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科醫學教學中思維教學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在兒科醫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適應復雜的臨床工作,急需改變以往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基于思維教學理論的相關研究,根據斯滕伯格的三元思維教育觀,從激發學生興趣、直接講授、中英文教學、PBL法、布置自學內容、增加臨床技能實驗室的實踐課、增設文學課等方面,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思維教學;兒科醫學;中英文教學;PBL法
教學的目的是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填鴨式教育。傳統的應試教育卻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能力。20世紀初,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在《我們如何思維》一書中,提出思維習慣的培養就是將人們的自然推理能力(好奇心、聯想、連貫條理)培養成批判性的邏輯思維習慣(歸納和演繹、判斷、意義、具象和抽象、經驗和科學等)[1]。醫學的特殊性決定了臨床工作會遇到諸多復雜的臨床病癥,需要在可靠翔實的檢查基礎上,通過結合生理病理、解剖等專業知識與臨床實際,做出快速判斷,制定迅速、及時、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這對醫務工作者的綜合性思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斯滕伯格的三元思維教育觀認為,人的智力分為分析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實踐性思維三種類型[3]。分析性思維涉及分析、判斷、評價、比較、對比和檢驗等能力;創造性思維包括創造、發現、生成、想象和假設等能力;實踐性思維涵蓋實踐、使用、運用和實現等能力[4]。在應試教育下,我們的學生分析能力尚可,但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較弱。在具體的思維教學中,我們認為需要從下面這些方面做起。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兒科在醫學中雖然是一門小科目,但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小孩,或者有親戚朋友的小孩生病會來請教,所以兒科知識在生活中用途廣泛。在這個前提下學生自然會對課程產生興趣,而不是睡覺玩手機。講課時除了授課內容外,聲音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精神飽滿,聲音清晰而抑揚頓挫,悅耳的聲音引人入勝,含糊低沉的聲音讓人昏昏欲睡,再好的內容也不能產生好的效果。
二、直接講授
提供細致的講解,條理清楚,緊扣大綱內容,這是思維教學的基礎。從病因、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一步一步示范思維策略、過程和方法,也可以畫思維導圖。講課時除了講現象,一定要講現象產生的生理病理機制,讓學生知道如何應用這些思維技能,提升臨床思維水平與解決臨床問題能力。PPT課件需要精心制作,重點突出。制作精美的PPT對老師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需要與時俱進的學習。PPT過多的文字材料會讓學生無法理解和消化,所以要對文字進行精煉,排版要美觀,合理安排課件內容。另外一定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的優勢,除文字外,配合圖片甚至動圖、視頻,如疾病臨床表現的圖片、急救生命支持的視頻等,從抽象到具體才能加深學生理解。
三、中英文雙語教學
英語是通用語言,為了適應以后查看英文文獻和出國交流,可以在5年制兒科本科學生中應用中英文雙語教學,在不忙碌的學生時代學習醫學英語,而不是工作后再補英語的短板,不用擔心學生的接受能力問題,這樣才能培養出國際化、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適應新形勢的人才。
四、問答式教學(PBL法)
問答對于加深記憶非常重要。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PBL)是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上世紀60年代首次提出的,強調把學習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索、協作來解決問題,從而發現并掌握隱藏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5]。但PBL教學法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它主要強調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忽視了疾病的系統性與多樣性[6],忽視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差異。在直接授課中適時穿插問答式教學,給學生一段思考時間,讓學生積極發言,然后給出如何用正確思維解決問題的答案,既可以使學生印象深刻,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加強師生間的溝通交流。可結合一些病例分析題進行思維訓練,學生不再被動接收知識,而是勤于思考和探究,從錯誤答案中總結教訓,有利于發展學生綜合分析信息能力。
五、布置自學內容
這是目前很少做到的環節。國內醫學教育體系過于強調背誦記憶、應付考試。應試造成學生每天拼命讀書,把成績當作唯一的人生目標,這樣的教育模式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和成功并沒有太大的幫助[7]。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示范、指導、促進知識整合等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目前課堂的講課內容僅僅只是醫學浩瀚知識中一小部分經典內容,講得再精彩,學生記得再牢,在臨床診療中是遠遠不夠的。臨床工作中會遇見各種復雜疾病甚至少見病,非常需要布置一些自學內容作為泛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并且涉獵經典的兒科著作及疾病進展指南,對拓寬視野、發散思維,提升專業知識水平非常有好處。
六、增加臨床技能實驗室的實踐課
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不但要能書寫病歷、分析病情,還需要能熟練操作腰穿、骨穿、胸穿、靜脈穿刺等技能。但是目前臨床操作機會少,病人很少會愿意接受醫學學生來做臨床操作,所以加強臨床技能實驗室的模擬真人設備的建設,增加實踐課,鼓勵學生相互模擬練習,對培養實踐能力大有好處。
七、增設文學課
作為一個治病救人的醫生,富有關懷心和同情心是十分重要的人格特質,也是決定一個醫生醫德高低的重要因素。目前的教學注重提高學生在智力測驗中的分數,如何培養兒科學生對兒童的愛心、對病人的同情心,提高人文素質,這些都是需要不斷摸索的。通過以上各方面,才能從傳統填鴨教學轉變為智慧思維教學,從教師唱獨角戲到學生積極參與,全面提升兒科教學質量,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約翰•杜威.我們怎樣思維[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3]羅芳,劉衛國.思維教學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1):267-268.
[4]祝智庭,肖玉敏,雷云鶴.面向智慧教育的思維教學[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8,(1):47-57.
[5]劉卓,馮敏,孫博.淺析PBL教學在醫學教育中的利與弊[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9):1419-1420.
[6]孫成棟,左慶瑤,王艷霞.復雜場景PBL教學模式提高八年制醫學生的綜合能力[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7,37(5):738-741.
[7]韋軍葆,廖小莉.從美國醫學教學特點看我國醫學教學盲點[J].醫學信息,2017,30(23):1-4.
作者:曹磊 陳燁 王波 侯淼 唐孕佳 呂海濤 孫凌 嚴文華 單位:蘇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