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開放式教學法在大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少數民族預科大學語文的授課對象多是來自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享受高考降分錄取政策的學生。在正式進入大學的課程學習之前,要進行一年左右的預科學習,成績合格方能進入高校錄取的專業開始大學階段的學習。在預科階段的學習中,大學語文是必修課。大多數來自少數民族聚居地的預科同學,在進入大學以前,日常交流和考試多是用本民族語言,相對于其他地區,對于漢語言的日常使用較少。大學語文“這門課程既要讓學生開闊視野,增長智慧,又要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文化素質”[1]。“作為一個特殊的教育階段,預科語文教學既不能沿襲中學語文的教學體系和模式,也不能全盤借鑒大學語文的教學思想與方法”[2]。因此,少數民族預科大學語文的教學有其獨特性,基于這種情況,開放式教學法在少數民族預科大學語文的教學實踐中有很強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開放式教學
開放式教學模式是一種與傳統封閉式教學模式相對的、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理念強調要培養學生自由平等、互助、自信的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中,為學生提供開放環境,促進學生思維開放和發展”[3]。
2教師角色的轉換
傳統的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多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在學期初教師根據培養需求制定教學大綱,課堂上根據大綱上列出的文學作品篇目進行講授。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主要是以聽課記筆記的形式參與課堂教學。傳統的教學對于學生獲取文學知識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于少數民族預科的學生來說,文學知識的獲取僅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通過一年左右的預科學習,有效提升學生在今后學習中運用漢語言的能力,進而提升漢語言的文學素養,這一年的預科大學語文學習承載的任務比一般大學的大學語文公共課要重得多,因而學生的自主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單單依靠教師的“一言堂”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開放式教學理念下,教師的角色轉換勢在必行。教師由教學的主體轉變為教學的主導,由教師來組織課堂、安排學生,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由傳統課堂的旁觀者和傾聽者轉變為開放式教學的課堂主體。學生進入大學預科學習,由熟悉的本民族語言交流學習的環境進入相對陌生的漢語言學習環境,盡快融入新的學習環境十分重要。語言和文學也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在不斷地參與實踐運用后才能熟練地掌握。旁觀式被動學習一方面會讓學生覺得枯燥,另一方面不利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熟練運用。
3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3.1教學內容的開放性
少數民族預科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后,民族學院先后開設了一些民族預科班,考入其他高校的少數民族學生有一部分要在民族學院進行一年左右的預科學習,考核合格后再到先前考取的高等學校學習。隨著預科教育的發展及高校體系的完備,其他一些高等學校也成立了預科教學院,預科教育已形成完備的教育體系,預科大學語文也有相關教材,相關學院也會一起商討,根據選定教材制定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是指教學內容以根據所選教材制定的教學大綱為依托,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延伸。根據選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少數民族預科教材編寫組編訂的《大學語文》教材,按照文學史的順序為學生講授文學作品,從我國文學的源頭《詩經》講起,對于部分之前中學階段對于漢語言多是語言的學習、對文學作品接觸較少的少數民族學生來說,在學習《詩經》時,要適時為他們補充一些中小學必讀的古詩古文書目,指導學生在課下研讀,有了一定的文學底蘊做基礎,可以幫助很多第一次接觸古漢語的學生更好地理解古風古韻的《詩經》。大學語文上冊依次是古代詩詞、古代散文、古代小說、古代戲劇、現代詩歌、現代散文和現代小說,下冊從中國當代詩歌講起,依次是當代散文、當代小說、現當代戲劇、外國詩歌、外國散文、外國小說和外國戲劇。每一部分所選的篇目都是一個時期或一種文學形式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為學生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古今中外的文學框架。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框架中每一部分的學習,教師都針對每位學生的具體學情和興趣適時地補充一些篇目,使學習的內容更加充實。可以打一個比方,對于博大的語文學科,教學計劃中的內容如同冰山一角,教師引導學生以此為契機挖掘下面隱藏更深的部分。通過這樣師生共建的補充學習,使學生能夠在這一年左右的預科語文學習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習潛能,盡可能實現一個完整體系的語言和文學的學習。語文學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讓學生能夠系統地學習,又不拘泥于系統,努力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既讓學生在完成預科學習進入相應的本(專)科階段學習時,能夠和非預科班學生一樣,同樣達到運用漢語言文字交流、學習、寫作的水準,實現預科教育的目標,又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3.2教學組織實施的開放性
在具體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打破傳統課堂的教與學的模式,開展開放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發現很多預科學生由于平時多是運用本民族語言書寫,在運用漢語言書寫時會比較生疏,不能正確書寫漢字的基本筆畫,不能準確掌握漢字的結構,有一部分學生用本民族語言的結構和書寫方式來書寫漢字,這樣寫出來的字結構不準確,很難辨認。因此,在這一年里練好漢字的書寫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務。在這有限的時間里,學生除了學習語文還要學習多門課程,專門開設書寫課不太現實。教師以階段性組織書法比賽的形式,給學生發放漢字書寫字帖,字帖內容是學生要掌握的古詩詞,附上書寫規范,這樣就會在學生中掀起練字的熱潮,大家可以在課間、在茶余飯后互相品評學習,這樣既提高了漢字的書寫能力,也使學生掌握了古詩詞,學生還可以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給學生數月時間練字,正式比賽時組織學生現場書寫不同風格的文學作品,以賽帶學,不設置等級,根據學生的表現設置諸如“最佳表現、最佳作品、最努力練字明星”等獎項,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給予學生不斷努力的動力。不管是語言的學習還是文學的學習,在運用中才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給學生營造學習語文的氛圍,讓學生之間有更多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給學生講授古詩詞,在學生掌握基本大意后,可以組織學生分組排演話劇,要求學生在話劇中表現古詩詞的情境,恰如其分地吟詠古詩詞。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挖掘古詩詞字面背后的內涵,這也符合很多古詩詞用寥寥數語卻表達了深廣意蘊的特點。
3.3教學時間地點的開放性
在開放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對大學語文學習不能僅局限于課堂,應該著眼于廣闊的社會生活,時時有語文、處處有語文,從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學習,從廣泛閱讀文學作品中學習,從對生活中精彩小事的分享中學習……甚至微信朋友圈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把生活點滴用文字記錄下來,同學之間及師生之間,互相討論品評,日積月累,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得到有效的提升。一年左右的預科學習,為使學生在語文這門學科上有更高的提升,要把傳統意義上的課堂進行延伸,教學不能局限在一間教室、三尺講臺和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鐘,利用便利的互聯網,可以利用微信群構建師生交流互動平臺。在這樣的平臺,學生可以隨時交流對文學作品的閱讀體驗,隨時展示學習成果,學習中遇到困難也可以及時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3.4教學考核方式的開放性
教學方式改變了,考核方式也要適時做出調整。結果式考核容易導致部分學生降低學習自覺性,平時學習比較散漫。部分學生在期末考試前臨時抱佛腳,拼命背幾天筆記,考試六十分就算完成任務。考后筆記一扔,本來就是臨時撿起來的知識,更是都拋在腦后,學習效果的知識層面尚且達不到,素質培養就更無從談起。在開放式教學模式下,不能僅靠期末一張試卷來考查學生的學習成果,考核方式可以更加多元化,由傳統教學模式的結果式考核轉變為過程性考核。在滿分一百分的情況下,適當降低期末試卷所占成績的比例,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平時成績即對學習過程的考核,可以分為知識、能力、素養等多個層面,使學生的能力、素質得到切實的提高。考核也可將教師考核與學生自評相結合,學生在學期初確立學習目標,在學期末自己評判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確立今后學習的方向。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4結語
為了更好地實現少數民族預科學習階段的培養目標,筆者在預科大學語文的教學探索中,以開放式教學模式為主要教學方法,提升了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主觀能動性。一年的有效教學,全面提升了學生的文學素養和用漢語言來學習其他學科的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專業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大學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成為讓學生受益終生的精神食糧。
參考文獻
[1]姜曉倩.新疆內地預科生《大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策略綜述[J].長江叢刊,2018(29):80,82.
[2]陳亞超.新疆少數民族預科語文課程思政實踐與思考[J].科教文匯,2020(35):56-58.
[3]張健.開放式教學理念在高職高專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及途徑分析[J].長江叢刊,2020(36):123,125.
作者:任麗娜 單位:吉林大學預科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