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理初中知識點小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農村普通高中;生物;學習困難
一位中學教師說:“過去的高考試題比較古板,農村孩子只要肯吃苦,多花時間搞搞題海戰術,還是有機會考贏城里的孩子的。但現在高考方案特別強調素質教育,知識點的命題越來越靈活,對考生的知識面要求越來越寬,所以,現在農村孩子考大學、尤其是考好大學,比以前更難了?!苯逃牟还揭呀涁灤┑浇逃娜^程。農村學生在很多方面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困惑,而生物學科就是其中之一。
本校是一所農村普通高中,學生的素質薄弱,初中生物基礎較差,學習方法欠缺,而且不開設實驗課,學生無法通過實驗驗證,只能通過教師的講解,難以深入理解,所以,他們在學習生物上存在許多困難。筆者曾對學校高一新生進行過初中生物學習狀況調查,如下:
高一生物是繼初中生物后更高一層次的學習。高一生物是學生學習生物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階段學生學的好壞,直接影響他們是否能繼續深造。剛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學生由于受到初中教師的教法、自身的學法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往往造成不適應高中生物的學習,如果在學習策略上不能較快適應,容易造成學習成績的下降,甚至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作為生物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認真分析其影響因素,采取相應的對策,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素質。
一、高一生物學習困難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的基礎知識,理論性不強,抽象性不高。與這相比,高中教材在深度、廣度上明顯加強,由描述性知識向推理知識發展的特點日趨明顯,知識的橫向聯系和綜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問題常常涉及到本質,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現了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飛躍。例如,“蛋白質的結構及相關數量計算”“核酸的分子結構”“有絲分裂的特點”等知識理論性強,抽象程度高,這些內容歷來被認為是造成學生分化、學習困難的重點知識。
2.教師的原因
由于初中生物課開設時間短、內容多,造成教師側重向學生灌輸知識,趕進度,幾乎不開設實驗課,具體情況見下表:
初中教師沒有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造成在學習策略上多為機械式被動學習;常識性介紹及選修部分沒有講,造成知識缺陷;有的教師把教材過度拓展,對生物知識講得面面俱到,造成課堂欠活躍,這些反而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3.學生的原因
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態度不端正,加上思想松懈,缺乏緊迫感;堅持已有的學法,相信自己的老習慣,過多地依賴教師,學習的自覺性、自主性較差;不遵循學習活動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忽視學習過程的基本環節。如,預習、聽課、復習、獨立作業、總結評估等。預習情況調查如下:
聽課時,學生往往把握不住教材的重難點,理解不透徹。有的知識點印象不夠深刻,造成知識理解錯誤。這樣長此以往,則出現竹節現象,導致其生物成績每況愈下,越來越對生物學習失去興趣。古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边€有的學生抵御不住不良學習氛圍的種種誘惑,人云亦云,東施效顰,造成生物成績下降。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互動過程。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采取什么樣的教學形式,采取什么樣的教育內容、以及怎樣引導學生,對學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
二、解決生物學習困難的對策
1.循序漸進,注意初、高中知識的相互銜接
搞好初、高中知識的相互銜接。教師要在學生學習高中生物內容前,重點給學生介紹本門學科的特點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應用,從而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同時介紹高中生物學習方法及注重事項,使學生轉變學習策略,做好各方面的思想準備。還要注意了解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可先進行一次摸底測驗,著重考查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點,如,元素化合物知識,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裂,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等知識及其應用。
2.轉變觀念,鉆研大綱和教材,更新教法
教材設有“科學家訪談”“問題探討”“資料分析”“相關信息”“科學前沿”“思考與討論”“課外小實驗”“思維拓展”等欄目,體現了教材在教學內容的編排、教學要求、教材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創新精神等方面的特色。這意味著安排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不僅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知識,還要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研究。所有這些都要求每一個教師,必須認真鉆研大綱和教材,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
3.注重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
“教是為了不教”,教師教學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使學生能夠獨立學習,獨立鉆研,獨立承擔一定的社會工作。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一直讓教師牽著走,不但教者感到心力疲憊,而且培養出來的人也會缺乏創新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注意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實驗創新能力、應變能力等。要培養這些方面的能力,必須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運用啟發式教學,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消化,把實驗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當中。教學活動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做到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是一項重要而常規性工作。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的各個環節,研究學生掌握基本學習方法的訓練途徑,比如,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實驗、做作業和復習小結等,針對每個環節的特點,加以具體指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方面的訓練,要有一定的計劃性和約束性,要在“嚴”字上下工夫,真正做到落實,使學生終身受益。此外,針對生物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教育和學法指導。比如,生物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基本實驗、基本計算等各類知識的學法指導,尤其應注意生物概念的形成及同化策略,生物知識與技能的遷移策略,生物問題解決的信息加工策略等。
5.教學手段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是教育發展的結果。反而觀之,還要利用現代最新技術去組織教學,促進教學的現代化。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是當今現代化教學不可缺少的硬件,要充分地利用它們輔助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而多媒體可以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能夠拓寬課本知識體系,拓寬和加深課堂學習的內涵和外延。我們可根據生物課堂教學的特點,緊密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在備課上下工夫,既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又能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如,“蛋白質的結構和合成”,通過多媒體模擬蛋白質的各種空間結構和其合成過程,學生輕而易舉地理解了蛋白質的多樣性、多肽、肽鍵等概念及相互關系,等等。
綜上所述,克服高一學生學習生物困難的策略是:教師要不斷地加深對專業知識的學習,運用并熟練掌握各種教學技能,加強師德修養。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鉆研大綱和教材,了解學生,在教學方法上保持初、高中的銜接,更要在教學方法上保持初、高中的連貫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指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生物的學習,不斷提高學習水平,奠定堅實的生物學習基礎。
參考文獻:
[1]歐陽芬,趙衛勝.農村課堂教學診斷[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6.
[2]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關鍵詞:化學鍵;高效課堂;教學效果
2014年的元旦已然過去,該學期高一每周兩課時的教學安排,化學教學進度著實緊張。當然,老師們力求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為了完成進度,有時會對教材中知識點的教學順序進行重整。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三節《化學鍵》一節,筆者進行了重整教學,課堂效率很高,學生學習效果很好,出人意料。
首先,說明一點,筆者在講必修一課本第二章《離子反應》中的電解質概念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判斷電解質,就以信息的形式告訴學生一個一般的規律:含有金屬元素的化合物是離子化合物,離子化合物由離子構成(以NaCl為例說明,很好理解),而全部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共價化合物(以CO2、H2O、HCl等來說明),共價化合物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從元素組成的角度判斷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很容易。繼而再引導學生從微粒構成的角度,理解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在熔融狀態時是否電離而導電就順理成章了。這不僅解決了“如何判斷哪些化合物在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這個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而且,在利用學生對初中元素組成和物質微粒構成理解的基礎上,學會了判斷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對《化學鍵》這一節來講,又分散了知識難點,使這一節的教學更加容易進行。
關于《化學鍵》的教學實錄:
環節一:前置練習
判斷下列物質哪些是離子化合物,哪些是共價化合物?
HCl、NaCl、CO2、H2O、Cl2、NaOH、NH4Cl、MgO、CaBr2、KNO3、H2SO4、HClO、Na2S、Na2O2
意在復習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判斷方法,特別強調在一般判斷規律的基礎上,要記憶特殊例子:銨鹽(如NH4Cl)也屬于離子化合物,不屬于共價化合物,雖然全部由非金屬元素組成。再通過復習離子化合物由陰陽離子構成,而共價化合物分子由原子構成,自然地提出問題:構成化合物的微粒是通過什么作用力結合在一起的呢?從而引入新課:得出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概念。
環節二: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實質探究(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探究)
通過環節一,得出離子鍵是陰陽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共價鍵是非金屬原子間的相互作用。關于離子鍵的實質提出以下問題:
問題1:陰、陽離子間存在什么樣的作用力?只是靜電吸引嗎?
問題2:離子鍵存在于陰、陽離子之間,那么,哪些元素容易在形成陰、陽離子后形成離子鍵?
問題3:離子鍵存在于哪些物質中?
結合環節一前置練習中的物質(如NaCl),說明點評并總結如下三點:
1.構成離子鍵的實質是包括靜電吸引和靜電排斥的靜電作用。
2.離子鍵的構成元素是活潑的金屬元素(第ⅠA和ⅡA族)和活潑的非金屬元素(第ⅥA和ⅦA族)。
3.離子鍵存在于離子化合物中。
關于共價鍵的實質提出以下問題組:
問題1:活潑的金屬元素和活潑的非金屬元素通過得失電子后形成陰、陽離子,再通過靜電作用結合,那么非金屬元素原子間會通過什么作用力結合呢?
問題2:一般的,什么元素間以共用電子對結合?
問題3:共價鍵存在于哪些物質中?
問題4:非金屬原子間通過共價鍵即共用電子對結合,當兩個非金屬原子不同時,共用電子對是否偏移?如何偏移?共價鍵又如何分類?
再結合環節一中練習中的物質(如NaCl),說明點評并總結如下四點:
1.構成共價鍵的實質是:共用電子對
2.共價鍵的構成元素是:非金屬元素之間
3.共價鍵存在于共價化合物、離子化合物、共價單質中
4.共價鍵:根據共用電子對是否偏移,即成鍵原子是否相同,分為極性共價鍵和非極性共價鍵
環節三:電子式及用電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
設置問題組:
問題1:什么是電子式?各個主族元素原子的電子式是否相似?例如,硫原子的電子式為■,請按照“先分散再成對“的書寫原則,試著寫出其他各主族中一種原子的電子式。
問題2:從原子的電子式看,最外層的單電子數與該原子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所得的電子數,有什么關系?
問題3:為什么氯氣是雙原子分子,而稀有氣體氖是單原子分子?
問題4:非金屬原子通過共用電子對結合成共價鍵,請寫出H2O、NH3、CCl4、CO2的電子式,并總結書寫共價化合物電子式的原則。
問題5:離子化合物由陰陽離子構成,陽離子的電子式即其離子符號,如,鈉離子電子式為Na+;陰離子的電子式必須有“[]”和所帶電荷,如:■2-。請寫出以下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NaCl、MgO、Na2S、CaBr2,并總結書寫原則。
問題6:請用電子式表示:NaCl、Na2S、HCl、H2O的形成過程,并總結注意事項。
環節四:課堂小結
使離子或原子結合在一起的作用力合稱為化學鍵,即包括離子鍵和共價鍵,共價鍵又分為極性鍵和非極性鍵。用電子式表示化學鍵的形成過程,關鍵是要掌握各主族原子的電子式的書寫及化合物電子式的書寫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