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物理機械振動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微課;大學物理;嵌入式教學;選題
微課是指時間在十分鐘左右以內,內容短小且高效集中的講述或解決教學難點或重點的短課程。微課具有內容精、時間短、移動性、便于傳播和成本低等特征,即可以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也可以作為輔助教學資源。
大學物理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基礎學科,是理工科學生進入大學后的必修科目。傳統大學物理課堂教學主要依賴教師的板書講解和分析,或者結合多媒體教學模式,但由于物理學理論本身的抽象性和復雜性,使得較大篇幅的講解很難吸引學生長時間的注意力。而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終端的快速發展和應用普及化,新的微課教學模式因其便宜且簡短的特性正受到教學理論研究者、教師和學生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本文主要針對大學物理教學本身的特點,并將微課視作課堂教學前后的重要支撐和輔助力量,對微課的選題及可行性進行深入而細致的分析。
1 大學物理教學分析
大學物理的主要內容包括了力學、熱學、靜電場、穩恒磁場、電磁場理論和近代物理基礎,所涉及的概念、模型、定律、數學、思想、科學史都相當龐雜,也都無法一一在課堂教學中全部呈現,但它們對初學者理解和把握大學物理的內在規律和科學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大學物理課堂教學有其使命和條理性,但很少對某個知識點的歷史背景和相關物理學家做出充分的解說;某些知識點的近現展在教材中一般只被略微提及,但并不被初學者所注意;大學物理經常用到的數學技巧如微元法帶有一定的技巧性,而大學物理教材常將之歸于數學,而并不考慮數學思想和方法如何在大學物理中的應用。
2 大學物理微課選題及分析
憑借微課教學,大學物理教學的以上缺憾可以一定程度上得到彌補。
2.1 大學物理中比較富于思想性的知識點
大學物理作為一門基礎理論課,其概念和定理、定律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對于初學者而言,在理解和應用上都有很大難度,而概念、定律在物理教學中起到基礎性的作用。例如牛頓力學中的絕對時空觀念,既作為牛頓力學的邏輯前提,又為日后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做鋪墊;又如麥克斯韋提出位移電流概念對電磁對稱性的考慮和分析,也可以在此引申到磁單子假說。
2.2 大學物理中典型題的分析及求解過程
在學學物理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便是習題練習,教師可以在每一章選取幾道典型的例題、習題做細致的分析和講解,以期學生可以以此類推觸類旁通。
2.3 大學物理知識點的系統化梳理
在大學物理中結束每一章的學習時,教師有必要將本章知識整理有脈絡的知識系統,有助于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框架。
2.4 大學物理相關知識點的前沿發展
由于教學的課時所限,相關物理知識的大量前沿發展并不能都在課堂教學中展開,但其對培養學生對物理的重視和興趣極其重要。如陀螺在定位導航中的應用、物質的磁性和超導體的磁現象、納米材料的超疏水性等等。
2.5 工業或生活中現象分析與探討
工業以及生活中有大量有趣的物理現象,這些現象對學生領會物理學相關知識和原理很有幫助。如演示二維駐波的克拉尼圖案,如墻上兩個掛鐘的鎖頻現象等等,可以借助這些現象對大學物理中的理想模型及相關方法進行深化和啟發。
2.6 相關物理學家和物理學史的介紹
由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局限,并沒有充裕的時間對物理學家生平和物理學相關領域的歷史發展做比較充分的講解,而重要物理學家的人和事本身又對物理學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物理學史主要側重于對于同一個問題不同物理學家的探索和研究,而對物理學家的介紹則側重于其人生的履歷和大事件,這些故事性的內容可以激發學生對大學物理的感性認知。
2.7 大學物理中相關的數學知識和技巧
大學物理的學習和解題過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數學知識和技巧,但是大學物理中的數學又和純粹的數學有所區別,更側重于技巧和應用。如機械振動一章的旋轉矢量法、剛體定軸轉動中進動和章動的方向等等。
3 大學物理微課實踐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3.1 微課教學應處于輔助課堂教學的地位
大學物理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連貫性,決定了微課視頻選題和互動上的局限性,也決定了并非所有大學物理知識都適合處理為微課模式。微課教學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回歸課堂,更好的領會和理解物理的認知模式和思想方法。
3.2 微課視頻中的講解應輕松活潑且點到為止
微課中的講解應不同于課堂講解,因為學生進入“微課堂”本身是自由的,并不能被嚴格約束在其中,所以如何使學生感興趣便顯得非常重要。語言上的活潑是為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而點到為止是為了啟發更進一步的思考。
4 總結
綜上可見,微課可以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發揮更多的支撐或輔助功效。大學物理微課可以激發學生學學物理的興趣和熱情,也可以加強課堂教學中對教學重點難點的理解。通過適當的微課選題,將大大改善大學物理的教學效果,為理工科學生學習后續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
【⒖嘉南住
[1]唐艷妮,徐軍,羅積軍,等.微課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物理與工程,2014(7).
【關鍵詞】教學質量 成果為本 課堂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48-02
作為一所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三本院校,大學物理是學生們的必修基礎課,其研究思想和方法在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和專業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三本院校的學生由于其群體特征,普遍覺得大學物理是一門比較難學的課程,學生基礎又差,掌握物理知識較為困難,這就產生了矛盾勢必影響大學物理教學的效果,因此,不斷提高三本院校大學物理教學質量是適應時展,造就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一、影響大學物理教學質量的因素
結合幾年來的教學體會及對整個學校的調查,認為影響大學物理教學質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群體自身的弱點
三本院校學生很多家庭經濟條件較好并且又多是獨生子女,這種優越的條件使他們從小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他們學習的內部動機因素的激勵作用很小,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紀律松散,自我約束能力差,在中學他們是在家長和老師的監督下被動的學習,沒有養成很好的自制力。進入大學后面對全新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就更不可能進行艱苦的學習。因此他們上課基本不聽,課后基本不問,作業基本不做,要做基本照抄。也就領會不到大學物理的精髓,所以不能轉化學習方式,對大學物理的知識理解還只停留在中學時代,不能運用高等數學知識來解決物理問題。
(二)教師群體自身的弱點
作為三本院校的教師,由于三本院校自身的特點,大多被引進學校以后,沒有受到系統有效的課程培訓,只能參考網絡資料或者借鑒其他老師的方法。大多都是在簡單的沿用一本二本的傳統教學方法,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整體情況,所以上課講的內容對于基礎差的三本生來說存在著聽不懂的現在。教師所使用的教材沒有針對性,與之有關聯的課程老師之間缺乏交流。大多三本院校為了降低成本,老師的工作量比較大,大部分時間都在課堂上,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思考設計改善課堂教學質量。
二、提高大學物理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根據成果為本制定教學目標
在通識教育的大環境下“成果為本”教學已經成為一個國際性的趨勢,學習成果就是學生在完成了學習之后達到的成果,應該包括:知識,能力,素質。這就需要我們實現兩個方面的轉變:一是從“內容為本”到“成果為本”的轉變,我們傳統的教學內容計劃比較看重知識,以成果為本教學的話,根據學習成果為本計劃就要包括知識,能力,素質,除了使學生具有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念和意識。二是要從教師角度向學生角度轉變,也就是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與學生形成共識。因為學生的群體特征,普遍基礎差,起點低,所以制定目標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太高,制定教學目標時還應注意語言的應用,不要用空洞的詞,要多用淺顯具體的詞匯。比如我們在寫教案時,要達到的學習成果,往往都用“理解……,掌握……”這些就是空洞的。因為不同的人對理解的解釋是不同的,教師對學生達到的較高層次的理解的渴望,往往會被學生解釋為較低層次的理解。在講高斯定理時我們就可以把理解掌握高斯定理寫成能夠獨立分析并作出……習題。我們上課雖然都會給學生明確每章的教學目標,但由于學生的特點,他們往往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很少有記筆記。根據實際情況我們可以把教案改成學案,上課之前發給大家,并要求保存,定期檢查,期末進行總結。以督促學生學習,提高教學和學習質量。
(二)教和學的活動要與評核方式建構性配合
培養高層次學習成果的教學方法具有這樣的特點:涉及真實的問題,要求學生主動學習。包括:思考、協同工作、活動為本、延續學習至課堂以外。比如我們可以活動教學、個案研究、問題為本的學習體驗式學習、數值模擬、實驗、同伴輔導、自我指導的學習、網絡討論等。適合評核高層次的學習成果的方法的特點有:評核對知識的實用,而不是知識的記憶;解決真實的或接近真實的問題;開放式的,比如開卷考試;寫報告和反思日志等。不同的學習成果需要用不同的評核方法。我們大學物理的考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每章結束就隨堂測試,寫學習計劃及學習心得等最后按一定比例計入期末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