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復墾工程的經濟效益研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實踐證明,重慶的“地票”模式是值得繼續推進的,但“地票”在為重慶城鄉發展起到一定助推作用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如其中農民參與的缺失、復墾驗收的不規范等[5-6]。當然,目前農村建設用地復墾中也存在不少問題,鄉村規劃滯后和資金得不到保障以及流轉體系的不完善是大家的共識,介于此,學者提出了規劃上銜接、強化農民的利益和拓寬融資渠道等措施較好地解決當前問題[7-9]。而關于復墾效益的研究很少,根據葉忠杰等[10]對重慶市榮昌縣復墾效益評價的研究,當前復墾產生的經濟效益比較明顯,而社會和生態效益比較弱,因此,他建議建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復墾效益的標準化指標評價體系和效益評價的長效機制。農村土地復墾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各地差異較大,各地在實踐中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使復墾最優化[11]。總體來說,關于農村建設用地復墾效益的研究較少,缺乏不同區域復墾經濟效益的比較研究。為了更加深入地揭示農村建設用地復墾的效益情況,需要研究不同區域土地復墾的經濟效益,從而為更好地促進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工作,加快城鄉統籌的步伐,以及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資源提供有益的參考。
研究區概況與方法
1研究區概況
數據來源于重慶市農村建設用地復墾項目。重慶市作為城鄉統籌改革試驗區,自2007年進行農村建設用地復墾置換機制以來,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村閑置宅基地復墾在破解城鄉發展二元困境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方式,盤活了農村閑置的土地資源,保證了城市快速發展,而通過“地票”制度,使得城市的資金惠及“三農”,實現了取之于農村、服務于城市和城市反哺農村的目的。
2研究方法
借鑒土地整理工程類型分區方法,將重慶市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分為兩個大區,即渝西丘陵低山工程類型區和渝東中低山工程類型區,渝西選取合川區和忠縣,渝東選取綦江區、酉陽和巫山縣,共計5個區縣為研究區,各區縣選取兩個農村建設用地復墾項目經濟效益數據,最終得出該區縣的平均經濟效益指標數據為研究數據。采用層次分析法(AHP)對選取的區縣土地復墾經濟效益進行計算,層次分析法模型主要有以下步驟。構建層次結構是層次分析法最重要的一步。目標層為復墾經濟效益,準則層為直接經濟效益、間接經濟效益和農戶經濟效益。直接經濟效益選取復墾工程投資與直接效益方面的指標;間接經濟效益選取工程投資與收益相關的其他指標;而農戶經濟效益則直接從農戶角度直觀地反映復墾工程給農戶帶來的經濟收益;直接經濟效益是農村土地復墾資金的來源,是后面二者的前提;同時將放寬經濟效益分解為直接、間接和農戶經濟效益3個方面也能體現多角度反映復墾工程經濟效益,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比較注重業主單位收益及宏觀收益,農戶經濟效益則從農民的視角直觀地反映復墾工程給農民帶來的收益情況。方案層共有畝均地票收益、新增耕地畝均投資、作物年收益、耕地面積增加率、靜態投資回收期、靜態投資收益率、建筑物單位面積補償費、人均補償費、構筑物單位面積補償費9個指標(表1)。用矩陣的形式表示層次模型結構,根據下一層指標對上一層指標的重要度,結合判斷矩陣標度賦值表(表2),逐級構建判斷矩陣[12]。利用AHP軟件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根據各判斷矩陣計算出各層次因素相對于上一層次中某一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先進行層次單排序,最后進行層次總排序,得出指標層相對于總目標層的層次排序表,記W為m個評價指標的權向量。1.2.4經濟效益模型分析對指標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得出Y為各區域無量綱化數據矩陣。根據經濟效益模型R=W×Y,經擴展后公式可變為R=∑ni=1Wj×Yj,R表示經濟效益值。
結果與分析
1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工程分類分析
同一區域的土地復墾與土地整理工程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相同。自然環境是區分復墾工程類型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借鑒重慶市土地整理工程分類方法,將重慶市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工程分為渝西丘陵低山工程類型區和渝東中低山工程類型區兩個大類[13]。渝西丘陵低山區包括潼南等26個區縣,土地總面積373萬hm2,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45.26%,耕地總面積1109333hm2,人均耕地607m2。渝東中低山區包括綦江等16個區縣,土地總面積451萬hm2,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4.74%。兩個類型區自然條件差異較大,導致其農業耕作方式也存在很大差異,詳見表3。
2基于AHP的農村建設用地復墾經濟效益分析
將土地復墾經濟效益指標分為直接、間接和農戶經濟效益3個部分,各包含3個指標共9個指標研究區域經濟效益差異情況。逐級構造判斷矩陣,其中,目標層和準則層判斷矩陣為A-B判斷矩陣如表4所示。方案層和指標層的判斷矩陣F分別為B1、B2、B3,其表示如下:直接經濟效益判斷矩陣及一致性檢驗結果和權重如表5所示。研究表明,渝西丘陵低山類型區復墾經濟效益較渝東中低山類型區好,合川、忠縣、綦江、酉陽至巫山,其經濟效益評價值分別為0.722、0.618、0.538、0.605和0.226,詳見表10。渝西丘陵低山類型區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工程經濟效益較渝東中低山類型區明顯,且后者區域差異較明顯,渝東北區縣復墾經濟效益較低。單項經濟效益方面,5區縣除巫山外,其余4區縣農戶經濟效益占比例較大,由于巫山縣農戶經濟效益值最低,標準化后其值為零,影響了巫山縣農戶經濟效益評價值,可以確定的是其農戶經濟效益權重在總的復墾經濟效益中所占的比例較小。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評價值5個區縣差異不是很明顯,直接經濟效益值約為0.144,間接經濟效益值約為0.054。不同區域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工程經濟效益存在差異??傮w而言,與經濟較好的低山丘陵區相比,經濟落后的中低山地區農村建設用地復墾經濟效益較低;復墾工程效益是集經濟、社會和生態于一體的綜合效益的體現。因此,重慶市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工程應該實行差別化對待的政策。經濟條件較好的低山丘陵區可以加大復墾工程的經濟效益要求,而落后的中低山區域則可適當地降低經濟效益的要求、應該在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資源的前提下,盡量提高復墾的經濟效益,進而更好地促進重慶城鄉統籌的發展步伐。
結論與討論
1結論
(1)借鑒土地整理的分類依據,將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工程分為渝西丘陵低山類型區和渝東中低山類型區兩類。低山類型區主要分布在潼南、合川等25個區縣,中低山類型區主要分布于綦江、南川等16個區縣。(2)兩種類型的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區域其經濟效益存在差異,渝西丘陵低山類型區復墾工程經濟效益較渝東中低山類型區好。經過對所選取的合川、忠縣、綦江、酉陽和巫山5個區縣復墾經濟效益研究得出,其經濟效益評價值依次降低,位于渝西低山區的合川和忠縣經濟效益評價值高于位于渝東中低山的綦江、酉陽和巫山3個區縣,依次為0.722、0.618、0.538、0.605和0.226。(3)不同區域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工程經濟效益存在差異,經濟較好的區域復墾經濟效益較經濟落后地區好。總之,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工程應該實行差別化的政策,不同區域復墾經濟效益采用不同的要求,應該在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資源的前提下,盡量提高復墾的經濟效益,更好地促進重慶市城鄉統籌的發展。
2討論
研究表明,不同區域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工程經濟效益存在差異,且復墾工程的經濟效益與區域經濟發展程度有關系。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研究是基于重慶市“地票”模式下進行的,也即是說農村閑置建設用地復墾工程的投資是通過“地票”獲取的,因此研究中的復墾經濟效益評價方法適只適用于有“地票”模式的區域;其次,研究缺乏實例論證,文章只對重慶市農村土地復墾經濟效益作了一定的理論探討,尚不涉及具體的農村土地復墾實例評價分析;最后,研究中對選取的區縣所作的經濟狀況分類比較粗略?;诖耍窈罂杉訌娹r村土地復墾經濟效益具體的實證研究,從多種角度更加深入地研究復墾工程經濟效益與區域經濟發展程度之間的關系。(本文作者:黃勇、李君保、葛霖、華穎 單位: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農村土地整治開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