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法務會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依法治國理念的推行與實踐,對既精通管理又熟知法律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加旺盛,所以培養法商融合的會計人才對適應時代需求、滿足社會需要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文章在分析法商融合會計人才的培養必要性及可行性基礎上,提出了培養法務會計應用型人才的路徑。
[關鍵詞]企業合作;法務會計;培養模式
1引言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著重強調“優化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結構,促進多學科交叉和融合。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目前我國是商品經濟社會形態,會計是商業語言,具有傳遞財務信息的功能。同時,也使法治經濟、市場行為有規可循。為保障市場有序運行,培養“法律”與“會計”融合的法務會計人才十分必要。隨著市場經濟及資本市場的發展,法規制定、經濟糾紛、舞弊調查、訴訟開展等各業務均需法務會計人員的參與。實踐顯示,法務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旺盛,故培養該類人才迫在眉睫。基于此,研究與探索一套完善、實用、有效的法務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2法務會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可行性
2.1國家政策的支持
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加快推進人才發展體制和政策創新,財政部在其“十三五”規劃中明確了會計發展與改革綱要,提出大力培養更多高水平、高層次復合型會計人才,為國家經濟穩定發展提供服務保障。國家相繼推出了一系列優惠舉措來實現卓越法律人才、國家會計領軍人才等人才戰略目標,這為法務會計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很好的政策環境,也為該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法學與會計學培養方案成熟
在國內高校中,多數院校開設有法學專業和會計學專業,且法學專業和會計學專業存在并發展了很長時間,不論理論架構、探索和研究,還是業務實踐,兩門學科都有成熟的培養模式、方案和框架,盡管不同院校存在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培養目標,但總體上大同小異。
2.3國家、學校及學生意識趨同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財務相關的訴訟案件數量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其中財務、會計以及相關專業知識的涉案內容將會越來越多,案件的復雜程度也急劇增加,國家層面、相關法律院校對此意識逐漸趨同,我國現階段的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足夠的法務會計應用型人才來解決這些訴訟問題。由于我國較為特殊的法律人才培養機制,導致相關法律人才對于其他專業的知識比較匱乏,許多在校學生也逐漸意識到需要多了解其他相關專業知識才能滿足今后的職業發展的需要,對于有志于相關經濟類訴訟案件的法律專業學生如何有效地接軌成為法務會計型人才成為必然的選擇。今后為滿足當今社會法律人才的發展需求,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法律人才分類,法律相關人才將會越來越多元化,不同種類的法律人才將會共同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其所處的工作領域將會有所不同,其中法務會計的應用型人才必然是其中重要的一種。
2.4軟硬件條件具備
培養法務會計人才的軟件以及硬件條件已經基本具備,軟硬件基本條件主要有以下內容:首先,人才儲備,經過十幾年的教育發展,我國現已儲備了大量法律以及會計和相關財務專業的學生,這些人才儲備對本專業有了許多深入的了解和認知,同時其他專業有志致力于法律事業的人才儲備也非常充足,因此,人才儲備已經基本完成,可以完成后續的發展。其次,足夠的學習實踐機會也是一個重要的要素,這點在中國的法律院校里面已經基本解決,中國許多法律院校往往都會給予相關專業的學生足夠的實習和實踐機會,畢竟法律工作也是一個需要大量實踐的工作,尤其對于許多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而言,實踐機會更加重要。最后,師資力量也足以應對需求,法務會計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同時了解法律和會計的人才參與教學活動,以西南政法大學為例,目前相關學校的老師隊伍已經足夠強大,許多對于會計行業非常精通的老師同時也有足夠的法律工作經驗,正在為這個學校的教學活動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時相關法律專業也有許多來自各種不同專業的老師和學生,其中不乏會計和財務等相關專業的老師和學生。綜上,培養法務會計應用型人才的軟硬件條件已經基本具備。
3校企合作的法務會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3.1校企人才互通
學校和企業因其存在初衷、經營方式及內容不同,擁有的人才類型存在較大差異,不論在知識儲備、實踐能力、經營理念上,還是在對人才的認知等方面。所以將企業的人才通過校企合作渠道輸送到學校,克服學校人才的不足,特別是在人才培養方式、實踐經驗及閱歷方面,通過舉辦講座、課堂教學或課堂參與教學、課下指導、專業指導等方式將他們的技能、智慧應用于法務會計人才的培養中來,這對保障人才培養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學校的老師也可以去企業進行掛職鍛煉,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要狀況,同時把現有知識體系、理論技能應用于企業經營管理以檢驗知識、理論的價值,摒棄過時無用的知識,汲取有用、精華的知識技能,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校企資源共享
學校和企業因從事的業務存在較大差距,所以雙方在資源方面有顯著不同,企業的資源有人才、技術、設備、資金等,而學校則有場地、設備、環境等。在這方面,雙方可以求同存異、優勢互補,這可有效彌補學校在法務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不足,比如資金不足使得很多培養活動無法開展,經驗不足使得所學知識理論無法得到檢驗等。所以雙方實現資源共享,并進行有效融合,方可解決現存問題,這對破解法務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不足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3.3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基地
目前高校培養的會計理論人才就數量而言增加不少,但人才的知識水平與能力相較于企業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突出問題之一是實踐技能較弱。將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作為當今法務會計人才教育改革的重點,深入校企合作,制定實踐培訓的科學機制,讓學生所學知識定期到實訓基地進行檢驗、鞏固,以提高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此外,通過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的建設,利于社會各界法務會計人才的認識。
3.4校企合作構建以賽促學培養機制
構建以賽促學培養法務會計人才機制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兩點:訓賽方案制訂應科學合理。法務會計專業技能競賽應用特征鮮明,故制訂的訓賽方案應以應用能力提升為主線,以教學為基礎,以訓賽為手段,以用人標準為依據,據此構建訓賽體系。指導教師的水平對選手影響較為顯著,故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并增加高素質教師數量變得尤為必要,培養方式可以是開展培訓、參觀學習、學術研討、專業進修等,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對完成學生技能大賽指導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4結論
隨著經濟活動的復雜化、社會分工的細致化,經濟糾紛也日益增多,而新時代糾紛呈現的特征更為復雜,不僅涉及法律法規問題,而且包含財務管理、會計問題。這就對處理糾紛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擁有堅實的法律知識,還需要具備豐富的財務知識。所以作為培養人才的高校應及時調整培養方案,創新培養模式,以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法務會計復合型人才。基于此,文章從培養法務會計復合型人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發,結合相關研究成果,提煉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邱俞捷.本科法務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法律經濟,2015(6):50-52.
[2]油永華.法務會計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會計師,2013(5):65-66.
[3]梁淑美.關于我國法務會計培養體系的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08(10):
作者:徐鵬 單位:西南政法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