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高中語文教學德育教育的滲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當今社會已是快節奏的時代,部分家長由于缺少對學生的陪伴,在物質上有求必應,對學生的不合理要求“唯命是從”,獨生子女儼然成為家中的“小皇帝”,久之,學生的思想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因此,如何培養現代青少年使之成為有擔當的新青年,德育教育必須提上日程。而語文作為具有育人功能的課程,便要承擔起這一重任,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功能,弘揚愛國精神和優秀品格,實現德育滲透,使學生逐漸提高自身思想覺悟。
關鍵詞:高中;語文;德育教育;滲透教學語文
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基礎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教學主要是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表現在思想道德品質的提高、感情的陶冶、科學文化素養的上升。因此,德育教育就顯得格外重要,成為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重中之重,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也有助于學生獨立人格的完善與發展、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發展,實現“潤物細無聲”的影響作用。
1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階段是學生升學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摒棄“唯分論”這一傳統觀念,學習成績和思想道德品質也并非呈正比關系,這一階段也是學生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培養的黃金階段,因此,在高中語文中滲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學生個人品格的完善。此外,語文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也是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語文課堂教學并非完全是枯燥的知識傳遞,而是要寓教于樂,在輕松環境中學習知識,提高品格。在此過程中,教師在探索中逐漸摸索新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開展德育教育,為社會培養品學兼優的現代化優秀人才,有利于促進社會的整體進步[1]。
2教師進行德育滲透
2.1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學生階段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提醒學生“慢下來”,閱讀優秀文學作品,沉淀豐富自己,提高自身思想厚度。在閱讀中,學生可以學習書中優秀人物品格,體會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獨有內涵,感受文字的魅力,培養學生閱讀優秀作品;在閱讀中可以提升學生的精神品格,發展意志品格特征,進而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深厚的文學底蘊。基于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特點和興趣愛好進行分類,開展閱讀活動,列出書單,針對感性的學生側重于推薦人物的悲歡離合,從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社會意義;而針對相對理性的學生,教師就要側重于家國情懷,建功立業,學習其中的家國大義和道德情操。
2.2通過課堂教材滲透德育教育
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時,可以通過教材進行滲透性的德育教育,在日常課堂教學中體現思想道德引導,例如:在《紀念劉和珍君》這一篇課文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整體瀏覽課文,初步了解課文中心,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相關影視資源,使學生充分了解文章當時發生的背景,對文章所蘊含的感情有更深刻的了解,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愛國精神這一優良傳統,通過語言的魅力,穿越時空,達到情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2.3在課后隨筆中體現德育教育
利用課后作業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行熏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師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師在備課時,充分利用課后作業這一重要環節,找好德育教育與課堂知識的契合點,學生通過課后作業進行鞏固提高,進而提高思想道德品質。在人教版必修二《囚綠記》這一文章中,要求學生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寫作手法,體會作者是如何將“綠”賦予深刻內涵的,從中可以學習到向往陽光、堅韌不屈的斗爭精神。在學完課文之后,要求學生也以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通過想象,賦予物體以深刻內涵,寫一篇隨筆,如:學生可以通過課堂中常見的粉筆,抒發粉筆的無私奉獻,幫助他人的精神;描寫生活中常見的仙人掌,學習其堅韌品格。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培養學生發散思維,通過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提高思想覺悟,學習優秀道德品質。
3德育教育延伸到實踐活動中
德育教育要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第二課堂中,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刻意引導,教師組織形式開展相關活動,通過活動,進行德育的滲透性教學,是語文課堂的延伸和深入學習,在活動中進行思想道德品質的引導,教師可以開展讀書交流會活動,通過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優秀書籍,學習主人公不屈不撓,直面困難的優秀品格,學生之間相互探討交流,抒發自己不同見解,在交流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潛移默化地提高思想覺悟,不斷閱讀優秀作品,在活動中學習。同時,教師還可以舉辦教材內容改編故事小品等趣味性活動,充分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例如,學生可以將學習過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編為話劇,通過演出增加對于人物形象的了解,學生在觀看時教師可以進行適時教育,指引學生學習“廉頗知錯就改”“藺相如大智大勇”“胸懷坦蕩”的優秀品質。
4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得以學習的重要保證,語文課堂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關鍵場所,教師要注意課堂氛圍的營造,使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實現民主教學,勇敢表達自身感想。在現代課堂中,教師掌握更多的話語權,學生更多情況下是作為聽眾被迫地接受知識,長此以往,不僅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會隨之下降,還會因此喪失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跟隨課程改革要求,改善這一現狀,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勇于抒發自己內心觀點,全員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提高課堂活躍度,同時,教師也要用于接納課堂中不同的聲音。例如:魯迅的《拿來主義》,對于不認同拿來注意的同學,教師也不要全盤否定、批評,而是要鼓勵學生勇于說出自己的見解,教師在仔細聆聽之后,首先要表揚這一質疑行為,其次教師要解釋拿來主義的內涵,拿來主義是指有獨立思考,仔細辨別之后的拿來,循序漸進的對學生進行引導,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形成輕松民主的課堂氛圍。
5教師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進行德育教育的關鍵是教師自身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是家長之外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人。因此,教師要重視自己的言行舉止,上課不接打電話,注意穿著,對于承諾,說到做到,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學生,達到教育目的。只有教師通過小事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才有助于學生自覺學習教師的行為,從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德育工作的順利展開。其次,教師要想在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就要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將德育教育與書本知識有機結合,在日常教學中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完善。
6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強的基礎學科,承擔著學生德育教育的重任,身為高中語文教師,要把“教書”與“育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只有學生的思想品德提高,才會促進學生個人獨立人格的完善與發展,才有助于家庭和諧、社會進步,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基于這一要求,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自身具有深厚的基本功底,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熏陶,在日常行為中進行滲透教育,影響學生思想品德。
參考文獻
[1]漆永峰.淺析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9(15):111.
[2]雷興鵬.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20,6(6):47,50.
[3]長曉燕.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文化的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3):28.
[4]楊婷婷.高中語文教學中“立德樹人”的實施與優化[D].重慶三峽學院,2019.
[5]梁鳳丹.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7(13):125,127.
[6]張崇知.高中語文德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7]楊永壽.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11):88.
[8]何佳鴻.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與德育教育方法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42.
[9]祝高波.德育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現代交際,2016(16):170-171.
作者:張娟 單位:臨洮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