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創新6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創新6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創新6篇

    (一)

    一、激發學生想象欲望,培養學生想象力

    語文學科是一門人文性和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較強的文學水平離不開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而想象是新思路產生的前提和基礎,也成為探索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就要運用語文學科的特有優勢,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想象欲望,帶領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和想象,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想象能力。首先,教師要巧妙地設計導入環節,讓學生針對某一個事物和話題感興趣,為合理想象奠定基礎。為了激發學生的想象欲望,教師可以創新課堂導入環節,如視頻音頻導入、故事導入、圖片導入、描述導入等,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情境中去展開聯想,體會想象的樂趣。其次,激發了學生的想象欲望之后,針對存在和展現的事物,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并在觀察的過程中動腦思考,加以分析,分析之后結合自身的知識和經驗,展開聯想,大膽想象。而針對沒有展現出來的事物,教師則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想象,通過順勢聯想達到想象的效果。

    二、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培養他們的獨創精神,從大膽質疑出發,在疑問中去探索和創新,并提高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古人有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問是思考的前提和基礎,有疑問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結果,當然也才會有不同的結果。新課程標準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可以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和探索,針對產生的不同思想可以大膽地付諸到思考實踐中來,是源源不斷地解決問題的方式,更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創設問題情境,就是要求教師要合理設計問題,并將問題融入一定的情境中來,以達到激發學生思考、探索的目的,而不是像傳統教學中提問一樣得到學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在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要盡量設計開放性,有探討價值的問題,避免直接提出可以用肯定或否定進行回答的問題;②設計的問題要盡量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并與新舊知識相聯系,語文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設計問題時從生活出發,又回歸生活,可以讓學生學習與使用結合起來,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迸發出不同的思想;③提出問題之后,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和探索時間,并要讓學生展現出自己的思考結果,針對新奇的想法,教師要予以保留,注重好引導,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引導中得到培養。

    三、重視第二課堂訓練,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豐富的課外活動、社會實踐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陣地,要豐富語文學科,課外活動必不可少。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學生有了更多選擇學習的途徑,使他們在活動中德、智、體都得到培養和提高。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學不僅僅存在于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于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充分利用第二課堂訓練的作用,可以讓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創新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例如,注重第二課堂訓練中的普通話、規范字、閱讀理解、課外閱讀、演講口才、辯論口才、話題討論等,可以讓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書寫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文化素質得到相應的提高,當學生運用這些能力去分析和思考問題的時候,創新性思維和能力也就得到培養了。

    作者:蔡方洪 單位:貴州省習水縣東皇鎮中學

    (二)

    一、立足文本提高教學效率,對課文文本進行創造性閱讀教學。

    語文教材是我們閱讀教學的主要范本,其中的文章都是經過專家精選,經過科學考量,各單元選用多篇同主題、同體裁而風格各具的文本作為教學的范本,語文閱讀教學在課程安排中也占用了大量的課時,怎樣開展對課文文本的創造性閱讀教學,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把教學效果最大化就是我們應當考慮的問題。例如在學習莫泊桑的《項鏈》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明白虛榮心的危害,過分虛榮必然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在這節課的閱讀教學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做到設身處地地感受馬蒂爾德內心的痛苦,并安排學生發揮想象寫出馬蒂爾德在丟失項鏈之后的懊惱愧疚,以及為了還債所經歷的種種磨難痛苦。同時,還可以對比《我的叔叔于勒》一文,談一談虛榮心對人類情感的危害,以此教育學生,樹立摒棄虛榮、真實做人、腳踏實地的生活態度。另外,為了讓學生了解小說構思的妙處,還可以推薦莫泊桑、歐亨利、杰克·倫敦、契科夫等小說作家的優秀短篇給學生來讀。

    二、擴大語文閱讀教學外延范圍,營造開放式閱讀課堂氛圍。

    長期以來,很多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課存在著放不開的問題,一直處于一種以傳授基礎知識為主,緊跟教參,唯知識、唯抽象理論的誤區,教師把一篇文章咬碎嚼爛了來“喂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閱讀的往往是支離破碎的,文本變得詰屈聱牙,深不可測,把文章的美感效應都分解沒了。學生被枯燥的知識講解圍繞著,很難生發出對語文美感的體驗,更談不上對語文閱讀的興趣了。學生為了應付考試中的閱讀題而被動地接受學習,是不會從根本上學會閱讀的。因此,擴大語文閱讀教學外延范圍,營造開放式閱讀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時,教會學生去感受父愛的深沉與偉大,讓學生談談自己與父親的故事,進而喚醒學生對父愛的感恩與珍惜;在學習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時,讓學生體悟蘇軾“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中所體現的作者的豁達胸襟,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坦蕩,并學會坦然面對挫折,在困難面前保持一份豁達的心境等。著名語文教師程紅兵說:“人文性,從感性的層次來講,是對人的理解,對人的容忍,對人的接納,對人的尊重,對人的愛護和關懷;從理性的層面來講,是對人終極價值的追尋,對人類命運的憂患。”文藝理論中也談到“文學即人學”。培養學生的閱讀創新能力,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教育,在課堂進行高尚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方面的高層次滲透,也是我們語文閱讀教學創新的一項重要任務。

    三、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培養學生的閱讀創新能力。

    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我們的閱讀教學現狀是,教師依據應試模式,充滿功利性地針對答題得高分的模式化教學,大大地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與新課標的精神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四、小結

    具有創新精神的閱讀教學,教師扮演的是“助手”的角色,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制定閱讀計劃,根據學生的閱讀愛好和閱讀需求,對初中階段學生的閱讀范圍給予指導,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培養學生的閱讀創新能力。“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獨特閱讀感受、體驗和理解都應得到尊重。不管學生理解對錯,教師都應該通過探討,通過具有科學的學術精神態度的認真交流,來幫助學生認真思考,對所閱讀的內容做出正確評價。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鼓勵他們創造性地閱讀,比把他們生硬地推到為適應應試而設置的閱讀套路中去所收到的教學效果更好。

    作者:方麗 單位:安徽省池州市第十一中學

    (三)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當前,初中生對語文的學習普遍缺乏興趣,積極性不高。經過研究與調查發現,有兩方面的原因導致了這種情況的出現,這兩方面原因分別是學生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學生自身原因主要是學生的語文知識基礎不好,沒有一定的應有能力,容易滋長厭學情緒,甚至放棄語文學習。外部原因有很多,像教師的教學方法落后,單一呆板;教材內容不能夠有效吸引學生,課程缺乏時代和現實性;考試內容脫離平時的教學,學和不學的分數一樣;語文學習的環境和氛圍不濃厚;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方式就是課堂教學,其他的實踐方式少之又少。教師注重分析典范文章,忽略了用正確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寫作。在講解語文知識點時簡單重復,缺乏新意,學生很難產生興趣。

    二、初中語文創新課堂策略

    1.以設計導入點為創新前奏

    在初中語文課堂當中,教師要注重精心構思課程的導入點,如果能設計出精妙的導入點,就能夠很好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激發開來,以此為創新課堂打下一個良好的學習前提。比如在講解初中八年級語文《氣候的威力》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導入點:人們常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變幻莫測的氣候既會給人們帶來好處和福音,也會給人們帶來各種各樣的災難。自人類誕生以來,就是在對氣候進行認識、使用并利用當中生存與發展的。那么,氣候的威力有多大呢?南極的氣候有多么惡劣?全球氣候變化給南極氣候帶來哪些影響?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氣候的威力》這一課。通過這樣的導入點來進行課堂學習引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活躍思維,愉快地學習新知識。

    2.以營造愉快氛圍為創新條件

    教師在語文課堂當中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積極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把學生以往唯書唯上和迷信教師的思想轉變到獨立鉆研、探新求異并提出創造性見解的軌道中來,以此來發展學生的個性,使他們富有創造的動機與熱情。比如,在初中八年級語文《愛蓮說》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學生營造一個愉快的氛圍,讓學生自由發表對本篇文章的看法,有的學生欣賞“淤泥”,認為荷花只有在淤泥的養料下才會“出淤泥而不染”,更加令人稱贊的是,淤泥不聲不響,對自己的功勞從不炫耀,則背上了千百年來骯臟的惡名,這種精神多么可貴!也有的學生開始對作者追求的富貴風氣進行討論,認為:富貴沒有什么不好,難道還要追求貧窮嗎?這些討論盡管有些以今律古,但是學生的這些創新意識和求異思維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教師要加以鼓勵。通過這樣的手段,不僅強化了學生的創造意識,消除了學生創新的心理障礙,而且還有效發展并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

    3.以嫁接遷移課本知識為創新升華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教是為了不教”。在初中語文課堂當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在學習當中能夠舉一反三和學以

    致用,要讓學生把課內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當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懂并學會知識,也才能真正實現創新。比如在講到初中八年級語文《日本平家蟹》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出這樣一道題:從課文當中“人類幾千年來對動物的存亡一直在進行著精心抉擇”,來舉出生活當中由人工選擇而繁盛起來的動物和植物的實例。又如,在記敘文寫作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運用嫁接遷移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聯想與想象,可以在黑板上寫上以下幾種關系:爸爸——《我的爸爸》(家庭生活)、李老師——《恩師難忘》《我忘不了他》(學校生活)、清潔工——《我最尊敬的一個人》(社會生活)、親情——《母愛》(家庭生活)、《收獲》成功——《記一次拔河比賽》、《第一次炒菜》(家庭、學校生活)、人生的體會——《走進敬老院》(社會生活)。初中學生一般都訓練過寫父母和寫老師的題材,而很少寫《我忘不了他》這樣的題材,根據嫁接思想,學生就可以在審題當中化難為易。于是,《我忘不了他》也就和《我的爸爸》嫁接起來。而《收獲》這一題目內容可以和生活當中的親情、友情、成功以及人生的體驗和感悟等嫁接起來,這樣就可以把抽象的命題給形象化了,《收獲》也和《母愛》《第一次炒菜》以及《走進敬老院》完成了思維上的嫁接遷移。

    4.以巧設板書為創新終樂章

    教學是一項藝術,而藝術要創造出美的境界并給人美的體驗、美的熏陶。板書是一個藝術整體,是教師依照教學需求把教學的主要內容濃縮為有邏輯聯系的并與學生認知特點相符合的圖文結構,是教師備課的藝術結晶,是提高學生智力以及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工具。教師在板書設計當中運用一些創新圖標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初中八年級語文《山坡羊·潼關懷古》這一課當中運用板書設計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三、結語

    在初中語文當中實施創新課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學習、想要學習以及樂于學習,并能充分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實施科學、靈活和多變的教學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并讓他們得到全面發展。同時,教師要信任所有學生的能力,適當與及時的傳授給他們一些創新方式,讓學生感受新知識的魅力,從而形成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從多個方向進行創新,唯有如此,才算真正實現初中語文的創新課堂。

    作者:王鐵軍 單位:遼寧省本溪市二十一中學

    (四)

    一、創新觀念,樹立“學生本位”的教學觀念

    長期以來,應試大背景下的語文課程已經逐漸磨滅了其應有的人文科學特征。教師面對一篇文學文本,一開始就對其進行肢解分析,包括時代背景、作者生平、文章結構、主旨、寫作手法等;學生對課文的認知也逐漸失去了探究,只剩下記憶。久而久之,學生思維也受到桎梏。因此創新語文教學應當首先轉變思路,將“重教輕學”轉變為“教學并重”。傳統思維下,教師重視的是知識的傳授;創新思維下,教師應當將發展學生智力,培養獨立個性和創造思維作為教學宗旨。語文作為人文科學之首,教師必須打破現有的被動教學模式,積極樹立“學生本位”的現代教育觀念,重視學生創新潛力的挖掘。只有教學思想得到了革新,才能真正搞活課堂,促進語文教學的良性發展。

    二、鼓勵質疑,重視學生個性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培養人塑造人應當是語文教學的精髓所在,因為,語文學科畢竟具有鮮明的人文性。課堂上,教師應當運用多種方法,圍繞學生社會性和人文性的養成,塑造富有個性和自主學習能力的人。學生思維的創造性是建立在主體思想自由基礎上的,因此塑造學生個性正是保證其始終處于一個不受既定思想束縛的思想環境中,確保學生能夠無所顧忌地張開思想的翅膀,為其創造性思維提供前提保障。培養學生個性,教師一定要充分鼓勵學生質疑。學生主動提問題是其自主學習的開端。課堂上,教師應當“讓位”于學生,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在課堂上積極設計小組討論、答疑釋難、情景模擬等環節,鼓勵學生手腦口耳齊開動。真正在課堂上實現學生本位,發揮其主體作用。

    三、思學互通,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探索是創新思維的開端。語文課堂中,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師生互動,思學互通的重要性。課堂中,教師應當將教學方向對準學生而非知識。首先教師應當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和每位學生的具體特點,協調不同性格、能力和成績之間的差異,積極營造所有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將原來一股腦地知識傳授轉變為有選擇性的知識提點,激發學生開動腦筋,主動去想去說去表現。同時,學生的不同意見同樣可以作為另一個知識點探索的起源,要求其他學生來評價。這樣有助于形成一個辯論的氛圍,從而增加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敢想敢說敢為的自信。四、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來源的濃厚的興趣、良好的人文環境以及主體的參與體驗。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拓展學生創造性思維時,應當注重采用多種方式,始終圍繞學生能力的提升。如暗示法,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譬如,在學習《背影》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背影”為主題寫一篇作文。學生可以通過將這篇文章的感悟映射到自身的行為上,除了教學的深入外,也達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還有簡化法,將課堂上抽象的知識和概念進行豐富,以現實中的現象以及個人感受展現出來。如情景創設,要求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對其進行創作。情景創設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同時,更能準確的理解與掌握課文,最終將課文所要表達的意思理解深透。課堂教學中情景創設有利于強化學生對文本大意的熟悉與認識,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最終能有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寡人之于國也》的過程中,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注意問題設置的聯系性。文章以“梁惠王說:‘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為開頭,筆者可以圍繞梁惠王的自白,來設計幾個相互聯系的問題,像“梁惠王覺得自己對國家政務非常盡心盡力了,那么他具體的作法有哪些?”“梁惠王施行這些政策的結果如何?”通過用這樣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促使學生開展深入思考。

    此外,近年來多媒體已經逐漸成為了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教師可適當選取一些經典文章,利用圖片、視頻等進行拓展或深入,增強學生的情感感受,也容易提升其興趣。譬如《背影》,教師可在課堂上將父子親情的圖片或者視頻展示出來,這樣學生便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一定程度上還有助于個人情感的升華,對于初中學生來講定會終生受益。

    四、小結

    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創新力明顯不足,已經逐漸影響到了語文教學的效果。初中語文教師必須積極重視教學創新的重要性,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措施,采用科學的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

    作者:石惠玲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

    (五)

    一、教學思想觀念的創新

    思想觀念是行動的航標,要想改變行為方式,首先要在思想觀念上做出改變。創新教學,首先要創新的就是教學思想觀念。在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中,教師往往唯成績至上,一切向分數看齊,重視對學生知識的灌輸與傳授,教學方式僵化,長期下去,學生往往成了學習的機器,只是僵化地掌握了知識,只會生搬硬套,死記硬背,喪失了學習過程中應有的主動與活力。因此,我們急需轉變這種落后的教學思想觀念,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轉變自身的角色,深刻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將課堂還給學生。在教學中,不僅要“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漁”,同時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發揮出教育應有的價值。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各方面的發展都不成熟,對事對物的看法往往新奇大膽,不拘泥于以往的觀念。對此,教師應有意識地保護學生的這種心理,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表達自身的觀點,開啟學生思想的閘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教學內容的創新

    所謂教學內容的創新主要是指教學素材的創新,能夠旁征博引,靈活運用古今中外的各種素材,為教學添磚加瓦,增添色彩。正如初中語文新課標所提出的那樣,基礎教育課程應該全力追求的目標是促進學生和社會的發展。語文教學的真正外延應該是廣闊的社會生活,個人經歷、時事熱點、名人逸事、中外名著等,這些知識都可以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素材,為我們所用。語文教師應該擁有一雙發現素材的慧眼,積極利用和開發各種教學資源,不能僅僅依靠一本語文教材,照本宣科地進行教學,而應積極開發教學素材,讓所有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且能與學生的心靈產生共鳴的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都為我們的課堂服務,真正實現“大語文”的理念,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讓語文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

    三、教學方式的創新

    創新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學方式的創新。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絕對的主導,相當于舞臺上的演員,而學生就相當于觀眾,只能被動地“欣賞”教師的表演,無法親身參與。學習完全成為了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的過程,教學方式是日漸僵化的“一言堂”的模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學習熱情得不到激發,教學逐漸陷入了死氣沉沉的境地。針對這種情況,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學生發展觀,要求教師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個角度出發,來確定教學的方向和目標。也就是說,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又要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沮喪與喜悅,從而培養學習的自覺性。這一切的實現都需要教學方式的創新。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的創新主要表現為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1.創設情境,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語文課文通常會創造出一種情境,學生只有融入到這個情境中去,才能更加深刻的體會到課文所表達的思想。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情境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引發學生的共鳴,活躍課堂的氣氛,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以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的學習為例,眾所周知,這是是一篇以簡單自然的語言描繪感人至深的父愛的名篇,要學習這篇文章,教師首先就要激發學生對父親的愛,從而引發學生的共鳴。這時,就可以播放一首《父親》,創設溫馨感人的情境,然后再讓學生回憶自己與父母之間發生的一件感人的事情,分享給老師和同學,激發學生內心深處對父母的感情,加深學生的體悟,從而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2.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參與度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穎有效的學習方式,主要指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或團隊,再為小組或團隊布置一個共同的學習任務,然后由團隊成員共同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分工協作,進行團隊協作學習,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與溝通交流能力,同時,有利于促進團隊成員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提高學習效率。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在實行合作學習時應注意這樣幾個問題:首先,教師要做好有效的引導和啟發,讓學生少走彎路;其次,教師要注重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分享工作經驗,避免精力的浪費。在實際教學中,合作學習通常以討論的形式展開,通過這種開放性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獲得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3.個性化教學,改善教學效果

    教師進行創新教學,就必須有個性化的教學思路,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方式,換言之,在教學過程中有自己獨創的想法,別出心裁地進行教學。首先,要擺脫教科書的束縛,靈活運用教學資源。例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就可以以“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為切入點,讓學生練習寫作,提升寫作能力。再如,在《荔枝蜜》一課的導入環節中,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設施播放有關蜜蜂與蜂蜜的圖片、視頻等,然后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對蜜蜂的認識,再自然而然地引入課文內容,有效調動課堂氛圍。其次,要把握好教學的基調。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基調是莊嚴肅穆,《天凈沙·秋思》的基調是蕭瑟悲涼,《背影》的基調是平實動人等等。

    四、小結

    總之,創新,是初中語文課堂的源頭活水,是教學保持生命力的關鍵所在,是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發揮語文教學價值的必然選擇,是每個語文教師都應為之努力的方向,是未來教學的發展趨勢。創新教學,并不只是簡單的一句話,而是需要反復嘗試與實踐,積累豐富的經驗教訓,從而不斷完善與改進的過程,需要持續不斷的踐行,路漫漫其修遠,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上下而求索。

    作者:魏桂芳 單位:江蘇省邳州市八路中

    (六)

    一、把提引學生學習興趣作為導控出發點

    教育界一直流行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一個人,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起來才會真正投入;如果干的是不感興趣的事情,則很難真正用心。教學中也是一樣,學生對于有興趣的內容,學習熱情就會高,勁頭就會足。所以,在初中語文課堂導控中,一定要注意提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相關內容。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中,有教師這樣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片斷1:切入主題。師:同學們,你們從課文題目中看到了哪些信息?(解析:這是一種“直奔中心”的教學法,一下子抓住了課文的主題和重難點。)片斷2:引導感悟。師:作者筆下的百草園有哪些樂趣?生1:顏色美,有碧綠,有紫紅。生2:有聲音的美,如鳴蟬的長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彈琴,簡直就是自然交響樂。生3:有好看的東西,如肥胖的黃蜂,纏繞的木蓮。生4:有美好的味道,如又酸又甜的覆盆子。師:這里還充滿了神秘,你們聽聽……生:對,我們聽到了美女蛇故事,聽到了豐富的民間傳說……師:百草園中可以找到很多樂子,比如……生:是的,這里有不一樣的雪,有特別的鳥,可以捕鳥,充滿樂趣。片斷3:理解先生。師:魯迅先生筆下的私塾教師不用清規戒律,而強調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想向我們傳達什么信息呢?生:在那樣的時代,這樣的私塾教師很難得,比較開明,值得敬仰,不是迂腐的老學究。

    以上案例中,教師對文本把握較透,駕輕就熟,深入淺出,整個課堂掌控得較好,引導學生一步步理解文本,而且善于抓住學生的興趣取向,通過“找樂趣”的辦法,讓學生一步步走向文本意義的深處。這樣的做法,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認知水平現狀,尊重了學生的人格,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聯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所以整堂課就導控得非常自如。

    二、課堂導控要注意引導學生思維

    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的思維實際上是一種集體思維,這種集體思維往往是通過提問、啟發、引導、示范等活動來組織完成的。不過,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總是引導學生進行高度一致的集體思維,而應當讓他們的思維有差異,有相互碰撞,并且思維的節奏快慢有度,張弛有度。比如某教師執教的《小石潭記》教學片斷,在引導學生思維上就值得借鑒。片斷1:扣題。師:課文中,哪里體現了小石潭的“小”?生1:底部就那么一塊小石頭,自然是小了。生2:“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怡然不動,椒爾遠逝,往來翁忽”,光影活動范圍小,可見石潭之小。生3:魚少,養不了幾條魚,說明潭小。生4:我倒是覺得,魚少并不表示潭就小。文中說魚兒“歷歷可數”,說明潭淺,也就說明潭小,因為淺而小,所以才清,所以才有“歷歷可數”。師:那么,為啥潭水這么清啊?接下來看看“石”,文中如何講石的?生1:全石以為底。生2:這不是泥潭,是石潭,當然水就清了。生3:魚兒受驚沒有地方可躲,說明潭小。(這個片斷的活動可見,教師在引導學生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由思維,相互間思維發生碰撞,實現對文本的交匯理解。)片斷2:賞讀。師:現在具體看看哪些句子寫“石”?生1:“卷石底以出”,這個句子說明了潭為石潭。生2:“如鳴佩環”表明潭水聲音清亮有序,富有音樂感,說明了石潭的特殊性。生3:“凄神寒骨”不僅指石頭冰涼,也體現了作者內心的傷愁與凄涼。師:文中哪些句子寫“水”?生:“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這一句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小溪的形狀描繪得生動形象。師:文中還有“對比”和“烘托”的手法,大家找找看。生1:以魚少而“歷歷可數”烘托水之清。生2:以美麗的水聲烘托環境之靜,暗示美潭無人賞識,進而感傷作者自身身世。師:無人賞識之潭,正如作者個人的身世。這又說明作者想暗示什么?生:作者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對自身際遇的不滿。在以上這個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一步步緊扣課文展開思維,并形成思維碰撞,整個過程顯得很有序,教學目標恰在這種有序的集體思維過程中得以實現。

    三、以巧妙的板書提示整堂課的結構

    板書也是課堂導控的重要手段。板書要力圖成為一堂課的“思維導圖”,要讓學生通過板書輕松把握整堂課的內容。一堂課結束時,學生看著板書,可以回憶出整堂課的重點難點和教學環節。為使板書規范有序,一般而言,正式板書居黑板中央,輔助板書居黑板兩側。主板書中,要注意邏輯結構清晰,主次分明,層次清楚,字體規范而美觀。總體而言,板書要讓學生看得清,想得明,還要看得美,看得舒服。這樣的板書,對課堂的導控才能真正發揮輔助作用。當然,現如今,很多學校教室都有了多媒體,很多教師都喜歡直接用屏幕展示要板書的內容,而不再用黑板來板書。即便用多媒體,也建議在最后呈現整堂課的教學環節和知識結構圖,讓學生對課堂內容一目了然。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導控是教師有效控制課堂,使課堂持續有效地發揮正效應的一種行為過程,整個過程中,教師的講解引導和板書都是重要的導探策略,要注意引導學生始終圍繞教學目標思維和學習。

    作者:張元甲 單位:貴州省習水縣習酒中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成人在线观看免费|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欧美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第一页|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成人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色戒|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欧美成人观看免费完全|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 av成人免费电影|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成人毛片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 成人看片黄a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影视|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影音先锋成人资源|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合集大片bd高清在线观看|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成人AV在线播放| 四虎成人影院网址|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草莓视频成人appios|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