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戰略管理課程和大學生創業教育新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介紹一個管理學和創業結合的課程,基于整合視頻資源、交流平臺建設和持續課程質量評估等一系列的重新優化操作,說明了視頻資源重新整合和持續追蹤評估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出了如何把基于大學專業理論體系和現代視頻平臺連接的慕課系統有效導入社會更大范圍,并且增加整體社會效益。
關鍵詞:視頻;內容整合;慕課;管理類課程;創新創業
引言
作為一種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創新型教學模式,慕課區別于傳統教學的主要優勢是不受時空限制,讓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收變為主動吸納,拓展學生視野的同時其創新思維也得到了培養。慕課教學克服了傳統教學中缺乏情境的缺陷,打造了一種全新的生態教育環境。近年來,在教育部不斷倡導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基于慕課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對高等教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企業戰略管理》是高校工商管理類學科教學體系中的必修課程,戰略管理對企業應對激烈的環境變化,更好地做到可持續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導向作用,但高校《企業戰略管理》的慕課少之又少,未來建設空間較大。根據高校的授課特點和課程內容的性質,對企業戰略管理課程進行個性化慕課設計,不僅適用于高校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也能更好地滿足社會對該課程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
一、傳統教學模式下戰略管理教學的困境
戰略管理教學在中國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21世紀后進入本科課程設置。這門課程需要較多的實踐積累,但對于本科生而言,這種實踐積累的缺乏使得課堂教學效果較差。具體表現:第一,學生無法深入到戰略案例產生的場景中。第二,學生對于具體細節無法形成共情。第三,教師對于很多案例也缺乏經驗和細節的了解,使得課程變成單純的PPT讀稿。基于這種普遍困難,后期有教師提出翻轉課堂,以期在討論中更加多的讓學生重視細節。這種形式被很多學校推廣,但仍然是形式大于內容,細節的討論遠遠不夠。第四,免費的平臺視頻也開始被引入教學,但在學生對視頻普遍抱有好感的同時,對于視頻的深度解析卻遠遠不夠,最后形成“只看熱鬧,看完還是浮于表面的結果”。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利用現有的網上自媒體資源,經過教研團隊的篩選處理,形成了一套即時收錄各種優秀案例視頻的長效機制。利用這套篩選過的網上自媒體優秀視頻,前有理論的簡單鋪墊,中間有學生的小組作業,再到課堂宣講和討論,結合校外導師點評。在疫情期間,利用互聯網平臺,有效整合各種資源,專注細節,同時把這種討論放到學校平臺,形成了創新創業、市場營銷、企業管理和軟件等專業學生和教師的廣泛互動。這樣的經驗在解決知識產權的問題之后,可以有效推向校外,形成開放的慕課,以高校為主同時吸引更多專業互聯網教育企業,形成一套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創業和管理課程教育的發展模式。
二、具體操作過程
1.課程編排設計。現有免費財經案例視頻量較大的主要為嗶哩嗶哩、西瓜視頻、抖音等。通過自編python代碼(視頻網站配合)形成一個基于播放量、關鍵詞、和視頻長度的篩選機制。然后人工對所有選出的視頻進行視聽和摘要。在制作課件時,盡量多插入這些視頻,并且積極與一些作者聯系,獲得文字材料和授權。在教案制作和教授教學環節,把長視頻拆解成15分鐘左右的段落,并且在視頻播放中提問和引發即時討論,以幫助學生進入場景,激發共情。鼓勵學生在聽完課堂講授后,自行收集資料時更多地到各種網站尋找更多資源包括更多視頻。在學生課堂展示環節,鼓勵錄播和直播形式,在學校創新創業平臺進行播放和開放討論區討論。盡量把課程設置成全校公選課,以吸引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共同參與,在課堂作業編組時,鼓勵不同專業進入同一組,并且要求明確分工情況。
2.建立持續評估機制。我們建立的評估機制不僅僅依靠聽課學生的打分機制,而是擴展到了討論區的參與者以及創新創業專業學生的持續跟蹤。依據學生打分、討論區打分和創新創業專業學生的后續跟蹤的情況由團隊進行一個綜合評分。然后把這三項分值制作了一個權重比例,從而計算出每一個單元課程的分值。這樣的工作已經持續了三年,并計劃持續開展。
3.教學平臺整合的具體操作。利用大創平臺,作為持續的基金提供。在校內成立了多家公司和孵化器,這些孵化器都有效地和戰略管理等管理類課程相結合。引入國際資源,利用學校的留學生和外教資源,鼓勵他們加入教學,并且在學分設定以及案例討論中,引導利用中國案例來和外國情況互相參考,達到互相借鑒的目的。
三、具體的評價訪談介紹
在完成了2017級課程后,借鑒國內外慕課追蹤評估的經驗,我們組織了第一次的全校參與創業和管理學論壇的同學教師的意見,發出20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516份。第二年發出21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630份,第三年發出2200份問卷,收回813份。至此,我們的橫截面逐年調查取得了良性的發展趨勢。對于2017年開始的回收問卷,我們針對其中大四的學生繼續進行追蹤調查,以跟蹤他們在畢業后的創業和就業情況,以及我們的課程對于他們創業和就業的幫助的程度。2018年收回120份有效問卷,2019年收回136份有效問卷。這些樣本包括了10%的來自于非洲和西亞以及東亞的學生。基于這些回收的有效問卷,總體樣本中28%表示從這些管理和創業類課程中獲得了有用的知識。18%的問卷回答說在一些包括流量增長和渠道戰略布局方面的內容幫助了他們的小型創業和在公司中的任務處理。另外,問卷回答者認為多種視頻的選取為他們打開了眼界(52%),課堂和平臺討論對他們來說非常有用(49%),但是小組間的打分很多回答問卷者覺得用處不大(36%)。
四、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本文討論的不僅是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問題,還注重于數字教育對于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的直接影響。也就是說,通過以教師授課為主,整合其他視頻資源,更充分利用互聯網絡平臺,不僅強化了課堂學習的效果,如果把這種模式利用網絡慕課形式傳播出去,將會能夠對社會上的企業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包括持續教育的有效開展和更充分的經驗分享。
(一)如何通過管理學和創新創業課程來鼓勵學生創業
學生有著比較強的創業熱情,但是因為沒有創業經驗,希望在大學學習中獲得文憑的同時,也能獲得更多的指導未來就業和創業的信息和技能。在國外的一些文獻中,反映了慕課對于催生新的初創企業的作用,如何給創業認識提供信心,也有研究結果表明,一些學習者利用這些管理類和創業類課程將現有業務轉向更加關注社會企業活動。
(二)學生和學員如何利用平臺共享
可持續發展和社會企業方面的知識有些學生具有家族企業的背景,還有很多學生愿意在大學低年級就從事很多的社會商業活動。如果這些學生或者非大學生參與到這樣的由大學開辦的課程中來,是否能夠利用這些課程大幅度增加用戶,擴大地域規模甚至包括國際化的擴張,通過多樣化擴大范圍等方面支持持續的利潤增長。視頻網站財經類和營銷類話題的點擊量的持續增加可以說明大家的利用率,但是基于大學慕課的播放量還是遠遠不夠。那么如何把我們這些在校園內小范圍的包括課程設計、多種視頻的整合、多方互動的組織,互相學習的平臺搭建的成果,在更大范圍內加以有效輸出,是下一步要考慮的重點。
五、結論
本文通過一個學校管理學課程的案例研究,介紹了本科管理類課程提高效率的一些新的探索和嘗試。包括視頻的有效可持續整合,更大范圍國際性互動平臺的構建,以及持續的課堂效果的評估等一整套基于過程和資源整合的教學體系。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如何把一些比較成熟的高校基于視頻的課程,更加有效地推進到更大范圍的社會中去,并且產生社會效益。
作者:徐靜霞 林海波 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