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商業綜合體平面設計范文

    商業綜合體平面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商業綜合體平面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商業綜合體平面設計

    第1篇:商業綜合體平面設計范文

    關鍵詞:城市綜合體;規劃設計;單體設計

    中圖分類號: F11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所謂的建筑綜合體主要是指在某一位置上,具有單個或者多個功能的建筑組成的一組建筑。與一般意義上的城市建筑群體不同,城市綜合體具有完整的城市街區特質,是建筑群體向城市空間巨型化、城市價值復合化等的發展結果。隨著城市綜合體在商業、居住等方面的優勢,現在已經成為城市建筑的一種重要形態。

    1.項目簡介

    本案位于珠海拱北夏灣港昌路,現狀為百安居經營中,西臨城市主干道路港昌路(廣-珠輕軌干線),北臨港一路,東側為待改造工業廠房,項目地點是珠江是城市交通中心,地理位置非常優越,項目定位為大型多功能的城市綜合體。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為22456.79平方米,東西長約190m,南北寬約140m,用地形狀為基本規則的提醒,地塊地勢比較平坦,項目規劃建筑面積約13.6萬平方米。

    2.城市綜合體的規劃設計

    2.1整體規劃設計方面

    2.1.1居住及商業建筑規劃

    在城市綜合體的整體規劃當中,應該首先考慮到城市綜合體的居住功能,也就是說要解決在這其中工作、學習、生活的人的居住的問題。這是因為從建筑學的角度講,城市綜合體要想真正發揮其在居住、商業等方面的優勢,其人流密度必須達到足夠的程度。為了滿足這一點,在整體規劃的過程可以增加項目居住功能建筑的比例,以增加城市綜合體當中人流密度。商業功能的規模確定,在這一方面的規劃設計當中,應該在那好零售業飽和理論進行,也就是說只有在零售飽和度大于平均值的前提下,才能達到集中商業的目的。珠海市中航富元廣場在規劃設計中,將商業建筑分為三類,也就是核心商圈、次級商圈和邊緣商圈,在設計的時候可以按照這一過程進行。

    2.1.2城市綜合體的限高和間距

    城市綜合體建筑的高度是有一定限制的,在規劃設計的時候必須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及周邊建筑有效的融合起來,使綜合體的建筑不影響到其它建筑的空間利益。在這一方面上,需要市政規劃部門根據建設目的及要求確定。比如說在南京金融城項目建設當中,在立項階段規定的建筑容積率不超過3,高層建筑塔樓高度不超過150米,建筑密度不超過30%,后來隨著南京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限高的規定已經與周圍項目不協調,后來南京市市政辦公會將該項目的限高提高到了200m,本項目給定的設計限高也為200m。在建筑間距上,按照國家規定(設計規范)以冬至日照時間不低于1小時(房子最底層窗戶)為標準。間距是用建筑物室外坪至房屋檐口的高度/tan(a) a-各地在冬至日正午時的太陽高度角。具體要按照以下計算過程確定:

    L =(H - 24)×0.3+ S

    注:式中L為建筑之間間距(m),最小值29m;H為高層建筑高度(m);S為高層建筑正南北向投影的寬度(m)。根據這一公式,該項目設計間距為35m,滿足不同建筑的間距需要。

    2.1.3建筑物的體型及布局

    城市綜合體在規劃設計的時候已經不能簡單的根據比例,體型,立面等來設計,在體型設計上應該與城市綜合體的功能及周邊建筑風格統一起來,并考慮到節能及空氣流動的需要。在建筑提醒設計上要反正出城市綜合體的功能要求和建筑個性特征,在體型設計上可以增加一些通風設計的內容等等。本項目在建筑體型設計上為符合地塊的具有平面組合穿插的多個“方體塊”,由于項目處于珠海市主要城市景觀與中心要道上,該項目的設計為集購物、辦公、公寓、酒店等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建筑。在空間布局上,一般來說有三種,也就是開放式的城市空間、街坊式的街區布局和立體化的空間組合,在國內街坊式的街區布局較為多見。在本項目當中,考慮到城市綜合體功能的實現,采用的是街坊式的街區布局。

    2.2單體平面設計

    2.2.1建筑單體平面設計

    本項目在總平面規劃當中充分考慮到周邊的道路情況及規劃用地情況,本項目的主塔樓為26F酒店及4F商業主廣場,主要布置在煙城市主要道路港昌路上,這一區域比較具有良好的景觀視野與地域性標志,是城市消費的主要區域。除了主塔樓之外,還設計有18F公寓與21F辦公樓,主要位于項目的南面和東面,沿城市的支路港一路布置,這一區域具有良好的采光與通風條件,適合辦公和居住。三座塔樓在平面上形成一個半合圍的空間,在北面流出了足夠的裙房退讓空間,實現了體塊設計上的變化,達到了良好的實用性與美觀性的設計要求。在具體的單體平面設計上:

    2.2.2附屬設施單體平面設計

    消防設計是單體平面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消防設計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證建筑物使用安全。在消防設計上,由于本項目主體是高層建筑設計,在消防上充分運用了城市道路作為消防環道,并留下了足夠的消防登高面,滿足了整個建筑的消防登高作業的需要,使消防能夠對建筑進行及時的消防救援。在具體的消防登高面設計上,辦公樓和公寓樓的消防登高面主要設計在東面和南面的兩個長邊上,這利于消防車輛的通行與快速實施高層消防救援。酒店的消防登高面則主要設計在西面。所有的消防登高面設計均符合《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的相關消防設計要求,并按照要求留出足夠的消防作業場地。

    2.3立面造型及空間效果

    該項目在建筑立面設計上采用的是現代簡介主義的建筑設計風格,在色彩和造型上選擇的是明快的色彩和簡介的造型,體現出城市商務發展的快捷性。在設計上注重對造型的細節處理,締造出一種時尚的現代主義風格城市綜合體。在空間效果上,實現了建筑物的橫向與豎向的里面劃分,將凹凸進退的體塊穿插在整個建筑風格當中,有效的解決了高層建筑存在的壓抑及單調的設計問題,使該項目呈現出良好的時代感與現代感,成為珠海市城市綜合體設計及建設的一個典范。

    3.結論

    在城市綜合體的設計當中要體現出商業發展的要求,在建筑設計上應該以功能優化為主要目的,空間布局要盡量貼近購物及商業發展的需求。本項目在規劃設計上就充分滿足了上述要求,在實現設計功能的基礎上與城市發展的特點和要求充分的融入一起,設計方案融入了典型的現代元素,整體上給人一種時尚感和現代感。該項目建成以后,很快就成為珠海市城市商業發展的一個中心,集購物、辦公、住宅、景觀為一體的設計,給人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環境。

    城市綜合體是一種立體化,復合性極強的建筑產品模型,大到項目前期價值挖掘、開發管理與業態組合的研究,比如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考慮、多種業態的特點及相互關系、休閑娛樂氛圍、開發商實力(銷售與持有)、差異化經營、業態選擇、確定配比,小到各種商業建筑設計細節,比如商業內街的性狀與尺度、功能建筑分布、朝向、四角anchor 建筑形象、廣告位的設置、設備機房與空調位的設置 、建筑材料的選擇、車流及停車組織、貨流組織與卸貨區設置 、洗手間的設置 、燈光照明設計,等等,牽涉的內容很多,值得我們投入精力去不斷探索思考研究以及提升。

    參考文獻:

    [1]李雄偉,唐明浩.城市商住綜合體設計思辨———成都萬達廣場方案設計[J].四川建筑,2007,27(4):40-42.

    第2篇:商業綜合體平面設計范文

    1、蘇州圓融星座是由蘇州圓融集團開發的綜合性購物中心,位于圓融時代廣場的南部,總用地面積約30000平方米,成為了引領蘇州CBD時尚生活方式的多功能商業廣場的新興地區。而作為商業綜合體,圓融星座卻在經營上定位為CBD國際級生態坡地都市綜合體,出人意料的將生態放在了首位,成為了綜合體生態設計的典范。在圓融商業圈的整體空間結構中,圓融星座通過空中連廊與圓融時代廣場的久光百貨區相接,成為了集圓融購物中心、圓融寫字樓、圓融國際公寓三位一體的大型都市綜合體項目??罩谢▓@、屋頂綠植、山地巖壁、瀑布露臺、生態坡地、公園式景觀物業,提供了獨具魅力的自然生態式體驗生活方式。

    2、生態設計與創新圓融星座的景觀是由加拿大奧雅景觀規劃設計事務所設計而成,通過藝術化語言的設計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增強人們對星座廣場的認同感。奧雅公司一直以來都以設計為導向,堅持綠色,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理念,不斷探索運用生態設計的技術和方法,在項目中保護環境。在另一深層次方面,奧雅通過自身的設計項目來提高社會對自然環境的重視和整體責任感。在這一過程中,奧雅公司的設計不僅僅是單獨的視覺存在,更是用藝術的語言來詮釋景觀設計的真諦,彌補了建筑設計與人距離感的缺陷,創造出一種靈活的人性化空間。在奧雅公司的所承接的深圳中信紅樹項目中,以自然設計為主導,運用現代的景觀設計手法,設置大面積園林構成,意在表現“紅樹灣”本身的生態環境涵義。通過沿濕地軸線設置由綠樹形成的綠色走廊,將空間自然地統一起來。而分層次的植物和地形組合,充分表現了各部分的美感,將此改造為了現代嶺南風格園林設計的典范。對比之下,圓融星座則是另一種感覺的生態景觀設計。同樣是運用現代景觀設計的方法,奧雅則對這個新型的商業綜合體產生了獨特的創新理念設計,賦予了其全新的生命。圓融星座,意味著人性的和諧與天文的運行相結合。因此,奧雅公司將星座作為主題,創造出絢麗的銀河色系,并且將各種天體的元素作為點綴,在夜景的設計平面圖呈現了一幅令人嘆為觀止的天空行星圖。在深入和精細的推敲計算中,彰顯了圓融星座的鮮明特色,體現了其獨一無二的藝術審美價值。西北部的天橋在圓融星座的平面設計圖中就像在銀河中的云梯一樣,貫穿南部的空中花園,形成了統一的流線整體,服務于酒店式公寓的露天空間。而辦公樓的每個樓面和露臺都是由星月形綠波串聯起來,形成了唯美的空間。

    3、意義美國的建筑師沙利文在功能主義的時代背景時提出了“Formfollowsfunction——形式永遠追隨功能”,成為了許多設計師所贊同的一個觀點。在當今商業綜合體的發展中,功能大都是圍繞商業、娛樂、休閑等出現。然而,設計在形式跟隨功能的同時,更要追求自身的形式美感來對功能產生積極的影響。就像現今的商業綜合體,功能是設計需要考慮的一大方面,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其他因素的重要性就逐漸上升,成為了設計師所要涉及的新的領域。圓融星座作為國內生態設計發展趨勢的一個范例,其設計形式與日本難波公園類似,但不同的設計理念使得它們形成了不同的結構。它的生態設計依附于自身圓融購物中心的建筑,但又與其他建筑相連,利用自身的形式服務于功能的需要。或許在國內地區的各種條件下做不到建筑的純粹藝術化,不能像日本社會那樣為建筑藝術投入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設計師在最大程度地謀求藝術與社會要求的統一。有的時候不是國內沒有藝術化的建筑,而是太多的限制因素導致了有抱負的設計大師們的理想設計無法施行。在未來,經過時間的沉淀和篩選,會有很多人感嘆現在的概念設計為什么沒有可行的實施。

    二、結語

    第3篇:商業綜合體平面設計范文

    關鍵詞:綜合體;防火設計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 get continuous development. The fire prevention design reasonable or not directly affect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ecurity.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the city of fire prevention design complexes is discussed.

    Keywords: complex; Fire prevention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352.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工程概況

    本項目用地位于湖北省荊門市南城區,總建筑面積258500平方米。地上部分西邊為一個23層的五星級酒店和一棟綜合商業建筑,建筑面積為62500m2,東邊是15棟高層住宅建筑,建筑面積為119400m2。地下室為二層,地下一層由一個近13000 m2的大型超市和KTV組成,地下二層為停車場兼戰時人員掩蔽工程,地下車庫總面積為72400m2,停車位1200個。綜合樓為一類高層,耐火等級為一級;商業街為2層多層建筑,耐火等級為二級;地下建筑耐火等級為一級。綜合廣場鳥瞰圖見圖1,地下一層平面見圖2。

    圖1 綜合廣場鳥瞰圖

    圖2地下一層平面

    二、綜合體的建筑防火設計要點

    綜合體防火設計的內容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消防通道的設置、防火分區的劃分、疏散距離的確定、疏散樓梯的設置、安全出口的位置、數量及寬度等。

    (1)加強消防通道、內街、疏散通道的防火功能

    建筑的平面布局和使用功能復雜多樣,往往給消防撲救帶來一些不利因素。如果在設計中對消防車道布置考慮不周,火災時消防車將無法靠近建筑,無法進行撲救。因此在該項目總平面設計時,滿足當地城市規劃的要求下,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及湖北省建設、公安廳文件要求,在一類綜合樓設置了環形消防車道,并在綜合樓北面、西面距建筑外墻10~15m處分別設置了7m×45m、7 m×32 m的消防登高場地;在綜合樓裙樓的西側、南側距建筑外墻5~10m處設置了7 m×41 m、7 m×47m的消防登高場地。登高面均大于周長的1/4,且不小于一個長邊長度。登高面與建筑之間不設置妨礙登高操作的設施,為消防車能及時開展工作提供有利條件。

    (2)防火分區劃分和防火分隔

    防火分區是在建筑內部采用防火墻、耐火樓板及其它防火分隔設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時間內防止火災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間。該項目綜合樓三層以下為商業功能,為營造一個良好的購物環境和氛圍,設置了中庭和自動扶梯?!陡邔用裼媒ㄖO計防火規范》中對此類空間設置已明確了防火分區的劃分;商業步行街因無頂蓋且每一商業單體均設封閉樓梯間,防火分區劃分也很清晰;地下車庫設有人防工程,可參照《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和《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來劃分防火分區;有爭議的是地下超市部分?!督ㄖO計防火規范》規定當設有火災自動報警和自動滅火系統,且建筑內部裝修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222的有關規定時,地下商店營業廳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可增加到2000m2。據此規范,該項目地下超市需劃分為7個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分區不少于兩個出口,依規范折算后疏散總寬度為55 m(9100×0.7×0.85×1/100),按梯段1.4m寬樓梯(商業建筑營業疏散樓梯最小寬度)設計需39個疏散樓梯,樓梯間采用實體防火墻,這樣占用了大量商場內部空間。針對這種情況,《重慶市大型商業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當設有直通室外安全區域的出口,且出口寬度能滿足該防火分區所需安全疏散寬度的1/2時,該防火分區允許最大建筑面積為4 000m2。本項目現在地下超市的東西兩端均設置了下沉式廣場直通廣場地面,廣場具有一定的長度和面積,且通向廣場的隔墻上設足夠的出口寬度,采取以上措施,防火分區面積可以擴大至4000m2(地面營業廳防火分區面積),對此種國家規范沒有明確,雖有個別地方標準允許的,仍須以當地消防部門要求為準。建議此種情況規范統一要求,以免引發爭議。

    防火分隔有三種形式:防火墻、防火卷簾和防火水幕。由于該項目的商業性質,采用防火墻作為防火分隔,影響商場的平面布局、空間的通透,也不便于經營;而如果使用水幕,用水量過大,不經濟。因而該項目仍采用特種防火卷簾的形式作為防火分隔,防火卷簾以背火面溫升為判斷條件,耐火極限不低于3h,達到防火分區分隔的要求。

    (3)安全出口的位置、數量和疏散樓梯的設置

    規范規定每個防火分區安全出口的數量不應少于2個,且應設置在不同方向。《商店建筑設計規范》規定綜合性建筑的商店部分的安全出口必須與其它建筑部分隔開。商場平時人流可依靠電梯、扶梯以及水平方向通道等多種交通手段進行疏散。而火災時,除消防電梯外所有電梯均應停用,平時使用的某些通道(如防火分區分隔設置防火卷簾的地方)也會停用,此時樓梯是唯一的疏散通道,因而樓梯數量和樓梯總寬度便成為防火設計的關鍵。該項目為大型商業綜合體,疏散樓梯應為封閉樓梯間或防煙樓梯間。疏散樓梯的設置盡可能地在商場四周外墻設置封閉樓梯間,這樣可自然采光,省去前室。因疏散距離不滿足必須在商場內部設置樓梯的可將樓梯成組布置,使兩個防火分區共用樓梯,為商業留出靈活的空間?!渡痰杲ㄖO計規范》中營業部分公用樓梯的每梯段凈寬不應小于1.4m,結合《民用建筑設計通則》每股人流寬度,梯段寬度取1.8m較為合適。該項目商業部分層高均為5.4m,按梯寬1.8m,將樓梯設計為4跑,可節省近1/3梯間面積。若設計成2跑剪刀梯,則一個梯間位置可設置2部樓梯,可節省更多梯間面積,為業主爭取更多營業面積。但現有規范除《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僅對塔式住宅規定兩部樓梯分別獨立設置困難時,可設置剪刀梯外,并無明確規定。按“法不禁止則許可”的原則,已建成的公建工程中也已出現剪刀梯,說明采用剪刀樓梯是一項合理經濟的措施。在此,為使在公建中疏散樓梯的設計更合理,建議相關部門對剪刀梯寬度、出口數量如何計入疏散樓梯進行明確。

    (4)疏散寬度計算

    第4篇:商業綜合體平面設計范文

    關鍵詞:城市綜合體,北京三里屯,規劃設計

    1 什么是城市綜合體?

    定義:“城市綜合體”是將城市中的商業、辦公、居住、旅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間的三項以上進行組合,并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動關系,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的綜合體。

    2 現代城市綜合體

    (1)、所有建筑均為新建,綜合體量5萬平米以上。

    (2)、聘請知名建筑設計師:建筑造型、流線、廣場等。

    (3)、開發商持有或出售,其中商業部分多為出售,但后期的趨勢是持有。

    (4)、開發商創造一個模式并成功后,會在多處進行復制。

    (5)、如美國紐約洛克菲勒中心、日本福岡博多運河城、香港太古廣場、深圳華潤中心、北京華貿中心等。

    3 北京三里屯VILLIAGE

    (1)區位

    南起工體北路,北至第二使館區,西與雅秀服裝市場比鄰,東與三里屯酒吧街對望,位于朝陽區工體北路和三里屯路的交會處,占地逾5.3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超過17.2萬平方米,共分南北二區,其中南區7.2萬平方米,由19座充滿創意的時尚建筑組成,包括一座擁有100間客房的個性化精品酒店。

    (2)三里屯區域周邊

    一直是各式中外酒吧、餐廳、藝術家和文人的云集之地。在新的發展形勢里,政府對三里屯的規劃發展中將其定位為北京“國際化商務核心”和“24小時娛樂中心”。周邊云集大量的外籍人士、白領。周邊配套金融業有十大銀行:中國銀行、北京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十大銀行。

    酒店業:東方花園酒店,華都飯店,中服商務酒店,城市賓館,兆龍飯店,保利酒店,亞洲大酒店等。

    大型商業:七大國際時尚商業中心:國貿商城、燕莎友誼商城、賽特商城、東方銀座、太平洋百貨、中國紅街、國門第一商城。

    餐飲:囊括了中餐、日本料理、韓國料理、主題餐廳、港式茶餐廳、臺灣特色餐廳、泰國餐廳以及三里屯北街周遍的西餐吧。

    教育:三里屯一中、北京市重點中學——陳經倫中學、耀中雙語學校、工藝美院等學府密集周邊。

    (3)規劃設計

    由歐華爾顧問公司指導及日本前沿建筑設計師隈研吾領銜設計,三里屯VILLAGE的19座獨立的建筑,采用了大膽的動態用色和不規則的立體線條,開放的空間加上點綴其中的花園、庭院,以及四通八達的胡同,營造出一種引人入勝的全新格局。通過不規則的幾何外型和大膽飽滿的建筑用色,賦予每幢建筑獨特的外觀和個性。獨特的用材也成為三里屯VILLAGE的一大特色,嘗試性的大量采用玻璃及塑料管材,打造一種更具實驗性的外觀。此外,自然材料運用,是典型的隈研吾建筑風格。木頭、石頭和竹子都是這里的主要建材或裝飾性材料。如在街道的設計過程中,將街化整為零。把項目街道設計成諸多內街,使得很多店鋪有著充足的展示面,可以達到金角銀邊的效果。平衡各個空間無死角。最大的平面設計亮點在于就是中庭廣場,成為整個街區的中心點。圍繞廣場四周設計了多條道路動線,使得廣場周邊的商鋪具有良好的可視性和通達性。使得街區內的蘋果等商家都可以在廣場內舉辦活動,既保證了足夠的城市開敞空間比例,又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宜人空間,使得這個廣場成為了整個項目的商業活力區域。

    (4)項目定位:潮流、時尚的文化、休閑、購物的場所

    4.1、拋棄傳統商業模式,采用開放式的設計,集合了文化、休閑和購物的場所。成為北京潮流、文化、休閑的前沿地。

    4.2、一個社區型消閑中心——周邊的使館、商務常駐人群抑或是生活在三里屯的普通居民,建立一個融合了時尚、美食、藝術、娛樂和旅游的國際區域,讓顧客既可以在戶外的商業街區隨心漫步,也可以享受室內餐飲和娛樂的空間,從容消閑一整天。

    4.3、南區的定位為中高檔國際及本地品牌,目標客戶群主要為時尚運動的年輕一族。

    4.4、北區的定位為國際奢侈創意品牌,目標客戶群主要為有一定社會地位和一定消費實力的人群。

    (5)業態組合與品牌

    5.1、主要針對年輕時尚客戶群體來進行業態組合,匯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等功能,三里屯Village商家品牌中,有很多首次進入北京甚至中國的品牌,包括:Uniqlo、Ben Sherman、 Eachway、Element Fresh等品牌。同時還將經營范圍延伸到了家電和兒童樂園的領域。

    5.2、1層作為引入品牌專業店,則2-3層將有針對的引入餐飲業態來契合三里屯固有的酒吧氣息,吸引人們重新回到三里屯。

    結語

    我們只有理性的對待城市綜合體的產生和發展,認識到其優勢的同時看到其發展中的問題,用長遠的、發展的、科學的眼光來對待城市綜合體的建設,才能讓其真正為我們的生活服務。(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 藝術與傳媒學院(武漢))

    參考文獻:

    [1] 程強,許曉蒙,石娟,等. 城市綜合體的形成基礎研究[J]. 生態經濟,2010(12):163-166,177.

    第5篇:商業綜合體平面設計范文

    【關鍵詞】商業綜合性建筑;建筑設計;平面設計;立面設計

    引言:現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而空前提高,社會商業建筑形式也在這大形勢下紅火起來。商業綜合性,顧名思義就是城市商業綜合性,它現在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復合型地產因為城市多元化、建筑規模大型化以及城市價值多重化的發展。

    一、商業綜合性的概念與特征

    城市商業綜合性一般包含會議中心(Convention)、酒店(Hotel)公寓(Apartment)公園(Park)等等。商業綜合性是一個以一種或兩種功能為主而以剩下的幾種功能為輔的綜合性強功能多樣的建筑性。各個商業綜合性擁有上面所闡述的功能的三種或三種以上,并且這些功能之間形成一種相偎相依,互利共贏的關系。商業綜合性的特點:使用功能的多樣性,空間延續性,高密度集合性,潛在價值性,高可達性。

    二、商業綜合性總平面設計

    為了使商業綜合性的每個物業綜合價值最大化,我們在設計的時候,不同類型的功能的空間布局原則就是為使其的商業價值最大化。我們往往是在商業綜合性的規劃中結合它的土地價值梯度,以便分析研究每個功能的空間布局,得以確定最終的空間布局。城市展示面與土地價值是成正比的,越好的土地展示面其土地商業價值最大,所以商業布置在用地方面將越趨向城市干道的區域。例如我們在為了使公寓及酒店的土地價值利用最大化,在設計上,它們則分布在與主要展示面相背的另一側,原因就是它們有一個雙重的需要:第一,與城市道路有直接的聯系。第二,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空間。

    商業綜合性的建設往往選在城市的中心位置,而項目用地則與他相反,周邊會留下以往的建筑。詳細做好對周圍的已建建筑的日照分析,是在總平面布局時需要完成的。原因就是在一個允許的范圍之間安排建筑,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對四周建筑的光照削弱和壓力。

    三、商業綜合性平面設計要點

    商業綜合性因為其內部功能復雜多樣的特性,所以我們在設計中要滿足兩個要求。第一,每個功能部分的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第二,滿足它自身的使用功能。

    1、卸貨場及后勤機電用房設置

    在商業綜合性的設計中,商業價值極高的是一層平面,因為每個功能的出入口相對較多,所以能夠將利益最大化。與以往的商業建筑或大型超市的卸貨場分布在與商業展示面的相背一側不同,現代商業綜合性如酒店,會議中心等的出口一般都設計在商業展示面相背一側。所以我們在平面設計時就會把卸貨場安排在地下室,再設計貨運坡道,讓貨車經由此來到達地下卸貨場,再由地下完成對每個功能區的貨物運輸,這不僅使綜合性的外在交通得到優化,同時也提升了商業綜合性的外部形象。與之相應的還有后勤機電用房的布置,都使的商業綜合性的運行和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2、水平交通組織

    商業綜合性的裙房或是樓鋪中的購物中心的設計相對于酒店,辦公樓等的相對比,則設計更為復雜一些。在商業綜合性運營的主力店,次主力店,各種商鋪,游樂中心相互串接,由此而形成樓層的重要的水平交通線。為了形成合理互惠互利的大業態組合,各層商業面積中較大的購物中心需要設計次動線。同時,結合后勤運貨通道,滿足商業樓層各店鋪的貨運和商業及餐飲垃圾運出的需求。商業綜合性的平面設計會與商業運營人員相互合作,以形成商業價值最大化的商業平面格局。

    3、豎向交通組織

    商業綜合性的豎向交通組織一般由消防疏散,垂直客運和垂直運貨三部分組成。垂直客運的解決方案是采用電梯或自動扶梯。一般情況下,為了方便消費者在樓層間的互通,客性與扶梯的建設會根據商業主動線或者是中庭進行合理設計,使樓層每個地方都在垂直交通不遠的位置。目前技術在不斷提高,在商業綜合性內的大跨度多樓層的自動扶梯出現的頻率越老越高,跨3-4層,甚至5層,以最快的速度組織客流,將客流不絕的送到上面的商業層,我們稱這一商場現象為:淋浴效應。

    另一方面,豎向交通還有另外的一個作用,就是在輸運貨物和商業垃圾的也同樣發揮作用,能夠通過貨梯將所運之物運到卸貨場。在設計中,垂直活性一般采用兩種布置形式:集中或分散。采用集中布置或分散布置時根據商業樓層的建筑面積來決定的,當商業樓層建筑面積較大時,我們則餐區分散布置的方法,以縮短商業樓層的水平運貨距離,同時還可以利用垂直貨梯充當商業消防梯。而集中布置的貨梯大都設計在卸貨場旁邊,使貨物運輸更快捷,但同時也要求在樓層上有相對比較長的商業貨運通道。

    眾所周知,商業建筑中的樓梯還有消防疏散的作用,是建筑中的另一種形式的豎向交通。為了滿足消防疏散距離和疏散寬度的要求,在設計中,盡量把疏散樓梯靠外墻均勻分布,使樓梯間在底層直接對外,形成安全卻快捷的疏散通道。)

    四、商業綜合性立面設計

    商業綜合性的設計時根據時代要求而不斷變化的,而現如今的社會,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壓力也隨著而增加,所以在我們設計住宅或公寓立面上,要更注重它的安靜簡潔性,讓住戶在住房里面感受到溫馨的氣氛和身性的歸屬感。為了營造出公建化的立面效果,住宅公寓一般會采用分性空調的設計方案或VRV多聯機小型中央空調的方案,同時在立面設計時要很好的處理空調機位,住宅外窗,設備平臺的關系,使它們在統一中又有靈活的變化。

    在商業綜合性的設計當中,為了使其在外形和立面都擁有獨一無二的特點,則更應重視其內在的文化涵養,使其在飛速的發展中,擁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例如淮安龍游城項目,造型設計就是根據淮安的地域特點,在立面的設計上得以很好的表現。

    石材、鋁單板、面磚、波紋板、彩色玻璃、穿孔金屬板等是商業綜合性常用的材料。石材的大氣敦厚,使建筑有雕塑感,同時可以與玻璃結合產生明顯的虛實對比;鋁單板與彩色玻璃的運用則給人營造一種輕盈,動感的感覺;穿孔金屬板和波紋金屬板在統一的布置下,通過板與板之間的交錯排列和穿孔率的變化而產生的不同的光影效果;多樣的色彩運用,使其更加明艷,耀眼,富有活力,因而可以從四周的建筑中凸顯出來,達到增強城市環境感染力的作用。

    五、結語

    當今社會,伴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商業綜合性也將在這一大形勢下得到飛速的發展。魅力多姿的社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富有生機和朝氣,而在其中的每一個商業綜合性也因為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而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帶給我們新的視野。就讓我們以一顆赤子之心,懷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美的追求設計商業綜合性的多樣平面功能和立面造型。從理論出發,從實際出發,創造出獨具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的建筑作品。

    參考文獻:

    [1]王滔,周閩.城市核心區大型商業綜合性設計[J].四川建筑,2010,30(1).

    [2]馬園沁. 超大型商業綜合性的設計之路[J].山西建筑,2012,10(21).

    [3]吳英杰. 淺析商業建筑中庭空間設計[J].山西建筑,2011,37(28).

    第6篇:商業綜合體平面設計范文

    關鍵詞:廣州番禺區萬博地下空間設計; 城市地下空間 ; 復合、整體型地下綜合體

    1. 地下空間的基本概況

    地下空間是指屬于地表以下,主要針對建筑方面來說的一個名詞,它的范圍很廣,比如地下商城,地下停車場,地鐵,礦井,軍事,穿海隧道等建筑空間。[1]

    我國地下空間發展從起初的人防地下室(主要以人防工程為主);發展到地下商業城(人防工程與車庫、地下街等設施結合,功能較單一);到地下服務城(軌道建設高峰,軌道與地下商業、車庫、市政設施結合);發展為復合、整體型地下綜合體,這種復合整體型地下綜合體功能復合、空間集約、建設整體――軌道+地下交通系統+停車庫、商業+公共設施+市政設施、區域統籌設計+集中開發。功能不斷豐富完善,形成改善交通擁擠,人車分流的地下城。這也將成為未來地下空間發展的主要趨勢,本文結合廣州番禺區萬博地下空間設計分析,試圖總結目前復合、整體型地下綜合體的一些特點,對未來地下空間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2. 廣州番禺區萬博地下空間設計實例

    廣州番禺區萬博中央商務區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勘察設計(以下簡稱萬博地下空間)位于番禺區南村鎮里仁洞村迎賓路段,番禺迎賓路與漢溪大道交匯處。建設內容包括萬博中央商務區地下空間、周邊地塊連接部位緩沖區以及地面景觀廣場。萬博商務區位于番禺區北部,長隆旅游度假區東側。規劃地鐵7號線經過該區,設有萬博中心站(原名鶴莊站)。

    目前,該區域正規劃建設番禺現代信息服務業總部基地、五星級酒店、商業廣場、購物中心、數碼產業總部、智能產業總部、汽車文化商貿中心等9大項目。萬博地下空間建設的目的是分擔地面交通,整體統籌地下商業開發,核心解決地鐵站點周邊9大地塊的整體開發問題。成為一個結合TOD發展的地下樞紐城,一個為周邊提供交通支撐的地下服務城。通過這個由番禺區政府為主導的公共地下空間將整個萬博商務區9大地塊連成整體:以漢溪大道與萬博二路的十字軸的地下進行公共地下空間開發的范圍。(圖2-1)

    萬博地下空間形成“十字主軸、交通環路、兩大分區”的結構。十字主軸以漢溪大道、萬博二路地面以下十字形空間形成地下空間基本構架;東西全長約780米,寬約100米;南北總長約630米,寬約40米。

    圖2-1 廣州萬博地下空間總平面圖(來源:作者參與項目方案總平面圖)

    2.1廣州首個建筑工程方案與控規同步進行,規劃在建筑工程方案深度基礎上的反推。

    建筑方案的設計為控規提供相關設計數據,使規劃與建筑方案設計相輔相成,并對現行地下空間管理辦法進行補充,為之后的報批報建提供依據。

    2.2地下緩沖區解決權屬劃使地下空間無縫連接,形成一個整體

    通過公共地下空間建設,提高軌道交通的輻射范圍,將各出讓地塊連成整體,形成核心區地下城,這也是地下空間由點向面發展的開端。

    集約城市用地,統籌地下空間核心區的整體規劃與建設,整體開挖,實現核心區地下空間的合理分區,無縫銜接。

    2.3 地下交通系統――人車分流

    2.3.1車行交通:為提升萬博地區交通整體服務水平,疏解對外交通的瓶頸、提高路口通行能力、提高關鍵通道和節點的運作水平,根據交研所交通咨詢報告,提出的對外交通與內部道路的優化方案,萬博地區整體地上地下交通系統經評估可支持萬博地區的未來整體的開發建設。

    地下道路系統由2個市政隧道、1個地下主環、2個內部次環和6組出入口構成。地下道路面積約13.88萬平方米。

    市政隧道(-1F)雙向兩車道設計,保證萬博中央商務區南北兩側的快速交通轉換;實現公共交通與小汽車交通的立體分離。

    地下主環(-2F/-3F)單向三車道,解決萬博中央商務區各地塊車輛快速進出,減輕地面路網的壓力;

    內部次環(-3F)單向兩車道,加強各地塊停車庫的互聯互通,形成一體化停車系統;

    出入口隧道分別設置于萬惠一路、漢溪大道、萬博二路南北側,實現從廣州進入萬博的快速交通轉換。

    2.3.2步行交通:地下步行系統由公共通道、下沉廣場、集散廣場、步行通道、垂直交通構成。

    地下一層步行系統,以萬博二路、漢溪大道十字公共通道為骨架,商業街主通道寬度不少于11米,局部擴大為18M;南北向寬度不少于11米;與周邊地塊的步行通道形成網絡式結構,與負一層出租車停靠點相連;結合地鐵站設置下沉廣場作為地區人流主入口;

    共設置42 個垂直交通和14個集散廣場,滿足安全疏散要求。

    負二層步行系統,以十字主軸公共通道為核心,通道寬度不少于8M,與周邊地塊形成脊狀式步行結構,與北側地下公交首末站相連。

    設置24 個垂直交通和12 個集散廣場。公共通道功能的獨立性,保證24小時向公眾開放。

    2.4各層平面設計

    2.4.1地下一層主要功能是地下商業、地鐵風井設備及西站廳。地下一層由于有空調風管和綜合管廊,商業空間的層高6.5米~7.5米,除去墊層100mm,梁高700mm~1000mm,設備風管、消防水管等商業凈高為3.5米。(圖1-3)

    公共地下空間沿十字形公共通道形成步行商業街,沿匯智三路形成半地下騎樓商業街。

    從人的行為特性方面,地下商業街容易讓人失去方向感以及上下移動增加的距離給人造成“迷宮感”和“疲勞感”,地下商業設計上流線避免曲折,人行通道除與天河城地塊毗鄰的位置進深較大設置兩條商業動線外,其余均設置一條主商業動線。其次利用地面綠地開露天天井,增加室內的自然采光。本層公共人行通道寬度11米寬,分為兩條則每一條都要滿足6米寬。公共人行通道作為公共通道存在,與周邊地塊設置連接口,通過步行通道與公共地下空間聯系成整體。南側利用高差沿萬博一路、萬惠一路設置兩個市政隧道,并與出租車??空窘Y合。商業空間與公共交通同層布置,使地下空間地面化。

    2.4.2地下二層主要功能是地下商業、7號線萬博中心站廳層。沿萬惠二路形成地下主環(南側),設置一個公交車首末站。商業空間的層高6.5米,除去墊層100mm,梁高700mm~1000mm,設備風管、消防水管等商業凈高為3.5米。(圖2-3)

    公共地下空間沿十字形公共通道形成步行商業街,沿萬惠一路形成半地下騎樓商業街,與地面公園景觀的水平相連。(圖2-2)

    圖2-2 廣州萬博地下空間漢溪大道剖面及萬惠一路騎樓商業街

    (來源:作者參與項目方案圖)

    地下二層商業與地下一層相比商業價值有所下降,為了使其商業空間豐富吸引人群,通過增加內天井,中部地鐵站廳,在沿漢溪大道東部用地進深較大的地方設計為威尼斯風情水街,北側為半地下騎樓商業街。商業動線主次分明,主動線成環,商業空間豐富,提升商業價值。本層人行通道寬度8米寬,同地下一層一樣與與周邊地塊設置連接口,通過步行通道與公共地下空間聯系成整體。

    圖2-3 廣州萬博地下空間地下一、二層平面圖(來源:作者參與項目初步設計圖紙)

    2.4.3地下三層主要為地下停車場、設備用房及地鐵站臺上空。層高為4米~4.8米,標高設置主要考慮與周邊地塊相連接處標高。公共地下空間面積約7萬平方米,約提供2127個停車位。

    沿萬惠一路形成地下主環(北側),萬惠二路形成綜合管溝(南側)。各區地下車庫均根據地下市政環路的設計要求,設置地下次要環路,與地下主環路、周邊地塊次環相連互通,并沿環路兩側設置隔斷與停車車庫分隔,以保證次環的車流通暢。各停車庫之間通過地下車庫內部次環互聯互通,形成整體。

    2.4.4地下四層主要為地下停車場、設備用房及地鐵站臺層及區間隧道。層高為4米。公共地下空間面積約3.6萬平方米,約提供1060個停車位。

    沿萬惠一路形成綜合管溝(北側)。

    圖2-3 廣州萬博地下空間地下三、四層平面圖(來源:作者參與項目初步設計圖紙)

    2.5.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節能

    萬博地下空間設計中采用成熟先進的綠色智能市政技術集成,實踐綠色環保理念,統籌地下市政設施,運用綜合管溝,中水利用等多項綠色市政技術,形成綠色環保、高效節能、資源共享的廣州南拓城市中心。

    改善城市環境質量,通過市政設施下地和降低地面建筑密度釋放更多公共綠地和綠化空間;通過增加地面公共綠地、對公眾開放的屋頂綠化,提升環境,突出綠色生態理念。

    第7篇:商業綜合體平面設計范文

    研究結論:本研究根據線路的大致規劃走向,結合站址周邊環境條件提出武昌站換乘方式為兩線“L”字形換乘,并將宏基客運站和公交綜合體這兩個市政工程與地鐵車站結合起來統籌考慮,本文對于在火車站附近或與市政交通工程有關聯的車站設計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地鐵;換乘站;公交綜合體;火車站;客運站

    中圖分類號: U231 文獻標識碼: A

    Wuhan Subway Wuchang railway station Transfer Station Design Research

    FANLi CHUN

    (China Railway Four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Wuhan 430063, China)

    Abstract: Research purposes: Wuhan city orbit traffic line seven is Wuhan vision network cohesion in the West Metro Group, South Metro Group of a major city line, line seven phase of the project has a total of 19 stations, of which the transfer station 10. Wuchang railway station for line seven is the the fourteenth station, the station is located in Zhongshan Road and Zhangzhidong road intersection, online network planning in line seven Wuchang railway station and line four transfer, therefore Wuchang railway station of line four Have been completed, How to deal with two line transfer rel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rrounding traffic volume is the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in this study.

    Research conclusions: This research of general planning to according to the line, Combined with sit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conditions of Wuchang station change to the way the two "L" line transfer glyph, And put Hongji bus station and bus synthesis these two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mbined with the metro station together to consider as a whole project design, implementation, this paper for Near the train station or the associated with the municipal traffic engineering design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Metro station; transfer; bus synthesis; railway station; bus station

    引言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網的建設完善,地鐵線路中換乘車站的數量也將越來越多,武漢地鐵武漢火車站站是4、7號線換乘站,本站的建設不僅周邊環境極為復雜,而且對車站內部的功能要求較多,故研究好此類在客流量極大的交通建筑附近甚至與之結合設計的車站,無論是對于馬上要建設的線路還是對于在遠期規劃的線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1站址周邊概況

    本站為4、7號線換乘車站,4號線車站設于武昌火車站的北側,大致垂直于中山路設置,已建成投入使用。

    7號線車站沿中山路布置,中山路規劃紅線寬65m,張之洞路規劃紅線寬40m。站位南側為武昌火車站、公交樞紐站;站位北側為宏基汽車客運站、安華酒店;西側為中山路下穿隧道、嘉葉賓館;東側為在建的武漢天倫萬金國際廣場。如圖1所示:

    圖1周邊示意圖

    2建設條件

    2.1地鐵4號線武昌火車站站

    4號線車站在2013年底已投入運營,7號線車站規劃為2017年建成。

    由于4號線車站建設較早,設計時客流預測較小,根據現在的規劃情況,車站規模已不能與客流相匹配。

    2007年編制完成軌道交通四號線一期工程可研客流預測,當時武昌火車站處于“兩主一輔”的次要定位,預測2020年發送旅客量約550萬人次。根據《武漢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武漢遠期將交織形成“四主一輔”鐵路客運樞紐布局, 武昌火車站年旅客發送量2020年預測2547萬人次,較工可客流預測對應的樞紐年發送量提高5倍。目前武昌火車站旅客年發送量約1500萬人次,日均旅客發送量5萬人次,日均客流量約15萬人次。2012年9月30日送旅客數量增至15.5萬人人次,日客流量約45萬人次,超過了該站成立近百年的歷年客流高峰。

    地鐵4號線開通期高峰小時站點集散量為11528人次/h,較一期工可2015年客流增加70%,增長幅度較大,超出預期客流將使該站點面臨更大挑戰。

    2.2車站邊界條件及控制因素

    中山路下穿公里隧道

    沿中山路的路中有下穿公里隧道。隧道從中山路與紫陽東路交叉口北側入地,車站所在區域中段隧道埋深8.1米,隧道穿過現已建成的4號線上方。

    中山路下穿隧道全長998米,寬度從18.4米漸變為22米。隧道頂部還建有一條人行通道,通道與隧道垂直。本站平行于中山路隧道設置,導致風道無法穿越。所有的風亭和大部分出入口均設置在車站北側,即宏基客運站和天倫萬金國際廣場前。

    2)4、7號線換乘

    7號線沿中山路走行,車站與4號線換乘。4號線沿東西向走行,在武昌火車站前廣場北側設站,目前4號線車站主體結構已完工,Ⅲ號出入口與交通綜合體合建,目前已投入使用。4號線站廳層被中山路下穿隧道隔開,東側的部分也分成了兩個付費區,車站站廳預留有部分打開的條件,站臺層未預留換乘條件。如圖4所示。

    武漢天倫萬金國際廣場

    站位東側為待建的武漢天倫萬金國際廣場。武漢天倫萬金國際廣場項目總用地面積為12366㎡;由兩棟總高度100米的塔式高層建筑構成,地上28層,地下4層;其中地下2、3、4層配備為大型停車場,地下一層及地上1-3層規劃為商業裙樓,4層以上為5A級寫字樓和酒店。因此在設計時要注意地面景觀,以及與該商業開發的間距。

    宏基客運站

    北側宏基汽車客運站隸屬于湖北公路客運(集團)有限公司。車站與武昌火車站和市內公交車無縫對接,是旅客出行之樞紐,貨物集散之中心。車站年窗口收入2億多元,經營客運線路175條,客運輻射半徑1,700公里。車站日發班次1,000余班,日均發送旅客12,000人次,節假日高峰時期達5萬人次。因此在設計和施工時,都應考慮對宏基客運站運營影響最小的方案。

    武昌火車站

    4號線車站南側為國鐵武昌火車站,是周邊最大的客流聚集點,站前廣場下設有地下空間,無設置地鐵車站的條件。

    圖2武昌火車站示意圖

    公交綜合體

    4號線車站上方為公交綜合體的兩層建筑,地面層架空,主要作為公交汽車的停車以及上下車站臺,部分為調度室。地面二層連接武昌火車站的地上二層,設有部分商鋪。(見圖2中4號線車站上方白色建筑。)

    管線

    紫陽東路與中山路交叉口處有一根110kv高壓電纜,地下有大規模的人防工程,埋深較淺,年代較久,已經廢棄。

    8)人行天橋

    在紫陽東路與中山路交叉口東端,已建一座人行天橋橫穿紫陽路南北。

    3主要設計思路

    3.1站位的選擇

    本站設于武昌火車站廣場北側的地下,沿中山路布置。此段道路路中間設有沿中山路的下穿公路隧道,考慮到與4號線換乘以及利于武昌火車站和宏基客運站的客流進站,因此7號線車站設于中山路下穿隧道的東側較為合理。在此處與4號線武昌火車站站形成“L”型島島換乘。4號線目前已經建成,為地下二層島式站臺車站,在底板以下預留有7號線區間穿過的條件,因此,7號線車站為地下三層島式站臺車站。

    3.2客流與流線

    客流

    4號線車站遠期高峰小時客流為19506人/時,7號線遠期高峰小時客流為21786人/時,超高峰小時系數均按1.4。因此高峰小時兩站總客流量近6萬人,換乘客流達33%。

    2)流線

    北側有宏基客運站,南側為武昌火車站,從客運站到火車站之間的客流不能引入地鐵站廳,否則與地鐵站的進出站客流混合后流線組織復雜,且客流量相當大,地鐵站無法負荷。

    4號線為已建成車站,由于建設時的客流預測較小,因此4號線地鐵車站的規模在目前看來偏小。在此處兩站換乘,武昌火車站方向要進出7號線的客流會通過4號線車站的站廳,會導致4號線車站無法承擔巨大的客流;其次換乘流線復雜,會造成極大擁堵。

    站廳層設于地下一層,這樣可以有利于4、7號線大量換乘客流的流通,避免大規模的交叉擁堵。

    3.3出入口的設置

    7號線車站部分進入規劃地塊,此處為武漢天倫項目開發用地,出入口的設置可結合該項目的規劃情況設于武漢天倫開發建筑的前方廣場內。同時在宏基客運站一側也設有出入口,可滿足人流過街問題。

    3.4空間的利用

    7號線武昌火車站站與4號線換乘方案,使換乘區流線更合理,增加了換乘區域的面積、加大了客流容量、設計簡潔大氣,各個功能區一目了然,讓乘客容易識別、操作、布局體現人性化,方便乘客換乘。

    47號線車站介紹

    由于4號線車站已定,因此以下重點介紹七號線車站方案。

    4.1總平面布置

    本站的控制條件多,其中影響最大的屬中山路下穿隧道,其次為宏基客運站。由于中山路下穿隧道導致風道無法穿越,所以1號風亭只能設置在宏基客運站一側;宏基客運站為重要的交通樞紐,拆遷將給客、貨運交通帶來的巨大不便,拆遷極為困難。

    1號風亭為頂出,出地面部分距宏基客運站6米,將對宏基客運站立面景觀有部分影響;端頭井兩側側墻與中山路隧道及宏基客運站距離近,施工難度較大。但本方案拆遷量小,對宏基客運站的運營影響較小,風亭、出入口的設置未影響到宏基客運站的出入口,而且車站造價較低。車站南端與4號線的車站站廳層連接,做為換乘廳。車站總平面圖如圖3所示。

    圖3車站總平面圖

    4.2地下一層(站廳層)平面設計

    本站地下一層為站廳層,站廳由公共區、設備及管理用房區組成。車站中部為公共區。付費區內設有換乘廳與4號線車站換乘。

    左側的非付費區設有2個出入口。在公共區兩端為設備管理用房,小里程端主要布置車站控制室、站長室、票務室、警務室、公安通信設備室、照明配電室、防淹門室、環控機房、AFC配線間、電纜井、公共衛生間等房間,大里程端僅布有極少量設備用房,且為無人區。

    圖4車站站廳層平面圖

    4.3地下二層(設備層)平面設計

    本站地下二層為設備層,設備層布置有大量的管理及設備用房,中部為付費區的架空層以及部分轉換層。

    圖5車站設備層平面圖

    4.4地下三層(站臺層)平面設計

    本站地下三層為站臺層,站臺層中部為有效站臺區,并預留后期8節編組186m站臺的改造條件,站臺寬度15m,在兩側設置屏蔽門。站臺兩端為設備用房區,小里程端集中布置了屏蔽門設備及管理室、變電設備用房、照明配電室、電纜井、排熱風室等設備用房;大里程端主要布置了照明配電室、電纜井、排熱風室、氣瓶間、廢水泵房等設備用房。

    圖6車站站臺層平面圖

    5車站剖面設計

    車站中心里程處覆土厚度3.118m,車站高度22.21m,軌面絕對標高3.130,車站埋深27.058m,站廳層裝修后凈高3.6m,站臺層裝修后凈高3.6m。

    車站外包總長281.14m,標準段總寬26.10m。

    圖7縱剖面圖

    6換乘關系設計

    6.1換乘流線

    4號線的站廳需進行改造,為了使過街客流、社會客流和進出站客流分開,不要造成嚴重擁堵,將客運站到火車站的流通客流放在地面。

    原4號線站廳付費區分為兩個區,中間為非付費區,7號線建成后換乘會有較大的問題,因此對4號線站廳的閘機布置需要進行修改,將兩個付費區連通與7號線車站的付費區連通,并擴大原有的區域,使較大的客流能有足夠的空間集散。

    利用原有4號線的出入口,破除部分結構墻進行非付費區連通,并可共用該出入口。

    圖8站廳換乘及4號線改造平面示意圖

    結論

    綜合考慮本站區域定位和軌道交通線網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對周邊環境及控制因素的分析,統籌換乘站設備系統及土建資源共享,統一換乘站設計的標準和原則,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建設,以達到利于工程建設、實現綜合運營管理、降低建設和運營成本等目的。相信武昌火車站站的建設必將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提升整個區域的品質。

    參考文獻:

    [1]GB 50157-2003,地鐵設計規范[S].

    [2]GB 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

    [3]張喜正.天府廣場站節點與平行換乘方式的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2007,12:95-98.

    [4]周立新,李英,繆和平.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換乘研究[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1,(4):35-38.

    [5]蔣永康.城市軌道交通換乘方式探討[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0,3(3):45-48.

    Reference.

    [1] GB50157-2003, code for metro design [ S].

    [2] GB50016-2006,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buildings [ S].

    [3] Zhang Xizheng. Tianfu Square Station nodes and parallel transfer mode [J ].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2007,12: 95-98.

    第8篇:商業綜合體平面設計范文

    關鍵字:方案設計;設計理念;建筑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工程概況

    舟山白泉繽紛天地項目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白泉鎮,基地位于白泉路與興泉路相交處,地塊北側為大竹山-白泉文化公園,南側為一小型水庫,東側為規劃中全新白泉鎮政府機關行政中心,西側為白泉交巡警中隊。

    本工程建設內容為商業辦公用房,主體建筑包括2-3層的沿街商業和1層的大型生活超市及3-5層的辦公。項目占地面積為33410.4平方米,實際適建用地面積為30891.1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為49002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居民購物休閑好去處,成為定海甚至舟山地區星級購物和休閑商業綜合體。

    二、項目設計理念

    1.開放式的商業街區:在精品商業、生活超市間引入開放式的商業內街,商業內街西起白泉路,東接興泉路,北止城市文化公園。通過廣場退讓、建筑退臺及城市綠化的有機結合在首尾入口形成面向城市干道和文化公園的入口景觀,增強了商業空間的引導作用;此外,商業街區還起到了組織外部流線的作用,引導人流方便的到達各自的入口,又將不同的流線進行了巧妙的分離,避免了相互之間的干擾。

    2.擴大的人行道:為更好的組織進入地塊的外部人流,滿足大量顧客在高峰期集散的需求,并引入“擴大的人行道”的概念,廣場與城市人行道實行無縫連接,步行人流能方便的從各個位置進入購物中心,這樣的設計既能達到商業建筑聚積人氣的目的,又解決了外部集散空間不足的難題。

    3.充分利用基地周邊資源,采用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和人性化的結構特征,營造優雅的居住氛圍,為業主提供親切宜人的空間感受??刂平ㄔ斐杀镜耐瑫r以商品房的設計手法與品質高度來打造商業辦公項目。

    4.交通采用人車分流,主車行道沿商業街周邊布置,園區中心公園實現完全人行,大大提高了公園的檔次。

    三、總體設計

    1.遵照舟山市相關規劃設計條件及業主建設要求,結合用地區塊周邊環境分析,本方案在總圖布置中有如下的考慮:

    (1)努力協調好建筑與城市的關系,充分體現地塊的商業價值,以及提升城市的形象,依托城市公園打造地區星級購物和休閑中心,滿足居民生活購物需求,提高居民生活品質,且遵循消防要求。生活超市的主出入口設置于地塊西北側朝向白泉路,精品商業及內街沿地塊四周鋪開,并有序打開出口,將人流引入內街。

    (2)合理設計建筑形體及內外空間關系,力求精品商業和生活超市一體化設計,探索兩者互利共生。

    (3)整合地塊內部的交通流線關系,營造一個井然有序的復合型城市空間。

    2.交通組織

    根據總體布局,方案形成了外部車行環道,內部步行街區的交通模式。機動車道沿著地塊外部布置,主要出入方向布置在沿白泉路和興泉路的北端,屋面停車場出入口盡量結合機動車出入口設置,以減少機動車在地塊內的流量。屋面停車場保持合理連接和借用,體現經濟性的設計手法。本工程共設停車位166輛,其中屋面停車場92輛,地面74輛。

    3.豎向設計

    在滿足場地排水及市政管網進出要求情況下,盡量從商業行人流動方便考慮,園區整體做平,場地與周邊環境高差通過下城廣場,綠化堆坡等手法有機消化。

    4.環境設計

    在環境設計中,力求將環境布置與建筑性格相協調。考慮到購物的需要,以豐富多變的硬質鋪裝為主。綠化景觀圍繞建筑布置,減少外部交通對建筑的影響,營造出一個富有活力的開放性城市空間,也為城市沿街景觀增色不少。

    四、建筑設計

    1.平面設計

    整個項目分割為5棟獨立而相互聯系的建筑體。其中1#.3#.4#樓為3層商業鋪面,1.2層以小商鋪為主, 3層為獨立大商業;2#樓1層為小商鋪,2層為獨立商業,3-5層為小開間辦公;中心5#樓一層為大型生活超市,周邊布置小商鋪,2層主要為獨立商業鋪面及一些設備管理用房,超市屋頂為停車。

    2.立面造型設計

    建筑外觀造型是構成城市景觀與形象的重要因素,本設計在充分滿足建筑本身功能要求的同時,更著力于建筑外觀形象的塑造,將諸多類型功能與體量及高度各異的建筑體量有機地組合起來,在平面與形體上取得與城市空間的呼應和滲透,商業綜合體立面處理上強調品質感和趣味性,同時結合多處入口形成了多樣的臨時停車位置。在立面設計上,一方面強調建筑對景觀的利用,另一方面也注重建筑本身應成為環境中的一處亮麗景點。建筑以豐富的組合和優雅的外形來營造豐富的整體形象,再以精雕細刻的細部設計體現建筑精美感,從而使建筑成為區內外景觀的主角之一,將項目工程打造成賦予時代氣息的建筑群體。

    建筑形態高低錯落,自由舒展,高低錯落形成了一組優美的城市天際線,立面構圖簡潔明快,設計精致典雅,造型新穎。諸多特點融合在一起,將使該項目成為一個具有高檔水準的、鮮明特色的商業辦公園區。

    立面設計采用古典與現代建筑語言結合運用的手法,充分考慮園區整體建筑風格,并注重現代城市文化的對接和歷史人文的傳承。建筑色彩明快,線條流暢,幾何體塊與線條相互穿插,形成豐富的韻律與整體感。平面功能方面,巧妙地設置空調機位,與建筑立面形成有機的整體。材料與顏色的充分結合體現出了當代建筑所具備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特性。檐口、挑板、線條等細節處理,從內涵方面,提升了建筑群體的品味,增強了建筑對自然的親和力。

    3.地下室設計

    地下室總面積1372平米,設計為一個人防掩蔽單元和部分設備用房,平時兼做非機動車庫,層高3.9M。

    五、節能設計

    1.建筑的圍護結構熱工設計嚴格執行國家和浙江省相關節能規范。

    2.所有設備均采用節能產品。

    3.地下非機動車庫排風風機采用雙速風機,可節省運行能耗。

    4.普通機械通風系統單位風量耗功率(Ws)不大于0.32 W/(m3/h)。

    5.采用的空調設備能效比符合國家及當地節能設計標準的要求。

    6.冷水(熱泵)機組制冷性能系數必須符合江蘇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GJ32/J 96-2010的要求

    7.空氣調節冷熱水系統的最大輸送能效比(ER)不大于0.0241。

    8.空氣調節風管絕熱層的最小熱阻不小于0.81 m2•K/W。

    9.空調機、風機盤管均裝溫控閥。

    10.過渡季節可改變新風比來調節進入的新風量,以充分利用大氣的天然冷源。

    六、衛生環保設計

    1.風機均選用高效低噪聲設備。

    2.風機出風口設雙層阻抗復合式消聲器或消聲靜壓箱,靜壓箱內貼非燃性吸音材料,通風機房由建筑專業作消聲處理,機房采用防火隔聲門。

    3.設備基礎設減振裝置,管道與設備采用柔性連接。

    4.排風系統的排出口位置避免在人員逗留區,盡量出屋面高空稀釋后排入大氣。

    5.衛生間排氣采用出屋面高空排放。

    七、人防設計

    1.所有消防排煙風機入口處設280℃熔斷的防煙防火閥。當煙氣溫度達到280℃時,該防火閥自動關閉,并聯鎖關閉排煙風機。

    2.通風、空調系統的管道等,采用不燃燒材料制作;管道和設備的保溫材料、消聲材料和粘結劑均為不燃燒材料。

    3.人員掩蔽防護單元戰時設有清潔通風、濾毒通風和隔絕通風三種通風方式,并能相互轉換。

    4.通風系統按防護單元獨立設置。

    5.戰時新風量:清潔通風人均新風量:大于5立方米/小時;濾毒通風人均新風量:大于2 立方米/小時;隔絕防護時間大于3小時。

    6.戰時通風系統盡量利用平時通風系統。

    第9篇:商業綜合體平面設計范文

    關鍵詞:大型商業建筑;防火設計

    引言

    現代商業建筑具有綜合性的特點,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是結合各種功能的綜合體,集餐飲、藝術等消費功能于一體,成為城市景觀的新氣象。隨著經濟的發展,建筑面積也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建筑面積越來越大,甚至達到了幾十萬平方米,是一個面積龐大,人口眾多的現代化商業建筑。由于現代商業建筑的復雜性的特點,因此,大型商業建筑在防火和消防方面也和其他建筑有明顯的區別。由于我國目前存在的相關規定還不完善,相關體系還不健全,因此,不同的地方也出臺了相應的標準,但是同時,這也給大型商業建筑的防火設計帶來很大的挑戰。

    1.大型商業建筑防火設計中存在的不足

    以前的防火設計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商業建筑的發展,迫切需要與時俱進的防火設計出現。從近年來大型商業建筑消防設計情況來看,在進行消防設計時要進行分隔防火分區、實施人員疏散、滅火救援活動、設置商業空間等問題設計,以下就這些問題進行詳細分析:

    1.1分隔防火分區問題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大型商業建筑中的水幕水量的供應和排放都是難以解決的工程問題。大面積防火卷簾的使用常出現很多問題,卷簾箱的縫隙、導軌及卷簾下部常常因受熱而變形,防火卷簾受火焰作用向受火面凸出,失去阻火隔煙作用。上述問題都對防火卷簾功能的發揮起到了很大的阻礙作用,在大型商業建筑中最好不要使用防火卷簾,以保證消防安全。

    1.2實施人員疏散問題

    由于大型商業建筑人員密集,一旦發生火災,人的情緒難以控制,由于受到身體狀態等綜合因素的影響,疏散問題更加難以控制,這對消防安全的保證造成很大威脅。如果原來通暢的公共走道和開闊的中庭空間被眾多的卷簾分隔,也會給人員的疏散造成困難,給人們的心理上帶來不安全感。

    1.3有效開展滅火救援行動問題

    對于大型商業建筑火災時(如表1為不同建筑位置火災熱釋放量表),火際蔓延非??欤馂臒後尫帕看螅廊藛T深入撲救火災的難度很大。

    1.4有效設置商業空間問題

    大型商業建筑的商業功能是其主要功能,由于大型商業建筑是一個多功能的綜合體,因此,商家的種類也比較多。不同的商家對于商鋪的要求也不同,有些藝術性比較強的商品對于空間的要求比較特殊,如果僅僅按照一般的防火要求進行防火設計,則無法保證大型商業商業功能的發揮。一般情況下,人員安全疏散是通過樓梯進行,但是按商業消防疏散寬度的規范要求,消防疏散寬度很大,即疏散樓梯間的寬度也相應很大,這將大大減少商業空間,采購流線組織流暢也受到一定的影響。

    2.大型商業建筑的規模及火災特點

    大型商業建筑是應經濟發展的要求而產生的,它是城市商業的集中地。在我國,此類商業中心也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大型商業建筑的特點有很多:功能復雜,疏散路線曲折,導向性差。內部可燃物品多;人員多,疏散困難。因此,商業建筑會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弱點:可燃物多,而且由于大型商業建筑是城市的經濟集中地,如果出現火災情況,那么損失也是巨大的。

    3.大型商業建筑疏散設計要點

    3.1總平面布置

    大型商業建筑在進行選址和總平面設計時,應符合城市規劃要求。大型商業建筑沿街道部分的長度大于150m或總長度大于220m時,應設置穿過大型商業建筑的消防車道;當確有困難時,應設置環形消防車道。大型商業建筑與周邊建筑之間、建筑內的各幢單體之間應滿足規范的防火間距要求。

    3.2劃分防火分區

    劃分防火分區是建筑防火設計的重要環節,其面積大小主要是根據建筑性質、類型以及建筑耐火等級、防火分隔構造等,按《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及《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的規定執行。

    3.3安全出口與疏散樓梯

    每個防火分區安全出口的數量應經計算確定,且不應少于2個;商業營業廳的出入口、安全門凈寬度不應小于1.4m:確定樓梯數量和樓梯總寬度是建筑防火設計的關鍵,也是當前設計中的主要難點。疏散樓梯的合理設置很重要,盡可能利用自然通風采光;確實因疏散距離不夠而需在商場中部設置疏散樓梯的,可將樓梯成組布置。梯段寬度不應小于1.4m。充分利用商業建筑層高一般大于5m的特點。若設置成2跑剪刀梯,則一個梯間位置可設置兩部樓梯,梯間節省面積更為可觀。室外樓梯因防煙性能好,還不占商場的內部空間。

    3.4疏散寬度計算

    每層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樓梯以及房間疏散門各自總寬度,應按《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第5.3.17條的有關規定經計算確定(見表2)。

    商店的疏散人數應按每層營業廳建筑面積乘以面積折算值和疏散人數換算系數計算。地上商店的面積折算值宜為50-70%,地下商店的面積折算值不應小70%。疏散人數的換算系數可按表3確定。

    由上述規范規定的要求我們得到下式:

    W=S×A×B×C/100

    式中:W——商業營業廳的疏散總寬度(m);

    S——商業營業廳面積(m2);

    A——面積折算值(50~70%);

    B——疏散人數換算系數(人/m2);

    C——疏散寬度指標(m/100人)。

    3.5疏散距離

    疏散距離是保證人員安全到達安全地段的主要途徑。相關規范對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離有明確規定,對營業廳等大空間的疏散距離,如果是多層建筑,按《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表5.3.13的注1:其室內任何一點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宜大于30m(當建筑物內全部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其安全距離為30×25%=37.5m:如果是高層建筑,按《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第6.1.7條規范:其室內任何一點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宜大于30m。

    3.6地下防火隔離區與屋頂避難空間

    屋頂避難空間:《商店建筑設計規范》(JGJ48-88)第4.2.4條,對于大型商業建筑做出了相應的指示,在發生火災時要保證室內人員能夠及時到達屋頂避難空間,對疏散樓梯間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消防設計人員要嚴格按照規定設計,減輕火災事故的發生給人們帶來的傷害。

    3.7防火救援窗

    防火救援窗主要是使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非常出入口”進行滅火或救援。即外墻每層均應設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員進入的窗口,窗口的凈尺寸不得小于0.8m×1.0m,窗口下沿距室內地面不宜大于1.2m,該窗口間距不應大于20m,窗口的玻璃應易于破碎,并應設置可在室外識別的明顯標志。

    3.8疏散指示

    由于大型商業建筑的人員密集,而且人員素質水平不同,因此,標明疏散指示時要考慮到不同人員的接受程度和辨識能力,盡量使疏散指示簡單明了,而且要醒目,保證所有人員都能看懂而且能明顯看到。考慮到火災發生時有濃霧,因此,疏散指示燈需要有特殊材料的使用,確保人員能夠在煙霧中正確辨認方向。

    4.結束語

    設計人員在進行商業建筑的防火設計時需要考慮到大型商業建筑復雜性,需要實地考察后,結合相關大型建筑的使用要求,在遵循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進行防火設計,同時還要保證大型商業建筑的實用性和美觀。即在進行大型商業建筑設計時,切實地按相關的消防規范進行設計,滿足消防規范的要求,為日后避免許多安全的隱患,也為和諧社會和節能社會的體現創造了深遠的影響。鑒于大型商業建筑對于我國的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性,因此,探討其防火設計相關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璐.對大型商業建筑防火設計問題的探討[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研究生論文專刊,2009.

    [2]《商店建筑設計規范》(JGJ48-88).

    [3]《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毛片成人午夜|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自拍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成人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成人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成人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在线电影|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大全| 午夜视频免费成人|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www.国产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 成人合集大片bd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福利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动漫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 成人午夜在线播放|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美女黄网站色大色下载| 成人高清毛片a| 成人免费淫片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私人影院入口| 成人一级黄色大片| 国产成人精品啪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小视频|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