近5年來,紡織業的對外投資資產逐年增加,促進了我國沿線城市紡織業的發展,也進一步增強了與沿線國家的合作。
1.我國紡織品服裝的貿易現狀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15—2018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及紡織品出口額。2016年全年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同比2015年下降了5.9%,主要是由于國際主要出口市場經濟復蘇緩慢、產業轉移導致我國紡織品服裝在傳統出口市場的份額逐步縮小以及出口商品價格出現下跌所致。2017年,受“一帶一路”相關政策的影響,我國紡織品服裝的進出口貿易逐漸回穩向好;2018年6月初以來,中美貿易摩擦給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帶來了一定壓力,但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延續了較好的發展態勢。在國家經濟政策的推動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正成為我國新的外貿熱點。據中國經濟網統計,2018年1—10月我國對歐盟、美國、東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場的進出口均實現增長,而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6.84萬億元,同比增長14.8%,高出全國整體增速3.5個百分點,外貿占比繼續提升。這進一步佐證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實施,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具有較明顯的積極影響。
2.我國“一帶一路”沿線省份紡織產業的發展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立,對于我國西北五省(區),包括陜西、寧夏、青海、甘肅、新疆來說是難得的機遇。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前沿區域,這5省在能源開發、倉儲運輸、商貿物流、農畜產品、旅游等方面均各有優勢,在建設中突出各自的優勢和差異化發展,并注重區域協調,從而避免了不必要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地帶,其與8國接壤,是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擁有17個對外開放一類口岸。近年來,新疆依托自身的地緣優勢和棉花資源優勢,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和重要的紡織品生產基地,其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積極招商引資,逐步做大紡織服裝產業。據海關統計,2018年上半年新疆口岸的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到225.1億元,居全國之首。
二、我國紡織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現狀及方向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紡織企業為提高綜合競爭力選擇“走出去”,進行全球資源整合,搶占價值洼地,日益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我國紡織企業對外投資呈現多區域、多行業和多形式推進。目前已經有諸多企業在海外布局,如天虹集團在越南投資建設了天虹仁澤、天虹銀龍等項目,如今已經擁有紡紗超過125萬錠,是越南最大的紗線生產企業;百隆東方的越南全資子公司越南百隆2013年開始建設,2017年底產能達到了50萬錠,約占百隆東方總產能的41.7%,預計2018年底達到70萬錠,占其總產能的50%;魯泰集團全資子公司魯泰(香港)有限公司2015年在越南及西寧省福東工業園區開始投資建設,到目前產能達到了6萬錠紗線、3000萬m色織面料,制衣廠產能600萬件襯衣,越南產能占其總產能的17%左右;又如華孚色紡于2013年在越南設立子公司,目前已形成28萬錠紡紗產能,染紗產能2萬t;岱銀集團截止到2018年在馬來西亞已完成22萬錠紗線生產線。相信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我國紡織企業在周邊國家布局的成本和政治風險將會得到進一步降低,同時也將挖掘出更多的貿易潛力,企業國際化成長的環境將變得更為有利,屆時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從被動走出去變為積極走出去。雖然如此,我國紡織企業投資海外市場時也遇到了諸多問題,比如:投資目的地缺乏知識產權方面的人才;員工穩定性差、工作效率低;面對強勁的競爭對手,投資企業缺乏科研創新能力,未充分發揮品牌優勢致使市場占有率下降;等。紡織企業“走出去”,不代表企業的技術不需要提升就能一勞永逸,獲得比國內更大的收益,即使短期內如此,但隨著更多的企業走入這些國家,這種暫時的優勢也會逐漸消失。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以陽光、華芳、聯發、無錫一棉、無錫金茂等為代表的我國紡織企業與埃塞俄比亞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或正式協議,天虹、百隆東方、華孚色紡、雅戈爾、魯泰等在越南投資建廠,申洲國際、即發、東渡等針織服裝企業與東南亞構建了產能緊密配合的接單模式。未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合作的國家將不斷增加,內外部的合作模式也將更加多元,比如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開始赴埃及尋求國際產能合作的機會。
三、結語
我國紡織企業在跨國生產力布局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我國紡織企業需探索新的更優化的對外合作方式,時刻警惕多變的國際市場環境,規避政治風險。與此同時,應做好內部管理,提升科技實力,加強創新性人才的培養,采用國際化的企業管理模式以及與國際接軌的認證體系等,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作者:李鑫 李劉倩 林天揚 單位:天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