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構建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
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時往往習慣于采取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早已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早已習慣于單向知識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然而這種教學模式存在較多的顯著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不利于學生學習主體意識的培養。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時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逐步過渡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構建和諧民主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環境,打破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的專制現象,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例如教師在進行《繁星》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構建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如師:同學們,有人說星星是夜晚的精靈,在無邊的夜空,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你喜歡天上的繁星嗎?每當你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怎樣?你產生了怎樣的遐想?我們先看一組關于星空的圖片,然后請同學們說說。教師播放圖片,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舉手發言。通過教學情境的引入,構建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
二、教學以問題為中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離不開問題。清代學者劉開說“君子之學必好問”,這就表明“問”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少會向學生提問,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很少會主動提問,很少會去主動問為什么,更別說主動對教材中的內容提出質疑。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輕視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長此以往學生就慢慢形成了迷信書本、迷信教師的錯誤觀點,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過于依賴教材、依賴教師,缺乏主體意識、缺乏自主學習意識。所以,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以問題啟發學生,多鼓勵、啟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問題,敢于提出疑問。例如教師在進行《趙普》的教學時,教師可以以以下問題為中心引導學生進行文章學習“本文寫了趙普的哪兩件事?趙普如何向太宗奏薦人才的?太宗反映如何?說明趙普是一個怎樣的人?通過文中所寫的兩件事,你認為趙普是個怎樣的人?本文刻畫人物善于運用細節描寫,試舉例說明。”教師過渡語:古往今來,“刻苦讀書”和“以天下事為已任”的人和故事層出不窮,你能試著舉出一兩個嗎?
三、積極開展互動活動,提升學生自學的能力
教師的教學目標不是“把一篇文章裝進學生的腦子里去”,而是“靠學生自己去經歷注意、思索、困惑、快感等心理過程”,讓學生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質,引導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教學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的目的在于學習方法的傳授,在于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相結合的過程,過于注重“教”而忽視了“學”,過于忽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不但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注重“教”外,同樣也要注重“學”,要有效地將教師教與學生學相結合,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水平。具體而言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時應當積極開展互動活動,注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例如教師在進行《桃花源記》的教學時,教師在講解文章內容時可以提問“同學們,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美不美?你們想不想到桃花源?”學生回答:“美,我們想去。”師:“那好。現在啊,這間教室就是桃花源,你們都是桃花源的村民,我呢,是電視節目主持人。我們下面穿過時空隧道,來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東晉時代的桃花源中,現在我對村民現場采訪”。然后教師以主持人的身份,以采訪的形式,通過師生互動去進行文章講解。
四、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許多教師在教學時依舊采取整堂講的教學方式,認為這種教學方式是為了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四十五分鐘,認為這種教學方式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實不然,這種教學方式不但沒有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反而還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堂教學是需要留白的,尤其對于語文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盡量地將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多一點自主思考問題,自主學習的空間。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多引入一些開放式的學習內容,多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加強對學生探究性精神的培養,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創新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興趣為導向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學習。例如教師在進行《記承天寺夜游》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預留出10分鐘,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問題,然后師生歸納出主要問題,各學習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并選派一名代表發言。在學生發言過程中教師進行引導點撥,完成對重點內容的探究。最后進行拓展,讓學生簡介黃州對蘇軾的重要意義,此刻,面對著空明的月色、豁達的蘇東坡,你想說些什么呢?學生暢所欲言。
作者:蔣建平 單位:江蘇省丹陽市華南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