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域文化在鄉村旅游景觀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地域文化在鄉村旅游景觀中,既是重要的設計元素,也是重要的展示窗口。針對歷史人物及事件、物質文化及非物質文化等地域文化元素,論述了在景觀設計中可以采用“再現榮光”“先民崇拜”“活化傳承”的提取手法,并在實際項目中進行了應用。
關鍵詞:地域文化元素;鄉村旅游景觀;應用
文化是景觀設計的靈魂[1]。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習總書記更是在多個場合表達了對傳統文化認同與尊崇,并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由此,如何將地域特色文化融入在鄉村旅游景觀營造中,成了鄉村景觀營造的“時尚”,受到了眾多設計師及專家學者的青睞。
1地域文化在鄉村旅游景觀中的價值
1.1地域文化是鄉村旅游景觀營造的重要元素
隨著鄉村旅游產業不斷發展,人們已經意識到,鄉村旅游景觀營造在強調構建生態環境的同時,還應注重融入傳統文化,使鄉村旅游景觀的元素更加豐富多彩。隨著歷史變遷而積淀下來的地域文化,如能應用在鄉村旅游景觀營造中,彰顯村落景觀的文化色彩,也能為當地村落增加獨具特色的旅游業態。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地域文化已成為鄉村旅游景觀營造的重要元素[2]。
1.2地域文化是鄉村旅游景觀營造的重要窗口
鄉村旅游中,游客在乎的是鄉村中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將當地地域文化作為重要的窗口展示出來,供村民游客欣賞體驗,既可以有效傳承當地的傳統文化,保障當地村落景觀的內涵,也可以讓人們在感受當地村落環境的“人文關懷”中,認識一個村落乃至城市,提升當地的旅游形象,還可以帶動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因此,讓地域文化成為當地鄉村景觀的載體,成為透視當地鄉村發展的重要窗口,充分體現了地域文化在村落景觀營造中的重要性[2]。
2地域文化元素在景觀設計中的提取方法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內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它在當地的地理、自然環境以及倫理制度、生活習俗等社會人文環境的影響下,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漸積淀形成。概況起來,可分為歷史文化、物質文化及非物質文化等。
2.1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再現榮光
在村落景觀營造過程中,該村落的歷史名人事跡及歷史事件,往往是景觀設計的主題及靈感來源。通過景觀營造,讓村民及游客了解自己家鄉歷史名人的思想、事跡和影響,既能發揮積極的教育功能[3],也能激發村民及游客奮發向上的精神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提取景觀元素時,可以采用“再現榮光”的手法。如金華市山南村,村祖是三國時期的孫權,通過對孫權的人物挖掘,得知其是東漢末年三大梟雄之一,乘馬射虎、六柄寶劍等文化元素符號便可在村落景觀設計中表達出來,既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又有自己的景觀特色;乘馬射虎可設計成娛樂收費項目進行經營,寶劍亦可制作成旅游產品銷售。比如坐落于東陽江北岸的金華市金東區馬頭方村,該村的江邊一塊巨大的巖石形成了一個天然碼頭,旁邊有一棵造型奇特的古香樟。村始祖根據“五馬歸槽”的風水格局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原理布局建立了該村,以求家族興旺發達,原名固塘方村。明太祖朱元璋經由東陽江到婺州巡游時,見此處環境優美,便停靠在該村碼頭,受到了該村村民的熱情接待,并帶其參觀了村中十處景點,朱元璋說了句:“固塘十景,好碼頭,好地方”。從此,該村的村名由固塘方改成了馬頭方。為了感激洪武皇的恩德,村民們自發組織扎了五條“紙龍”,每條“紙龍”九節,象征九五至尊“真龍天子”到過該村巡視。從此,每年元宵節,村上都會組織舞龍燈以示慶祝。通過對該歷史事件的挖掘,在村落景觀營造時,可提取出碼頭、古香樟、紙龍燈、固塘十景等景觀元素進行設計。舞龍作為烘托氛圍的節目,該村的傳統扎紙龍、特色小吃可經營收費。
2.2物質文化———先民崇拜
在漫長的農耕文明發展歷程中,村落里的先民們憑著勤勞的雙手和智慧,創造出眾多物質文化。如精雕細琢的古建筑、靈巧精致的生活生產工具、文雅簡樸的古瓷、種類繁多的名特產品等。雖然很多物質文化在鄉村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中,或由于喪失了功能需求,或由于勞作效率太低,或由于工藝過于復雜等原因消亡,但這些凝聚著先民們聰明才智的古物件卻承載著現代人滿滿的鄉愁記憶[4]。這正是打造鄉村旅游景觀的核心所在,有著巨大的旅游開發價值。因此,在提取景觀元素時,可以采用“先民崇拜”的手法。通過挖掘這些老物件為什么這么做;怎么才能做起來;做起來干什么、怎么干等方面,將這些古物件中所蘊含的先民智慧呈現在廣大村民及游客眼前,或通過直觀陳述、或通過創意夸張、或通過功能變異,讓人們在游玩中嘆服古人的智慧,同時也有利于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比如婺派建筑中的門,經商的人家一般開至1.24m;書香門第一般開至1.25m;祠堂一般由數扇0.425m寬的小門組合而成,對照魯班尺,對應的分別是財至、登科和興旺,反映著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再比如婺派建筑中的花窗,書香門第一般采用冰裂紋裝飾,象征著寒窗苦讀,梅花香自苦寒來。還有利用水流的沖擊力而制成的石磨;利用杠桿原理制成的打年糕的工具……這些看似普通的數字和元素符號,既可以在景觀設施中體現,也可成為體驗娛樂的項目。
2.3非物質文化——活化傳承
自五四運動以來,由于社會變革及文化虛無主義的影響,諸如典故傳說、傳統舞蹈戲曲、傳統美術、傳統技藝、民俗等非物質文化受到了相當嚴重的破壞,一些文化甚至面臨失傳和消失的境地[5]。但是這些根植于鄉村社會生活之中的非物質文化,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及豐富的精神內涵,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魅力和巨大的經濟價值。究其原因,是其反映著當地民俗風情———有特色;承載著民眾對理想生活的情感訴求———有情感;蘊含著古婺先民們理解自然、改造世界的哲學思想——有智慧。因此,在提取景觀元素時,可以采用“活化傳承”的手法。對像典故傳說、戲曲、民俗一類的非物質文化,可根據其故事情節或活動需要進行場景再現,進行形式的物化,讓游客參與其中,在游玩中體會其內在價值;對傳統美術、傳統技藝一類的非物質文化,則可以展示制作的過程,讓游客在體驗中感知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3地域文化在具體項目設計中的應用
3.1項目定位分析
該項目離金華市區近,交通非常方便的優勢,且臨近消費能力較強的大學生群體。因此,為了滿足游客對鄉村旅游項目的新、奇、特、情的追求,同時與相似項目進行差異化經營,筆者結合項目實際,對古婺文化進行了系統梳理,發現目前金華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金華斗牛表演場(見圖1)。在與業主多次溝通交流后,決定將項目打造成以金華斗牛為主題,集古婺文化體驗、婚慶、現代農業、團建拓展四大功能于一體的農旅融合基地。
3.2方案總體規劃設計(見圖2)
根據方案的功能分區,項目地塊的北部為婺派婚慶區塊,包含梯田花海、主入口商業街、婺派民居建筑、農產品深加工中心等;項目的南部為古婺文化體驗區塊,包含金華斗牛場、小劇場、婺州食府、美食特產商業街、游藝場、民俗廣場、婺派土灶臺、古婺傳統技藝工坊等;項目地塊的西邊為團建拓展區塊,包含拓展中心、農特產品展銷、大草坪、露天包廂、林下真人CS等;項目地塊的東邊為現代農業區塊,包含蟠桃采摘園、柑橘采摘園、食用玫瑰觀賞園等。
3.3地域文化在游樂設施中的應用———以拉線獅子為例
在鄉村旅游項目的設置中,農耕生產生活用具不失為讓游客體驗的好項目,但農耕勞作畢竟是體力活,游客大多沒有體力和精力去體驗枯燥乏味。因此,在鄉村旅游項目中,結合地域文化設置一些驚險、刺激的游樂項目非常必要[6]。在本方案中,通過對地域文化的梳理,選取了金東拉線獅子這一文化元素。金東拉線獅子是一項道具獨特的游藝項目,是古人祈求平安吉祥和豐收的一種寄托。其基本構造是在一座仿古方亭上方橫梁處固定一根外挑的長木桿,木桿頂端掛一個彩球,方亭內設置3~9個獅子座駕(龍臺),隨著繩子的一拉一松,獅子就跳躍活動起來,配合吹打鼓樂,場面十分壯觀(見圖2)。本方案名為“獅王采青”(見圖3),擬將獅子替換成游客,通過對方亭橫梁的結構加固,外挑的長木桿改成鋼材,保證游客的安全性。保留傳統的吹打鼓樂及表演形式,當繩子一拉,游客快速飛出,以身體的頭或手觸碰到彩球為勝利。當繩子一放,游客因重力而自由落體,由此感受超重與失重的快感。在體驗完這一項目后,游客必然對該傳統文化影響深刻,從而文化也將得以傳承。
3.4地域文化在鋪裝中的應用———以停車場設計為例
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及家用汽車的普及,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隨意亂停車、侵占草坪綠地、一車占多位等不文明停車的現象。在本設計中,創造性地將傳統文化符號中的銅錢設計成擋車孔(見圖4),藝術性地將傳統文化符號中的“平安是福”“福壽雙全”圖案融入在停車位鋪裝設計中,力求在趣味中規范停車,在體驗中傳承文化。表達了“財源滾滾來,福至平安報”的美好愿望。圓形的銅錢造型,象征車輪,寓意財源滾滾。當車輪駛入中間的植草空洞,車輛會“咯噔”下沉,寓意掉到了錢眼里。兩個車輪都掉到錢眼中,車輛自然擺直,可起到規范停車作用。采用圓弧元素對蝙蝠造型及瓶鞍造型進行藝術創作,使停車位既美觀又易于施工,既滿足功能又有文化特色(見圖5)。讓停車成為一種樂趣,讓文化得以活化傳承。
4結語
綜上所述,地域文化在鄉村旅游景觀中,既是重要的設計元素,也是重要的展示窗口。對歷史人物及事件、物質文化及非物質文化元素,在景觀營造時,可以采用“再現榮光”“先民崇拜”“活化傳承”的提取手法。通過不同的提取手法為地域文化在鄉村旅游景觀中的應用提供更多的符號特色,從而打造出文化特色鮮明的鄉村景觀。
參考文獻
[1]林箐,王向榮.風景園林與文化[J].中國園林,2009,25(09):19-23.
[2]吳鈺寧.區域文化特色下的居住景觀設計策略探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01):147-148.
[3]張華龍.古村落文化的教育價值及其資源開發[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2(1):63-67.
[4]張智惠.基于鄉愁景觀載體的田園綜合體景觀空間營造研究[D].安徽:合肥工業大學,2018.
[5]焦慧.鄉村旅游發展中的非物質文化傳承保護初探[J].中國市場,2019(13):61-62.
[6]楊焰,林上海.互動體驗式景觀設計策略探討[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8(07):101-105.
作者:方浩俊 單位:金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