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德育教育的新路徑解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基礎教學是課程教育的初級階段,為學生的知識積累,邏輯思維的鍛煉奠定良好基礎。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之后,其人才培養目標讓我們認識到在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認知能力的同時需要重視對其思想道德的教學,這一教學目標的修正更是開展素質教育的核心。在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老師需要重視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
關鍵詞:基礎教學;德育教學;創新探究
思想道德教育是學生教育的主旨,也是社會教學的責任,需要在小學基礎教學階段加以充分重視。要將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合格接班人,不僅僅需要重視對其文化素質教育的培養,更需要重視思想道德品質的提升,而這一培養目標的實現,需要依托于老師開展具有創新性的解決措施,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學習以及思想道德品質的提升,為成長為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奠定基礎。
一、老師需要以身作則,建立標桿效應
小學基礎教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生活習慣,形成道德品質與基本認知的關鍵時期,教學人員需要靈活運用這一時期,幫助學生奠定良好的思想品質與行為習慣。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建立良好的養成教育模式,而這一核心教育模式的實現需要依托于教學人員自身的言傳身教。由于學生在小學階段難以充分理解過于抽象的概念,所以,老師需要直接通過自身的行為讓學生了解建立良好思想品質,行為模式的重要性。比如說,教育學生不亂丟亂扔,見到老師要問好,獲得別人的幫助要表示感謝,讓這些不起眼的小事逐步搭建起學生良好素質的大廈。為了加強學生對這些基礎理論的理解,老師需要在對個人行為模式的約束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當老師進入教室時,可以嘗試主動向學生打招呼,見到地面上的垃圾,老師可以主動撿起來,看見學生的學習進步明顯,真心地贊揚與鼓勵。從每一件小事入手,讓學生在老師的身體力行中培養良好的道德素養。
二、耐心教育,采用恰當方法
作為一名教學人員,需要老師出自真心的關愛自己的學生,嘗試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他們的內心,幫助學生解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困難。為了更好地開展素質教育,老師需要對學生更有耐心,以更加博大的胸懷包容學生,嘗試以欣賞的眼光發現學生的個人優點。當老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倘若學生大吵大鬧,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課堂紀律,面對這種情況,假如老師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學生,不僅僅會讓學生產生受挫心理,也不會讓學生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時就需要老師采用創新性的方法,例如對在課堂中認真上課的學生進行表揚,在示范作用的引導下,其他學生為了獲得相同的榮譽就紛紛效仿,遵守課堂紀律。所以,在小學德育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嘗試采用表揚或者其他富有創造性的方法激勵與影響學生,將教師鼓勵,批評寓于創造性的教學之中,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行為模式與思想道德素養。
三、將德育寓于日常活動之中
在小學基礎教學階段開展德育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實施起來的難度卻非常大,經過常年的實踐教學,嘗試將德育教學融入日常活動之中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方法。靈活應用每一年的節假日,開展與學生德育教學相關的課外活動,可以讓德育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說,在國慶時期,老師可以統一組織學生,向周邊的五保戶家庭中的老人送溫暖,主動打掃自己居住小區的衛生,給老人打掃房間,送去基本的食物,讓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到德育教學的內涵。同時,日常的班級教學也可以成為開展小學德育教學的良好切入口,在開展“學校是我家”的主題班會中,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學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說,堅持每天做學校的保潔員,在教室,學校遇見果皮紙屑主動撿起來,遇見學校認識的老師同學要主動問好。在定期的主題班會的召開中,老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向同學分享自己曾為集體做過的事情,讓大家在暢所欲言中將學校真正當成是自己的家,并且將對學生的德育教學巧妙融入其中。這樣,不僅僅可以讓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獲得啟發,受到鍛煉,還可以將小學德育教學落到實處,提升學生的自身素養與改善德育教學效果。
四、注重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愛國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采用多種形式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小學生的情感往往是和具體人物、事件相聯系的。為幫助學生加強對祖國的了解可以嘗試從多種方式作為切入點,比如說通過黑板報,廣播,宣傳欄等方式介紹祖國的歷史光輝與偉大的成就,老師也可以指導學生收看新聞聯播與電視節目,讓他們了解到祖國的迅速發展,為祖國的日益強大產生自豪感;或者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引導學生了解祖國的今昔對比,激勵學生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還可以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廣受他們追捧的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真心關愛學校的一草一木,愛家鄉,從點滴小事升華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總而言之,愛國主義是小學德育教學階段的關鍵內容,需要教學人員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加以重視,并且采用富有創造性方法實現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德育教學是基礎教學階段的關鍵課程內容,需要小學教學人員的重視。同時,需要深刻認識到,德育教學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教學工程,需要學生,老師,家長的共同參與,在一個良性教學空間的營造中為小學德育教學的開展添磚加瓦。同時,創新教育呼喚德育創新,尤其是德育方法的創新,社會在不斷進步與發展,學校德育工作應與時代同步發展,及時學習新型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并且進行本土化的教學創新。我們應該繼承那些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和手段,同時借鑒先進理念,為德育補充新的營養。“德育創新”的著眼點在于為國家培養心理健康、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才,為此,我們也要以創新精神來對待今天的小學德育教學,為改善小學德育教學的課程質量,教學效果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穎慧,王有軍,陳明霞.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4(04).
[2]聶茂婷.北京市海淀區部分小學跆拳道運動開展現狀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4(06).
[3]王連福.小學道德課程校本教材內容體系構建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05).
[4]李殿卿.案例教學在六年級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運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04).
作者:張雪華 單位:永泰縣樟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