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作文教學怎樣走出困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自由寫作導致作文訓練無序。作文訓練是一個有序的過程,基礎寫作訓練也要經過十幾年?;A訓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且又體現了循序漸進的原則,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認知能力。但是從實際的作文教學現狀來看,很少有教師能分步驟制訂作文訓練計劃,且各個訓練點毫無系統聯系,使得教師在課堂上隨意地給學生布置作文訓練題,整個訓練也處于無序的狀態。2.過于急功近利,寫作模式固定。新課程對寫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已明確指出了寫作其實是學生用語言文字去交流與表達自己對自我、對世界認識的創造性表述過程。這也就表明了作文是交流與表達的方式,是一個過程,并不是結果。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基本上都是以抓學生的成績為主,將作文教學看作是對自己教學成績的評價。因此,作文教學也就形成了固定的模式。3.講評方式千篇一律。作文講評的方式應該是個性化的,且還需要有所側重。但是當前教師的作文評語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且都犯了一個通?。夯蜃魑狞c評時沒有評語,或只寫一個“優”字,但是具體優在哪里也不得而知。
1.樹立生活是寫作源泉的觀念。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先有豐富的生活以及對生活的用心體驗與感悟,之后才能真正進行創作。近年來,大部分的教育者也都呼吁寫作要回歸生活,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學生學習的需要。生活中的人、事、景等都能構成文章的內容,如果作文教學與生活脫離,且學生放棄了觀察生活、思考生活與感悟生活這些環節,那么作文教學就會變成無本之木、無水之源。可見,作文教學還應該回歸到生活當中。為此,教師要不斷拓寬學生的生活視野,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促進作文教學逐漸生活化。2.處理好生活與積累的關系。作文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想要讓學生學會運用生活素材,這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挖掘生活的深度與廣度,促進學生更加主動地觀察生活并體驗生活,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感悟生活,若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缺乏思考和觀察,那么寫出來的文章也是沒有意義的。教師組織學生們親近大自然,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一花一草、山川河流、四季景物等等,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現象,引導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身邊的事物,并深入分析、感悟其中的內涵,從而積累廣泛的寫作素材。3.形成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意識。作文評改同樣也是作文教學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堅信,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就算是各方面寫作能力很強的大作家在寫作時也需要反復地推敲,多次修改,這樣才能有效地保障文章的質量。為此,筆者在作文批改時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首先,引導學生自改、互評。教師要轉變作文批改的落后觀念,讓學生掌握自己改作文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將作文寫好。這也就要求教師在讓學生修改作文時要指導正確的修改方法,之后再讓學生修改作文,并且利用群體的智慧組織學生互改、互評。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認識到自己寫作的不足,同時又能學到別人的優點。其次,教師評價,引導學生再次修改。教師評價學生的作文時要重視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且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明確指出學生寫作中的優點與缺點。此外,也要從典型的范例引導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在此基礎上,學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這樣也能促進學生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綜上,想要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多思考、探索與感悟,只有這樣,才能逐漸走出作文難的困境。相信在教師不斷的堅持下,一定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讓學生的寫作能力更上一層樓。
作者:李春軍 單位:張掖市甘州區新墩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