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婦科惡性腫瘤并發靜脈血栓塞臨床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婦科惡性腫瘤合并靜脈血栓栓塞(VTE)患者的相關特點,以提高其診治意識,改善患者預后。方法對新疆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間收治的42例婦科惡性腫瘤并發VTE的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婦科惡性腫瘤并發VTE患者的發病情況及其臨床特點。結果1.婦科惡性腫瘤并發VTE患者中,DVT較PE多見。2.并發VTE的婦科惡性腫瘤中,屬宮頸癌最多,后依次為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外陰惡性腫瘤以及其他諸如侵蝕性葡萄胎、子宮肉瘤。3.患者年齡大于60歲、血清D-二聚體升高、接受化療、TNM分期晚、腫瘤分化程度低是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發生VTE的危險因素。4.肺栓塞患者主要表現為突發胸痛、咯血、胸悶、氣短。四肢靜脈血栓栓塞患者表現為患側肢體的水腫、患肢的疼痛。5.抗凝聯合溶栓治療的有效率高于單純抗凝治療及一般支持治療。結論1.對于年齡大于60歲、血清D-二聚體升高、接受化療、TNM分期晚、腫瘤分化程度低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應更加注意及早予以抗凝預防措施,從而改善患者的疾病預后。2抗凝和溶栓是最基本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婦科惡性腫瘤;靜脈血栓栓塞;肺栓塞靜
脈血栓栓塞癥(venousthromboembolism,VTE)主要包含深靜脈血栓栓塞(DeepVein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DVT發病隱匿,發展成為肺栓塞后,嚴重者可在1-2h內死亡[1-2]。研究顯示,惡性腫瘤患者VTE發生率達4%-20%,顯著高于非惡性腫瘤,是導致惡性腫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而婦科癌癥,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腫瘤高凝狀態、血管壁損傷及血液瘀滯等因素增加了其罹患VTE的危險性[4-7]。為了進一步提高廣大醫護人員對婦科惡性腫瘤并發VTE風險的認識,探討婦科惡性腫瘤并發VTE的防治措施,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近2年新疆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收治的42例婦科惡性腫瘤并發VTE病例的臨床特征,旨在提高婦科惡性腫瘤并發VTE的診治意識,并為其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2018年01月至2020年01月間本院收治的42例婦科惡性腫瘤合并VTE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4歲~70歲,平均年齡56.12歲±11.17歲。
1.2資料采集
記錄患者姓名、年齡、性別、體溫、心率、血壓,并分類記錄患者原發腫瘤部位、腫瘤治療情況、腫瘤轉移情況、既往病史(尤其注意有無VTE病史及腦梗病史)、VTE發生部位、置管情況、首發癥狀及相關實驗室檢查。以上信息的收錄均經過患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
1.3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經組織學及細胞學檢驗明確證實為婦科惡性腫瘤;(2)VTE診斷標準:①存在發生VTE的危險因素;②有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難、胸部疼痛、休克等臨床癥狀;③行D-二聚體檢測并結合動脈血氣分析、胸片、X線等相關檢查;④螺旋CT、肺動脈造影、核素肺V/Q顯像等任一項為陽性。排除標準:既往有血栓栓塞癥病史的患者。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間多重比較采用LSD-t法;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靜脈血栓栓塞的分布
在42例婦科惡性腫瘤并發VTE患者中,有1例發生于上肢,22例發生于左下肢,13例發生于右下肢,4例發生于雙側下肢,2例發生肺栓塞,見圖1。
2.2并發VTE患者惡性腫瘤部位
并發VTE的婦科惡性腫瘤中,屬宮頸癌最多,后依次為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外陰惡性腫瘤以及其他諸如侵蝕性葡萄胎、子宮肉瘤等,見圖2。
2.3婦科惡性腫瘤患者
VTE發生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患者年齡大于60歲、血清D-二聚體升高、接受化療、TNM分期晚、腫瘤分化程度低是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發生VTE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1。
2.4合并癥及臨床表現
42例婦科惡性腫瘤合并靜脈血栓栓塞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4例,合并高血壓者6例,合并冠心病者2例,合并腦梗者2例。并有22例次患者有腫瘤手術史,21例次有化療史,6例次有放療史。肺栓塞患者主要表現為突發胸痛、咯血、胸悶、氣短。四肢靜脈血栓栓塞中,40.1%的患者表現為患側肢體的水腫,10.9%的患者表現為患肢的疼痛,5.6%的患者表現為患肢的水腫伴疼痛。
2.5診治與轉歸
本組22例患者單純采用抗凝(華法林、肝素、低分子肝素鈣)治療,10例患者采用溶栓聯合抗凝治療,4例選擇支持對癥治療(中成藥物等),余未正規治療。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見表2)。
3討論
惡性腫瘤患者發生VTE的風險顯著高于正常人群,且VTE是致使惡性腫瘤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常見原因[8-9]。而婦科惡性腫瘤因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等原因增加了其發生VTE的風險。目前,有關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并發靜脈血栓的臨床研究尚十分有限,且對其認識不足。本研究結果顯示,并發VTE的婦科惡性腫瘤中,宮頸癌例數最多,后依次為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外陰惡性腫瘤以及其他諸如侵蝕性葡萄胎、子宮肉瘤等。研究結果同時說明,患者年齡大于60歲、血清D-二聚體升高、接受化療、TNM分期晚、腫瘤分化程度低是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發生VTE的危險因素。隨著腫瘤TNM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高,血清D-二聚體水平升高,婦科惡性腫瘤患者VTE發生風險上升。這與李容等[10]學者研究結果類似,即隨著患者年齡增長,腫瘤分期變晚,分化程度低,D-二聚體水平升高,婦科惡性腫瘤并發VTE的風險也隨之上升。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凝血-纖溶相差基因突變的發生率增加,致使血栓風險增加[11]。而當機體處于血液高凝狀態時,內源性纖維蛋白的產物D-聚體水平升高[8-9]。同時也有研究[12]指出,D-二聚體水平升高是腫瘤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相關性上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治療方面,作為惡性腫瘤并發VTE治療的初始選擇,低分子肝素能顯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且具有抗腫瘤作用,可能與其抑制血管生成,抑制凝血酶的釋放,免疫調節和細胞凋亡有關[13]。本組研究中,22例患者選擇了抗凝治療,10例患者選擇了抗凝聯合溶栓治療。結果表明均較一般治療有效(P值分別為0.02,0.023)。綜上所述,VTE在婦科惡性腫瘤患者中較常見,且在不同部位的婦科惡性腫瘤中發生情況不同,對于年齡大于60歲、血清D-二聚體升高、接受化療、TNM分期晚、腫瘤分化程度低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應更加注意及早予以抗凝預防措施,從而改善患者的疾病預后。
作者:曹國磊 王清鶴 何麗麗 牛海文 羅琴 單位: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