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歷史教學中創新教學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課改的深入實施使得傳統單一的授課方式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應遵循生本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探求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創新教學方法。本文筆者基于九年級教學經驗,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展合作探究,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傳授記憶方法,總結歸納歷史知識;布置習題作業,實現知識遷移應用等四個層面對初中歷史教學策略的創新進行論述。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創新策略;有效性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歷史教學通常是教師“主宰”課堂講授歷史知識,教學方法的枯燥乏味加上歷史事件脫離學生實際生活經歷,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動力不足。在實際教學中,要想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尋求恰當的辦法有機轉換學生思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知識學習中。情境教學便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在教學“美國獨立戰爭”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以問題驅動學生思考:“世界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是哪個?(美國)你知道下面哪一幅圖是美國國旗嗎?(多媒體呈現)為什么是這一面?每一個國家的國旗中都蘊含著豐富深刻的含義,你知道美國國旗蘊含著怎樣的意義嗎?”在引發學生思考的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展現美國獨立之前的歷史淵源,在背景知識的介紹過程中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
二、開展合作探究,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展開教學,合作探究活動的組織實施能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是一種經常用到的新型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歷史教師可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進行知識的深入探究,在討論交流中能有效拓寬學生視野,推促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比如,在開展“我最崇拜的科學家”探究活動時,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布置學習任務讓小組學生在課下收集整理資料,并將自己收集的相關資料整編成小故事,各小組可以對本組的課堂展示進行多元化的設計,可以是演講,也可以通過故事小品的形式對自己崇拜的科學家趣事進行演繹,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在小組學生討論發言的過程中,其他小組注意傾聽,提出自己有疑惑的地方請發言小組解答。針對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解決,在此過程中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三、傳授記憶方法,總結歸納歷史知識
有效教學的實現離不開正確的學習方法,歷史課堂從教學導入到學生掌握知識,從合作探究到知識有效拓展,每個教學環節都有著不同的方法,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梳理教學內容,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在歸類提煉有效歷史信息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的真諦在于“教會學生學習”,教師通過歸納總結的形式引導學生識記所授知識內容,能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比如,針對“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整理總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表格對比的方式整理所學知識點,這樣不僅能縮減資料體積,還能加強對資料的記憶。除了三次科技革命外,九年級復習中還有兩次世界大戰、三大資產階級革命及百家思想爭鳴等,教師在內容歸納總結過程中能引起學生形象思維活動,使得所記憶內容條理更加清晰,有規律可循。
四、布置習題作業,實現知識遷移應用
課后習題不僅是教師檢測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有效方法,也是學生自省反思、查漏補缺的有效途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布置多樣化的習題讓學生分析材料、發掘歷史所學知識,在解題過程中靈活應用歷史知識分析問題,在思考和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形成學科能力。比如,教師可以針對分散在各個章節的知識點和容易混淆的抽象概念構建完整的結構體系,布置作業引導學生梳理總結;還可以設計中考考查資料分析讓學生在史料分析的過程中完成材料的分析,挖掘歷史課中涉及的重要知識點進行回答,在做題過程中有效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實現知識遷移應用。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策略實施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的充分體現,也是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能夠轉變傳統教學思想,基于生本理念創新多種教學手段,推促初中歷史高校課堂的構建,使歷史教學步入新的軌道,實現教學任務的有效完成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孫靜.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2017(05):58-59.
[2]邵文江.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9):241
作者:李瑞鴻 單位:福建省龍海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