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學習情境創設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多媒體技術就是利用電腦程序處理圖形、圖像、文字、影音等的電腦應用技術。多媒體技術在語文學習中的應用就是將這些技術有效運用到實際教學中。這種教學方法能用生動形象的畫面配上優美動聽的音樂表達書本中那些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文字,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就是一節課的開始幾分鐘教師先讓學生自己看一遍課文,然后標注下段落,教師再帶學生讀一遍課文,提問學生哪些是文章中心句、文章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再讓學生講講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讀后感之類的。這樣的語文課毫無生趣、枯燥乏味,也難怪學生一上語文課就昏昏欲睡。筆者認為課堂是一個智慧碰撞的地方,只有活躍課堂氣氛,帶動學生的興趣和激情,讓學生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大家的智慧才能得到開發,才能達到讓學生互相借鑒、互相學習的目的,試問大家上課只聽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一言不發,或者單純的一問一答,如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更不用說開發學生的智慧了。教師把課文中文字描述的情境用生動形象的視頻圖片、配上優美的講解或者音樂呈現到學生面前,就是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習情境的創設。利用多媒體技術更能創設學習情境的真實性和趣味性。語文學習情境的創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課本的理解,更能擴大知識面。
2多媒體技術在語文學習情境創設中的作用
多媒體技術更能調動學習積極性當前正處在一個積極創新的時代,傳統教育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教師應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多媒體技術正是通過生動有趣的課件讓學生的思維激情四射,形成一種亢奮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如臨其境。這樣更能觸發學生的想象,更能引導學生積極地創新。多媒體技術更能激發學習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家對一件事物感興趣了,才會自主去探索去了解,不然只是死記硬背,枯燥無味。學生最初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是在語文學習中確立,所以教師更應該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多媒體技術運用生動有趣的畫面、悅耳的配音讓學生在有興趣地觀看豐富多彩的課件的同時記住了教師想傳授的知識點。多媒體技術的趣味性、生動性是傳統教育模式無法相比的,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更能增加講課內容擴大學生知識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依靠傳統的教育模式,教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是有限的,學生想要擴大知識面只有利用課后閱讀課外書,但是現在的學生的課后多被家長安排去上舞蹈、鋼琴之類的輔導班,沒有多余的時間去看與語文學習有關的課外書,因此更要求教師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無需在黑板上書寫,整篇內容也不用帶學生朗讀,在觀看視頻的同時學生已理解大意。這樣就節約了課堂時間,在學習情境的創設中就能更多地增加課堂的內容。多媒體技術能減輕學生負擔現在家長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課后會為學生安排各種輔導班,學生學好專業課的壓力就更大。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更應該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教會學生更多的知識。多媒體技術創設學習情境,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輕松掌握所學知識,能讓學生快樂地去學習。
3多媒體技術在語文學習情境創設中的應用
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如果老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倦。”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更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學習體會。學生想要學好語文,不僅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更要有豐富的情感。比如寫作文,想要寫好一篇作文就必須具備豐富的情感。對于情感豐富的學生,會覺得寫作文時總有說不完的話,他們也能寫出來很優美的語言;但是對于情感欠缺的學生來說,一看到作文就感到無從下筆,不知道該從何說起。對于情感欠缺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對其進行學習情境教育,提高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度,培養學生豐富的人文感情。教師之間運用多媒體技術也能互相借鑒和學習。教師在備案的過程中可以參考優秀教師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讓自己的教學更生動有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筆者至今對中學學過的一首李清照的詞《一剪梅》記憶尤深,那是因為語文老師在教這首詞的時候先用多媒體播放了一首安雯演唱的《月滿西樓》,這首歌曲的歌詞就是李清照的《一剪梅》。歌曲的開場先緩緩響起安靜柔和的曲調,讓聽者一下子就能沉入其中。安雯用溫柔細膩的聲音配合復古的樂調反復吟唱李清照的這首詞,整首歌婉轉動聽,惹人憐惜,讓人沉浸在李清照思念丈夫的感情中無法自拔。教師用一首歌曲很好地渲染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記下整首詞。不用多說,學生已經在聽歌的過程中明白了詞人是出于何種感情寫下的這首詞,也明白了詞人想要表達什么樣的感情。還有一次對語文課記憶尤深的是有機會聽到一位教師的講課,他講的是《羅曼底號遇難記》,課文講述的是一位船長在遇到海難的時候,臨危不亂地指揮船上乘客和船員逃生,自己卻和心愛的船沉入大海的故事。這位教師沒有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了電影《泰坦尼克號》中輪船進水快要沉入海底時的一段影像。學生明顯都很感興趣,在整個視頻播放的過程中發現他們都專心致志地觀看視頻。在播放到災難來襲時,船上有的乘客膽小驚慌想要先逃走時,學生會露出鄙夷的眼神,影片的音樂更加渲染了在大難來臨時人們高度緊張的氣氛。播放完后,學生再對比羅曼底號的這位船長,更被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所折服。筆者也深深欽佩這位教師的智慧,因為對于有些沒坐過甚至沒見過輪船的學生來講,單純地給他講在海難面前這位船長多么多么的大無畏,想來學生是難以理解的;只有讓學生身臨其境,他才會知道海難的可怕,才會深刻理解這位船長的精神是多么的大無畏。
4結束語
語文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把多媒體技術有效地應用到語文學習情境的創設中,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一枝粉筆打天下的教育模式,在講課的過程中利用符合課文內容的圖片、視頻、語言、音樂等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符合新時展的優秀人才。
作者:楊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