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內海上風電項目保險管理及解決方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眾所周知,能源發展的趨勢就是低碳、高效、可持續,用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乃大勢所趨。海上風電是一種不與人爭地、靠近負荷中心并可以大規模開發的可再生清潔能源,中長期有巨大的發展空間。2009年國家能源局印發《海上風電場工程規劃工作大綱》,為海上風電發展打下基礎。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17年上風電累計裝機達2788MW,僅次于英國、德國,位列世界第三,正呈現加速發展態勢。海上風電項目技術復雜、工程浩大,相比歐洲,在國內起步較晚,故缺乏歷史風險經驗可循,面臨較高的風險。保險作為項目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算得上是海上風電項目資金結構里的最后一環,但依然面臨保險安排難的困境。文章通過分析海上風電項目在建設期和運營期面臨的自然災害、人為因素、工藝缺陷等各類風險因素,結合國內保險產品條款及管理情況,探索海上風電保險安排方案,解決保險排分困難。
[關鍵詞]海上風電;風險管理;國際再保市場;保險安排
1國內海上風電發展迅速
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2017全球風電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18814MW,歐洲繼續保持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市場地位,中國累計裝機容量2788MW,僅次于英國、德國,位列世界第三。我國海岸線長達1.8萬千米,可利用海域面積300多萬平方千米,海上風能資源較豐富,5~50米水深、70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約500GW,擁有發展海上風電的天然優勢。國際知名能源咨詢機構WoodMackenzie電力與可再生能源事業部其最新研究成果———《中國海上風電市場展望》顯示,2018—2027年,中國海上風電市場新增并網總量將接近27GW,江蘇、福建、廣東、浙江四省將成為主力增長市場,國家能源集團、三峽集團、中廣核、華能、華電等央企將領跑國內海上風電市場發展,地方性國企開發商(如福能、粵電)或將以與央企開發商合作的模式、利用地方優勢進行開發,民營開發商也開始涉足海上風電開發,超過40GW的海上風電儲備項目將支撐起未來十年國內海上風電產業發展。
2淺析海上風電風險
2.1海上風電建設期風險
海上風電的建設期的工期較長,整個過程工序復雜,涉及勘查設計、風電機組的運輸與安裝、海纜敷設、海上升壓站安裝等。主要風險包括自然災害風險、勘測設計風險、交通運輸風險、現場施工風險等。自然災害風險主要包括臺風、風暴潮、寒潮、團霧、雷電等,可能會導致施工船只傾覆、基礎損壞;技術風險包括勘測設計、設備選型、施工工藝等。變換的海浪、洋流、海風、高熱、高濕度、高鹽空氣都可能對項目造成影響,抗臺、防火、防腐蝕、避讓航路甚至海洋生態保護等,都是風險因素。
2.2海上風電運營期風險
海上風電運行期風險多為自然災害、設備質量、工程質量、人為因素等。例如,海水對風機基礎會施加的疲勞荷載,海冰與風機基礎產生剛性碰撞等;高鹽霧造成風機金屬材料的電化學腐蝕;風暴潮使海水水位暴漲從而影響風機頂部設施;海上船只偏離航道意外碰撞風機,船舶的非正常拋錨可能會鉤斷海纜等;雷電可能會導致風電場電路故障、火災等;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也會對風電場造成嚴重的破壞;鳥類飛行可能會撞擊運行中的風機葉片從而損壞風機,水生生物依附風機基礎會有潛在風險。海上風電場的風電機組可達性較差,一旦機組出險,需要特殊維修船舶在適航條件下方可進行搶修,船舶本身也容易出現損失;海纜用于將風機產生的電能傳輸至陸上,途經區域如有錨區、捕撈作業區,操作不當可能導致海纜被相應工具損壞。此外,如果項目建設期施工質量不佳,可能會在后期某個時點或某種誘因下爆發。此外,運維人員培訓、管理不當,亦能造成巨大損失。
3國內海上風電保險現狀及安排困境
隨著國內大規模開發并陸續轉入運營,保險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國內海上風電項目大多在工程期投保建筑安裝工程一切險,運營期投保財產一切險、公眾責任險,另外還有人員團體意外傷害險、雇主責任險等。由于過往經驗相對匱乏、自身風險點多且涉及高額投保資產,國內市場保險產品單一,條款不夠專業,海上風電項目面臨保險安排困難的現狀,主要如下。
3.1海上風電項目屬于offshore風險,在保險市場具有“特險”屬性,無再保合約而存在較大的臨分需求國內海上風電項目承保能力受限于各保險公司的自留額,承保份額有限,直保公司只能為單個項目尋找再保臨分,必須得要國際再保人的承保能力支持。海上風電項目是100%直保覆蓋的,但之后需要再保險的支持,才能完成整個保險的內部消化,但再保市場愿意釋放的再保支持非常有限,或附加苛刻條件。
3.2海上風電項目投保資產規模大,各家保險公司對風險的認識不夠,報價差異顯著國內單個海上風電項目往往投資龐大,比如裝機容量30萬千瓦的風電場,投保保額超過40億元人民幣,工程期限2~3年,保費在千萬元級別以上。由于現有的保險數據不充分,保險公司缺乏經驗,對潛在的風險狀況也不甚了解,各保險公司報價差距有時高達數倍,差異顯著。隨著國內海上風電規模化發展,保險排分面臨的困難更大。
3.3國內保險市場沒有專門的海上風電保險產品,國際再保市場接受程度低國際市場上,有能力并且有興趣參與海上風電項目的再保公司包括SwissRe、RSA、Codan、Axa、Allianz等,它們的承保能力共計約20億美金,大多只愿意在WINDCAR/WINDOP條件下提供DSU和BI的保障并要求高免賠的承保條件。這些保險公司謹慎主要是核保信息有限且多為中文、不考慮海事檢驗師(MWS)、國內東南部臺風等因素,對中國承包商和供應商的了解也不足。
4海上風電保險安排解決方案
目前海上風電發展亟待建立風險管控體系,而保險已經成為保障其平穩健康發展的關鍵一環。
4.1設計海上風電專用保險條款,與國際市場接軌,爭取再保市場排分一是要借鑒歐洲成熟市場海上風電保險管理經驗,分析國內海上風電項目實際風險管理需求,研究適合的保險產品和條款;二是要加強和國際再保市場的溝通和聯系,使之了解國內海上風電項目的真實情況,利于高效再保排分。國內海上風電的保險條款可以借鑒國外的WindCAR和WindOP條款,但是免賠額及子限額的設定則要根據國情。國外的施工工藝、租船成本、人力成本、施救和重置成本與國內相關成本都有較大不同,甚至國內不同地區、不同項目之間的成本都有較大不同。因此,需要關注國內外海上風電項目理賠數據的搜集和分析,共享大數據,合理劃分海上風電項目危險單位,厘定科學有依的承保費率,這對(再)保險公司作出承保決定、擴大承保份額起到決定性影響。在成熟的歐洲保險市場,海上風電項目的承保一般都要求附加海事檢驗人條款。海事檢驗人可以視為海上風電的“專業監理”,是伴隨海上風電工程順利完工的重要和必要角色,在海上風電起源地歐洲,保險公司需要看到海事檢驗人為該海上風電項目背書,方可提供保險保障———海事檢驗人擁有完整的操作規范和海事檢驗流程,他們用自己的商譽擔保為海上風電項目提供“健康證書”。
4.2保險提前介入,實現風險管理前置和全過程管理項目風控方面,歐美國家的海上風險項目投資方通常將項目風險以合約的方式分階段分解、釋放,產業鏈多方共擔,風險管理前置;國內項目開發風險主要由業主承擔,風險敞口大,管理手段滯后,未來盈利能力的確定性不高。由于海上風電項目尤其是建設期涉及許多主體,包括投資者、工程承包商、貨運承運人、供貨商、監管機構等,并且這些主體可能來自不同國家,國際性和復雜性都很高。保險作為項目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項目立項階段提前介入,有利于充分了解項目各主體不同階段的風險并進行風險排查,制定適合的保險方案,通過適合的保險產品進行風險轉移。這樣主動積極的風險管控理念不僅僅是對財務安全的保障,真正實現風險管理前置和全過程管理。
4.3選擇綜合實力強的保險公司,充分發揮保險經紀人的作用目前國內的海上風電項目,大部分都有保險經紀公司參與,少數由業主直接進行保險招標。保險經紀公司的職責主要是制定保險方案,進行保險招標,主導保險競爭性談判,挑選具備海上風電承保資質、償付能力充足、保險服務信譽好的保險公司作為首席承保公司和從共方,組建共保體,安排保險出單,保費支付,發生保險事故時的保險理賠,以及風險查勘、防災防損等一系列的服務。保險經紀公司需要對負責的海上風電項目風險有足夠的認知,充分了解海上風電的國際和國內保險市場條款、操作慣例,各個保險市場的風險偏好和現狀,才能設計出真正適合中國海上風電的保險方案,順利進行保險排分。另外,根據保險市場反饋,管理項目投資方關于保險的期望,引入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通過海上風電項目的大數據積累,協助業主進行風險管控,將綜合風險成本降到最低,力圖防止未來隱患的發生。同時,協助保險公司進行適當的再保險排分,將中國的海上風電風險部分轉移到國際保險市場,保證未來保險事故發生時能得到快速和足夠的保險賠付。因此,保險經紀公司非常重要,要充分發揮保險經紀人的作用。“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海上風電開工規模達10GW,并網容量達5GW以上。從海上風電的成本上看,保險費用約占2%,假設以1.5億元/萬千瓦的造價計算,海上風電的市場空間約1500億元,海上風電保險市場可達30億元。海上風電的高速發展需要全產業鏈的呵護和努力,中國的海上風電保險有必要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培養一批保險專業人才和建立規范有效的保險市場合作體系,只有參與各方務實、開放、互信,才能合作、共贏,腳踏實地為中國海上風電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孫強,李煒.海上風電發展研究(風力發電工程技術叢書)[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7.
[2]楊亞.歐洲海上風電發展趨勢與政策機制的啟示與借鑒[J].中國能源,2017,39(10):8-14.
[3]金風科技海上風電技術研究院,陳小海,張新剛,等.海上風力發電機設計開發[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7.
作者:鄭小惠 單位:三峽保險經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