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教學創新教育開展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語文教育教學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和提高其他綜合能力的基礎的基礎,只有教育教學的創新,才能有助于新型人才的培養。教師要利用創新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并體現在靈活多樣的形式上。
【關鍵詞】語文;創新;課堂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世界經濟形勢競爭的激烈,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越來越需要更多的創新型人才。而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就是要從我國的教育入手,只有教育教學的創新,才能有助于新型人才的培養。然而語文教育教學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和提高其他綜合能力的基礎的基礎,所以重視語文創新教學就成了廣大語文教師的迫在眉睫的任務。作為一個初中語文教師如何進行初中語文教學創新教學呢?憑著我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和對初中語文新課標的學習和理解,我覺得初中語文教學創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利用創新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就是舞臺上的演員,學生就是觀眾。學生的學習過程完全是隨著老師的指揮機械的做一些重復的“演奏”。新課標提出學生的“發展觀”中強調要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厘定應該達到的目標。這就要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既要學生掌握學科知識和學科技能,又能在獲取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體驗甘甜苦辣,自覺地掌握求知的方法,且能在這個品嘗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情感與文本中的情感融為一體,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這個要求就必須要我們教師創新教學方式。教《我的叔叔于勒》,對小說主題的理解,傳統的觀點認為小說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態度的描述,藝術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是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但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一下:課文主題究竟有沒有其他的理解?一番思考之后,學生提出,小說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下層人物———于勒被整個社會遺棄的悲慘命運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憐憫,這是“同情說”。有學生還指出,作者通過幾件瑣細的小事揭示了菲利普夫婦的那種虛榮得近似滑稽的丑態,正是這種強烈的虛榮心使得菲利普夫婦連多看于勒一眼的勇氣都沒有,這是“虛榮說”。這樣的思考活動,學生對人物的理解是辨證的、全面的,學生的創新思辯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如教學《孔乙己》一文時,我就讓學生自己將其改編,這大大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的積極性,個個都積極地研究教材、把握劇本,都真正成了劇中人,想過把“演員”癮,這樣也就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突破了課堂教學空間,為學生開創了語文實踐天地。同時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創新的教學方式就是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體,教師要想方設法喚醒學生的好奇心和創新意識,張揚學生的創造個性;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的尊重學生,無時不刻的體現學生的主導地位。讓“講堂”變成“學堂”,把學生的“聽課”變成學生的“做課”,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大膽地思索、大膽地質疑、大膽地討論、答案、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激情,盡可能地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和發揮其創造力。另外,根據初中語文新課標的要求,要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體驗情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必須拆除學校與社會、課程與生活之間融會貫通的藩籬,讓學生從學校做向社會、從課堂走向生活,學以致用。例如:我們常常講要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就讓學生走向街頭去看廣告、看標語、看各種宣傳……感受語文氣息,體會語文在生活中和社會的作用。
2創新體現在教法上的靈活多變
語文教學當然不是純教法可以解決問題的,但成功的老師,沒有一個不研究、摸索、學習、借鑒好的教法的。他們給人的感覺是點子多,其實這點子到了嫻熟階段,也就是課堂教學的藝術。它可以給教學活動帶來許多新鮮與活力。如導入課堂,每課都一個模式,必使課堂氣氛一開始就陷入沉悶,如果諳熟語文設計方法,針對不同的內容、班級、學習氛圍,采取不同的方法,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諸如詩詞名言朗誦式、即興激趣演講式、閑聊對話式、問題懸念式、軼聞意趣式、縱橫比較式、故事式、對聯式、謎語式、表演式、圖畫式、音像式等。“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用心的老師往往能機智地使用種種妙招,讓學生在新的感覺中嘗試新的快樂。由于教師的生活閱歷、體質狀況、性格氣質、知識結構、興趣愛好、思想認識、審美修養和教學能力的不同,就會表現出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把握、處理,對教學方法的選擇、使用,對教學對象的感受、情感、期望的不同,從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學風格。大批卓有成就的優秀老師,他們的課堂無不閃爍著動人的個性光彩。法無定法,只要以新的“教材觀”,新的“教學觀”為前提,結合教師自身的教學個性以及學生的要求和實際,不斷地嘗試和實踐,就能在新的課堂里給學生一片語文美的天地,使其幸福地徜徉,更能讓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如教學朱自清的《春》,教師可先放一段有關春天風光的錄像帶,花塢春曉、桃紅李白等春景激起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錄音,創造意境,使學生在美妙的樂曲聲中自然進入對課文的學習。又如教學冰心的《小桔燈》,教師可自制小桔燈,在導入新課之前,將模型展示出來,引起學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學生尋求探索新知的積極性,為學生理解新知識提供感性材料,也為學生架起了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從而激發學生思考:冰心奶奶筆下的《小桔燈》該是怎樣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同時,教師要改變“一統課堂”的狀況,學生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導致學生盲目的順以和服從。針對這種情形,教師要把自己融入學生之中,讓學生把老師看成他們群體中的一員,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努力營造出一種輕松、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只有這樣學生能積極思考、暢所欲言、熱情討論。這時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聽起來很荒唐,但在這樣的問題里面往往閃爍著學生求異創新的智慧火花。加之,老師也不是無事不曉的人,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難免把握不準,所以此時,老師切不可擺出師道尊嚴的架子,對學生的問題主觀武斷給予否定更不能諷刺、挖苦、責怪提問題的學生,而應妥善處理,以激發學生的求異創新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總之,創新教育已成為了當今教育的主旋律,初中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其課堂教學應是實施素質創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初中語文教學要立足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想方設法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利用多種手段,多種技巧,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創新實踐訓練,激發出學生智慧的火花,進而造就具有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參考文獻】
[1]胡艷萍.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01).
作者:楊麗 單位:秦皇島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