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安全工程專業動態培養模式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培養模式概念分析
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討就是把教育和系統管理理論相結合,研究如何按著教育的客觀規律來管理工程碩士教育,對影響工程碩士教育質量和效益的各個要素進行規劃、組織、指導、協調和控制。社會對工程碩士培養需求是多樣化的,各培養院校應重點結合差異性的市場需求,發展獨具特色的工程碩士培養模式。
2基于環境超系統理論的工程碩士培養模式分系統設計
按照卡斯特和羅森茨威克的觀點[1],任何一個組織都是由對應的環境超系統及內部五個分系統構成,針對工程碩士培養的特點把工程碩士培養模式劃分為五個分系統。分別是:①目標與價值分系統,包括指導組織活動的理想,倫理和目標等等。②教育分系統,指教育投入轉換成產出的方式、設施、方法和手段。③社會心理分系統,包括人的行為與動機,地位與作用關系,群體動力以及影響網絡。④培養分系統主要指職權模式,培養方法和工作流程。⑤管理分系統,是計劃、組織、控制及協調組織與環境的中樞。一方面,作為社會的一個分系統的高校組織必須在整個社會環境超系統的制約下達到其目標。另一方面,高校內部分系統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系統論中的信息反饋、層次理論、控制等概念為我們探索和改革工程碩士培養模式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一種培養模式在構建過程中解決和處理問題時,需要經歷如下三個階段:①識別信息,②價值判斷,③行為選擇。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構建同樣也不例外,這個過程很好的體現了系統理論的思想方法。因此,以系統論為方法論來指導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構建,對于進一步探索完善工程碩士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完善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碩士質量體系的建設,對于深化工程碩士教育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須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并提上改革日程。
3“四位一體”動態模式
工程碩士培養模式可概括為高校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標準,為工程碩士設計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以及怎樣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通過對工程碩士培養全過程的WBS(WorkBreakdownStructure)分析,結合調查問卷的分析,經過對工程碩士教學與管理一線工作人員的走訪,逐步形成了在工程實踐背景下,以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為主線,以提高工程碩士畢業生職業競爭力為出發點,以課程結構、培養資源、測評體系、溝通協調機制為四個支撐點的“四位一體”動態培養模式。培養模式只有在與時俱進中才會迸發出無限活力,改革和創新是優化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不竭動力。在構建“四位一體”工程碩士培養體系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強調各個環節的協調和配合。其中,教學環節應竭力為實踐環節打好理論基礎,反過來,實踐環節必須要能實現對教學等基礎環節的繼承和升華[2],將工程碩士生的知識理論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緊密圍繞實踐需求提高培養層次;(2)強調培養環境與體系內部之間的控制和反饋。脫離了政策環境的支持和控制,培養模式就會喪失正確的發展方向,繼而偏離發展軌道,導致培養目標形同虛設。同樣,如果不能建立良好的體系反饋機制,就不能使整個體系形成閉合的系統,顯然違背事物發展的客觀要求。形成控制與反饋的意義在于,使整個體系不僅僅著眼于眼前的局部問題,還能將視線擴展到全局,從長遠的角度出發,致力于體系的長期發展過程,從宏觀的角度審視當前環節,根據反饋的信息不斷調整和修正。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培養模式的動態構建;(3)強化兩類環境-企業技術創新環境和高校知識創造環境對工程碩士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這兩類環境對工程碩士的學習過程發揮著不同的作用,無論哪一種都不可偏廢,兩者的作用是相輔相成、互相協調的。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導師數量、設備條件等校內資源緊張的問題在短期內無法克服,此時,這兩類環境可以成為工程碩士教育的重要依托。在充分利用這兩類環境的情況下,工程碩士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學術水平、創新意識和組織管理才能等一定會獲得較大的提升空間;(4)運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四位一體”的整體效應。上下內外貫通的整體所發揮的作用要遠遠大于各個零散部分的簡單排列組合。因此,加強整個培養體系的系統性和協調性成為培養模式建設的重要任務。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的飛速發展,信息化成為我們推動工程碩士培養體系發展的重要抓手。例如,可以系統整理分類關于工程碩士培養的各類信息制作成為便捷的電子手冊,掛于工程碩士信息化網站上,便于考生查閱。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超越時間空間限制的特點,將成功校友名錄等置于工程碩士管理信息化系統中,既能起到激勵和帶動作用,又能加強對工程碩士畢業生的跟蹤反饋環節。
4結論
通過對工程碩士教育的培養方式、方法、手段等因素的合理組合與構建,建立了以課程結構、培養資源、測評體系、溝通協調機制為四個支撐點的“四位一體”的工程碩士動態培養模式,有效的促進了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工程碩士教育的信息化建設。
參考文獻
[1]蘇青.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探討[J].江蘇高教,2008(5):151-152.
[2]劉鷹.我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課程與教學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6:3-8.
[3]潘小帆,屈一新,陳曉春.建立工程碩士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提高工程創新能力[J].時代教育,2008(9):144-145.
作者:胡瑩瑩 王海江 高哲 張帥 單位:濱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