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與質量控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柳州陽和工業新區陽和東路南段工程為背景,從施工準備、測量放樣、試驗路段施工、路基路面施工等方面開展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并提出質量控制要求,以達到縮短施工工期,節省工程成本目標,為同類工程施工提供參考。
關鍵詞:道路工程,施工組織,質量控制
1概述
陽和東路南段是陽和工業新區古亭山片區南北向的支干路,位于陽和工業新區古亭山片區的東部。本工程起點樁號2+610,終點樁號4+043.11,線路全長1433m。主要技術標準如下:1)道路等級:城市次干路Ⅰ級;2)計算行車速度:50km/h;3)設計年限:道路交通量達到飽和狀態設計年限:15年;4)混凝土路面設計年限:40年;5)紅線寬度:46m,雙向四車道;6)計算荷載:城—B級;7)抗震標準:項目地處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分區為0.05g區,根據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2016年版),可考慮不設防;8)路面結構橫斷面設計:道路橫斷面布置為三塊板形式,3m(景觀綠化帶)+4.5m(人行道)+4.5m(非機動車道)+3m(側分隔帶)+16m(機動車道)+3m(側分分隔帶)+4.5m(非機動車道)+4.5m(人行道)+3m(景觀綠化帶)=46m。
2基礎條件
2.1地形、地貌和地質條件
本標段屬柳東孤峰巖溶平原,地形、地勢較低,變化較平緩,中部地熱較高,高程在78.90m~107.00m之間。根據設計圖紙提供的地質勘探報告,廠區內土層自上而下各巖土層分別為雜填土,素填土,耕植土,粘土,亞粘土,紅粘土,碎石紅粘土。擬建廠區內沒有大斷層及褶皺通過,柳州市區域地質構造較為穩定,第四紀以來未發現有明顯的新構造運動跡象,地面上未發現塌陷,地裂等不良地質現象。道路沿線土層厚度大,分布均勻,均勻性較好。在鉆孔施工過程中發現,除場區表面雜土層,素土層,耕植土層強度較低外,其余土層力學強度較高,物理力學性質穩定。根據地質報告,沒有發現有土洞或軟土等不良地基土發育。該層地下水屬上層滯水,主要賦存在粘土層土體裂隙中,池塘水是其補充來源。
2.2現場施工條件
柳州市陽和工業新區陽和工業東路南路段工程位于陽和工業新區,陽和大道的東側,道路大致呈南北向。現狀無道路,兩側為待開發區域,道路所經場區及附近地塊已經進行了場地平整。由相鄰開發區地塊的臨時便道可直接進入本標段施工現場。但本標段起點樁號K2+610~K2+720之間的施工區域,道路西側人行道、部分行車道及地下管線位于柳工叉車廠的廠區內;樁號K3+240~K3+580之間的施工區域受到相鄰污水函管線施工的影響,致使本項目無法形成全線的連續均衡施工。只能針對具有施工條件部分逐步進行施工。
3施工方案
3.1施工準備
施工現場準備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1)復查和了解現場:復查和了解現場的地形、地質、氣象、水源、電源、料源或料場、交通運輸、通信聯絡以及城鎮建設規劃、地下管網布置情況、農田水利設施、環境保護等有關情況。2)確定工程范圍:根據施工圖紙和施工臨時需要確定工程范圍,繪出地界、設立標志。3)清除現場障礙:將施工現場范圍內的障礙如建筑物、暗穴、墳地、各種管線、道路、灌溉渠道、民房等拆除或改建,以利施工的全面展開。4)作好現場規劃:根據現場情況,選定臨建營地地址設立項目經理部,建造臨時用房以及機械、材料堆放場地。5)道路運輸安排:工程施工需要把許多大型機械設備運進現場,一般情況下都要對運輸道路進行路況調查,核算沿途的橋涵過載能力及其他通行情況。本標段工程情況特殊,不需要做太多調查復核工作,只要了解城市道路的通行規則就可以了,本標段的對外運輸必須嚴格遵守城市道路交通規則,認真做好進出工地的車輛管理。6)機械設備準備按設備進場計劃,分期分批組織機械設備進場。其中需要維修、租賃和購置的,按計劃落實,并適當留有備用,以保證施工的需要。7)材料準備:材料的采購按各施工單位的材料合格分供方名錄進行比質量、比價格篩選,并按ISO9001:2008質量體系的采購程序進行采購。本工程施工需要的材料,除水泥、鋼筋、模板、預埋件(檢查井爬梯用)、玻璃鋼排水管、鑄鐵給水管等主要外購材料外,還有砂子、石屑、碎石、路緣石、標準磚等地方材料。材料準備工作的要點是:品質合格、數量充足、價格合理、運輸方便。在保證材料質量的前提下,本著就地取材的原則,廣泛調查料源、價格、運輸道路和費用等,做好技術經濟比較,擇優選用。8)測量準備。a.現場交樁。施工前,配合業主、監理、設計等單位做好施工測量控制網點現場交樁工作。b.測量基準點的校測。在接到監理人提供的測量控制網點的資料后,即會同監理人一起對測區內有關的控制網點進行校測,校測完成后將復核的結果呈報監理人審批。c.施工控制網建立。為滿足工程施工測量要求及方便測量放樣工作,在確認監理人提供的測量控制點資料無誤后,在原控制網點的基礎上增設為本工程施工需要的三等平面和高程測量控制網;點位根據現場實際及施工平面圖的情況布置,并用計算機對控制網進行優化設計,確定最后控制網點的位置。測量技術要求和各項限差均按CJJ1—2008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及GB50026—2007工程測量規范中有關規定執行。d.地形復測。開工前先對施工區進行地形復測,測量方法采用全站儀極坐標法。全站儀自動采集地形碎部點的三維坐標數據,點位密度按1∶500地形圖測量要求放點,遇到地形起伏變化大時,加密測量點。
3.2施工測量
3.2.1控制線放樣道路土方挖填施工前,由工程測量人員根據設計圖紙進行測量放樣,確立道路中心線及中線兩側挖填范圍,并用白灰粉畫好邊線,用小木樁定點且標出下挖深度與回填厚度,經檢查核準無誤后開工。注意控制道路中線,每隔20m釘竹木樁做標志并妥加保護。管道基礎開挖前,亦由測量人員根據設計要求放出管槽基礎溝邊輪廓線,并以白灰粉做好標志,用小木樁定點且標出下挖深度,然后動土開挖。
3.2.2高程放樣用全站儀按四等水準測量要求,在道路兩側放樣出各層開挖、填筑高程控制線,并插樁用紅油漆作好明顯的標志;在道路土方回填、級配碎石、水泥穩定層的攤鋪過程中,用全站儀跟蹤實測控制攤鋪平面的高程,以指導和配合現場施工。
3.3道路工程施工
3.3.1試驗路段1)填土壓實試驗路段將在進場后選擇。根據現場地形條件、設計斷面形式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長度約100m,面積為1600m2。2)試驗所用的材料、機具與將來正式施工所用的材料、機具相同。通過試驗來確定不同機具壓實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適宜的松鋪厚度和相應的碾壓遍數、最佳的機械配套和施工組織。3)試驗路段施工完成后,加強對有關指標的檢測,及時做出試驗報告并提交監理工程師審批。
3.3.2土方開挖本工程清表后土方開挖量為103368.25m3。路基土方開挖的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路基土方開挖措施:本工程路塹開挖遵循“由上而下”“分層分區”施工的原則。為了高效、優質、安全地完成路基土方開挖,將對挖、裝、運、卸各環節進行認真組織協調配置施工設備。土方開挖方式可根據現場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采用橫挖法、縱挖法、通道縱挖法或混合法進行。現場施工人員根據測量放樣情況向挖掘機操作人員交底,將開挖部位、邊坡要求挖深等交待清楚。現場施工管理員隨時注意開挖現場情況變化,遇到問題及時作出反應,找出處理辦法,保證施工生產的正常進行。在土方開挖過程中,按設計要求控制好坡比。避免欠挖,減少超挖,減少二次修坡及人工修坡的工程量。
3.3.3土方回填本工程土方回填主要為路基土方回填。清表后的土方回填量為6008.00m3。路基填筑按工序工藝要求可分為四個流程區段:1)進料準備區段;2)攤鋪整平區段;3)碾壓區段;4)檢驗修整區段。路基填筑在全面展開施工前,先作一個試驗段模擬施工。試驗段長度約為100m,面積約1500m2。通過試驗段作業,確定填料的含水量最佳值、松鋪厚度以及碾壓遍數。在施工組織方面,可獲得挖、裝、運、攤鋪碾壓一條龍施工最合理的機械配套組合,以此調整施工方案,指導全工程施工。本工程路基土方回填施工工藝如圖2所示。為取得良好的碾壓質量,土方回填作業滿足以下技術規定:1)壓實機具先輕后重,以便適應逐漸增長的土基強度;2)碾壓速度先慢后快,以免引起回填土疏松擁起;3)壓實機具的運行線路直線段從路緣向路中心,再從中心向兩旁順次碾壓,以便形成路拱;4)彎道設有超高坡度時,由低一側向高一側碾壓,以便形成單向超高坡度;5)碾壓時相鄰輪跡重疊1/3左右,使各點得到壓實,避免土基產生不均勻沉陷;6)為保證路基邊緣有足夠的壓實度,每層填土攤鋪寬度均大于路基設計寬度50cm;7)分段填筑時,各段土層之間設立標志,以防漏壓和過壓,上下層分段位置錯開。
3.3.4路面工程1)路面結構組成。道路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計算行車速度為50km/h,路面結構組成如下:a.機動車道:26cm水泥混凝土面層;1cm砂粒式瀝青混凝土+透層油層;20cm水泥穩定碎石上基層;20cm級配碎石底基層,總厚度67cm。b.非機動車道:20cm水泥混凝土面層;1cm砂粒式瀝青混凝土+透層油層,20cm水泥穩定碎石上基層,15cm級配碎石底基層,總厚度56cm。c.人行道工程:面層用6cm厚彩色透水磚,盲道磚鋪設厚6cm,下設3cm厚M7.5水泥砂漿聯結層和15cm水泥穩定碎石層。d.路緣石:C30混凝土預制緣石,路緣石出露高度綠化分隔帶20cm、人行道15cm。根據本工程施工特點及現場實際情況采用“路拌法”施工。路面工程施工程序:測量放樣、清理場地→級配碎石底基層→6%水泥穩定碎石層→1.5cm厚砂粒式瀝青封層→水泥混凝土路面→人行道→無障礙通道→工程竣工驗收。2)路面結構控制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遵守國家標準GBJ97—8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的相關規定。路面混凝土彎拉強度為:機動車道5.0MPa(厚26cm);非機動車道4.5MPa(厚20cm)。為保證場地內施工交通順暢,混凝土路面澆筑一定長度后考慮間隔分段進行澆筑。對于縱向路面分兩幅以上施工的面層,路中心線縱縫采用立模施工;橫縫采用切割機割縫,按假縫法施工、人工收漿的方法,采用[26,[20定型槽鋼模板進行混凝土路面分塊安模。路面混凝土抹面完畢后須進行養護。養護時用濕麻袋或塑料薄膜覆蓋于混凝土表面,每天均勻灑水數次,使混凝土面保持潮濕狀態。養護時間根據混凝土強度增長情況而定,最少14d。混凝土板在養護期間和填縫前,禁止車輛通行。在達到設計強度的40%后允許行人通行。
4結語
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施工是關鍵環節之一,科學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是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有效發揮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鍵。本工程通過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和質量控制,在180d內圓滿完成了合同工程量清單全部內容的施工作業,不僅縮短了施工工期,還節省了工程成本,為同類工程施工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GB/T50502—2009,建筑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
[2]GB/T50903—2013,市政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
作者:韋芳妮單位:北京城建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南寧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