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基于傳統文化的高校創新教育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基于傳統文化的高校創新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基于傳統文化的高校創新教育研究

    [摘要]在高校實施創新教育是我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有許多有利于實施創新教育的因素,如“學、思、行”一體的求知探索,“大疑大悟”的質疑精神、“家國天下”的宏觀視野、“和而不同”的創新思想。另外,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在培養學生實踐意識和能力、不受利益驅使的堅定性方面也有重要啟示。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高校創新教育;創新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創新型人才已然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作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在實施創新教育和提升學生創新能力中所承擔的角色和職能,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關注的焦點。許多研究者將目光投向西方發達國家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學習和引進西方教育體制和教學方法;也有部分學者將目光投向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創新人才的培養不僅要借助國外培養模式,更要借助本土傳統文化。只有立足傳統文化,創新才能更加具有活力,才更能煥發出永久的生命力。

    一、高校創新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

    高校創新教育就是不拘一格地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的,在高校中營造創新氛圍,提高高校學習者創新意識,強化知識積累,增加實踐培訓,突出能力培養,使其積極投身于創新實踐中。培養創新型人才,強化創新教育是當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早在1998年,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就已提出“創新教育”的理念,并開展相關研究與實驗,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教育改革。《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明確提出高等教育要注重創新型科技人才的培養。創新不僅是一種思維方式,還是一種文化現象。創新型人才在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表現突出,具體而言有以下特質:專業的知識結構;自由的思想和批判的精神;宏觀的視野;積極的人生價值和崇高的獻身熱情,而這些特質都可以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的營養。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民族經過幾千年的社會實踐,逐漸創造和積累了中華優秀的文化傳統。它凝聚了無數先哲們的智慧和思想,鑄造了中國民族偉大的精神,它不僅深深地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思想和行為,而且也對中國周邊及世界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傳統并不意味著守舊僵化,傳統文化更是一個國家、民族思想的基石,其厚重是智慧的積淀,對現代人的生存和發展有著多方面的啟迪[1],在中國周邊這些國家中,如韓國、日本、越南、新加坡等等國家無不受到中華文化深刻的影響。即便在西方國家中也得到廣泛的關注和尊重。萊布尼茨羨慕《易經》的“天行健”;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將“自我實現”者的精神狀態稱為“道家式”的;啟蒙運動的領袖、法國啟蒙思想家、作家伏爾泰用中國的歷史編年批評歐洲的基督教編年,用儒家的自然主義批評歐洲的中世紀神學[2]。當然中華傳統文化也有著自身的不足,它也制約著中國的發展。如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就提出“中國有燦爛的古代文明,為何沒有開出近代科學之花?”的難題,同樣,中國著名學者錢學森也提出“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很多學者也因而有著深深的文化自卑感。于是他們將其歸咎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無為而治”、“中庸之道”、“述而不作”等思想,認為這些思想阻礙了中國科技創新的發展。事實上,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不同于西方的方式和道路,中國傳統文化注重人文智慧,倡導良性發展。其中許多思想不僅對古代,而且對現代創新教育仍然有著非常重要的啟迪作用。

    二、中國傳統文化對高校創新教育的啟示

    創新型人才應當具有專業的知識結構,勤于鉆研的探索毅力、善于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而且還要有樂于投入的充沛情感,而這些都能從傳統文化中尋找到思想根源,可以有效地融入高校創新教育之中。

    (一)“學、思、行”的求知探索

    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并不和科學精神相對立,“尊德性,道問學”,問學就是求知。中國傳統文化有重視“求知”的科學精神,不然無法回答在整個農業文明時期中國在自然科學上對人類的巨大貢獻[2]。“至圣先師”孔子在教學上的光輝成就以及他偉大的人格魅力,使他深受弟子及后人的敬仰。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學思并重”“溫故知新”。傳統應試教育重學輕思,而創新教育重思厚行,孔子認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思是理性活動,學既指知識學習,也指實踐學習,“學、思”不可偏頗,“吾嘗終日不復,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因此,只學不思不行,只思不學也十分危險。明末清初思想家和史學家黃宗羲也認為,學習要深思窮源,“深湛之思,貫串三學”(《南雷文約》卷四)。清代教育家王夫之提倡“學思相資”、“學非有礙于思,而學愈博則思愈遠;思正有功于學,而思之困則學必勤。”(《四書正義》卷六)[1]。總之,思與學相結合才能使自己成為德行、有學問的人。在學習方法上,荀子特別強調“學、思、行”的結合。在他看來,學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深入,行是學的目的(“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荀子•儒效》)。創新教育重視帶著思考和實踐的求知,也重視求知過程中的堅持不懈。荀子認為學習要鍥而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韓愈也認為求知不僅要勤于思考,“手批目視,口誦其言,心惟其義”。也要勤學博讀。“讀書勤及有,不勤腹空虛”(《韓昌黎集》卷六)韓愈本人也是一生勤學,“平民雖寢食未嘗去書,怠以為枕,食以怡口”(皇甫提:《韓文公墓銘》)。

    (二)“大疑大悟”的質疑精神

    提倡創新教育首先要肯定作為人的主觀能動性。荀子就曾在《荀子•勸學》講到:“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也就是說,人有認識客觀事物的能力,而客觀事物有被認知的可能。所以,荀子強調人類要有目的、有步驟地認識書本知識和客觀真理。眾所周知,墨子是古代諸子中極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他是名出色的工匠,創造過多種兵器。他創立的墨家學派,重視科技教育和生產勞動,他也因此成為我國古代科技教育的首創者。墨子及其弟子所著的《墨經》包括了許多力學、光學、幾何學、軍事學等內容。墨子還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會“察類”“明故”,即分辨是非和探求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能力,以便能“以往知來”、“以見知隱”,從而對未來做出準確的科學預測,以減少盲目性。墨子的這一教育思想,對現代創新教育也有著非常大的啟示作用[1]。創新教育要發揚學生的質疑精神,如孟子所云“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不過,東漢哲學家王充是歷史上最有批判精神的教育家。他不僅對孔孟、道、墨及董仲舒的儒學思想提出批評。他認為,教育要培養的人才應當是不僅能“精思著文,連結篇章”,而且懂“治道政務”的“鴻儒”,是不應受前任思想束縛、有創新精神的君子。王充還主張“距師”“問難”,反對“信師是古”。王充批評儒家學者“好信師而是古,以為圣賢所言皆無非,專精講習,不知問難。”(《論衡•問孔篇》)王充這種敢于打破舊傳統束縛,堅持真理的“異端”精神,無疑是對當時僵化保守的學術風氣和教育制度的勇敢挑戰。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教育家黃宗羲則更堅信地認為沒有懷疑就沒有創新:“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不疑則不悟”,“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南雷文約》卷二)。創新教育應當注重個性的培養,以人為本,重視個人的獨到見解。南宋初年著名的理學家胡宏認為,學習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提出自己獨到見解的過程,所以,他非常強調學習要有創造性。“讀書一切事,須是有見處,方可。不然,汩沒終身,永無超越之期矣”(《五峰集》卷二),這是說如果沒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就不能超越前人。

    (三)“家國天下”的宏觀視野

    創新教育不僅提升學生的創造力,而且更應當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培養一種為人類發展的獻身精神,具有大格局意識和宏觀視野,創新的熱情才將持續不斷。中華民族有著宏觀的視野、開放的文化,中國人常把民族觀念消融在人類觀念里,也常把國家觀念消融在天下或世界的觀念里。他們只把民族和國家當作一個文化機體,并不存在有狹義的民族觀念與狹義的國家觀[3]。中國古代的“家國天下”是打破了狹隘的觀念,有一種為天下萬民的境界。而一個人一旦樹立了為人類進步和發展獻身的精神,他將有了崇高的目標和不竭的動力。《周易》記載,“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也就是說,圣賢之人要向天學習有進取之心而能俯瞰萬物,要向地學習有包容之心而能容納萬物,要做事光明磊落,比日月之明,而且要以生態的廣角看待自然與自身的生產活動,按照自然的要求展開人類的活動,把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作為終極目的。孔子說:“釣而不綱,戈不射宿”。(《論語•述而》)這是一種對自然生命的博大情懷。北宋理學家張載說:“民,吾胞也;物,吾與也”,他將民眾視為自己的同胞、萬物視為自己的朋友,其中蘊含著一種心系蒼生、胸懷天下的責任意識和精神追求。人與一切自然生命相連,這是基于一種天人合一的偉大自然主義。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個社會理想的追求,也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一個重要修養維度。在天人合一中陶冶情操,在人與自然、天地的相融中,走出個人小我的狹小天地,在自然的大我中獲得精神的升華[2]。高校創新教育,應該培養高校學生這種胸懷天下的情懷,具有為人類事業奉獻的精神,這種精神境界將有助于他們發揮更大的潛能和創造能力。

    (四)“和而不同”的創新思想

    高校創新教育的要旨在“新”字,要有新思路、新突破、新成果,拒絕“批量生產”式的普及教育,體現學生個性差異,突出“以人為本”,使每位學生在創新之路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有所建樹。孔子早就論及到這個問題,他提倡“因材施教”、“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實際上揭示了在學術論辯及創新中,君子要汲取別人的有益思想,糾正自己的不足。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諸子百家政見各異,但目的都是為了論證“治道”。“周秦之際,士之治方術者多矣,百家之學,眾技異說,各有所出,皆有所長,時有所用。”(《呂氏春秋》序)在追求共同目標的情況下,有著不同派別、不同思想、不同內容。容納不同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特點,就是在各種思想和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滲透中發展,兼容并包,才形成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才能達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理想,即:“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這種和而不同的思想為當前創新教育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思想源泉。

    三、高校創新教育的實施

    當前,我國高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生源質量有所下降,大學教育越來越走向大眾化、普及性教育,專業建設更側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而未朝著縱深方向發展,理論與實踐嚴重脫鉤。在高校中實施創新教育,必須增加學生實踐,并且培養學生學術探討與創新實踐的堅定信念,使其不受其他利益驅使。實踐是創新的出發點,也是創新的落腳點。基督教和佛教都追尋現實人生之外的世界,而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如何在世界中開展生活與生產實踐。天地人三才中,人為核心;“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學說將重點放在人世,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儒家主張在我們生存的世界來安頓人生,來表現人生的價值[4]。創新教育培養學生敢于突破的精神,在這一條孤獨的路上將有許多挫折和困頓,而應對這些就需要堅定的信念和堅韌的毅力,以及不受外界利益誘惑的純潔性。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的目標正是在于追求一個充滿“浩然正氣”的剛健有為的人生;道家則提倡一種純樸、不爭的和諧人生,而墨子則認為意志力是做事成功的關鍵,以墨子的話就是“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非樂(上)》)[5]。因此,從事創新實踐的學習者要及早培養堅強的意志力和不為外界物質利益所動搖的堅定性。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創新型人才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中國政府把創新發展提高到事關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擺到了中國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創新已然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2016年4月7日,教育部首次《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報告稱,2015年,中國在校大學生規模達到3700萬人,位居世界第一;各類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學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涌向社會,要形成創新型社會就必須重視高校的創新教育。創新教育就是培養學生“敢為天下先,開辟新天地”的精神,讓學生敢于做先行者,開天下萬物之先河,這是一種自信,也是一種無畏。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有許多有利于實施創新教育的要素,如重視知識求索、質疑精神、宏觀的視野和敢于不同的創新思想。歷史上,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首先是對自己文化的自信、自覺。一個民族的崛起首先是精神的崛起,一個國家的強大首先是文化的強大。堅信自己的價值,包容與理解其他文化,這才是一個健康的文化心態[2]。

    參考文獻:

    [1]張小榮,雷根虎,易宏軍.中國傳統文化及其現代價值[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127-159.

    [2]張西平.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47-93.

    [3]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4]韋政通.中國文化概論[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8:121.

    [5]鐘雷.老子莊子大學中庸尚書墨子[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671.

    作者:曹利娟 李樹鋒 單位:安陽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国产成人AV综合色|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日本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不卡| 午夜电影成人福利| 成人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成人女人a毛片在线看|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成人无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成人看免费一级毛片| 成人私人影院在线版|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四虎www成人影院|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国产内射主播| 成人人免费夜夜视频观看|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亚洲成人激情小说|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