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視新聞攝像技術技巧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電視新聞攝像的質量決定著電視新聞節目呈現的最終效果,一名優秀的新聞攝像人除了要掌握足夠的專業攝像技術以外,還需要具備創新意識,積極主動地學習電視新聞攝像方面的知識,切實強化電視新聞報道的質量,更大程度發揮新聞的價值。本文針對電視新聞攝像技術技巧進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夠為后續電視新聞攝像工作的開展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電視新聞;攝像技術;藝術技巧
近年來,隨著廣播電視行業的逐漸發展進步,電視新聞的關注度逐年增加,電視新聞攝像技術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為更大程度上滿足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需求,強化新聞畫面的呈現水平,就必須重視強化電視新聞攝像,把握拍攝技巧。電視新聞攝像的價值作用電視新聞就是通過電視載體面向受眾所呈現的新聞,其價值有以下三點:第一,電視新聞攝像能夠充分體現電視新聞中所隱含的新聞價值,借助所拍攝的畫面能夠將新聞實況以更為全面的方式體現出來,滿足受眾對于新聞信息的關注需求。第二,能夠有效提升電視新聞的形象價值,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關注需求。第三,新聞攝像具備較為突出的傳播價值,能夠充分發掘新聞的深度,讓新聞事件更加貼近受眾,引起更多受眾的關注。
電視新聞攝像技術要求
1.借助運動的鏡頭,強化畫面的平穩度
在開展電視新聞攝像工作時,所收錄、采集的畫面應當密切集中,為了將新聞事件的整體發生情況全面地呈現出來,很多時候需要借助運動鏡頭來呈現。舉例來說,將長鏡頭拉遠,能夠呈現更大范圍的遠景畫面,采取跟拍的形式,能夠體現現場實況的變化,采取移動與推進相結合的方式,能夠使新聞畫面更具層次感和靈活性。值得注意的是,運動鏡頭很有可能會對畫面呈現的穩定性造成影響,一旦操作不當,不僅難以強化新聞畫面的呈現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因此,在呈現最終的新聞畫面時,我們提倡可以將不穩定的鏡頭適當剪切,如果該鏡頭屬于重要的新聞畫面,則只能在拍攝時下功夫,避免造成過于嚴重的畫面波動。
2.適當調節平衡光圈,考慮外界條件變化
電視新聞攝像畫面作為新聞表述過程當中的重要表現形式,除了要呈現基本的新聞內容、與新聞報道需求相契合以外,還需要滿足受眾的視覺觀賞需求。電視攝像工作的開展會受到多重外界因素的影響,如室外光線、拍攝環境、采訪條件等,優質的新聞畫面需要在白平衡與色彩色溫適宜的情況下進行拍攝。然而,在不同的天氣、不同的時間段,色溫都會有所差異,通過調節白平衡,能夠更好地與變化的色溫相適宜,確保畫面的清晰度。反之,很多時候,我們還需要對色溫進行調節。
3.做到精準對焦,合理運用曝光
新聞畫面是電視新聞獲得受眾喜愛的立身之本,無論是豐富的色彩還是畫面與解說的搭配,都能夠讓受眾更好地與新聞現場貼近。因此,在實際拍攝的過程當中,攝影工作人員應當盡可能地還原新聞現場的情況,避免因逆光拍攝或曝光過度所導致的畫面色彩呈現下降、畫面質感差等問題的出現。在拍攝時,做到適度曝光,合理地對畫面的亮度和對比度進行調整,找準畫面的焦點,避免出現焦點缺失或模糊的現象。除此之外,通過精準對焦,還能把握畫面呈現的細膩感,提升視頻素材的利用率。
4.做好輔助性的工作,及時收錄同期聲
在拍攝新聞畫面時,及時采錄同期聲,能夠收集到更多有價值的新聞資源。以廣播新聞為例,所有的新聞信息都通過聲音來表現,可見聲音中蘊含著多高的新聞價值。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聲音都具備新聞價值,因此在錄取現場聲音時,應當盡可能關注事件的表現主體,關注周邊的環境情況,學會借助聲音來營造現場氛圍。適當運用同期聲,往往比一味地運用解說詞講解更具感染力和真實性。
電視攝像藝術技巧分析
1.構圖技巧
電視攝像與常規的照片拍攝有很大的不同,同樣需要掌握構圖技巧。第一,如果需要進行機位移動和鏡頭變換,必須充分考慮到畫面布局,確保受眾能夠給予報道對象足夠的關注,而不是被其他不具備新聞價值的事件轉移視線。第二,構圖時需要充分確保畫面的平穩度,從不同的方向、更為全面的角度詮釋畫面內容,使受眾對于新聞事件能夠有更為深入的了解。第三,攝影人員應當站在受眾的角度上,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強化最終新聞畫面的呈現水平。
2.角度技巧
攝像人員需要具備足夠的電視攝像專業基礎,并遵照廣播電視新聞的編播原則開展基礎攝像,同時還要加強對于總體畫面的布局和表現,找好角度,拍攝優質畫面。攝像機就如同攝像人員的第二雙眼睛,想要看到的東西需要通過調整視角來進行記錄,也就是通過適當地調整取景器對畫面分布進行規劃,從不同的角度上、在時間有限的電視新聞當中容納更多的信息。找好攝像角度是攝像師的創作需求,同時也是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同樣的現場從不同角度上拍攝所得的最終呈現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必然也會對于受眾的觀看體驗有著不同的影響。
3.距離技巧
眾所周知,一個事物,在不同的距離下進行觀察能夠看到的東西是有所不同的。適當地調整距離,能夠賦予新聞畫面更為突出的表現力。首先,調整距離會對畫面的景深造成影響,距離逐漸拉遠,景深的范圍會隨之增大;距離逐漸推進,景深的范圍會逐漸縮小。其次,調整距離會對畫面的景別造成影響,當拍攝距離越來越遠時,景別會隨之增大;當拍攝距離越來越近時,景別會越來越小。最后,調整距離會對畫面透視造成影響,一般來說,當距離較近時,透視收縮在畫面上表現會更明顯,被攝人物的縱深感和空間透視都更為突出。
4.無剪輯意識
電視新聞不同于其他類型的電視節目,必須做到以真實性為主,如果過多地對新聞畫面進行剪輯,受眾最終看到的畫面呈現是片面的,很有可能會對受眾進行誤導。另外,新聞對于時效性要求較高,因此,很多時候在新聞畫面收錄完畢以后,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將最終的成片播放出來,攝像人員所擁有的畫面處理時間幾乎為零,這就需要攝像師能夠在拍攝時就秉持無剪輯的原則,做好拍攝前的準備工作,充分了解拍攝對象的實際情況,確保所有儀器都能夠處于待工狀態,調整好拍攝位置,隨時準備拍攝。另外,還需要考慮到外界條件的影響,在設立基本的拍攝主題以后,重視做好細節的拍攝,確保鏡頭語言呈現的豐富性。
5.同期聲技巧
開展新聞攝像工作的過程當中應當充分發揮同期聲的作用,賦予新聞畫面真實感。尤其在細節的把控上,同期聲的應用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借被采訪者之口、借新聞現場之聲,能夠更好地體現新聞氛圍,加強受眾對于新聞內容的理解深度。另外,新聞主題不同、新聞的傳播目的不同,同期聲的運用也應當有所不同,選擇運用同期聲的時間段也是有差異的,同期聲應用要和新聞播放的實際情況相一致。
6.運用想象力
新聞攝像工作人員屬于特殊的記者,其必須嚴格遵照新聞行業的要求來開展攝像工作,但是很多時候新聞攝像工作極有可能受到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影響,最終呈現出不同的效果。作為一名優秀的攝像工作人員,與其隱去自身特征,倒不如積極發揮個人想象力,適當地對畫面構圖情況進行調整,通過運用自身所掌握的攝像技巧,組織好畫面語言,對于已經擁有的新聞素材進行規劃設計,追求更為優質的拍攝效果,引起受眾的注意力。值得注意的是,攝像人員在發揮個人想象力的時候,還應當考慮新聞畫面的整體質感,可以運用對比、襯托等方式突出畫面中的重點。
結語
攝像是一門藝術,而電視新聞攝像同樣是藝術的表現形式。一名優秀的電視攝像工作人員應當將自己放在與記者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將鏡頭作為工具,全面展現新聞現場的實際情況,將受眾引入新聞畫面中,以更為獨特的形式詮釋新聞事件。本文對電視新聞攝像技術技巧進行探討研究,提出幾點常用的電視新聞拍攝技巧。攝像工作人員除了要通過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拍攝技巧,全面呈現新聞畫面以外,還需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開展創新,拍攝具有個性化特色的新聞畫面,在考慮電視新聞受眾定位的同時,借助新聞畫面走進觀眾的內心,更好地滿足受眾獲取新聞的需求,強化整體新聞畫面呈現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韓小川.電視攝像中的藝術技巧[J].新聞研究導刊,2015(02).
[2]王平.電視新聞攝像技術及技巧探討[J].新聞傳播,2014(01).
[3]陳競達.關于電視新聞攝像技術和技巧的探討[J].新聞傳播,2017(15).
[4]周旭.電視新聞采訪的攝像技巧及基本功訓練[J].新媒體研究,2016(02).
作者:高魯 單位:海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