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理學科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創新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個人成長與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尤為必要。本文從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明確指出創新思維培養的必要性,從四個方面闡述了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策略,旨在全面提高地理教學質量與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創新思維;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思維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關鍵能力,是其學習與發展不可或缺的思維能力。新課程標準明確強調,地理學科教學中既要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同時要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關鍵因素。那么,如何在高中地理學科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值得教師深入探索。
一、創新思維概述
“創新”一詞在當前的社會生產生活中出現的頻率極高,一般來講,創新體現在三個層面:第一是更新;第二是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是改變。這三個層面總結了創新的過程,它指導著當前的社會發展和人類行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能突破常規的界限,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新穎的、獨到的、有社會意義的成果,其本質在于用新的角度、新的思考方法來解決現有的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為創新注入了更為具體的內容,也對人們的創新思維提出明確要求,創新的成果將直接影響個人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質量[1]。而創新思維的培養一部分來自于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另一部分來自于外部手段的干預,在內外綜合作用之下,激發個體的內在潛力,使其創新思維獲得持續提升。
二、高中地理教學現狀分析
地理學科是高中階段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綜合性、地域性、實踐性及開放性的特征,高中階段的地理知識抽象性強,且知識點密集,需要理解和記憶的知識點較多,所以在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存在一些問題:
(一)教學觀念落后
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主要是面向學業水平測試和高考,高中地理涵蓋的內容多,教師必須抓緊一切時間來講解基礎知識和原理,才能保證選修與必修內容的教學完整性。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教師沿用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方法,以“灌輸式”教學為主,雖然從表面上看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在質量上卻暴露出較多問題。學生更多以被動學習的狀態來汲取相關知識,其主動性未得到激發與培養,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停留在淺層表面,學習結果參差不齊,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容易消散。
(二)理論與實踐相脫離
地理學科雖然劃分給文科,但是又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實踐是加深理論知識記憶,內化所學知識的主要途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地理學科教學開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總是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課堂講解、課后訓練以及實踐活動的安排均與實際教學不相適應,導致理論與實踐相脫離,學生無法從實踐中發散思維,獨立思考,掌握有效地解題方法與解題思路,影響了地理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未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中生的智力發育開始趨于成熟,而高中階段的學科教學是其思維能力集成性發展的階段,地理學科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等。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因為教師不科學的教學方法和學生自身的不重視,對學生的思維培養未落到實處,使其在學習過程中不能有效運用科學思維來認識和理解地理知識,更不可能完成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從而影響了思維能力的綜合發展。
(四)學生缺乏濃厚的學習積極性
高中生面對的學科多學習任務重,學習壓力也較大,而地理學科抽象且枯燥的知識講解過程,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他們總是抱著“差不多就行了”的態度來學習相關知識,未能在濃厚興趣的支持下展開深入的學習,其主觀能動性未被激發,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知識運用效果不佳,地理學科素養也無法養成。
地理學科本身的特性和創新思維所具有的優勢決定了高中地理學科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必要性,其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層面:①地理學科是一門文理兼具的學科,與語文、政治、歷史這些課程具有共通之處,又存在明顯區別,與數學、物理等理科知識又存在特定聯系。地理學科覆蓋的知識點密集,關聯性較強,需要通過正確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善于運用創新思維來理解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2]。②創新思維的培養可以激發學生的主觀性能,使其自主參與教學過程,養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究、積極實踐的良好習慣,有助于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建構系統的知識體系,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促進地理素養的提升。
四、高中地理學科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策略
(一)凸顯學生主體,激發聯想思維創新思維的培養以學生為主體,所以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激發學生的聯想思維作為創新思維培養的基礎,通過教師有目的地引導,使其獲得良好的思維發展空間。教師須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合理融入視頻、圖片、文本等素材,創設真實形象的地理情境,使課堂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感相連接,為學生的聯想與創新提供立足點,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特定的介質展開聯想,從不同角度認識地理知識,為創新思維的發展提供助力,并能有效實現教學目標[3]。例如:教學“河流地貌的發育”時,教師呈現酈道元的《三峽》內容:“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同時借助多媒體呈現三峽相關圖片和視頻,引導學生通過詩詞的描寫聯想三峽的秀麗風光,通過觀察圖片概括三峽的地形特征并探究形成原因。這個過程激發了學生的主觀性能,將枯燥的地理知識轉變為充滿遐想空間的古詩詞和直觀的圖片視頻,從全新的角度啟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其認識到地理知識的不同表現層次。
(二)重視實踐教學,鍛煉創新思維
實踐是鍛煉學生創新思維的關鍵途徑,合理的實踐活動是創新的基礎,實踐過程是創新思維可視化表現,實踐結果可驗證學生創新的有效性。高中地理分為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兩大模塊,在教材的編制上設計了一些地理實踐任務,教師須根據教學安排,組織學生展開相關實踐活動,通過課堂訓練、課外調查、實驗等形式完成對應的學習任務。在實踐中以所學知識為基礎,以創新為目標,在實踐中融合其自身想法,敢于實踐,大膽質疑,勇于探索,積極發表意見,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體現其創新意識,鍛煉出創新思維[4]。例如:教學“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時,本節內容需要利用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相關知識進行學習,讓學生對學科知識產生綜合性的串聯與思考,了解生活中的地理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行設計“熱力環流”實驗,準備實驗所需材料,觀察并記錄相關實驗數據,了解大氣的受熱過程,探究熱力環流形成的原因,這個實驗過程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從不同的學科知識角度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助于形成系統性的知識體系。
(三)借助問題探究,發展創新思維
問題探究旨在激發學生的自主性,使其主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綜合作用于問題探究過程,既解決了問題,又鍛煉了思維能力,所以問題探究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又一重要途徑[5]。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預設合理的問題,同時抓住問題探究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將預設資源與生成性資源合理利用,打破教學中的固定模式,為學生帶來新鮮的學習體驗,從創新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深化問題探究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例如:我校每一屆高一新生研學旅行中都有“自然地理野外實習”活動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羅盤儀與太陽確定方向的方法,這時會有學生提出問題:那么下雨天在森林中迷失方向,遇到羅盤儀損壞,手機無法接收到信號的情況,還能通過哪些方法來確定方向?這是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教師可組織學生以探究的形式來解決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發現:晚上可利用北極星確定方向,也可利用機械表、樹木年輪、獨木的樹葉茂密程度來判定方向。學生充分發表不同意見,既解決了問題,提高了生活經驗,又突破了固定思維的束縛,學會因時因地而異,選擇合適的方法應對突發狀況,發展了創新思維。
(四)開闊學生視野,強化創新思維
高中地理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教師須根據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要求設計教學過程,但是教材中包含的內容有限,對學生的啟發也有限,需要教師延伸課外知識,以豐富的內容增加學生的地理認知。在延伸教學時,須以創新思維的培養為目標,針對性選擇合適的素材作為輔助教學的內容,引導學生更新自身固有的認知,學會改變與創新,具備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具體事物,在開闊視野的同時強化創新思維,提高個人綜合素養。例如:教學“宇宙中的地球”時,教師建議學生在課余時間觀看紀錄片《地球的力量》,這部紀錄片被稱作“地球的自傳”,探尋了45億年來地球演變的過程和原因。紀錄片共有五集,學生可以了解到地球的形成歷史和構成要素,認識到火山、大氣、冰川、海洋這四種力量聯合起來塑造了我們這個偉大的星球,它們是人類以及所有生命的源頭。通過觀看紀錄片,延伸了教材中有限的知識,學生可從多個角度發散思維,產生自我認知,思考到底是人類要保護地球,還是人類要保護自己?既開拓了個人視野,豐富了地理知識,又深化了對地理學科的思考,強化了創新思維。結束語高中階段的教學要求與地理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必要性,對于地理學科教學和學生個人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須立足教學內容,融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目標,實現教學過程的創新發展,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張吉.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21):189.
[2]譚衛.淺談高中地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好日子,2019(6):00238.
[3]何雙.關于高中地理教學中綜合思維能力培養的探討[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41):0211-0212.
[4]陳歡.高中地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之我見[J].好日子,2020(18):00154.
[5]周俞坊.小議高中地理課堂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女報:家庭素質教育,2020(7):0050.
作者:朱慧 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寧夏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