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子宮肌瘤腹腔鏡手術團隊合作舒適護理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對行子宮肌瘤腹腔鏡手術患者實施團隊合作舒適護理的臨床價值。方法選擇2018年1月—10月于我院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84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各42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團隊合作舒適護理,對比分析2組患者術后疼痛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疼痛情況評分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子宮肌瘤患者實施團隊合作舒適護理可有效緩解其術后疼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促進術后恢復。
【關鍵詞】子宮肌瘤;腹腔鏡手術;團隊合作舒適護理;疼痛;并發癥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的良性腫瘤,腹腔鏡手術是臨床治療婦科腫瘤的常用方法,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點[1],但術后疼痛會引發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不良反應,嚴重時可影響患者康復進程及預后效果。因此,緩解患者術后疼痛,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2]。團隊合作舒適護理是一種結合術前互動式訪視、術中舒適護理配合及術后回訪的新型護理模式,可有效緩解患者因疼痛產生的不良情緒,提高其治療依從性[3]。本研究探討了應用團隊合作舒適護理對子宮肌瘤患者術后疼痛及預后的影響,為臨床護理提供參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10月于我院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84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各42例。觀察組年齡28歲~59歲,平均年齡(43.79±6.20)歲;病程4個月~19個月,平均(12.01±5.94)個月;體重44~69kg,平均(56.33±6.25)kg。對照組年齡29歲~59歲,平均年齡(43.51±5.90)歲;病程4個月~20個月,平均(12.31±6.07)個月;體重44~70kg,平均(55.87±6.36)kg。納入標準:①經均臨床檢查確診為子宮肌瘤,且行腹腔鏡手術者;②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腹腔鏡手術禁忌證者;③有精神疾病史或無法溝通者;④合并其他心腦血管疾病者。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術前訪視、術前準備及術后康復護理等。觀察組實施團隊合作舒適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成立舒適護理團隊:成立由麻醉醫師、手術醫師、護士長、巡回護士、責任護士組成的舒適護理小組,對行腹腔鏡手術患者的治療進行匯總評估,并對圍術期可能出現的不良情況加以總結,為其制定舒適化的治療及護理方案。②術前互動式訪視:術前由責任護士與患者進行親切交流,并掌握患者姓名、年齡、病情等基本情況,為患者進行子宮肌瘤相關知識以及腹腔鏡手術的治療儀器、方式、流程等問題講解,告知患者手術室采取的體位、麻醉措施、腹腔鏡手術優點以及術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同時鼓勵患者的家屬或朋友積極給予患者關心與支持,增強治療信心并消除術前恐懼、緊張等負性情緒。③巡回護士密切關注術中情況,保證手術順利進行;麻醉完成后,由麻醉師協助患者擺放手術體位并進行適當調整,盡可能使患者感覺到舒適;術中建立氣腹時,嚴格按照低壓、低流量原則緩慢注入氣體,隨后逐漸增加,避免形成靜脈氣栓,同時巡回護士要時刻關注氣腹壓,保證氣腹壓維持于12~14mmHg。每隔20min對患者進行1次生命體征記錄,發現異常要及時告知醫生,保證患者手術安全。④手術結束后,協助醫師盡快排除腹腔內液體并及時清點手術物品,氣腹排空后使患者平臥;因在麻醉蘇醒室患者仍處于全麻狀況,可通過呼喚患者姓名進行喚醒,如無異常則護送患者回到病房,并與責任護士就患者情況進行交接。⑤當患者出現傷口疼痛,由責任護士指導患者選擇合適的體位或采取深呼吸等方式緩解疼痛。
1.3觀察指標
①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滿分10分,分數越高表示疼痛感越重。②對比2組患者尿潴留、術后出血、泌尿系統感染及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疼痛情況
觀察組術后疼痛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腹腔鏡手術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等特點,已逐漸受到臨床醫生及患者的認可。然而由于術后疼痛引發的生理和心理不良反應,易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從而影響患者預后[4]。因此,圍術期如何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對促進預后恢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團隊合作舒適護理是利用團隊力量完成整個護理并給予患者舒適的護理體驗的一種護理模式,以各盡其職、相互配合為主旨,促進護理服務的優質化發展。患者面對手術易產生焦慮、恐懼等負性心理,嚴重影響術前的飲食和睡眠,進而影響身心健康,從而導致手術耐受能力下降,易引發術后出血、切口愈合慢等情況,對術后恢復造成阻礙[5,6]。常規手術護理多關注患者生理情況,容易忽視患者心理方面的壓力,而團隊合作舒適護理模式是從患者整體出發,綜合考慮其心理因素、環境因素及身體因素對疾病及手術的影響,為患者提供身心舒適的治療環境以及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從而達到更好的手術效果,改善患者舒適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疼痛評分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子宮肌瘤患者實施團隊合作舒適護理可有效改善腹腔鏡手術后疼痛、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利于預后。分析其優勢在于術前訪視過程中,結合患者的基本情況,與患者進行密切交流,觀察其生理及心理狀態,給予語言鼓勵以排解患者對手術的畏懼心理;同時,介紹子宮肌瘤、腹腔鏡手術的相關知識,列舉相關成功案例鼓勵患者增強信心,緩解其對手術的恐懼心理。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醫師、護士均采用積極語言與患者對話,利于增強患者對手術成功的信心,術中給予患者盡可能舒適的體位,以及巡回護士密切關注氣腹壓以及生命體征,與醫生進行默契配合,能夠降低手術室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保證手術質量,提高患者舒適度。此外,通過輕柔喚醒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從麻醉中醒來的不適感,有利于提升患者依從度,促進術后生理功能的恢復。綜上所述,子宮肌瘤患者實施團隊合作舒適護理可有效減輕術后疼痛感,減少并發癥發生,利于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趙玲,霍福利.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圍術期的臨床效果心理狀態及預后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6,22(10):1708-1711.
[2]杜鵑.良性子宮肌瘤患者行腹腔鏡下微創手術的臨床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2):108-110.
[3]陸建華.舒適護理干預對腹腔鏡婦科術后患者的護理效果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17):2069-2070.
[4]黃錦華,趙若華,黃惠榕,等.消脹貼穴位貼敷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6,23(13):62-64.
[5]劉穎,王文杰,裴寶靜,等.婦科腹腔鏡標準化術中優化護理的臨床應用及效果觀察[J].貴州醫藥,2018,42(4):500-501.
[6]陳松漪.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路徑的效果[J].中國數字醫學,2016,11(10):65-67.
作者:吳明娥 單位:進賢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