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計算機基礎教學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是在高職計算機基礎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探索和實踐。主要從提高創新意識、確立科學思維、開拓創新實踐這三方面深入開展教學。教師采用啟發式教學,學生在模仿學習的同時,進而創新性學習。通過實踐,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逐步的培養,并取得較好的成效。
五年制高職,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九年義務制教育的部分學生,在學習能力和成效上與其他學生存在一定差距,經過中考的篩選,不能參加高考。他們結合社會的需求、自身的個性、興趣、能力等各方面,對自身未來職業方向進行規劃,選擇進入五年制高職院校的相關專業學習。通過教師的精心培養和學生自身不懈的學習,同樣能成為社會有用之人。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時代的變遷,教育也在不斷地探索和創新。五年制高職的教師在技能課的教學上,需加以改革,強調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喜歡去發明創造,多花時間去做,我想這對學生的人生成長之路是大有裨益的。高職計算機基礎是高職院校的一門全校公共必修課程,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適應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能夠更加靈活自如地掌握工作、學習、生活所必須具備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與實踐應用技能。作為一名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的任教老師,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并實踐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提高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指人們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引起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動機,并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向、愿望和設想。創新的源泉,來源于興趣。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對于學習者來說,就是最好的老師。
1.1善用科技,啟求知欲
高職一年級學生,雖然對計算機有所了解,但是并不多。因此教師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要關注時下與科技信息相關的新聞熱點,了解科技創新的誕生與應用,積累素材并運用到課堂中。比如教師給學生講VR虛擬現實技術、人機對弈、計算機戰勝國際象棋大師、刷臉支付、物聯網智慧城市、人工智能AI技術、機器人、5G技術的發展等。這些科技無不與計算機學科息息相關。教師雖然只從應用層面上,對此進行簡單的展示和講解,是書本外知識的補充,但這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學生個個都全神貫注,興趣盎然,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更使學生樂于去接受新生事物,更加積極主動去了解進而學習。
1.2寓教于樂,提高興趣
寓教于樂,就是指在樂趣中教學,讓學生學得開心,自己教得也開心。學生在樂趣中學習,得到更多的收獲。比如在教學二進制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讓學生從玩游戲——“猜生肖”開始,讓“計算機來猜猜我的生肖”和“我來猜猜計算機的生肖”,學生都覺得很好玩。教師用好玩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用興趣來調動積極性,教師設置懸念“這個游戲的奧秘到底在哪里”?學生積極思考。通過觀察思考“生肖編碼演示”中所列每個生肖的二進制和十進制編碼,學生最終發現二進制和十進制它們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可以互相轉換。
1.3敢于質疑,提出問題
質疑能力十分可貴,它是創新能力的首要前提。學生只有對現狀敢于質疑,敢于發聲提出不同的意見,才會有創新的源泉和進一步的創新思維。有次課上做練習,我對學生說:“如果你們都對的話,那就是我錯了?”而我想表達的意思是:你們都做錯了。但是有一個學習很不求上進的學生馬上回應了一句:“那肯定是你錯了,為什么不能是你錯?”雖然他只是為了和我唱反調,故意這么說的。當時我覺得他是在質疑我的教學能力,擾亂課堂。但是后來想想,這種敢于質疑的勇氣也非常人能有,教師只要正確引導這類孩子,在學習上積極思考,敢于探索,那么學生的潛力無限,然則創新無限。
2確立科學思維
2.1弱化“思維定勢”
對于創新思維來說,思維定式是它的對立面,人們往往把頭腦中原有的東西固有化,形成思維定式,而不愿意去挑戰新的未知的可能。然而根據社會學、心理學和腦科學的研究成果來看,思維定式又是無法避免的。它就像一副有色眼鏡,戴上它,整個世界都與眼鏡片的顏色相同;如果脫掉它,眼睛又無法看清外界事物。教師在計算機基礎的教學中,首先要“破”,沖破妨礙創新思維的五種常見的思維定式:崇拜權威,盲從大眾,迷信經驗,死摳書本,摒棄理性。比如在教Word的郵件合并功能時,教師按照書中的方法用“郵件合并分步向導”命令來一步步實現。學生在學會之后,教師有意識弱化“思維定勢”,提示學生不要完全按照書本來做,書本上不一定是最簡單快捷的方法。于是有學生通過實踐發現:直接利用“郵件”選項卡的“開始郵件合并”、“編寫和插入域”等各命令組,能使操作更一目了然,修改更方便。通過實踐,學生再學習其他內容時,就會逐步進行“自我思索、沖破權威、勇于創新”的思維過程、心理態度乃至實踐行為。
2.2泛化“創新視角”
有位曾獲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說:所謂發明創造就是,觀察到的事物與別人相同,構想出的事物與別人不同。因此,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建立思維的多種視角,學會從多種角度觀察同一問題,在視角的不斷泛化中獲得有用的創新。比如學期第一節課,老師問學生一個問題:“計算機是什么?”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發現。有學生說:“計算機就是電腦?!庇袑W生說:“從外觀上看,計算機就是有顯示器、鼠標、鍵盤、主機箱等組成的。”還有學生說:“從內部看,計算機要安裝操作系統才能使用,我家裝的是Windows7?!庇钟袑W生說:“計算機未來就是機器人!”還有學生說:“計算機對我來說就是上網打游戲!”學生聽了一陣爆笑。其實仔細分析一下,發現學生是從計算機的俗稱、硬件、軟件、發展、用途等方面分別進行了觀察思考,可以說視角是多樣化的。教師僅僅啟發引導,學生能對問題進行獨特和創造性的分析和解答。
3開拓創新實踐
創新實踐活動,需要從認真準備預習、聽課開始著手,逐步具備較好的自學探求知識能力,進而實現學習中的創新。
3.1預習——開啟自主學習的大門
對于學習者來說,成功的學習經驗是學生通過預習,學會一部分知識,把自身解決不了的問題帶入教室,通過教師的講授,能夠解決問題,消除疑惑,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當然學習能力有高低,更多的情況是,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又將會在知識的更高層面上產生新問題,需要再進一步深入學習。由此可見預習使得之后的課堂學習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率。教師在每次下課前,布置學生新課的預習作業,并在下次課上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久而久之,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學生通過預習,即對新知的自學和主動探索,思考并實踐,發現不懂之處,嘗試解決,實現了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
3.2聽課——創新的前提
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教師通過傳授和指導,學生進行模仿學習獲得新知,對存在的問題豁然開朗,獲得深刻的記憶和高效的學習效率。這為之后的創新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3.3創新能力的實踐
學生通過不斷的預習、思考、實踐、聽課、思考、討論、實踐的過程,已經逐步具備了較好的自學探求知識能力,包括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進而可以實現學習中的創新。比如教師在教完Word文字處理這一章內容后,要求學生自擬主題,設計并制作一張A3大小的主題小報。要求學生掌握文字輸入、藝術字和繪圖工具的運用、文本框和剪貼畫使用、外部圖片的插入和編輯、表格的應用等技能。教師給予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利用課后一周的時間積極準備素材并操作實現。再給兩節課堂時間,學生可以分組,互看作品,思考并討論,提出建議,加以修改完善。之后在全班展示小報作品。從中可以看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雖然老師課上只講解了Word軟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但是他們能夠把自己的課堂所學都融會貫通到自己設計的作品中,進而有所創新。比如有學生做的是“校園文化藝術節”的小報,靈活運用繪圖工具,各種線條運用恰到好處,以及文本框的精心美化,讓整個版面布局很有設計感和創意。有學生做的是“環?!毙?,用多樣的藝術字表達各個模塊的主題,做出影片播放的靜態效果圖來展示外部插入的圖片,環保的主旨鮮明突出。綜上所述是我在多年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中不斷思考探索和實踐所得。通過實踐,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逐步的培養,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讀書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加油站”。要想成為優秀的教師,學習的速度務必大于教育變革的速度。唯有自己不斷地學習才能有豐富的知識,才能開展出教師教有所思、教有所創,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創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梁良良黃牧怡.走進思維的新區(第二版)[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
[2]臧勇試論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3):34.
[3]創新意識.百度百科.
作者:袁芳 單位:無錫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