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發明活字印刷術范文

    發明活字印刷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發明活字印刷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發明活字印刷術范文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清楚地掌握宋元時期燦爛輝煌的科學技術成就的基本概況,包括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及向世界的傳播,由此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宋元時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學、宋詞及杰出的詞人、繪畫及書法成就。

    通過學習宋元時期的科學技術,對學生進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的祖先在科學技術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領先地位,以及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學習古代科學家勤于探索、堅持不懈、勇于創新的精神。

    通過了解《資治通鑒》的寫作過程,及《資治通鑒》的卓越成就,培養學生養成嚴謹的治學態度。

    教材分析

    本課的主題是宋元文化,而且是燦爛的宋元文化,可見宋元文化在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特殊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啟明清,以自己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獨特的風格創造了中華文明史上又一個文化高峰。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及向世界的傳播。“司馬光和《資治通鑒》”與“宋詞和杰出的詞人”是本課的重點子目。

    本課的難點,是在介紹史學、文學、藝術等方面成就時,如何使學生逐步形成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看待文化現象的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回憶隋唐時期雕版印刷的發展狀況以及現存的雕版印刷品等相關知識。

    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

    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時期,我國人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思考“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處”?

    教師適當舉例說明。如:宋太祖時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經》,耗時12年、雕版13萬塊,印完后堆積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場。另外,當時一個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個字,一本六萬字的書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由學生通過示例歸納出結論,并切實感到改革雕版印刷術的必要。

    (2)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觀察教材中畢升的畫像,閱讀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簡要歸納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單字、排版、印刷、拆版。

    對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引導學生思考“活字印刷術發明的作用”。體會畢升的創“新”在哪里?突出兩個“變”:變死字為活字,變死版為活版,既經濟又省時。

    結合地圖了解活字印刷術在世界各地的傳播。

    指導學生觀察插圖,進一步了解活字印刷術在以后的不斷改進和發展的狀況(木活字、錫活字、銅活字以及套色印刷等)。并引導學生聯想到今天,印刷業已告別了“鉛與火”的時代,進入到“光與電”的時代。

    (3)15世紀,歐洲出現活字印刷術,比中國晚約四百年。

    概括活字印刷術發明和推廣的情況。

    2、指南針的應用

    (1)戰國時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司南;

    (出示《司南》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司南是由哪兩部分組成的?是根據什么原理制成的?(根據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培養學生觀察、識圖的能力。

    (2)北宋,指南針開始用于航海事業;

    (3)南宋,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事業;

    思考:羅盤針比司南有哪些進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這種導航儀器為什么會在北宋末年得到很快的應用?它的廣泛應用對中國和世界有何作用?

    (4)指南針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3、火藥的應用

    (1)唐朝中期,已有的記載,

    (2)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于軍事上,

    (3)宋元,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

    (4)13、14世紀,火藥及火藥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二、史學成就

    第2篇:發明活字印刷術范文

    “四大發明”定型的版本是:火藥、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術,這給“批”派提供了相當大的攻擊口實。

    關于火藥,“批”派強調,要區分“黑火藥”和“黃火藥”兩個體系。近現代軍事和工業上廣泛使用的都是“黃火藥”(即“黃色炸藥”),故對世界歷史的影響應該落實在“黃火藥”體系。而中國古代所發明的是“黑火藥”,而且西方人比中國人更早掌握了“黑火藥”的正確配比。所以,“批”派斷言火藥根本不是中國人最先發明的。

    關于指南針,“批”派要求區分“水羅盤”和“旱羅盤”。“旱羅盤”被認為是西方人發明的,而“水羅盤”的技術細節,現在仍存在爭議。至于更早的“司南”,既無古代實物留存,現代仿制品也未能如古書中所描述的那樣順利運行。所以“批”派認為中國古代至多只是“發現”了磁現象,根本談不上“發明”了指南針。

    關于造紙術,“批”派問道:古代埃及的紙莎草紙算不算紙?那比中國東漢的蔡倫造紙還要早約3000年。確實,如果我們堅持要將西漢的“灞橋紙”算作紙(因為這可以提前中國造紙的年代),那古埃及的紙莎草紙顯然更應該算紙。因為紙莎草紙留下了無數色彩艷麗的書法和繪畫作品,而“灞橋紙”只是出土過一些碎片而已,那些碎片上都沒有任何文字或圖案。

    關于“活字印刷術”,是最授人以柄的一項。因為想要和古登堡1439年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比先后,就得強調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八“技藝”中所記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布衣畢發明的泥活字印刷術,但這樣就無法正視如下事實――在畢發明活字印刷術之后將近1000年間,中國的絕大部分書籍仍然是雕版印刷的。所以“批”派斷言畢的泥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失敗的發明”,確實也相當能夠言之成理。其實在“四大發明”的這一項上,如果改為“印刷術”,就可以用“雕版印刷術”來抵擋“批”派的攻擊,處境就會好多了。

    在歸納了“批”派的攻擊之后,我們當然要轉而為“挺”派想一想。

    我2006年在央視國慶特別節目中曾提出“新四大發明”:雕版印刷、天文學上的赤道式裝置、十進制計數法、中醫中藥。當時的想法,是既強調這些發明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也適當照顧這些發明出現的年代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2008年,中國科技館新館推出由國家文物局和中國科協聯合主辦的《奇跡天工――中國古明創造文物展》,該展定義了新的“四大發明”為:絲綢、青銅、瓷器、造紙印刷。這代表了新的思路:將每項都寬泛化,比如以“造紙印刷”取代了“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而新出現的絲綢、青銅、瓷器三項,都是范圍比較廣、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工藝,這顯然是針對“批”派指責原“四大發明”缺乏技術含量而作出的改進。

    我認為,如果我們考慮這樣三個原則:1.要對中國文明或中國人生活有著廣泛的影響,2.要盡量保證在世界上有著盡可能大的發明優先權(不一定要絕對“世界最早”),3.要有足夠的科學技術含量。

    那么比較可取的“新四大發明”選項如下:

    絲綢、中醫藥、雕版印刷、十進制計數。

    第3篇:發明活字印刷術范文

    1、中國古代勞動人民。

    2、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并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3、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后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來源:文章屋網 )

    第4篇:發明活字印刷術范文

    1、活字印刷術:它開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后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

    2、造紙術:東漢,蔡倫在總結前人制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制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

    3、火藥:用硝石、硫黃和木炭這三種物質混和制成的,而當時人們都把這三種東西作為治病的藥物,所以取名“火藥”,意思是“著火的藥”。

    第5篇:發明活字印刷術范文

    [關鍵詞]甘肅;考古發現;四大發明

    [中圖分類號]K8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09)20-0025-03

    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為世界科技文化做出過巨大貢獻。作為絲綢之路咽喉要地的甘肅,近年來出土了一些文物,為我們重新認識四大發明的產生及其在絲綢之路的傳播,提供了新的依據。

    在中國,在紙張發明以前,新石器時代人們最初是“結繩記事,契木為文”。進行交流、表達思想感情或描繪事物,商周時期出現了甲骨文和金文,春秋時則用竹簡、木牘、縑帛等作為記事材料。此外,還將抽絲織綢和制取絲棉時殘絮的薄片用于書寫。古埃及人曾用紙草,古印度人用貝樹葉,古巴比倫人用泥磚,古羅馬人用蠟板,歐洲人則把中亞細亞人制作的小山羊皮等當作書寫材料。上述材料有的笨重,有的昂貴,有的來源較少,無法適應當時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關于紙張的最早來源,傳說是古代婦女們在水中漂洗布帛時發明了用蔽綿制成的絮紙。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以樹皮、麻頭、敝布、魚網等為原料,經挫、搗、抄、烘等工藝制成的紙,人稱“蔡侯紙”,被認為是現代紙的淵源。直到20世紀70年代,陜西西安灞橋出土了西漢時期的麻紙才將造紙的發明時間提前至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從20世紀初以來的百年間,新疆、陜西、甘肅一帶,先后出土了30多種古紙。甘肅氣候干燥,也多次發現漢代紙張殘片,如旱灘坡紙、肩水金關紙、馬圈灣紙、居延紙、敦煌紙,都是“蔡侯紙”之前的遺物。其中出土的麻質古紙,曾被專家定為西漢麻紙的片狀纖維物,說明造紙術出現在蔡倫之前,而且可能與人們對紡織用麻的處理過程有關。甘肅武威旱灘坡墓出土的留有字跡的古紙,經專家分析鑒定,已具有一定的強度和柔性,厚度與現代機制原稿紙接近,纖維交結細勻緊密,且有單面涂布加工,說明當時的造紙工序已相當精細,造紙技術已達到一定水平。但這些麻質古紙上都沒有發現可以辨識的書寫文字,加上對化驗分析結果的解釋不同,對西漢是否已出現了造紙術,學術界一直有很大爭議。鑒于此,《后漢書•蔡倫傳》對蔡倫發明造紙術的記載,曾一度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有時間和人物、準確記載造紙術的最早記錄。蔡倫對造紙術的改革和推廣,使紙的使用在東漢后日漸增多。從考古發掘出的漢代古紙看,其中不少帶有書寫字體,而且質量明顯提高。這些古紙包括詩抄、書信,還有書札的殘片,都是東漢時期的。

    20世紀70年代初,甘肅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今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額濟納旗的漢代居延遺址中發掘出的肩水金關紙,為我國現存的早期古紙標本。它由本色的廢舊麻絮、繩頭、布料制成,以多年生草本r麻成分為主,纖維有明顯的分絲帚化現象。說明至遲在西漢中期,我國已出現了利用廢舊麻料造的初級形態的紙,為研究漢代的造紙術以及我國造紙術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紙張中最重要的,當屬1986年在天水放馬灘戰國秦漢墓中出土的紙質地圖。該圖紙張薄而軟,紙面平整光滑,用細黑線條繪制了山川、河流、道路等圖形,殘長5.6厘米,寬2.6厘米。該地圖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紙張實物,它有力地證實了我國在西漢初年即文景時期(前179~156)就已經發明了可以用于繪寫的紙,將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時間提前了近300年,對我們重新認識紙的起源、制造技術、用料及用途有特別重要的價值。

    紙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的基礎。紙的發明及應用,對社會歷史的記載與保存、文化思想的交流與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一項最杰出的成就。

    印刷術的出現與紙張有著密切的關系。紙張發明后,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讀書的人越來越多,對書籍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加。初唐時期,就已出現了采用雕版印刷術印制的書籍。宋仁宗慶歷年間,平民畢N在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它是用膠泥刻字,每字一印,燒后制成字印,再將一顆顆字印排列、鑲嵌在鐵板上,經燒烤、壓平等工藝制成印版后,便可印刷。印版上的字印可取下反復使用。這種活字印刷方法已具備現代印刷的基本過程――鑄字、排版、印刷,比15世紀中葉德國人J.谷登堡制造的活字印刷工藝要早400年。繼泥活字印刷后,國人又相繼發明了磁活字、木活字、錫活字、銅活字等印刷方法。印刷術的發明和傳播,大大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和發展。雕版印刷術發明以后,東傳朝鮮、日本,南到越南等國;向西則通過絲綢之路逐漸傳入埃及與歐洲各國,進而傳到世界各地,大大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和發展。然而由于沒有實物為證,再加上年代久遠,史籍缺少記載,對于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時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的竹編d上所貼的套色印花絹,在深棕色底上套色印染白、綠色云紋、水波紋,距今2000年左右,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有關印刷技術的時代較早的實物之一。而敦煌莫高窟發現的附有紀年題記的《金剛經》,則為研究我國雕版印刷術提供了可貴的實物資料。《金剛經》完成于唐咸通九年(868)。原卷首尾完整,由七張紙粘接而成,每張長76.3厘米、寬30.5厘米,全長約534厘米。卷首為一幅釋迦牟尼說法圖,其余為《金剛經》全文;卷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d為二親敬造普施”題記一行,這是世界上現存第一部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金剛經》的正文和圖畫都雕刻得渾樸凝重,用墨濃淡適宜,清晰顯明,線條婀娜多姿,經文字體蒼勁有力。這一切都表明印刷術發明已久,技術已熟練,絕不是印刷術發明初期的作品。

    西夏是雄踞西北達200年的古代王國,對印刷術的發展有重大貢獻。甘肅武威亥母洞發現的西夏文佛經,不僅有木雕版,還有存世最早的泥活字版,為我國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珍貴資料。張掖大佛寺發現的明版《大藏經》,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一部明代大藏經刻本,已被國家文物局鑒定為國寶級文物。

    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制成的一種指向儀器,有不同的造型。早在戰國時期,中國先民就已發現磁石吸鐵的現象,并用天然磁石制造成指示方向的最早的指南針――司南。三國魏時,馬鈞利用磁鐵和差速齒輪制造出能指示方向的機械裝置――指南車。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了制作指向用的磁針的方法,據此又發展成磁針和方位盤聯成一體的羅盤。此后,經過長時期的實踐,發現人工磁化的方法,制成更高一級的磁性指向儀器。曾三異在《因話錄》中記載當時有“地螺”,“或有子午正針,或用子午、丙壬間縫針”。當時,陰陽家用地羅看風水。在清丈田地和判決土地訴訟時,也使用地羅。宋朝時,我國在指南針的制造方面,跟造紙法和印刷術一樣,也有很大的發展。大約在北宋初年,我國又創制了一種指南工具――指南魚,并且把它應用于軍事方面。據《萍洲可談》、《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諸蕃志》和《夢粱錄》等史料記載,北宋后期指南針已用于航海,南宋時開始使用“針盤”導航。這種針盤還使用“浮針”,這對于海上交通的發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發揮了極大作用。指南針和磁石的相吸性,在先秦文獻中已有記載,如《呂氏春秋•精通篇》、《鬼谷子•反應篇》等,這無疑與人們對天象的認識逐步深化密切相關。

    目前甘肅雖然還未發現與指南針有直接關聯的實物,但與天象有關的文物已有所發現。甘肅武威磨嘴子西漢墓出土的木蚺討,已包含人們對天象的認識。該蚺癱叱9.6厘米,為占卜、歷數用具,由兩個圓形盤和方形盤組成,分別代表天與地,上面刻有北斗七星和28宿星象,還刻著表示周天度數的365 度的182個圓點。莫高窟藏經洞文書中也有關于天象和星宿的大量資料。1993年,甘肅天水曾發現一座北周墓,墓頂壁畫上有二十八星宿,繪制清晰。漳縣汪家墳元代墓葬中出土的一座木屋,屋頂呈歇山狀,下面有二十八個斗拱,也代表著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宿。這一切都為我們研究古代的天文、歷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火藥起源于中國古代的煉丹術。古代煉丹家們利用早在漢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藥物硝、硫,經過長期的煉丹實踐,至遲在唐憲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發明了火藥,并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縱火用的火藥兵器。火藥先用于軍事,而后才成為民間供神或婚喪之用。到11世紀中葉,火藥制造技術有了明顯的進步。宋朝東京開封府還有專門生產火藥的部門。《武經總要》一書記載了火藥的三種配方,表明當時火藥生產已達相當規模。南宋時,火藥的使用越來越普遍,火器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南宋中期以后,火藥兵器在兵器中的比重顯著增大。此后,在宋、金、元之間的戰爭中,火藥的使用愈益頻繁。元、明又發現了銅鐵鑄造的管狀火器――銃和炮。1980年5月,甘肅武威針織廠出土一件保存完好的銅火銃,內存直徑0.9厘米的鐵彈丸1枚,黑火藥0.1公斤,表明它是實用兵器。火銃長100厘米,內徑12厘米,重108.5公斤,由前膛、藥室、尾銎三部分構成。時代應為西夏晚期,故稱“西夏銅火炮”。甘肅西和縣出土的元代黑釉瓷蒺藜,屬于爆炸火器,器物高10.7厘米,外殼為瓷胎,中間有一小洞,里面可裝滿火藥,并有白色捻子,點燃爆炸后有較強的殺傷力。此件器物表面被制成多個乳釘狀,爆炸后的碎塊可阻擋敵方騎兵通過。甘肅省博物館、蘭州市博物館及靜寧、張掖等地博物館,也收藏有明代用于長城、城市防守的銅火銃,重量都在10公斤以上,點捻后即發火威,殺傷力很強。這些為我們研究火藥在西北地區的運用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證。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以其當時在世界上領先的科學技術水平,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也使我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古代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擴大了文化的傳播范圍,為世界貿易和手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推動了人類歷史的進程。甘肅地處東亞與中亞的交匯處,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境內出土和發現的一些與四大發明有關的文物,證實了甘肅不愧是古代科技文化的重要傳播基地。

    [參考文獻]

    [1]傅振倫.中國紙的發明[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89.

    第6篇:發明活字印刷術范文

    2008年8月8日20點,是世界各地的人民共同期待的時刻。那一刻,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那一刻,全世界人民都在雀躍歡呼;那一刻,北京奧運會正式開幕了!我們一家人在20分鐘前早已開啟了電視機,準備迎接北京奧運會開幕。

    ?? 我們參觀好了墊場表演后,奧運會就開幕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節目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其中,一場活字印刷板的“演出”可真有趣。首先,主持人向各位貴賓介紹:“這是我們的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只見活字印刷板上的幾個字有規律地升高,組成了一個“和”字。請大家看著這塊板,看一下我們中國古代的和字。接下來,那幾個字又緩緩地下降,最終又沉底了。突然,又是一個古老的“和”字上升。我看地目瞪口呆。這時,活字印刷板又為我們做著精彩的表演。一會兒做金字塔狀,一會兒又做倒金字塔。一瞬間,活字印刷板又恢復了平靜。我還沒有反映過來呢,只間一串串的桃花從一個個縫隙里“鉆”了出來。忽然,一個個道具翻了過來,鉆出一個個大哥哥,向觀眾們揮手致敬。

    ?? 最激動人心的就是點燃火炬了。前六棒環繞了鳥巢一圈,把最后一棒——李寧的火炬點燃了。體操王子李寧騰空而起,環繞了會場的頂部一圈,終到了火炬旁邊。李寧把一根細小的引火索點燃了。說時遲,那時快,只見火光繞了火炬一圈,達到了頂部,點燃了火炬,實現了中華人民百年的夢想!這時,禮花綻放,燈火通明,為我們中國的明珠——北京添加了無限的色彩。北京城頓時生機勃勃,無比美麗。

    ?? 火炬依然在燃燒著……

    第7篇:發明活字印刷術范文

    關鍵詞:版畫; 科技 

     

    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繪畫藝術看起來和科技發展、工業革命之流的事情一點直接聯系都沒有,然而有一門隸屬繪畫范疇的藝術——版畫,卻恰恰出自科技的進步和工業的發展,它出身自印刷技術。版畫依其印刷原理可分為凸、凹、平、孔四種,按制版材料通常分為銅版、木版、石版、絲網版。 

    我們都知道,活字印刷乃是我國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和紙張的發明更推進了世界文化傳播的行程,加速了文明的傳播與進化,更讓我們得以告別蒙昧,照見真知。僅以此文略述印刷術及脫胎自印刷術的版畫與科學技術發展的關系。 

    大概在四千多年前,最早的凸版模型誕生了。據《漢書 祭祀志》載:“自五帝始有書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詐偽漸興,始有印璽,以檢奸萌”。此時冶金技術尚不發達,主要以玉石篆刻(古時寫作“瑑”,從玉字旁。凡屬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紋,都叫做“瑑”)為主,后來青銅器冶煉技術逐漸發展,到了周代時,以青銅器為主的“周璽”逐漸興起,到了漢代印章到達興盛,史稱漢印。漢印可以說是相當的發達,西泠八家的奚岡曾說:“印之宗漢也,如詩文宗唐,字文宗晉” 。大約到了公元3世紀的晉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隨著紙、墨的出現,印章、拓碑也開始盛行起來。同時,雕版印刷術也正在逐漸萌芽。東晉時期的一位道人葛洪在其所著《抱樸子》一書曾經記載:“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黃神越章之印,其廣四寸,其字一百二十。”這說明在此之前雕版印刷雛形就已形成。到了隋唐時期,雕版印刷開始流行,目前國內現存年代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是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經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由七個印張連接折疊而成,圖中釋逝牟尼坐在“邸園精舍”的蓮花寶座上,對弟子菩提長老及一千二百五十名信徒說法,卷末印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價為兩親敬造普施“的字樣。到了北宋初年,由于經濟的發達,四川地區出現了專為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錢保管業務的“交子”,即紙幣的最初形態,宋仁宋慶歷年間(1041-1048)畢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具體記載,遠早于德國人谷登堡1440年發明的鉛活字。活字印刷術是世界印刷術發展中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極大的促進了文明的傳播和發展。此后中國的木刻版畫迅速發展,出現了不少有規模有影響的版畫印制組織,比較著名的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楊家埠等。 

    一直到明代,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工具都由我國率先掌握,歐洲人最早掌握的印刷術是木刻印刷。歐洲木刻印刷始于何時,目前無從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是一個標志。十字軍從中亞帶給歐洲大量的紙張印刷品,包括紙牌以及帶有插圖的宗教印刷品。具有確切記載的出現在公元1400年前后,歐洲出現了宗教肖像和政治領導肖像木刻印刷,這些圣像與文字編排在一起,成為具有插圖的宗教書籍。到了15世紀中葉,意大利的金銀器匠發明了銅版制版印刷,用來大量復制小幅圣像及書籍插圖,同時也用于精細復制油畫,此種狀況一直持續到石版印刷取而代之。 

    到了近代,中國陷入戰亂與閉關,無論經濟還是科技發展都停滯不前,而歐洲正在大步的進行著科學改良試驗。自煉金術誕生以來,歐洲人在化學研究上頗有成效,德國巴伐利亞松爾堆芬采石場特產一種質密和細膩的淺色石灰巖板, 18世紀后期,塞內菲爾德發明了石版印刷并于1800年在德國奧芬巴赫開設了第一家石版工坊,他用油脂性筆在石板上面作畫后,用阿拉伯樹膠與硝酸的混合液涂覆,于是石版中的碳酸鈣在被硝酸腐蝕之后會和油酸化合而得脂肪酸鈣,具有親油抗水的特性,而非油脂部分和硝酸反應生成親水的氧化鈣,之后滾筒上墨,油墨就會被圖形部分所吸附,從而把圖形轉印至承印物上。正是由于這技術的革新,使得石板一發不可收拾,一路攻城略地,迅速的在歐洲取代了木版和銅版在出版業的位置,后,石印技術傳入上海,對中國傳統木版畫產生了極大沖擊,蘇州桃花塢因離上海最近最早受到影響,甚至連桃花塢最負盛名的吳嘉猷(吳友如)和他的弟子也被上海《點石齋畫報》聘去擔任美編了。石版印刷的高質量和低成本,對于我國傳統木刻雕版印刷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自明嘉慶年間開始逐漸衰退的傳統版畫自此一蹶不振,直至魯迅先生大力提倡中國新興木刻才得以復蘇。

    一直到石版印刷誕生,之前的木版印刷和銅版印刷所印制的畫面內容無非就是用于傳播宗教故事,進行風景或肖像的寫實繪畫,或者干脆就是對當時寫實油畫的復制,很少有畫家能夠使用擺脫出來進行獨立的藝術創作,甚至石版印刷誕生后也很少有石版畫作品可以獨立的被畫家用來進行個人創作,這種窘況一直持續到攝影術誕生。 

    第8篇:發明活字印刷術范文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第十二課《博大精深的文化》中的第一課時:影響世界的四大發明。

    【教學重點】

    知道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等中華文化瑰寶是我國人民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對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學難點】

    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對世界文化經濟產生的重大影響,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學習古人的這種創造精神,為祖國建設作貢獻。

    【設計思路】

    在教學中嘗試“自主探究加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地活動中去體驗、感知和感悟。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知道我國古代文化是我國人民對人類文化的偉大貢獻,對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我國古明家和廣大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能力:學習和培養自己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提供平臺展示

    自己。

    知識:了解我國優秀文化瑰寶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知道四大發明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之一。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中國古代文化有關內容的多媒體課件及視頻欣賞。

    學生準備:收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相關文字、圖片等資料。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第80到83頁內容“影響世界的四大發明”。

    【教學過程】

    活動一:導入課題

    談話導入:我們的祖先勤勞、聰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四大發明是我國成為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這個令我們驕傲自豪的話題――“影響世界的四大發明”(板書)。

    活動二:學習思考

    請大家把書翻到第80頁快速瀏覽,看看文中是怎樣介紹四大發明的,并結合在課前搜集了有關“四大發明”的相關資料,在小組內展示交流自己課前收集的學習資料,與我們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地收集和學習,對中國的四大發明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活動三:匯報交流

    1.請指南針小組學生代表匯報。

    (1)我們小組以欣賞影像資料讓大家了解指南針

    學生:①同學們,兩千多年前我國人民發明了簡便的指南工具――司南。宋代人民還制造出了羅盤,你能想象它們是什么樣子嗎?

    ②你還知道有關指南針的故事嗎?

    通過我們小組下載影像資料的欣賞、介紹,你們會了解到指南針的發明、改進和外傳的巨大作用。

    (2)學生:指南針在現代生活中的運用有哪些?

    (3)利用指南針展示體驗活動:(指明教室的門、學校的大門等方向)

    小結:(點擊課件),剛才介紹的指南工具,提到的司南、宋代羅盤和現代指南針。指南針的出現在航海、旅行、軍事、大地測量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也為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2.造紙術小組匯報交流。

    (1)學生1:我們小組收集的資料以小報、實驗對比的形式,向大家介紹造紙的基本過程和造紙術向國外的傳播及其作用。

    學生2:你們知道在紙發明以前,世界各地用過哪些書寫材

    料嗎?

    聽我們小組的介紹,你們就知道了以前書寫的材料形形:印度人用過椰子葉,緬甸人用過棕櫚葉,西亞人用過泥板,埃及人用過羊皮呢!……

    (2)學生3:我想補充介紹蔡侯紙的發明史。

    (3)學生4:我們小組還選用四種材料做了一個對比實驗,展示實物并演示。

    (4)我們還研究了一幅地圖(展臺上出示圖,指著說),這是造紙術向國外傳播的時間、地點示意圖。

    老師小結(點擊課件):紙在發明之前,世界各地用過的書寫材料,有的很笨重;有的價格昂貴;有的沒有紙張的柔韌性,在這些種材料上書寫,發現很費勁。蔡倫總結前人經驗,造出來的紙很便宜、質量好,又便于書寫,造紙原料很容易弄到,世界各國一直在沿用我國發明的造紙術。

    3.印刷術小組學生介紹。

    導入活動:書是造紙和印刷術的結合體。如果沒有紙的發明就沒有書。但想一想,如果沒有紙,書也是一片空白。我們請印刷術小組學生介紹。

    生:(1)我們小組以制作PPT的形式給大家介紹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工序。

    (2)大家想一想:活字印刷與雕版印刷相比有哪些優點呢?

    (3)體驗活動的匯報:這是我們小組用彩泥、橡皮材料制作的印章,寫一次自己的名字與雕刻印章印上姓名哪個更費時,寫一千次自己的名字與雕刻印章印上姓名哪個更費時。

    老師小結(點擊課件):活字印刷術比雕版印刷更經濟、更便捷、更靈活、更方便,從此畢N首創的活字印刷在歐洲各地推廣開來,它的發明讓印刷術進入一個新時代,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與普及提供了更好的物質條件。

    4.火藥組同學介紹。

    生:我們小組想以提問請人回答的方式與其他組同學交流。

    學生提問:

    (1)火藥是什么?

    (2)火藥是怎么發明出來的?

    (3)火藥在古代的應用與現代的應用?

    (4)它對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

    老師小結(點擊課件):火藥小組的同學介紹了火藥的基本知識和火藥在生活中的作用,火藥和火藥武器在我國出現后,陸續傳到了世界各地,對歐洲的歷史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使戰爭發生了變革,而且在今天的經濟活動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放煙花、開路、修路、挖隧道、開礦、拆除建筑物(用定向爆破技術)、電影特效。

    【設計意圖:每個小組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在自主活動中去體驗、感知和感悟。介紹古中國的四大發明,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讓每個學生從收集資料活動中,對它們有了一個深刻的印象,從內心感嘆古人的勤勞勇敢、聰明才智。知道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之一。】

    活動四:拓展探討

    全班討論: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我們如何學習古人的這種創新精神?

    老師小結:古代的勞動人民可真了不起,有那么多偉大的發明,這些發明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每個中國人都為之驕傲!我們要傳承古人的創造精神,學習他們的勤勞勇敢、聰明才智,勇于探索、樂于創新。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進程產生的重大影響,讓學生明白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9篇:發明活字印刷術范文

    當2008年踏著矯健的步伐向我們走來時,上帝就注定著2008對世界是個不平凡的一年,對中國是個美好的開始。

    2008年8月8日來了,世界三十多億人都等待在電視機旁,希望8點鐘快點到來,希望快點看到北京奧運開幕式的精彩,8點鐘到了,鳥巢出現了,鳥巢座無虛席,還有許多國家的總統來看開幕式,有日本首相福田,美國總統布什,還有冰島的,伊拉克的……大屏幕亮著“60,50,40,30,20,10,9,8,7,6,,5,4,3,2,1”的阿拉伯數字,觀眾的吶喊的倒計時推向,隨后煙火在高空中綻放,頓時鳥巢就像一朵盛開美麗的鮮花,場內缶陣上的閃光,宛若花朵晶瑩的花蕊,我聽見了主席的話語:“我宣布,29界北京奧運會開幕!”這一聲讓舉國上下的人民沸騰了,我國的四大發明一一亮相,我認為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最好。活字印刷術看似機械,其實是897個演員的表演。這種字的表演實在是太精彩了,光是那海浪似的高低起伏的樣子就讓人贊嘆了,還有造出“和”字形就更讓人感到佩服了。造紙術展現時,場地上竟奇跡般地出現了一張長70米的畫卷。舞蹈演員用她們柔軟的身體完成了一幅水墨畫,當畫緩緩升起的時候,我的嘴巴變成“0”型了,簡直太漂亮了!竟是一幅極其壯觀的朝陽升起的圖畫!這似乎是在暗示我國現在正如這朝陽般輝煌,又像是在告訴外國友人:“中國是生機勃勃的!”這幅畫又被一群活潑歡樂的孩子用畫筆涂上了顏色,這幅畫展現在我面前,我看見的是瓦藍的天,碧綠的草地,紅通通的太陽還有一道彩虹。還有那時不時盛開出的焰火,從上方看,它是多么鮮艷,多么令人眼花繚亂呀!活字印刷術看似機械,其實是897個演員的表演。這種字的表演實在是太精彩了,光是那海浪似的高低起伏的樣子就讓人贊嘆了,還有造出“和”字形就更讓人感到佩服了。

    我相信北京奧運會一定是最成功的奧運會,北京加油,中國加油!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欧美成人|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成人欧美精品大91在线|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成人黄色大片| 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AAAAA级毛片| 成人福利视频导航|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成人免费黄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麻豆|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www|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成人永久福利免费观看|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成人免费v片在线观看| 成人黄色激情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的|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 免费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 动漫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 综合558欧美成人永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