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育經濟與管理論文范文

    教育經濟與管理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經濟與管理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育經濟與管理論文

    第1篇:教育經濟與管理論文范文

    關鍵詞:大學語文 存在問題 應對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展,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不斷出現,學術發展的趨勢是文理接近或融合,文理互滲日漸明顯。這些跨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僅要有各門學科和多學科的綜合性知識結構,而且還要有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大學語文課程對于把大學生培養成為溝通文理兩科的“通才”,使學生求得關于自然、社會、人文的“通識”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語文課程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思想修養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已經成為有目共睹的事實。然而,由于受大學教育專業化的影響,在思想上對大學語文課程不夠重視等方面的原因,大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并不使人樂觀。正確地認清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準大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實現方式,對其加以理性的把握,對于更好地發揮大學語文的教育功能,有著不容忽視的意義。

    1.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職院校是培養和造就各類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搖籃,是知識創新、推動科學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力量。大學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人文基礎課,對于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并不使人樂觀,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1教材內容缺乏創新,課程定位比較模糊

    大學語文課程主要不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術和辦事能力,而是培養學生做人的知識和能力,讓學生在掌握科技知識的同時發揚人文精神,重視人的自身價值與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塑造,讓學生學會做人,能擺正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人與他人的關系。大學語文不是文學課、語言課,而是人生教育課。因此,大學語文在教學內容上有其自身顯著的特點,它與中學語文不同,與其他的一些實用類課程也有很大的不同。

    然而,縱觀現有的大學語文教材,雖然林林總總不下幾十種,編排立意也各有所重,各有千秋,但基本沒有跳出中學語文教材的模式范疇。總的看來形式比較單一,大多屬于名篇選讀名著節錄加文體寫作指導,定位上缺乏大學語文必要的個性特征和體系的開放意識,內容覆蓋面也有待開拓。這樣的語文教材只適合于語文基礎知識技能訓練的教育實際,卻不能適應大學教育的新的要求。

    1.2教學模式陳舊,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體現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記,這種教學模式與名篇選讀類的教材比較合拍,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給予學生一種比較完整的解讀和提示。這種模式對于中學語文教學來說比較合適,因為它能適應高考指揮棒的驅使。但對于大學語文來說卻顯然已經不適合,一方面是大學生的自主意識比較強,思維比較活躍,要他們始終處于接受狀態并不現實;另一方面沒有了高考的壓力,沿襲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心有抵觸,他們更希望有新的模式接受新的內容。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體現,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參與度不夠。同時,由于忽視了學生個性程度的差異,課堂教學缺乏針對性,導致程度好的學生感覺上課沒有新意,而程度較差的學生又感覺跟不上的尷尬局面。另外,由于在課堂上現代化教學手段開發不足,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欠缺,直接影響了學生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開發。

    1.3課程地位認識不夠,課時安排嚴重不足。

    目前國內高職院校雖也普遍開設大學語文課程,但在課時安排中,一般都只有32~40學時,大學語文并沒有被視為與人文素質教育密切相關的課程而得到應有的重視,相當一些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對大學語文課程的認識存在著嚴重的局限性。它既不像英語,與中學自然接軌,并有種種量化的考級系統檢測手段與之配套;也不同于政治理論課,有教育部指定的必要的課時作為政策保障。因此大學語文的課程地位、教學目的、教學的檢測手段及其教學效果實際上是相當含混模棱的,它與前期的語文教學脫節,而向后延伸又缺乏繼續拓展的后勁和保障,實處于一種不尷不尬的境地。

    2.面對問題,大學語文教學的應對策略

    大學語文一方面有專家學者的呼吁和強調,它的重要性得到了肯定,但另一方面卻又是日益遭到了邊緣化[1],面對這種現狀,在日益呼喚人文精神關懷的今天,作為肩負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課程大學語文,有必要以積極主動的姿態首先進行自我調適,對課程的教學做出全方位的變革。

    2.1調整教學內容,變名篇賞析為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授與熏陶

    在以往的大學語文教學中,通常是以文學史為線索,以名篇佳作的賞析為重點來安排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內容不僅與中學語文教學內容有所重復,不能體現大學語文的課程特點,而且對于學生來說,即使全部掌握了教學內容也只是學習了一些文字知識,欣賞了字詞句篇,特別是對于理工科專業的學生來說,似乎收獲不大。針對這一現狀,筆者認為在教學內容上應以傳統的思想文化為中心,以思想學說對文化形成的影響為重點,梳理思想學說的傳承與發展的脈絡,認識傳統思想文化的現實意義。再結合經典篇目,在學習、繼承優秀的中華文化的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心。

    一個民族的傳統思想文化是維系一個民族的生命線,如果一個民族漠視并喪失了自己優良的傳統,結果必將是這個民族的逐漸衰落,直至消亡。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其文化思想博大精深、璀璨奪目,每一種思想學說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都對文化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都能反映出各個歷史時期的時代風貌,思想文化的傳承都有其特定的意義,這種傳統文化在現代仍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大學語文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審視作品,因此,它既是對中學語文的超越,又是對中學語文涉及的文化知識的重新組合。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改革,讓學生能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些知識對完善精神人格、拓展思維視野、加深文化修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2更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主體,培養思維能力

    “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這是搞好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2]在高職院校中,大學語文始終存在著課時少而任務重的矛盾,如何在有限的幾十個課時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大的效率,全面實施大學語文的教學目的,提高廣大學生的語文水平與人文素質,已越來越成為大學語文課程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2.2.1變傳授知識為培養能力

    據專家研究,當代大學生的最佳智能結構應具備六種能力,即自學能力、思維能力、研究能力、創造能力、表達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這幾種能力的培養,以往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是不能勝任的。學生不具備開拓性和創造性,知識傳授得再多也有用完的時候,況且在大學學習期間,獲得今后夠用的知識是絕對不可能的。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轉變觀念,要變傳授知識為培養能力。在大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啟發、引導、點撥,為學生服務,教師在上課時,不要言無不盡,要把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還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比如,在講述《詩經》時,可以讓學生去思考《國風》中的愛情詩反映出了當時怎樣的一種愛情婚姻狀況,與人們頭腦中固有的古代的愛情婚姻狀況有何不同?詩經時代的愛情觀與現代人的愛情觀有何異同?再如魯迅為什么稱曹操為“改造文章的祖師”?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對曹操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等等。

    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今天,中西思想激蕩,傳統與現代并存。作為人文社科主干課之一的大學語文的教學,不能再是單純地傳授語言文學知識,簡單、孤立地講幾十篇文章,而是讓學生通過傳統思想文化和經典著作的系統學習,了解思想文化產生、發展和不斷改革創新的過程與經驗教訓,了解人類在人文社科方面的創見、進步與成果,不但要“擇取中國的遺產,融合新機”,而且要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社會、改造社會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2.2.2變封閉式教學為開放式教學

    傳統的封閉式教學以傳授知識為能事,以填鴨式的文章分析為方法,既限制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又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社會形勢的發展,呼喚著開放式教學方法的實行。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培養他們良好的讀書習慣,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打破單一的課堂教學環境,必須將課堂教學輻射到課外,把教學內容和空間從課堂延伸到圖書館、互聯網和社會之中,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啟發他們積極思索、尋求智慧、關懷人生。比如,對于社會熱點話題,引導學生去網上收集各家觀點,形成自己的看法,到課堂上討論,這樣不僅能活躍學生的思維,使教學主體性得到充分的體現,而且還能讓他們進一步去關注社會,了解現實。

    2.3配置課外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為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完善的知識結構、造就具有創新潛能的復合型人才,大學語文作為文化素質教育的基礎課程和組成部分,理應受到重視”[3],但是,由于對大學語文課程地位的認識不夠,課時安排嚴重不足卻是不爭的事實。作為一門語文課,我們除了對學生進行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授與熏陶之外,還要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審美能力和思考、分析、表達等能力,使每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創造性得到最充分的開發,以實現大學語文的教學目標。因此,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還要結合專業應用開設一系列的中文選修課,如寫作理論與實踐、實用文體寫作、演講與口才、唐宋詩詞鑒賞、詩歌鑒賞與朗誦技巧、小說鑒賞等等。這一系列選修課的開設,一方面可以提高那些在中學階段偏科學生的語文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大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在系列選修課程開設之外,還要配置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如在課外時間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開設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課外專題講座,建設一些作家或思潮興趣小組,針對當下一些文學現象和社會現象幫助學生搞不同形式的辯論賽,舉辦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組織實踐活動等,這樣既能夠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又能夠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培養他們健康的心智和高尚的人格,以人文修養來拓展自己的專業領域,為將來走上社會、成為一名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大學語文教學與改革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工程,它決不是一個相對狹小的封閉空間,它需要許多主客觀條件和因素的配合,可謂任重而道遠。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認準方向,不懈努力,就一定能使這門人文素質課程結出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1]邢宇皓:遭遇尷尬的大學語文[M],光明日報,2004.2.13(A3)

    [2]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倪文錦:語文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第2篇:教育經濟與管理論文范文

    關鍵詞關聯理論 語境 跨文化交際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H0文獻標識碼:A

    1 關聯理論的提出

    關聯理論是由斯珀伯和威爾遜提出的在西方近年來影響巨大的語用學理論。它是有關人類交際與話語理解的認知理論。雖然它屬于語用學理論,但它的影響卻遠遠超出了語用學領域。關聯理論既不是以規則為基礎,也不是以準則為標準,而是基于四個簡單假設,即每一個話語可能產生不同的理解,且與語言編碼所包含的信息一致;聽話人不可能同時理解話語所表達的全部意義,有的意義需要聽話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獲取;聽話人會用一種簡單的、普通的標準來評估自己的理解;這一標準足以幫助聽話人確定對該話語的唯一理解,排除其他解釋。它將語用學研究的重點從話語生成轉移到話語理解,并指出語言交際是一個人之推理的互明過程,話語理解就是一種認知活動。

    關聯理論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從關聯理論的視角,我們可以對語態、時態、情態動詞、助動詞、小品詞、插入語等進行分析,同時還可以分析句子和語篇的某些文體特征。另外關聯理論對文學作品、廣告傳媒、翻譯等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交際都有較強的解釋力。那么在本文中,筆者從關聯理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即語境為出發點,著重研究了該方面對跨文化交際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應該如何正確把握語境,從而提升交際的時效性,擴大交際的受眾范圍。

    2 關聯理論中的語境觀

    關聯理論具有多元化的理論背景,比以往的語言交際理論獲得了更多的理論支撐,其解釋更具有說服力。此外,關聯理論的語境觀不同于人們對語境的傳統認識,語境被視為一個心理建構體,由一系列假設構成,話語理解時所進行的推理就是在語境假設與新信息之間進行的,語境假設的選擇、調整與證實受到關聯原則的支配。關聯理論中的語境與語用學中所提到的語境有著不同的理解。很多學者認為并堅持語境是已知或是給定的,也就是說語境是在交際行為發生之前就已經確定了的,但是關聯理論中的語境認為交際中的語境是認知語境假設,它是隨著交流的進行而不斷變化的。

    關聯理論認為,語境就是“理解某個話語所使用的各個前提的集合。”(Sperber & Wilson, 1986)。根據這一定義,語境幾乎可以囊括人類思維所及的任何現象:“這種意義上的語境并不局限于交際雙方直接的外部環境、前面緊鄰的語段,還包括對未來的期待,科學假說,,對趣聞逸事的記憶,對文化的各種假定,對說話人思維狀態的種種信念。所有這些在話語理解過程中都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Sperber & Wilson, 1986)關聯理論中的語境還有一個重要特征,即認為語境是有條不紊的。正是這種有條理的特性影響著某一特定場合下特定語境信息的可獲得性。比方說,你和一位朋友剛談到孩提時候的一些往事,此時,與你曾經擺弄過的一些玩具相關的信息可能比較容易提取。而在其他一些場合,你恐怕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回憶起你的第一輛玩具汽車的顏色。可見,我們大腦里信息的可獲得性與提取這一信息所需付出的努力確實存在一種相關關系。

    同時在關聯理論中,語境是動態的,是將其視為一個在互動過程中為了正確理解話語而形成、發展的心理構建體。即存在于聽話者大腦中的一系列可顯映的事實或假設構成的集合。認知語境包含著各種信息,主要由三種信息組成:詞匯信息、百科信息和邏輯信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認知語境,人們主要依靠“相互顯映”和“互明”來達到相互交際、理解的目的。關聯理論的認知語境是一個動態語境,它把關聯看作是常項,把語境看作變項,認知語境是在話語的理解過程中不斷選擇的結果,是聽話人的一個重新構建的不斷循環的過程。

    在處理命題內容時,聽話人會系統地從較小的可及性語境中去尋找語境含義,該語境包括各種新近被處理的命題內容。顯然,不是所有的語境含義都具有相同的可及性,即人們付出的努力程度是不同的。從較小的可及性語境中獲取語境含義,所需要的努力程度較低,反之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3 跨文化交際中語境分析的重要性

    確定說話人希望傳遞的交際信息,就需要聽話人根據現有的語境進行推斷,才能達到預期的語境效果。而這種聯系就是關聯性。在英語交際中,為了吸引聽話人的注意力,說話人往往會暗示他,通過話語的表面意思,傳達具有足夠關聯性的信息,從而達到交際的和諧性。

    語境的分析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交際的正確性。實現交際的條件就是雙方的“互知”。就交際而言,它是說話人和聽話人兩個認知主體之間的互動性活動。那么(下轉第99頁)(上接第94頁)只有達到互知,才能繼續兩者之間的交流,也就是說說話者必須通過聽話人語境的分析,理解了說話者的意圖,才能擴大這種互動性活動的進一步展開和擴大。例如:

    A: Will you have a glass of brandy?

    B: You know I am a good man.

    以上是一個簡單的對話,B認為A能夠推導出如下的語境假設和涵義。即The man do not drink alcohol. OR The man will not drink the offered brandy.

    正確地分析了說話者的意圖,聽話者才能延續與其的對話。例如:

    B: OK, let’s drink a cup of tea.

    通過對說話者的語境假設分析,聽話者改變了說話的內容,從而和說話者繼續更深入的交流。由此可見,正確的分析在交際過程中語境的重要性。

    同時,語境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包括了認知中的各種信息。它具有動態的特征,也就是說它不是聽話者在話語理解之前預先確定的,而是在話語理解過程中不斷選擇的結果。從本質而言,話語理解涉及聽話者對語境假設的不斷選擇、調整與順應。例如:

    A: Why did you finish class so early today?

    B: I’m free today.

    A: Why are you free?

    從第一個說話者來說,他在說話前,已經對聽者有了語境假設,即他應該今天上學。但是通過聽者的回答他得出的結論,自己先前的語境假設是錯誤的。雖然他沒有得到所期待的回答來證實自己的語境假設,但是這并沒有影響交際的繼續進行,因為在交際中,第一個說話者得到了新的信息,即今天他休息,但是為了解決對第一個假設的疑問,第一個說話者又有了新的問題,即為什么不上學呢?因而延續了他們之間的對話,構建了一個新的交際語境。這樣以此類推,他們會在不斷地建立語境假設、解決語境假設,順應語境變化的發展過程中,深入他們之間的對話,達到提高交流時效性的目的。以上的實例也能充分說明,在交際過程中認知語境信息是不斷變化的。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過程中,對方都在試圖改變雙方的認知,因此每次的問題提出都是假設的重新設立,更重要的是在改變聽話者的語境假設同時,也產生了新的語境效果,那么話語也就具有了一定的關聯性。語境效果是新信息與舊信息、新假設與原有假設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這個過程也被稱為“語境化”。通過不斷地更新信息,舊語境假設也在不斷修正、補充與優化。

    4 把握動態語境,增強交際的時效性

    在交際過程中,語境信息是動態的,而非靜態的。是在話語理解過程中不斷選擇的結果,也是聽話人的一個重新構建,而不是在理解過程之前就事先確定好的。在語境假設的重新構建中,聽話人利用百科知識、邏輯知識以及語言知識等相關知識信息幫助生成與當前話語提供的信息相關的語境信息。根據關聯理論,話語理解變成為了正確交流和溝通的橋梁。它是根據說話者所提供的信息或假設去尋找話語的最佳關聯性的一個推理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如果能夠正確地把握關聯理論中的語境分析,即可正確地理解說話者的意圖,達到預期的語境效果,達到語言的交際意圖。

    在交際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把握動態語境就更為重要。隨著語境不斷地變化和更新,交流者也要不斷地尋找新的知識來分析和推導,讓語境這個變量變成相對的定量,這樣才能把握住交際中的脈絡,不斷推進交流的層次,達到交際的時效性。那么在雙方的交際中,這個過程又被認為是語境假設的參與過程,其中涉及了語境假設的選擇、延伸、調整與順應,因而交際中的雙方如果在語境上的認知越是相近,那么交際就越容易成功。因此了解雙方的認知程度,逐漸順應對方的語境假設趨向,就能順利地完成交際。

    參考文獻

    [1]Stephen C. Levinson.“Pragmatic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9.

    [2] 何自然,冉永平.語用學概論[M].2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观看| 4444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四虎高清成人永久免费影院| 青青草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app下载| 麻豆精品传媒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美女在线|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日本娇小xxxⅹhd成人用品| 免费观看成人羞羞视频软件|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亚洲a级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1314成人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app|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在线看|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动漫|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xxx|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一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h成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