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保險在農業發展中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是人類“母親的產業”,是衣食之根源、生存之根本,是一切生產的首要條件。而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突出的表現了糧食生產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因而農業保險對我國農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文主要詳細分析農業保險對農業發展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農業保險;農業發展;農業問題
一、前言
保險是金融工作,它不是為賺錢而生,而是為了轉嫁風險,給予人們一份安全的保證。農業作為我國的第一產業,政府對于農業保險也是十分重視,農業保險最初是在我國東北部分省份地區啟動發展至今,我國農業保險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就。雖然也存在不足之處,但是農業保險也極大的推動了農業的發展,對于農業保險存在的問題也在不斷地探索完善中,以保證農業保險健康穩定的發展。
二、農業保險對農業發展的經濟影響
農業保險可以降低農業風險、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保障農業健康穩定的發展因此農業保險對農業發展的經濟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減小農業事故的發生在我國,從事農業生產和種植的都是普通的農民[1],由于當時的教育資源有限,所以大多數的農民受到教育就很少,因此導致了他們不懂如何對自然災害和人為的災禍進行預算的問題。所以,如果農民投有農業保險,保險公司就會對他們進行提高風險評估和規避的培訓,從而減少了風險的產生,保證了保險公司和農民的利益。
(二)降低農民的經濟損失當自然災害降臨時,保險公司能夠以一定的方式來降低農民的經濟損失。保險公司會通過其他渠道對受災的農作物進行搶救,使得農業生產得以盡快的恢復,同時對受到損失的農民進行經濟損失評估,根據簽訂的合同給予相應的經濟賠償。這樣不但減少了農民的經濟損失,而且還能強化農民地域自然災害的意識,學會更多保護措施。
三、農業保險有助于提升生產效率
在我國農業生產的地區部分的耕種工具相對落后,有的甚至還是人力進行耕種,農業在機械化的發展水平依然非常低[2]。因此技術知識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從而推動農業的持續性發展,而農業保險就能幫助農民實現生產效率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降低研發農業技術的成本,減小研發過程中的風險隨著世界農業的飛速發展,農業發展的競爭也不斷加劇,我國也漸漸意識到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和生產工具的機械化的重要性。因此為了對農業生產技術進行研發和不斷的完善,投入了許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等;但是研發所需要是時間長,引進研發設備的成本很高,研發的工作人員所需的資金投入也較多,但是農民接受的程度很低,推廣的情況很艱難也很復雜,效果甚微,研發農業技術產生面臨著許多的風險。而農業保險能夠與社會的力量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提前預測相關的風險,能夠更好的保證農業研發技術的進行,避免了應用風險的產生,保證了農業的生產效率的提高。
(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指根據市場對農產品需求結構的變化,來改變農產品的生產結構,從而使農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相互協同。改革開發以來,我國的農業產業結構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目前仍需要不斷的優化。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但就目前的中國國情而言,大部分從事農業生產工作的勞動者還是農民,他們承擔風險的能力較弱,他們的種植技術都是由祖祖輩輩口口相傳,所以他們在糧食作物的種植活動中都是種植他們耳濡目染的,很少去耕種其他的品種,用這樣的方法去規避了種植的風險。而農業保險是可以對相關經濟作物的收入提前進行預估,并對農民的收入經濟進行擔保,保證他們的收入不低于種植普通糧食作物的收入。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吸引一部分農民來種植經濟作物,可以對我國的農業產業結構進行有效的調整,在根據當地的資源發展出本土的特色農作物。
四、農業保險在農業發展中取得的成就
(一)促進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農業保險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和不斷地應用,政府以及農民都慢慢的意識到了農業保險的重要性。為了農業健康穩定的發展,政府也及時提出了相關的方案來進行試驗[3]。部分地區開始實施農業保險,并得了不錯的反響,從而在全國各地開始推廣農業保險。而農民在得到農業保險帶來的保障之后也慢慢明白農業保險的重要性。因為農業保險的交費低、保額很高所以這個費用很多農民都承擔得起。同時,當地政府在理賠的過程中不斷與保險公司進行溝通,使得農民得到賠償金的速度很快,金額也夠,因此很多農民也漸漸地開始購買起了農業保險。
(二)促進風險保障品種不斷的增加隨著農業保險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和試用,政府根據農民的相關意見,增加了風險保障的品種并更加明確的規定了保險的范圍,增加了補償的范圍與力度,確保了農民的切身利益。目前,水稻、玉米、小麥等農作物,能繁母豬、奶牛等家畜,這種與國計民生和糧食安全緊密相關的大宗農畜產品已納入了農業保險的保費補貼范圍。從最初的只對畜牧和家禽養殖類提供了農業保險到開始對普通農作物種植也提供了相應的保險,到后期連一些經濟作物的種植業也可以享受到農業保險。政策性農業保險補貼的農業品種越來越豐富,保障品種也不斷的在擴大。
(三)促進保費收入規模的擴大農民開始認識到農業保險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性,也開始明白農業保險是自身利益保障。所以參加農業保險的人數每年呈百分比的增長,保費收入的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政府對農業保險支持力度的增大、保險公司推出新的保險品種的增多、農業保險的覆蓋范圍不斷的擴大,從而可以讓農民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為自己的農作物購買保險,使保費的規模在一定程度得以增加。
五、農業保險在農業發展中現存的問題
(一)農民投保的積極性不高由于農民受到的教育有限,對農業保險的認識比較弱,沒有了解到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業保險發揮的重要性。因此,在實際的推廣中,許多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同時受其他種類保險的影響;有些農民參與有其他種類的保險,但這些保險理賠的周期長,理賠的金額低,保費又很高超出了承受的范圍,所以很多種植者認為農業保險跟這類保險一樣,因此參與投保的積極性不高。
(二)農民收入水平較低,無法承擔保費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很少,有的可以支配的收入甚至不到一萬元,他們種植農作物每年的收入大概就幾千元,如果保費的額度過大,而當年的農作物沒有受到災害的情況下,保費就相當于浪費了,所以很多農民無法承擔這種情況。盡管剛開始推廣農業保險的時候,政府就采用補貼的政策為農民提供補助,但是由于資金有限,還是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三)政府的支持力度需要不斷加強在農業推廣的過程中,政府還需進一步加強支持的力度,除了要不斷地完善相關的扶持政策外,還需要積極的下鄉走訪,與農民進行深層次的交流,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明白他們的擔憂,解決各種推廣農業保險遇到的問題,只要這樣才能提高農業保險的普及力度,發揮農業保險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六、在農業發展中強化農業保險的建議
(一)加強對農業保險的宣傳,提高農民對農業保險的認識為了能更好的把農業保險普及給農民,加強農業保險在農業發展中的運用,需要強化農業保險的宣傳力度[4]。各級農業部門也需要參與到農業保險的培訓中,然后利用所學到的農業保險的產品、相關的政策以及理賠和相關的服務的知識,帶領農民積極參與到農業保險的普及工作中。同時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也需面對面的與對農民進行農業保險的培訓,這樣可以讓農民更加了解農業保險的相關知識,了解省政策性農業保險開展的工作情況。才能發揮農業保險分散風險、補償損失、提高防御災害以及綜合生產能力的作用。進一步提高農民對農業保險的認知度。
(二)當地政府與保險主體深化合作機制,共同推進政策性保險的落實農業保險的最大特點就是保險對象,主要針對一些地域偏遠、種植和養殖都極其分散的農作物或動物。很多農作物的種植區域交通非常的不便,它們普遍存在著生產周期長,收益低,受自然影響較大的特點,傳統的保險運作模式并不適合它們。因此當地政府應該利用自身的優勢和業務發揮期紐帶的作用,將農戶和保險公司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才能產生能好的效果。國務院在《關于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已經證實了這一點。由實踐表明當地政府和保險主體合作可以推動農業保險的發展,對促進農業生產的健康發展、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三)加大支農的力度,持續推進農業保險的擴面、增品、提標農業保險發展至今已經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與突破,但是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還是比較的粗放。就糧食保險方面來講,現在的保障水平還是比較低下的。因此農業保險要以“擴面、增品、提標”為發展的思路。我國是種植的大國,農作物種類繁多,但是目前就水稻、小麥、母豬、奶牛等15個品種納入中央財政保險保費補貼范圍;還有許多的經濟作物,農業保險還沒有覆蓋到。另外,保險的品種較少,所以增加農業保險的品種才能更好地保障農業生產可持續的發展。還有就是提高農業保險的保障水平;由于目前的保障水平的低下,即便是由中央財政支持的險種的保額也遠遠的低于其實際價值。所以保障水平的低下,導致農業保險即使按照最高的賠償額來進行賠償,也只是能彌補部分損失,發揮的作用有限。
(四)完善農業保險的法律法規即便農業保險在我國的發展已有多年,但其法律法規仍舊有許多不完善之處。因此為了更好的保護農民的利益,約束農業保險的雙方,推動農業保險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還需要不斷的完善農業保險的法律法規。當地政府在農業保險的應用過程中形成的指導性的文件還僅僅停留在工作的指導方面,并沒有形成法律法規,所以對保險雙方的約束力都很差。這就需要政府將部分工作制度落實為法律法規,形成相關的法律條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約束保險雙方,進一步確保農業保險的規范性。在建立法律法規的同時,也需保護好農民的利益,特別是在賠付的時間、范圍以及金額等方面。只有保護好農民群眾的切身的利益才能吸引能多的農民群眾參與農業保險,從而提高農業保險的應用。
(五)建立完善的農業保險服務體系加快農業保險推廣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農業保險服務,要完善農業保險服務的體系需建立完善的咨詢服務體系。可以在村鎮里面建立農業保險服務定點,便于農民群眾咨詢對農業保險存在的疑惑之處。幫農民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增加農民群眾的參與度,是推動農業保險在沒有發展中的應用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還需完善理賠服務體系,農民群眾在理賠的過程中,農業保險的服務人員應該及時配合政府的工作進行保險理賠的各項事宜。確定其經濟損失、幫助他們提供相關的理賠材料;及時調節保險公司和農民群眾產生的矛盾,建立農民群眾對農業保險的信心。
七、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農業保險不但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降低農業研發的成本和風險,調整農業產業的結構;還可以降低農民群眾的經濟損失,保障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盡管農業保險在農業發展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與突破,但是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本文在表明農業保險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性之外,還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提出相關的策略方案,以最大發揮農業保險的作用來維護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參考文獻:
[1]錢志芳.政策性農業保險與農業發展有效對接探討[J].農業經濟,2012(4).
[2]龍文軍,鄭立平.農業保險與可持續農業發展[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3,13(1).
[3]鄧芳.農業保險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與建議[J].云南農業,2018,357(10).
[4]肖夢娜.試論農業保險———中國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J].市場周刊•理論版,2018(19).
作者:王康慧 康鎖倩 單位:河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