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運動解剖學實驗報告范文

    運動解剖學實驗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運動解剖學實驗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運動解剖學實驗報告

    第1篇:運動解剖學實驗報告范文

    1.1課時調整

    針對72學時的人體解剖生理學的教學,我們設置理論為48學時、實驗為24學時,理論和實驗課時的比例達到2∶1,充分保證實驗教學在時間上的要求。在具體的實驗課安排上,對于形態學部分,如解剖學和組織學,每次上3節理論課,緊接著上1節實驗課,對所學的形態學知識立刻進行實物觀察和辨認;對于生理學部分,則在學完1~2個系統后集中進行一次實驗,觀察和驗證生理學的某個知識點。

    1.2內容調整

    由于衛生保健教師將來主要針對青少年兒童開展工作,所以人體解剖生理學實驗必須緊密結合青少年兒童的解剖生理學特點來開設。為此,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保留解剖生理學各章的主要觀察和實踐重點,刪減深奧繁瑣的內容。要求該專業的學生通過解剖生理學實驗,能從人體的外部形態了解青少年兒童頭、頸、胸、腹、四肢等部位的作用和基本功能;了解青少年兒童心、肺、胃、腸、大腦等主要器官所在的位置和基本生理功能;判斷青少年兒童形態發育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該年齡組青少年兒童生長發育的基本特點等。在實驗課的縱向分配上,針對衛生教育學專業的特點,盡量向與青少年生長發育有關的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相關章節傾斜,即以這些內容作為重點,它們基本囊括了作為一名衛生保健教師需要掌握的人體解剖學的主要知識要點。運動系統中骨、骨骼肌和關節的教學,理論課可簡單介紹概況,實驗教學進行詳細講解和示教。在實驗方式的選擇上,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綜合性實驗為輔,密切聯系青少年兒童的常見疾病,如齲齒、斜視、弱視、近視、佝僂病、貧血、肥胖等設計和開展人體解剖生理學實驗。

    1.3實驗指導手冊的編寫

    我們在完善實驗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基礎上,編寫了適合衛生教育學專業培養目標的人體解剖生理學實驗指導手冊。手冊由3個部分組成:大體解剖學部分、組織胚胎學部分、生理學部分。這3個部分包括若干實驗,每次實驗課會標明該次實驗的目的和要求、實驗內容、實驗器材、實驗報告(填圖或結論),以填寫的實驗報告作為評判學生實驗水平的依據。大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部分以填圖為主,對重要的組織和細胞結構,如線粒體等,要求學生能畫出來。實驗指導中包括人體的解剖方位、解剖面和人體主要結構系統的觀察方法,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各大系統的組成、主要器官的大體結構和微細結構的特點。生理學部分包括如下11個實驗:實驗1:刺激強度與骨骼肌收縮反應的關系;實驗2:神經干雙向動作電位引導;實驗3:神經干動作電位傳導速度測定;實驗4:單向動作電位與不應期觀察;實驗5:影響尿生成的因素;實驗6:人體動脈血壓測量;實驗7:人體心音聽診;實驗8:人體心電圖描記;實驗9:人體肺活量的測量;實驗10:ABO血型的測定;實驗11:人體視力和色覺的檢測。后6個實驗在活體上進行,前5個實驗則采用計算機模擬動物實驗,要求學生自行得出結論,并寫出分析報告。指導手冊中插圖明顯減少,而對實驗原理和過程的文字描述明顯細化。

    2合理配置教學硬件和軟件,充分發揮現代科技的優勢

    各實驗室均有多媒體講臺,不僅配有高清投影機、電腦、音響、無線麥克風等設備,還配有專業的DVD碟片、CAI課件、教學錄像、開放式教學系統,提供了閱覽網絡教學資源的設施條件,使得學生在電腦上進行自主學習更為方便高效[4]。

    2.1各實驗室的教具配備及優勢

    我們共提供了4個不同功能的實驗室用于人體解剖生理學實驗教學,即形態學綜合實驗室、人體解剖學陳列室、數碼顯微互動實驗室和功能學綜合實驗室。大體解剖結構和胚胎的觀察在形態學綜合實驗室和人體解剖學陳列室內展開,組織的觀察在數碼顯微互動實驗室內進行,生理學的實驗則在功能學綜合實驗室內完成。

    2.1.1形態學綜合實驗室的硬件配備及優勢

    該實驗室配有形態學教學模型140余件、形態學彩色圖譜和掛圖若干。其中,心臟傳導、尿液的生成、血液循環等電動模型給學生提供了極其豐富直觀的學習體驗。特別是配備了少年兒童不同年齡段的整體模型、主要系統的主要器官模型(如乳牙和恒牙、兒童耳和成人耳等)。該實驗室還配有實物高清觀測系統,可以將模型和標本立體展現在學生面前,明顯提高了形態學實驗教學的授課質量。

    2.1.2人體解剖學陳列室的標本配備及優勢

    人體解剖學陳列室現有各種標本300余件,內含整體標本、局部標本和斷層切片3種,以塑化標本為主,輔以少量的瓶裝標本。配有整體肌肉塑化人和整體內臟塑化人,主要顯示全身肌肉、血管、神經、腦的位置等,可以給學生以整體印象。特別是加強了成人和兒童標本的對比,如成對放置成人骨架和兒童骨架、成人肺和兒童肺等。陳列室內的標本種類多樣而且制作精細,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平臺。

    2.1.3數碼顯微互動實驗室的軟硬件組成、功能及作用

    數碼顯微互動實驗室把傳統的顯微形態教學和現代的網絡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完美結合起來,可實現60余名學生理論課和實驗課的一體化教學。配以專業的青少年兒童的組織切片(如學齡兒童呼吸道、消化道切片等)和數字切片庫,有助于學生理解青少年兒童獨特的組織學特點。

    2.1.4功能學綜合實驗室的軟硬件組成及優勢

    功能學綜合實驗室主要開展以功能代謝為基礎的人體實驗和虛擬數字化實驗。本實驗室包括有動態心電分析系統、動態血壓監測系統、血壓計、色盲色弱測試圖、視力表、肺活量測試儀等,可進行各種簡便易行的人體實驗。特別是配備了多套計算機模擬生理學實驗軟件,讓學生在虛擬實驗環境中生動地理解實驗原理和步驟,觀看正規的實驗操作演示,并通過與課件交互操作,真實、動態地完成生理學實驗。

    2.2各實驗室的全面綜合運用和開放實驗室

    將學生分成若干組,不同組別分別利用上述4個不同的實驗室同時開展針對同一個系統的人體解剖生理學實驗,然后再互相交換場地進行實驗,綜合分析實驗結果。我們實行實驗室開放制度,利用晚上、雙休日和節假日讓學生參觀標本、觀摩電化實驗或到實驗室查詢資料,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課外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3利用多種行之有效的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

    結合衛生保健教師工作對象為青少年的特點,開展多種形式和方法的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意識和能力。

    3.1標準值校驗法

    我們把3~18歲青少年兒童解剖生理學指標的各項標準根據不同的年齡段制訂成表,這些標準值包括身高、體重、頭圍、胸圍、心率、肺活量、體質指數等。將這些表貼于各實驗室的墻面,或做成小冊子讓學生隨身攜帶,便于其隨時隨地對照、判斷和分析我們所觀察及實驗的對象的各項指標是否正常。

    3.2對比法

    通過系統比較青少年兒童和成年人的差異來促進學生掌握青少年兒童在解剖生理學上的特點,并教會學生正確觀察和測量青少年兒童生命體征的方法。例如,通過比較青少年兒童與成人心率的快慢來掌握正確測量脈搏的方法。少年兒童的脈搏很容易受體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不穩定,如哭鬧、進餐、發熱、運動等都會影響脈搏的快慢。因此,測量脈搏應在青少年兒童安靜時進行。再如,通過觀察比較青少年兒童與成人的呼吸方式,可以迅速掌握青少年兒童的呼吸頻率和呼吸方式的特點,即越小的兒童呼吸越快,并以腹式呼吸為主。又如,要求學生在喉鏡下觀察比較成人和兒童腭扁桃體的特點,理解4~10歲年齡階段的兒童易患急性扁桃體炎的原因。還可觀察對比青少年兒童和成人鼻中隔易出血區的鏡下結構、咽鼓管的解剖學特點;觀察對比青少年兒童手骨和成人手骨的X線片,了解骨齡的概念等。對比法是最常見的人體解剖生理學的實驗教學方法之一。

    3.3疾病知識結合法

    在實驗教學中適當地穿插引用一些臨床知識,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例如,用真正發生齲齒的乳牙來展示兒童因牙釉質薄、牙本質較松脆,易生齲齒的現象,并通過介紹有關齲齒的臨床癥狀和治療來理解牙體的解剖形態特點;穿插治療近視眼、青光眼的眼科臨床治療知識來幫助學生掌握眼球壁及其內容物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利用脫鈣骨來介紹青少年兒童的骨骼有機成分多的特點,讓學生體會什么是青少年兒童特有的青枝骨折;通過介紹包皮過長和包皮環切來加深學生對包皮和包皮系帶的理解等。

    3.4活體教學法

    衛生教育學專業的學生在未來工作中要接觸的對象是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的青少年兒童,在實際工作中要經常對學生本人進行某些活體測量。因此,對活體的表面觀察和觸摸就顯得非常重要。人體解剖生理學的實驗教學要將活體作為重點,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結合活體,凡在活體上能看到的必須要求學生在活體上找到,凡是青少年兒童明顯的特征性表面解剖標志也必須要求學生會在活體上辨認,這樣有利于學生動手能力和活學活用能力的培養。通過有效運用“望、摸、量、畫”等方法,要求學生不僅能畫出和找出體表標志和投影線,而且對重要的人體表面解剖標志能做出描述。通過相互觸摸重要的體表標志和穿戴內臟繪圖背心等方法,形象地開展人體解剖學的實驗教學[5]。

    3.5現場教學法

    我們盡可能地安排了課間、課后和暑期等時間讓學生到醫院進行臨床見習、觀摩手術,使學生建立感性認識。如安排學生去醫院觀摩白內障摘除術,使學生對晶狀體的色澤、形態、軟硬度、位置和作用等建立起從視覺到觸覺的感性認識,也采用了幼兒園和小學實地測量和觀察的辦法,如現場測量各種年齡段兒童的體重、皮褶厚度來判斷年齡和肥胖狀態的關系等。

    4建立科學合理的實驗考核制度

    將人體解剖生理學實驗成績計入該門課的總分,這種全面的考核方式既加強了學生對實驗和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鞏固,又考查了學生完成實際工作的綜合實驗能力,較之以往采用的單純理論考核成績計分法更加全面、客觀與公正,得到了廣大學生的認可[6]。具體來講,理論分占總成績的60%,實驗分占總成績的40%。實驗分中實驗報告占40%,操作技能、出勤、學習態度等占30%,實驗課的期末考核占30%。實驗課的期末考核包括標本的指認、實物的填涂、結構的繪畫和相關實驗理論的口試等形式。

    5結語

    第2篇:運動解剖學實驗報告范文

    【摘要】如何發揮好解剖學的實驗教學作用?讓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的解剖學知識,把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筆者在實踐教學中,體會如下:重視學生的心理狀態,幫助學生克服心理不適;認真做好實驗課前的準備工作,使實驗內容更豐富、更直觀;調整教學的課時分布,加大實驗課時的比例;采取“互動實驗教學”方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改進考核方式,客觀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解剖學;實驗教學

    解剖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是臨床醫學及其它醫學專業的鋪路石。而解剖的實驗教學是解剖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解剖學的教學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如何發揮好解剖學的實驗教學作用?讓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的解剖學知識,把理論同實踐聯系起來,筆者在實踐教學中,體會報告如下。

    1 重視學生的心理狀態,幫助學生克服心理不適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中專學校,學生的年齡大多在16、17歲,以前從末接觸過尸體,而解剖實驗課的實驗材料是人體標本,有些學生聽說要上實驗課,課前就開始議論,甚至有的女生找到任課教師,要求不上實驗課。面對這些學生,任教老師該如何處理?怎樣才能轉變這些學生的心理?變學生“要我上”為“我要上”。首先,教師要有耐心,不要高高在上,大聲訓斥這些學生,相反,要和這些學生縮短距離,要讓這些學生愿意和你談話,在談話中,打開學生的心結,幫助他們克服恐懼、緊張、怕臟、怕氣味的心理,端正學習態度,正確對待解剖學的實驗課。其次,在實驗課上,要經常鼓勵這些學生,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放下思想包袱,開動機器,真正感受到知識的力量。

    2 認真做好實驗課前的準備工作,使實驗內容更豐富、更直觀

    解剖學的實驗目的是讓學生熟練掌握器官的位置,形態、結構、毗鄰、血供及神經支配等。傳統的實驗教學手段有:掛圖、模型、標本、及錄像。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課件也應用于解剖的教學中。為提高實驗效果,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利用掛圖、模型、標本、錄像及多媒體課件對學生進行講解,針對學生普遍反映解剖學內容多,難學、難記這一現象,幫助學生理解及記憶。其次,教師要預先布置實驗內容,要求學生提前預習,讓學生對實驗內容做到心中有數,上實驗課時不手忙腳亂。教師課前準備是否充分,實驗內容設計是否合理,教材理解是否透徹,都直接影響學生的實驗效果。為此,教師還應備好課,準備好與實驗內容相關的掛圖,錄像、陳列標本及尸體,使實驗內容更豐富,更直觀的展示給學生,加深學生印象,強化學生的記憶,實驗效果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3 調整教學的課時分布,加大實驗課時的比例

    解剖學的教學活動分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總學時為108學時(我校采用的教材是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供中等衛生職業教育各專業用),其中理論課時為68學時,實驗課時為40學時。我校學生由于長期學習基礎課程,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都停留在中學階段,他們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死摳教材上,死記硬背,缺乏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在實踐的教學中,時常會看到這樣的學生,理論內容背得滾瓜爛熟,可是在標本和尸體面前卻束手無措,知識和能力分離。隨著教學模式的轉變,素質教育的實施,我們調整教學的課時分布,加大實驗課時的比例。如運動系統,四大基本組織等,我們把理論教學放在實驗室,學生面對標本及切片,教師進行講解及演示。在下一次的實驗課,把教師主講復習的實驗理論內容,改為學生來完成,要求學生不看教材和筆記,教師進行點評,指出學生在發言中的優點及不足。把教師操作的實驗內容,改為學生來完成,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會重現理論知識,進一步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利用課余時間開發解剖實驗室,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針對性的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4 采取“互動實驗教學” 方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要充分發揮教師“教”的作用,但“教”必須服務于“學”,才能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落到實處。傳統的解剖實驗教學中,以教師的演示及講授為主,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只能使學生養成機械記憶的習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我們采取了“互動實驗教學” 方式。首先,教師提出實驗課的內容,學生分組進行預習,由學生確定觀察的內容,在實驗課上學生分組講述標本,小組間相互討論及交流,教師進行指導及點評,檢查、總結、查疏補漏,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及實踐動手能力,大大提高了實驗效果。

    5 改進考核方式,客觀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

    第3篇:運動解剖學實驗報告范文

    《組織學與胚胎學》是研究正常人體的微細結構及其相關功能以及個體發生、發育規律的科學,是基礎醫學中重要的學科之一,與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以及臨床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1]。其中包含了結構與功能、靜態與動態、局部與整體、共性與個性等各個層面,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在組織學與胚胎學的教學過程中,適當運用一些哲學思維,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運用聯系的思想

    世界萬物都處于普遍聯系之中,要求我們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1.1理論聯系實踐

    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包括理論課和實驗課兩部分理論課是對系統而抽象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實驗課則是通過具體的實踐,對理論內容進行更好的理解和記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參透理論。以組織學實驗課為例,組織學實驗課要求學生觀察組織學切片并獨立完成實驗報告,具體安排包括以下三個步驟:1)觀看幻燈片:教師以幻燈片的形式引導學生回顧理論課講授的相關知識點,加深印象。2)觀察組織切片:教師利用顯微數碼互動實驗系統進行示教,講解示教切片的光鏡下結構及其觀察重點和難點,并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以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觀察切片的效率。3)繪圖并完成實驗報告:教師引導學生描述鏡下組織結構特點并根據其主要特點進行繪圖并完成實驗報告,從而真正實現從知識的輸入到輸出,把課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

    1.2結構聯系功能

    形態結構與功能代謝相適應,有結構就有相對應的功能,功能的實現也必定有相應的結構基礎。因此,在觀察細胞或組織的形態結構時我們也應聯想到它們的功能。例如粗面內質網、游離核糖體和高爾基復合體是參與蛋白質合成和加工的重要的細胞器,如果某種細胞的胞質中粗面內質網和游離核糖體含量豐富,高爾基復合體發達,那么其合成蛋白質的功能一定旺盛;而粗面內質網、游離核糖體在HE染色下呈嗜堿性,我們也可藉此推斷,若胞質呈嗜堿性,胞質中往往含有豐富的粗面內質網和游離核糖體,結構聯系其功能,那么該細胞也應當具有較為旺盛的合成蛋白質的功能[2]。將結構與功能聯系在一起,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1.3部分聯系整體

    整體與部分是辯證統一的,沒有部分就無所謂整體。沒有整體也無所謂部分。人體作為一個高度進化的生物體,是由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共同構成的一個有機的整體[3]。而我們觀察的組織切片往往是取自于整體的一小部分,用這一小部分來代表整個器官的組織結構,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應重視人體的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全面地看問題。

    1.4基礎聯系基礎

    組織學與胚胎學和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基礎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解剖學的肉眼宏觀結構是組織學的鏡下微觀結構的基礎;組織學的形態結構與生理學的功能代謝互為因果;組織學的正常結構又是病理學異常結構的對照。因此,在組織學與胚胎學的教學過程中,應適當聯系擴展一些相關基礎學科的內容[4]。如在講授“胃的組織學結構”時,可以先簡單回顧一下胃的肉眼結構,再來學習光電鏡下的胃的組織學結構,再由其結構引入其功能,并可延伸至胃黏膜可能會出現哪些改變,通過宏觀和微觀的對照、形態和功能的聯系、正常和異常的比較,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組織學與胚胎學,使知識融會貫通。

    1.5基礎聯系臨床

    組織學與胚胎學與臨床學科相互滲透,在教學過程中聯系注意基礎與臨床的聯系,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拓寬知識視野,完成基礎知識的臨床遷移。例如講解“濾過屏障的結構”時,可以先從腎小球腎炎的臨床表現"蛋白尿"、"血尿"引入課題,提出問題“為什么腎小球腎炎會出現蛋白尿、血尿的臨床表現”,最終通過講述濾過屏障的結構與功能來解答這一問題。

    2運動與靜止

    事物具有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狀態,一切事物每時每刻都在運動,但在其還未發生質變時,事物是相對靜止的。例如結締組織中,纖維細胞和成纖維細胞是處于不同功能狀態的同一種細胞,相對靜止的細胞稱纖維細胞,功能活躍的細胞稱為成纖維細胞,在組織損傷后的修復過程中,纖維細胞化為功能活躍的成纖維細胞.合成纖維和基質成分.因此,在組織學與胚胎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避免形而上學[5]。

    3發展與變化

    一切事物都處于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人的進化、生長發育也是如此。例如胚期的發育(即從受精開始至第八周末),在這一時期,主要經歷受精、卵裂、胚泡形成與植入、三胚層的形成與分化、圓柱形胚體的形成、胎膜與胎盤的形成等過程,發育、分化及形態都會發生極大的變化。另外,同一事物在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的變化,例如月經周期,在激素的作用下,子宮內膜的厚度、螺旋動脈以及腺體的形態在月經的三個時期(月經期、增生期、分泌期)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6]。所以,在組織學與胚胎學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用發展和變化的觀點看問題。

    4歸納與總結

    組織學與胚胎學內容繁雜,不太容易理解和記憶,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歸納與總結的方式,將一些相對零散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或加工,使其簡單化、系統化,以幫助記憶。例如在講授“肌組織”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按照教材對肌組織的分類,對三種肌組織的光電鏡結構分別進行講述,之后再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出三種肌組織有哪些異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組織學與胚胎學的教學過程中蘊含了許多哲學思想,在傳授給學生組織學與胚胎學知識的同時,運用哲學思維理清學生的學習思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理清學習思路,更全面、深刻的認識人體,真正意義上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柴繼俠.提高組織學與胚胎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1):6-9.

    [2]楊茂有,李一帆,劉宏巖.醫學基礎課程教材研究與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12):957-958.

    [3]張海燕,姚宏波,劉丹陽.對組織學與胚胎學實習教學的改革探索[J].齊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7,28(10):1228-1229.

    [4]楊建輝.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模式的探討與思考[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1,24(2):142-143.

    [5]李聰明,謝鴻昆.論近代自然哲學的生產[J].中州大學學報,2006,23(4):81-83.

    第4篇:運動解剖學實驗報告范文

    1.1教學內容抽象、課時不足

    作為人體生理學的一個從屬學科,運動生理學的宗旨是揭示在運動刺激作用下,人體結構和機能所產生的應答反應和適應性變化,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學內容往往安排的非常多,學生要學的理論性知識也很多,而學校安排的課時卻往往不夠。面對抽象、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學生必然會很快失去學習興趣和動力。此外,目前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也存在缺陷,不少學生在學習運動生理學之前,并沒有掌握好運動解剖學知識,這大大增加了他們學習運動生理學的難度。不少學生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上,遇到理論課就無精打采,課堂效率低下是在所難免的。更有甚者,有的學生平時并不花時間學習,直到考前才死記硬背以期通過考試。

    1.2理論與運動實踐脫節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運動生理學不僅與多個學科存在交叉,而且極重實踐性。無論是對競技訓練,還是對人民群眾的健身活動,它都具備很強的指導作用。但遺憾的是,傳統的生理教學課中往往不重視體育實踐,錯誤地把運動生理學看作人體生理學對待。這無疑會導致運動和實踐的嚴重脫離。

    1.3忽視實驗教學

    作為一門實驗科學,運動生理學中強調的許多生理規律都必須在實驗的基礎上才能有深刻認識。而不少學校偏偏不愿意將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運動生理學這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中,它們不開設或者很少開設運動生理學的實驗課,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等實踐能力的意識十分淡薄。因此,可以說《運動生理學》實驗教學有以下不足:實驗教學內容繁多、課時不足、教學方式單一、評價不合理還有實驗教學資源不足等等。

    2《運動生理學》實驗教學的改革探討

    2.1優化實驗教學隊伍

    優化構建實驗教學隊伍主要包括,首先從年齡、知識結構、學歷層次和職稱等多個層面對實驗教師進行合理配置;其次明確職責,實驗教師應該能勝任實驗教學和科研雙重工作,因此他們既要掌握運動生理學相關理論知識,而且還要熟悉相關學科的儀器設備組織,具備良好的動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再次參觀學習、短期培訓,《運動生理學》知識在不斷更新,因此,教師要不斷補充新的研究資料,注重與實踐相結合,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要經常查閱相關的期刊雜志,將本學科的最新動態介紹給學生;學習培養的目的是提高實驗人員整體業務水平,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為教師提供機會,到儀器設備完善的重點體育院校或科研機構的實驗室進行學習;最后,要適當提高實驗教師的待遇。

    2.2調整實驗教學內容

    具體來講,即需要增加實驗教學內容,減少理論授課課時數,合理分配授課課時。這是符合當今體育教學改革大趨勢的。那么如果做到合理呢?因為目前不少學科之間存在內容重復的現象,比如《運動生理學》與《運動解剖學》、《體育保健學》、《運動生物化學》和《運動訓練學》等課程之前都多多少少有重復的地方,針對這種情況,可以找出每個學科的重點和難點,將那些重復的內容在一門學科中進行講授即可。這樣就能有效減少理論課的課時,騰出更多的時間給實驗課。這種辦法,不但不會影響教學效果,反而會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在運動生理學實驗中,由于大部分為驗證性實驗,所以應該適當增開兩種實驗方式: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前者是指教師僅提出實驗課題,后面推導理論、確定實驗方法、選擇實驗設備、擬定實驗程序和注意事項、撰寫式樣報告等工作,都由學生自行完成,這種實驗方式能提高學生的實驗素質和綜合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后者,如可以利用心肺功能測試儀獲得呼吸過程中的各種數據:呼吸頻率、心率、吸入O2和呼出的CO2含量等等,學生利用這些數據可以比較出運動員與普通人的心肺機能差異。

    2.3改進實驗教學模式

    傳統的實驗課教學模式十分落后:先由教師講解實驗目的、原理、操作方法,再由學生根據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既定的方法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完全是消極被動的;學生往往在完成本次實驗后,并不明白實驗的意義和作用。現在我們利用先進的教學儀器,注入新的教學模式,實行開放式的實驗教學。讓學生利用先進的儀器設備及相應的分析軟件,幾人根據愛好組成一個小組,隨著理論課進度,自主挑選實驗來做。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參加實踐的機會,也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2.4完善實驗教學評定

    以往的學生實驗成績評分方法是實驗報告占主要部分,因此很多學生為了得高分,只重視報告的書寫,對實驗本身并不重視,實驗教學評定考核改革勢在必行。過去的實驗教學評定模式是單一的結果測評,應該向以過程測評為主、結果測評為輔的模式轉變。評定對象要包括平時考查、筆試、現場操作、實際實驗設計和操作等各個環節。應該綜合考核學生的實驗能力,提升實驗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例。

    3結語

    第5篇:運動解剖學實驗報告范文

    國外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非常重視。美國的醫學教育培養目標是專業技術性教育,非常重視教學方式和教材的選擇,同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安排、豐富的教學資源、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考評機制。英國醫學教育強調重視培養創造精神和實踐技能,注重醫學人才的思想品質、醫學科學知識和實踐技能三大核心任務的完成。而法國的醫學教育則通過早期接觸臨床,強化人文教育,調整課程內容和嚴格實施優勝劣汰等做法培養醫學人才。

    高職高專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的醫學教育經驗,對原有辦學理念和發展路徑進行反思和改革,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重視能力培養,適應科學發展觀的指導要求,真正實現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目的。

    教學模式的改革高職高專應該重視學生操作技能的訓練,實踐教學比重應達到總學時的一半以上,將課程見習和畢業實習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充分考慮學生的培養定位,加強實訓實習基地的建設,實習臨床科室的安排應該兼顧中西醫,尤其是對于具有鮮明中醫特色、能發揮中醫優勢的可在基層推廣應用的中醫適宜技術應注意適當加強。因為高職高專教育學制短,在教學中應重視啟發式教育,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注意誘導、督促學生畢業后的繼續教育。為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靈活性和開放性,增強學生參與競爭的能力,應按照生源特點,系統設計人才培養過程,可嘗試與行業或企業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專業與行業或企業崗位對接,推行“雙證書”制度,積極開展保健按摩師、足療師、刮痧師、營養師等培訓,將行業服務規范引入教學內容,實現專業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試行多學期、分段式的教學組織形式。

    課程設置體系的改革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體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現行的高職高專中醫骨傷專業的課程設置除去英語、計算機、體育、思想政治等公共課程外,中醫與西醫的課程設置比重幾乎各占一半,各臨床課程安排較為全面均衡。為加強運動醫學方向學生的運動醫學專業能力培養,應在原有的課程體系中增加或整合一些課程。如增加《運動解剖學》、《運動創傷學》、《運動營養學》、《運動訓練學概論》,將具有鮮明中醫特色的《中醫養生保健學》和《中醫康復學》合為一門,在講授《針灸推拿學》時納入《社區中醫適宜技術》。考慮到學制短、課時不足的實際情況,可靈活采用增設選修課、興趣小組、專題講座、學生自學等形式,也可補充部分相關課程放到學生畢業后的繼續教育培訓中。

    第6篇:運動解剖學實驗報告范文

    我校臨床醫學專業辦學歷史悠久,自1958年建校以來,較長一段的歷史時期內一直是學校的唯一專業,1987年根據學校發展的需要,成立了醫學系,2007年11月,更名為醫學一系,2013年4月,學校進行機構調整,醫學一系更名為臨床醫學院,設臨床醫學專業。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及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臨床醫學院在原有的辦學宗旨上,堅持密切聯系社會需求、密切聯系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思路,不斷加強內涵建設,提升育人理念,教學質量逐步提高。臨床醫學專業為安徽省級特色專業,其培養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和醫療預防的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單位、醫學科研等部門從事醫療及預防、醫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有較高政治、文化和生理、心理素質醫學高級專門人才。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主要包括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在進行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我系注重加強實驗室建設,強調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在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學生在幾個實驗中心完成,主要有機能中心(包括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藥理學科)、形態中心(包括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和病理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中心、病原與免疫中心以及細胞生物與遺傳5個中心。其中機能實驗學課程繼承并發展了生理學、藥理學和病理生理學實驗課程的核心內容,并強調學科之間的承上啟下與交叉融合,要求學生在學習中理論聯系實際,大膽實踐操作和積極思考,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臨床技能操作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臨床醫學專業機能實驗學共有90學時,涵蓋了“三理”的主要實驗內容;從機能實驗學概述與常用儀器的使用介紹、機能實驗學基本技能訓練與操作、常用觀察指標與實驗數據的采集與評價、分析與統計;到機能綜合與探索性實驗以及虛擬實驗室的開放。全面訓練臨床專業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到實驗研究的選題、課題與論文的撰寫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以此拓展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2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營造創新氛圍

    基礎醫學教育階段對醫學生的培養至關重要,其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為學生繼續從事醫療、科研或衛生等工作奠定基礎,因而是整個醫學教育的基石。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明確提出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即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旨在培養醫學生嚴謹求實的學習態度、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善于操作的實踐能力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國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基本上還是依附于傳統的理論教學,以幫助學生加強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為主要目標。為了適應現代臨床醫學專業培養目標與新世紀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在總結十多年機能實驗改革的經驗,充分利用我校的資源條件,結合我校臨床專業畢業技能考試要求,同時吸收其他院校機能實驗學教學的精華,對我校臨床專業機能實驗學教學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強調突出其專業特色,使學生所學的機能實驗知識既實用又具有系統性。具體是將原有內容分為幾大模塊,不同模塊采用不同教學方法。

    ①機能實驗學概述與與常用儀器的使用介紹、實驗報告寫作;機能實驗學基本技能訓練與操作、常用觀察指標與實驗數據的采集與評價、分析與統計。此部分實驗占實驗總數的5%。采用常規板書或PPT配以示教講解,目的培養學生規范的基本操作動作與系統的實驗數據處理。

    ②驗證性實驗如藥物在動物體內藥代動力學參數(t1/2等)與LD50的測定,神經干動作電位的測定等。此部分實驗占實驗總數的40%。采用講解與多媒體錄像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掌握相關實驗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在驗證已知醫學理論的同時,探索可能的未知規律。

    ③綜合性實驗如心血管活動的調節與藥物對動物血壓的影響、尿生成影響因素與利尿藥的作用等,此部分實驗占實驗總數的40%。要求教師在綜合醫學基礎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同時建立了一種開放式、交互式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學生主動參與的“以探究為基礎的學習”(researchbasedlearning,RBL)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和實驗技能的整合性實驗,學生可以從多學科、多層次、多角度檢測復雜的生命現象,并逐步引向深入。強調實驗現象的綜合觀察與思考,建立整體的概念。由于綜合性實驗強調跨學科的交叉融合,學生可以通過此類實驗掌握相關學科的知識,其綜合分析的能力得到培養。

    ④探索設計性實驗以及虛擬實驗室的開放,如大鼠高鉀血癥模型的復制及設計與解救方案、肝性腦病與及種類型的缺氧、人體動脈血壓測定及運動對血壓的影響等,此部分實驗占實驗總數的15%。教師除一般指導外,充分利用機能實驗中心網絡資源的優勢,采用RBL與PBL(problembasedlearning)與網絡資源相結合,形成網絡式RBL(Web-researchbasedlearning,簡稱WRBL)與網絡式PBL(Web-basedproblembasedlearning,簡稱WPBL),將經典的RBL、PBL與網絡技術有機結合而創造性地實施的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其主要特點是構建體現RBL、PBL理念的網絡平臺,使教與學活動中各要素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互動與評估。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呈現給學生真實的問題“情境”,組織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開展小組討論、師生互動等教學活動,實現“學生為主”的教學要求。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運用已經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自己設計實驗,搜集整理分析實驗數據,寫出實驗報告,適應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的要求。同時訓練臨床專業學生的實驗研究的選題、課題與論文的撰寫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以此拓展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時我們提倡教師開放研究室、實驗室,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實現多元化實驗教學方式。

    3科研、臨床實踐、臨床技能考核與實驗相結合加強實驗教學改革

    多年來,機能實驗教學一般均是依據教學大綱與課時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實驗講義“照方抓藥”。這種相對封閉的模式壓抑了學生主動性尤其是創造性的發揮。做實驗時,每教學班內容與實驗方法完全一致,學生興趣不高,而實驗免不了出現抄襲數據或湊結果的現象。為了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動手能力,我們嘗試性將部分興趣高的臨床專業學生組成科技興趣小組,將科研與實驗相結合。幾年來,我校學生參加國家自然基金與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橫向科研課題多項等;通過主動地參加科研活動,同學們撩開了科研的神秘面紗,熟悉了科研活動實施的全過程,從而減少對科研活動的畏懼情緒,增進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在后期臨床實踐教學中,臨床專業學生積極與臨床學院教師承擔的臨床課題;以專業成長為依托的技能發展型實踐教育實踐活動。同時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實驗課題,完成科研小論文。這樣既克服了一些低水平的重復性實驗,又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和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并且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從一般性實驗過渡到研究性、探索性與自主設計性實驗。

    4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久久怡红院亚欧成人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色老头成人免费视频天天综合 |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5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大全|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成人午夜性影院视频| 亚洲女成人图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 国产成人yy精品1024在线| 青青草成人在线|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影音先锋成人资源|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鲁大师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 午夜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成人| 成人免费福利电影|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户外勾搭野战|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观看|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 欧美成人第一页| 久久怡红院亚欧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不卡|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电影| 久久怡红院亚欧成人影院|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