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服裝設計專業雙創教育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我國全面深化高校“雙創”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為了使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與社會需求保持同步,該文從教學模式、課程體系、師資建設、支撐體系等方面分析“雙創”教學改革現狀等問題,以期為其他高校服裝設計專業“雙創”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雙創”教育改革是推動中國經濟增質、提效的必要之舉,也是促進高校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舉措。“雙創”教育改革要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貫徹價值引領、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形成創新、創意、創造、創業“四創一體”的人才培養理念。“雙創”教育的深化改革必須通過教學體系建設和教學方法改革,將“雙創”知識融會貫通,以滿足不同基礎、不同層面學生的知識獲取需求。
一、“雙創”教育融入服裝設計專業教學的重要性
我國服裝設計教育起步較晚,面對快速發展的現代科技,服裝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在“雙創”中體現出的動手能力、工作能力、思維能力,推動服裝設計專業進行“雙創”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現實性、適合性和緊迫性。首先,從教學任務角度看,在知識經濟時代,服裝教育的主要任務不僅是傳承和傳播已有的知識、技術、文化,而且是根據時代潮流創造新知識、新技術、新文化。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在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中發揮著越來越強大的引導作用。基于這一背景,服裝設計專業固有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要。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始終是專業建設發展的動力,培養符合時展需求和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服裝設計人才,始終是高校服裝專業教育的首要任務。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加強“雙創”教育,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也是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二、高校服裝專業“雙創”教育的發展現狀
服裝設計是一門集設計性、技術性、綜合性、實用性于一體的專業,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制造設備的逐步升級,服裝生產企業也在步入智能制造時代,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這對高校的服裝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高校服裝專業“雙創”教育現狀與學生的就業需求脫節,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教學模式落后
目前,我國部分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育在較大程度上是以培養傳承性的專業對口人才為目標,以示范、灌輸為教學手段,以學生進行聽記、模仿訓練為主的“知行分離”教育。這種封閉的、陳舊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忽視了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思想,以致培養出的部分服裝人才為同一類型、同一層次,難以滿足企業的需要。此外,部分高校服裝專業教育體系中的“雙創”內容較少,以致專業課程體系與“雙創”教育相脫離,沒有將教學內容升級到高校服裝專業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高度,因而也難以起到服裝設計“雙創”教育的應有作用。
2.課程體系不健全
“雙創”教育不是一個獨立的教育體系,它與服裝專業的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形成了階梯式、遞進式的模式。但目前“雙創”教育與專業融合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雙創”教育受到教學計劃的制約,以兼職課程居多,限制了學生創新創業的發展范圍。同時,部分高校服裝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實踐脫節,僅僅將“雙創”教育作為培養學生業余愛好和興趣的方式,采用講座、培訓、宣傳等方式泛泛而談,難以起到實質性的指導作用。
3.師資力量匱乏
師資力量匱乏是部分高校服裝設計專業“雙創”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國高校服裝專業的部分教師畢業后直接到校任教,缺乏實際的“雙創”經驗或體驗,且往往將主要的精力投入自己的主修學科,對與“雙創”相關的知識了解不夠深入,這制約了“雙創”教育的發展,影響了教學質量。
4.支撐力度不足
服裝專業“雙創”教育的實施需要營造良好的支撐環境。但目前部分相關部門和高校對推行“雙創”教育的幫扶力度不足,缺乏強有力的措施,部分家長對自主創業的認識不足,甚至對服裝小經營者存在一定的偏見。另外,學生的學分管理沒有將“雙創”成果納入,教師的績效考核和職稱評定也沒有將指導“雙創”業績納入,這使雙方未認識到發展“雙創”的重要性。從其他一些國家在此方面的教育經驗看,“雙創”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事情,而且是整個社會系統的事情,相關部門應該鼓勵和宣傳“雙創”教育,進一步完善其評估機制和評價體系。
三、服裝設計專業“雙創”教學改革措施
1.深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社會需要的是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機制的復合型人才,這就強調高校服裝專業必須深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增強學生的“雙創”能力為導向,以情境教育和實訓教育為方法,把“雙創”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貫穿于整個服裝專業教育的全過程,通過素質教育、知識教育、能力教育,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創優意識的服裝設計人才。教師主要負責組織、引導、幫助和敦促學生,以便學生更好地實現自主式、探究式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設疑提問、任務驅動、逐步深入、融入思政,并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自主學習,從而真正實現教學對象從“工具性價值”向“人本性價值”轉變,教學方法從“課堂式”向“混合式”轉變,教學重心從“以課本為主導、以教師為中心、以考試為導向”向“以能力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導向”轉變;將敏銳準確的觀察力、嚴謹科學的思維力、豐富的想象力、廣博精深的知識結構,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傳達給學生,使其具備堅毅的專業心理素質;同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強調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這些不僅是服裝專業“雙創”教育的根本出發點,而且是高校服裝專業深化教育改革的關鍵。
2.構建以“雙創”為中心的課程體系
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與普及,高校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多樣化人才,這就要求高校服裝專業突破課程體系的固有模式,從社會實際、學科交叉、能力培養、實踐環節、團隊精神、創新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以符合寬口徑、厚基礎的要求,達到分流培養的目的。集扎實的基礎知識、廣博的專業知識以及融合相鄰學科的相關知識于一體的現代服裝專業課程體系,可以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基本素質、扎實的專業功底、較強的遷移轉換能力,同時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開展“雙創”活動。因此,高校服裝專業應該優化教學計劃,減少必修課程,增加選修課程,增設“雙創”實踐教學,以公共實習、專業訓練、綜合實踐為梯隊,把“雙創”貫穿于整個專業學習過程,加強實訓演練、案例操作、基地考察、企業實習,帶領學生走出盲目區,使其投入服裝創作、工業生產、企業建設、專業管理和行業服務第一線,培養出就業“零適應期”的學生,實現校企的“無縫對接”。
3.加大“雙創”師資培養與管理力度
師資隊伍建設是高校服裝專業發展最為重要的建設任務之一。部分高校服裝專業缺乏有“雙創”經驗的專業教師,現有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難以做到將理論聯系實際,這樣就制約了“雙創”教育的發展。因此,構建適合高校服裝專業“雙創”的師資培養體系迫在眉睫。高校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讓服裝專業教師走出校門,深入企業生產一線,開闊教學視野,獲取“雙創”最新資訊,增強專業能力;同時,可聘請有資質的服裝企業家、學者對教師進行專題培訓,利用社會資源加強服裝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增強師資力量,從多渠道、多途徑提高年輕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指導水平,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大力倡導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加大教師聘任制度的改革力度,營造有利于“雙創”師資培養的制度與環境。
4.完善服裝專業“雙創”支持體系
高校服裝專業“雙創”教育不僅是高校內部的教學問題,而且涉及服裝企業、社會等多方面。高校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企業和社會力量則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方式,為服裝專業“雙創”教育的發展鋪路。如,高校可以設立服裝設計工作室、高級定制工作室等多種形式的小企業中心,加強高校服裝專業與服裝行業的聯系,支持創辦品牌、鼓勵技術轉化等相關舉措,大力提倡與時俱進的“雙創”精神,充分激發學生的“雙創”激情。相關部門也應出臺相應的政策,支持學生自主開展“雙創”活動,促進“雙創”群體的溝通和交流。
結語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民富之源。通過增強高校服裝專業學生的“雙創”能力,有利于學生拓寬就業門路,激勵學生由被動的就業者轉換成就業崗位的創造者,實現就業的倍增效應。深化服裝專業教學改革,注重學生創業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高校服裝專業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選擇和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余喜文.基于人工智能的創新創業學院建設路徑探索——以廣東X學院為例.現代職業教育,2019(24).
[2]高志宏,劉艷.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
[3]楊雅莉,梁立立,張媛媛,等.智能制造背景下服裝生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方法.紡織服裝教育,2019(4).
[4]楊偉偉.高校“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華東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5]韓繼坤.創業培訓課程設計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6]宋東霞.高職服裝群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有效路徑研究.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12).
[7]王麗華.創新創業教育目標研究.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
作者:江成 單位:湖南涉外經濟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