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農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明顯地提升,但是,在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前提下,生態環境惡化問題也在逐漸加劇,為了能夠有效推動生態農業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就需要農民群眾和當地政府不斷轉變傳統生產觀念,立足于目前農業市場的發展需要調整產業結構。
【關鍵詞】農村生態環境;生態農業;經濟發展
1發展生態農業的意義
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各項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隨之,越來越多的資源緊缺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從農業領域的實際情況看來,因耕地面積減少、用水量增加以及化肥的使用現象越來越普遍,使得工業生產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嚴重。面對這種現象呢,我國需要加大對生態農業發展的重視力度,并且要優化生態環境,以此來強化土地的利用率,實現農業結構的升級轉型,為農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谵r業發展現狀,使用現代化的制度能夠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生態農業的進度對制度和技術的依賴性較強,并且需要借助于相應的農業生產模式[1]。生態農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克服生態破壞、環境污染以及資源緊缺的問題,從而取得很好地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以及經濟效益,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目前我國農村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現狀
快速發展的國民經濟推動了生態農業的發展,特別是新農村的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是因為國家在農業經濟發展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并且投入了一定量的經濟以及科技,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撐。但是,即使這樣,生態農業的發展仍然面臨著如下方面的問題:(1)缺乏對生態的保護意識,在發展農業的時候未能遵循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忽略了農業發展的持久性。(2)農村農業的發展專業化與科技化的力度不夠,沒能實現對較高現代化水平的合理運用。(3)對現有的資源沒有進行充分運用,比如,大自然資源中的氣象資源以及土壤資源等。(4)即便國家加大了對生態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但是在具體實施該項工作的過程中資金方面的投入仍然欠缺,為了能夠起到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效果,就應該找出影響其發展的關鍵因素,在此基礎之上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為實現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2]。
3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對策
3.1提高農民群眾生態環保意識
(1)為了能夠有效確保生態農業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就需要基層地區的環保部門確保各項宣傳工作落實到位,使農民都能夠意識到環保工作的重要性,以便能夠從根本上掌握目前農業生產工作中面臨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的影響。(2)相關單位還應該通過廣播、電視以及手機等設備來強化基層的宣傳工作,使基礎群眾能夠及時獲取生態農業方面的信息,并且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現存的問題,以此來為更好地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奠定良好的基礎[3]。
3.2有效落實執法工作
法律約束是確保農業生態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的有力保障,并且也是合理控制生態環境行為的關鍵措施。面對日益加劇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環境保護法規仍然有所欠缺,因此,政府應該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并且結合生態農業的實際情況,建立針對性的環境保護機制。此外,政府部門還應該和生態環境保護部門建立起友好的合作關系,對于農業生態環境中存在的惡意破壞行為進行嚴厲打壓,以此來有效強化農業生產資源的使用效率。33.3推動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是確保農業生產工作得以長期發展的關鍵,同時,該項工作的實施還能夠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因此,在實際開展農業建設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嚴格遵循生態循環的理念,以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為治理農村環境的主要目標,這樣一來也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并且還能夠建立農業生態循環體系,為生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4]。
3.4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
盡管傳統技術的使用能夠在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發揮出關鍵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著效率低、時間消耗長以及工作不穩定的缺陷,因此,為了能夠更加高效地推動生態經濟的健康發展,就需要加大對科學技術以及專業技術的引進力度,在生產以及種植農作物的時候合理使用科學技術,同時,還應該運用科學技術來對農作物的種植區域予以規劃,如此一來,不僅能夠起到了提升生產效率的作用,并且還能夠發展社會經濟。比如,對于種植規模大的平地區域,借助無人機完成農藥的噴灑工作,該項工作的實施不僅速度快而且效率也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節省勞動力和時間。目前,互聯網已經深入到了各個領域中,將智慧農業應用于生態農業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對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借助各種傳感器,比如風速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以及雨雪傳感器能夠掌握作物的生長氣象以及生長環境等[5]。除此之外,還會用到很多科技化技術與專業化技術,各個地區都需要立足于農業發展的具體情況,適當引進現代化技術,以此來有效提升生態農業的現代化水平。
3.5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
我國地大物博,物質資源豐富,為了能夠合理運用這些資源,推動經濟的發展,還應該嚴格遵循保護自然資源的原則。在平原地區比較適合種植經濟作物,為了能夠有效提升種植效益,就需要充分結合土地資源優勢以及氣候特點,種植適宜的經濟作物,并且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實現大批量以及規?;纳a。在我國豐富的山地資源中,應該基于不同山地的實際情況,種植果樹、茶樹以及金銀花等,充分運用現有的資源,特別是天然資源,從而有效提升生產效率。
3.6擴大財政支持和政策支持,加大研究力度
在國家財政和政策的基礎上需要實現促進經濟發展以及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作用,國家應該制定生態保護相關的政策,并且要不斷強化個人以及各個地區的保護意識,以此來對生態環境予以優化。同時,國家還應該加大財政方面的投入力度,確保當地農民以及政府有充足的資金來發展相關產業。為了能夠有效落實環境治理工作,政府部門應該借助相應的措施,將廣大民眾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近年來,農村景點以及特色的生態景點發展速度逐漸加快,因此,在具體落實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以及致力于生態農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和第三旅游業的合作力度,同時在農業生態建設方面應該加把力,確保該項工作的發展朝著綠色化的方向進行,實現特色化農村農業的發展目標。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直接影響著生態農業的發展狀態以及國家的發展水平。由此可見,我國應該基于目前農村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在此基礎之上對其進行深入剖析,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以便能夠最大限度促進生態農業的健康發展,達到建設美麗鄉村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楊風琴.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發展生態農業經濟[J].甘肅農業,2019,6:70-71.
[2]王文紅.基于改進農村生態環境的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策略探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9,6:136.
[3]岳小萍.農業經濟發展中優化生態環境的作用[J].鄉村科技,2019,8:54-55.
[4]武玉風.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生態農業經濟發展路徑[J].山西農經,2019,5:113.
[5]陳璽名,尚杰.生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02):2-3.
作者:姜士燕 單位:大高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