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數字電子技術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教學模式改革
高職的教學模式不能沿襲本科“理論—實踐—再理論”的教學過程,要走“實踐—理論—再實踐”的過程,課堂上學生先動手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產生問題,然后老師進行課堂講授答疑解惑,掌握了理論知識后再實踐動手操作[2]。《數字電子技術》教學模式改革首先要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教學目標由學生掌握相關電子知識提升為掌握電子技術的應用能力;其次要改革課程標準,把課程性質與定位、教學設計、教學組織等內容重新修訂,把其中注重教授知識的內容改革為注重相關能力的訓練;最后應改革評價體系,不能只靠試卷來評價學生是否掌握了這門課程,更應注重過程性考核,將學生的平時表現納入課程考核范圍,評價對象由掌握知識轉變為獲得能力。
二、教學方法改革
教學方法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關鍵之處,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能夠產生不同的效果。《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改革主要采用項目任務法,結合課程特點輔助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和EDA教學法。多種教學方法的采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一)項目任務法
項目任務法是學生在具體的任務驅動下來探索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的過程。首先進行實踐,老師布置某項任務讓學生動手完成,學生在做的過程中會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會帶著問題進行后面的學習;接著老師講解任務相關知識點,這樣學生就會恍然大悟,產生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最后老師再分析任務原理、現象,對學生所做的任務進行系統總結。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技能,理論和實踐也得到了結合。
(二)多媒體教學法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邏輯性強,內容抽象。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采用傳統的黑板+粉筆式教學手段必然會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感到枯燥無味。《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通過圖片、視頻、動畫資源來展示課程內容,增強了教學的形象性與趣味性,將相關課程資料上傳到教學資源庫中,方便學生自學。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最新的電子行業的知識完整的呈現給學生,可以彌補傳統教學內容陳舊的不足。
(三)EDA教學法
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即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件易修改,可以彌補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學儀器不足的情況。在進行實驗之前,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先通過EDA軟件進行設計和仿真,一方面在設計和調試過程中掌握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設計不當可能造成的實驗器材的損壞。《數字電子技術》EDA教學法主要采用EWB軟件和Multisim軟件,EDA教學法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起到積極和促進作用。
三、教學內容改革
傳統的《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是按照章節順序授課,注重的是知識的系統性,這種教學方法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不是最適合的,因為高職院校要培養的是技術型人才,要求學生畢業后要進入企業能夠馬上適應技術性工作。所以要進行課程改革,將學科本位轉變為以任務為主線,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3]。通過研討論證,設計了五個項目來完成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項目一:聲光控制燈電路的制作。所需學時:16學時,基本知識:數字電路基礎,常用TTL門與CMOS門電路。能力訓練:數字電路實驗箱的使用、萬用表、電烙鐵等工具的使用、集成電路的封裝和應用。項目二:8路搶答器電路的制作。所需學時:18學時,基本知識: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與設計,編碼器、譯碼器、數據選擇器等邏輯器件的分析。能力訓練:會查閱數據手冊進行選型、對選定的芯片進行電路設計、運用Multisim軟件繪制電路圖。項目三:電子生日蠟燭電路的制作。所需學時:18學時,基本知識:RS觸發器、JK觸發器、D觸發器等集成觸發器的邏輯功能測試。能力訓練: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不同觸發器相互轉換等創新能力的訓練。項目四:流水彩燈的制作。所需學時:18學時,基本知識:同步計數器電路的制作、任意進制計數器的制作555定時器構成振蕩器的應用。能力訓練: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與設計、運用方法構成不同進制的計數器。項目五:31/2位直流數字電壓表的制作。所需學時:14學時,基本知識:D/A轉換電路的功能測試、A/D轉換電路的功能測試。能力訓練:利用數模/模數轉換芯片實現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的互轉。
四、改革后的效果
通過對傳統《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學生的專業水平和職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學改革后,突出了職業教育的特點,學生學習的熱情明顯提升,自己主動地利用課余時間去實驗室設計、焊接、調試電路,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不斷,有效地提高了專業技能,取得了比傳統教學模式更好的教學效果。通過課程改革,也為我院在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任務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巧年 單位:武威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