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五個一活動自我總結范文

    五個一活動自我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五個一活動自我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五個一活動自我總結

    第1篇:五個一活動自我總結范文

    【關鍵詞】秩序行為;養成教育;集體規則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017(2014)07/08-0033-05

    【作者簡介】盧素芳(1967-),女,江蘇靖江人,靖江市第一實驗幼兒園園長,中學高級教師,教育碩士;唐翠萍(1969-),女,江蘇靖江人,靖江市第一實驗幼兒園副園長,中學高級教師。

    一、問題的提出

    對于大多數幼兒來說,幼兒園是他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個大集體。從家庭中無拘無束的小主人到班級里的普通一員,從一個人獨享家庭資源到與同伴共享班級資源,多方面的變化使很多幼兒難以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由于大多數家長不了解秩序行為在幼兒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幼兒形成了“行為無序”的生活狀態。工作中我們發現:有的幼兒沒有良好的生活秩序,隨地亂扔瓜皮果殼,吃點心和午餐時碎屑、米粒到處撒,喝水時沒有耐心等待,喜歡擁擠,自理能力差等;有的缺乏良好的游戲秩序,不懂得遵守規則,不知道謙讓,不會與同伴合作,喜歡用簡單粗暴的方法處理與同伴的矛盾等;有的缺少良好的學習秩序,操作活動沒有條理,難以安靜地傾聽別人的談話,很少在集體面前發表自己的見解,集體活動中常會影響同伴……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幼兒社會化程度和整體文明素質的提升,影響他們有序生活、有序處理問題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都明確指出:“幼兒園保育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培養誠實自信、友愛勇敢、愛護公物、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 受社會上“重智輕德”“重知輕行”的教育理念影響,我們在管理過程中常偏重于主題教學,偏重于特色活動,沒有充分認識到公共秩序在幼兒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更沒有及時與家庭攜手,在秩序意識建立的關鍵期萌發幼兒的道德需求感[1],導致幼兒秩序教育停留在膚淺的說教層面,不能有效培育幼兒的秩序認知、情感和行為。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將“幼兒秩序行為養成教育”作為研究對象,旨在積極幫助幼兒在公共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秩序意識,養成文明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社會公德,促進道德生長,形成健康人格,提高環境適應能力和生活質量。[2]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秩序是指有條理、不混亂的情況,是“無序”的相對面。

    (二)秩序行為則是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出來的有條理、不混亂的外顯活動。

    (三)秩序行為養成是指通過對幼兒實施養成教育,引導幼兒感受、體驗、熱愛秩序狀態,獲得正確的秩序認識,并積極地付諸行動,進而形成穩定的秩序行為習慣。

    三、研究目標

    (一)觀察、辨析幼兒秩序行為養成中認知、態度和行為的相互關系,探究幼兒秩序行為養成的特點及發展規律,引導教師、家長科學、正確地認識幼兒秩序行為的養成教育。

    (二)探尋、梳理幼兒秩序行為養成教育的內容、模式、策略,包括對生活活動、集體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的研究,促使幼兒逐步形成良好的秩序意識和行為。

    (三)拓展、優化家園共育平臺,充分發揮家庭在幼兒秩序行為養成中的重要作用。

    (四)設計、實施促進幼兒秩序行為養成的教育活動,形成幼兒秩序行為養成的園本特色課程。

    四、研究內容

    從生活活動、游戲活動、集體教學活動和家園共育四個方面進行幼兒秩序行為養成的實踐研究。

    五、研究方法

    本課題在研究方法的選擇上體現實踐性為主,主要采用的是行動研究法,輔以必要的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等。

    (一)行動研究法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貫穿于研究的整個過程。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設計、實施秩序行為養成教育的活動方案,通過“現場―審議―反思”的螺旋式研究過程,對在實踐中實施的養成教育活動及時作出自我評價、自我調整、自我總結,歸納出秩序行為的養成模式,概括出活動策略。

    (二)文獻研究法

    通過多種途徑廣泛收集國內外有關秩序行為養成教育方面的資料,深入學習,細致分析,為實踐研究提供理論線索,指引研究方向。

    (三)調查研究法

    對本園幼兒秩序行為的現狀開展家長、教師問卷調查和幼兒訪談,對幼兒生活、游戲、集體教育活動等方面的秩序行為基本狀況有所了解,提高研究活動的針對性、有效性。

    (四)個案觀察法

    從個體幼兒教育和行為案例入手,細心收集相關原始資料和活動記錄,探尋養成規律、教育策略等。

    六、研究成果與分析

    (一)確立了幼兒秩序行為養成的新理念

    經過四年“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教師們走出了認知德育的誤區,踐行著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生活德育、行為德育。[3]把握一日活動各環節中的教育契機,以秩序行為的生活體驗和心理需求為切入點,使幼兒在感受無序的不安、有序的愉悅過程中自發內化秩序意識,建立秩序行為。

    1.集體規則是秩序行為的外在約束

    幼兒從家庭來到幼兒園,生活的環境即從個體轉向了集體。在與同伴共同生活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幼兒控制自己的行為,以適應和適合集體的需要,使集體生活、學習、游戲愉快而有序。但是,這一階段的幼兒自我中心意識強,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因此,教師應提供必要的、明確的集體規則,幫助幼兒學習控制和約束自己的行動。

    2.個體需求是秩序行為養成的心理基礎

    規則是帶有制約性的行為規范,但是只憑說教和強制,很難發揮規則持續的、有效的作用。在研究中我們發現:當遵守規則成為幼兒的個體需要,那么,規則就容易被幼兒所接受和認同,并堅持一貫地努力遵守和維護,從而促進幼兒穩定秩序行為的養成。

    3.內外兼修是秩序行為的必要條件

    集體規則是對幼兒行為的外在約束,有了明確的集體規則,幼兒們的行為才能有章可依、有度可量。但是,僅憑外在規則的強制和約束,并不能真正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秩序行為習慣,必須在借助規則約束的同時,注重幼兒內心對規則、秩序的認識、理解和認同,并引導他們學習參與規則的制定,使遵守規則成為他們的內在需要。這樣,在內外兼“修”的過程中,幼兒們逐步自覺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行為,達到秩序行為養成的目的。

    4.走向自律是秩序行為養成的至上境界

    規則在執行的開始階段,總是帶有被動和他律的性質,如果缺少了教師或集體的監督和提醒,幼兒們對規則的遵守往往不能堅持。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辨別是非、自我判斷、自我控制的能力增強,我們充分采用情境分析、后果預示、動作提醒、換位體驗、榜樣示范等途徑,幫助他們在秩序意識和秩序行為方面從“他律”走向“自律”,進而形成穩定的、自覺的秩序品質。

    (二)建構了幼兒秩序行為養成的新策略

    我們從生活活動、游戲活動、集體教學活動三個層面入手,改變過去養成教育中的隨意性和主觀性[4],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圍繞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制定周密的活動計劃,通過對具體活動的實施、反思、總結,逐步建構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中秩序行為養成的策略。

    1.生活活動中幼兒秩序行為的養成策略

    (1)自我服務

    學做自己的事情,積累生活經驗,使幼兒能夠掌控并積極調適自己的基本生活。幼兒自理生活的水平決定了集體生活的質量與效率。因此,自我服務是幼兒秩序行為養成的起跑線。

    ①童謠指導法

    創編針對性強、步驟清晰、朗朗上口的童謠,讓幼兒在說說、做做中輕松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穿衣服: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

    ②經驗遷移法

    讓幼兒通過經驗的遷移迅速掌握技巧、習得技能,將有一定難度的自理技能簡單化、形象化。如疊被子對很多幼兒來說是件倍覺艱難的事情,于是教師先請小朋友疊手帕,并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將手帕疊得整齊又漂亮?然后再請小朋友用疊手帕的方法來疊被子。這樣,疊被子在幼兒眼中立刻就變得簡單而又有趣了。

    ③流程排序法

    環境布置中,將洗手、喝水、穿衣服等的步驟圖按序貼在墻面上,為幼兒提供正確的行為范式;游戲中,將這些操作步驟圖片打亂,分類投放在區角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分析、判斷,排出合理的順序,在擺弄圖片的過程中,幼兒做事的條理性得到增強,對自己生活的掌控能力也得到提高。

    ④正向強化法

    通過經驗重溫、表揚激勵、糾正錯誤、競賽達標等多種途徑,讓幼兒在興味盎然的活動中強化規則、鞏固技能。如設置“我是小當家”生活游戲區域,運動會上增設穿脫衣服、系鞋帶、疊被子等項目。

    (2)自我管理

    ①創設情境法

    將秩序行為巧妙轉化成游戲規則。如為改變午睡時幼兒們蜂擁著往閣樓寢室跑的嬉鬧場面,教師設計了 “小烏龜爬山坡” 的情境,幼兒扮演小烏龜,在“山坡下”排隊,一個接著一個、一級一級往上爬,有序爬上“山頂”(寢室)。

    ②換位體驗法

    通過互換角色、在矛盾沖突中傾聽弱者的心聲等途徑,讓幼兒嘗試體驗他人的感受,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

    ③呈現計劃法

    和幼兒一起制定一日活動、春游、秋游、發放宣傳單等活動計劃,并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幼兒知道自己在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應該承擔什么職責、事先做好哪些準備等。

    (3)自主維護秩序

    ①自然體驗法

    例如帶幼兒走進公園感受美麗景色,幼兒們陶醉其間的同時也發現一些不和諧的畫面:有人在竹子上亂刻亂畫,有人將瓶子丟在草地上,有人拿走了池中的鵝卵石……由此引發幼兒討論、批判不文明行為,積極實施畫宣傳牌、發宣傳單、當面指出等友情提醒的具體做法。

    ②角色激勵法

    通過每日“文明小衛士”“環保小衛士”“小小值日生”的值勤,讓幼兒親身參與到維護集體秩序的活動中。

    ③經驗拓展法

    通過“我會排隊“我會傾聽”等系列活動,引導幼兒探討、總結關于“等待”“合作” “交往”等多種秩序活動的基本規則與要求。

    2.游戲活動中幼兒秩序行為的養成策略

    陳鶴琴曾精辟地指出:“各種高尚道德,幾乎都可以從游戲中學的,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獨立、什么共同作業、什么理性的服從、什么紀律等,這種種美德的養成,沒有再比游戲這個利器來得快,來得切實。”[5]因此,我們致力于在游戲中采用恰當的指導策略,促進幼兒秩序行為的發展。

    (1)以“情”助行

    ①擬人化引導

    把游戲材料擬作人,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并借此向幼兒提出愛惜材料的要求,幫助其理解愛惜的含義。如針對小班“娃娃家”中不愛惜玩具的現象,設計“熊娃娃哭了”的評價環節。

    ②移情訓練

    通過故事講述、角色扮演及日常交談等形式,讓幼兒在直接或間接經歷過的情境中獲得情感體驗,從而規范自己的行為,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如在故事中引導幼兒學會10句文明的交往語言,在童話劇表演過程中學會積極等待的方法:排隊等待、觀察等待、目標暫時轉移等。

    (2)以“境”引行

    ①環境對比

    通過對日常生活中有序環境與無序環境的對比,引導幼兒感受無序地操作材料所帶來的種種不快與不便,對有序取放與物歸原處的行為產生認同,并付諸行動。

    ②環境暗示

    將規則隱藏在環境和材料中,以暗示幼兒遵守規則、規范行為、有序游戲。如“巧用游戲牌”,幫助幼兒有序選擇游戲區;“趣用圖標”,將趣味圖標張貼在各區域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則;“道具為鏡”,通過道具來強化幼兒的角色意識與角色職責,避免幼兒因角色意識不明而出現無序行為。

    (3)以“議”立行

    引導幼兒在游戲中自主制定規則,讓他們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確立規則、調整規則,逐步建立規則意識,成為規則的主動制定者與執行者。將先來后到法、數數輪流法、點兵點將法、猜拳法、抓鬮法、實力PK法等公平處理問題的辦法自然滲透到集體生活的多個環節。

    (4)以“激”促行

    教師通過細心觀察,及時在集體面前肯定每個幼兒的閃光點,讓每一位幼兒都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使每一個人都能從自身的行為中獲得力量、得到激勵。

    3.集體教學活動中幼兒秩序行為的養成策略

    (1)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①借助文學作品

    選擇通俗易懂、幼兒喜歡、樂意傾聽的幼兒文學作品,讓幼兒在與作品的互動中明白傾聽的具體要求,學會耐心傾聽。

    ②運用游戲強化

    在“傳聲筒”“奇妙的聲音”“找錯誤”“聽指令”等傾聽游戲中,培養、強化幼兒傾聽的專注性、堅持性、持續性,不斷提升幼兒的傾聽品質。

    (2)提高有序操作的能力

    首先,教師通過藝術性的語言指導,幫助幼兒形象地了解、掌握操作的順序和方法,讓操作過程正確、有序;其次,通過“借用標記,按序取放”“依次傳遞,迅速取放”“任用組長,積極取放”等策略,讓幼兒學會有序地取放材料。

    (3)學習合理地共享空間

    ①借助參照物,合理分享固定空間

    如在音樂活動中,引導幼兒借助地面的圓點、線條、室內的鋼琴、黑板、操場的大樹等參照物,為自己找到合適的位置,避免與同伴的擁擠、碰撞。

    ②巧妙引導,合理使用自由空間

    如在小班體育游戲“戰勝大灰狼”的開始部分,“小羊羊”一窩蜂地圍著“媽媽”擠作一團,這時“媽媽”舉起手臂,一邊轉,一邊帶著“小羊羊”念起兒歌:“手叉腰,慢慢轉,不要碰到好伙伴;手伸平,慢慢轉,不要碰到好伙伴;慢慢轉,慢慢轉,碰到伙伴讓一讓。”兒歌念完了,幼兒也找到了合適的位置,活動順利有序地進行下去。

    (三)搭建了家園共育的新平臺

    1. 家長工作坊――參與體驗,感悟秩序教育

    在家長工作坊“探求秩序之美”活動中[6],首先組織家長完成相關調查問卷;其次利用課件梳理當今社會公民秩序行為方面存在的問題,介紹加拿大、德國、日本就文明行為培養采取的措施[7];接著家長和教師一起分析在秩序意識建立和行為養成等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這種參與式家長會,使家長意識到應為幼兒創設整潔、有序的物質環境,提高自身修養,為幼兒樹立榜樣,積極引導幼兒在生活中養成講文明、守秩序的好習慣。

    2. 《七彩陽光》園刊――正面引導,推廣教育經驗

    我園《七彩陽光》園刊設置了“專家視點”“教師手記”“我推薦共分享”“育兒心得”等欄目,免費向家長和其他幼兒園贈閱。除了每一期滲透秩序教育內容外,我們還會在三月、九月的“文明展示月”活動中編寫主題園刊,讓文明風尚的正能量在家園之間傳遞、積聚。

    3. 預約訪談――關注個體,提升秩序素質

    由于社會環境、家庭因素和個體發展的不同,在秩序行為養成教育過程中,幼兒對秩序的理解和踐行表現出一定差異。為此,我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家長預約訪談活動,要求各班教師每天至少訪談1~2位家長,一個月內和所有家長溝通一次。同時要求教師在訪談前做好訪談計劃:幼兒近來在秩序行為養成方面有哪些進步?哪些方面做得不夠?這方面我已經做了哪些工作?提供哪些可操作的家庭教育措施?希望家長配合做什么?訪談后認真做好記錄。這樣的訪談有效提高了教師、家長對幼兒個體在秩序行為養成中的關注。

    4. 親子活動――親子同行,建設文明生活

    三月和九月是我園的“文明展示月”,我們開展了“文明一家人”親子活動,通過實施“共擬一份家庭公約”“共做一次社區宣傳”“共當一回志愿者”“共植一棵小樹”“共唱一首文明歌曲”的“五個一”文明工程,以家庭為切入點,親子同行,建設文明有序的和諧生活。

    5. 網絡交流――共同探討,提升育兒水平

    當下,網絡運用已經進入千家萬戶。我園開設了幼兒園網站,每個班開辟了班級網頁(博客)、家長QQ群等,為秩序行為養成教育構筑了更為便捷的家園溝通橋梁。運用網絡,家長與家長之間、家長與教師之間可以就幼兒生活、學習、成長中的熱點問題進行互動和討論,共同探討教育策略。如,針對幼兒雙休日無節制看電視,影響生活秩序,家長就此在QQ群里展開熱烈對話,各出妙招。有的覺得應為幼兒選擇好的電視節目,有的認為應為幼兒制定計劃,安排讀書、繪畫、戶外鍛煉等多種活動,有的建議多與小區里的同齡幼兒結伴游戲,還有的提出父母應盡量抽時間陪幼兒一起玩,等等。

    6. 家長助教――巧用資源,宣傳公共秩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秩序行為養成教育研究中,我們合理利用家長資源,幫助幼兒了解成人的職業,了解周圍的環境,了解在社會生活中應遵守的秩序,知道社會是有序的、和諧的。如,我們邀請交警家長來園講解交通規則;請消防員家長介紹消防器械、設備,演示消防過程;請圖書管理員家長講解圖書的擺放規則等。幼兒們直觀地認識了公共秩序,同時對自己的爸爸媽媽能成為“家長老師”感到無比自豪。

    (四)探索了幼兒秩序行為養成的新模式

    1. 行為模式:教化、物化、內化三步曲

    第一步,教學先導,體驗秩序: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幫助幼兒理解、體驗生活中的規則和秩序;第二步,巧用圖標,物化秩序:在空間環境設置中物化規則,利用簡明生動的形象時刻給幼兒無聲的提醒;巧妙利用音樂,有序轉換活動,引導幼兒遵守作息時間。第三步,堅持一貫,內化秩序:在組織一日活動中注重循序漸進、正面引導、持之以恒等原則,進一步幫助幼兒固化已習得的秩序行為,從而將秩序內化為自覺、自律的行為習慣。

    2. 組織模式:幼兒園、家庭、社區同步行

    (1)家園同步建立秩序

    家園共同的認識和統一的要求是秩序教育成功的前提,我們通過家長園地、家長開放日、發放《活動倡議書》等活動,幫助家長認識幼兒秩序行為養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幼兒在家中、社會活動中的責任以及應養成的秩序行為規范,做到幼兒園和家庭、家庭成員之間在教育要求和教育目標上的一致、教育態度和教育行為上的同步,避免了以往在家長不知情、不了解的情況下,造成幼兒園單方面教育的單薄無力,甚至家園教育相互抵觸的現象。

    (2)社區活動強化秩序

    幼兒秩序行為的養成離不開社會環境和社會生活的熏染,并接受社會生活的檢驗。研究過程中,我們組織教師考察社區環境,利用“SWTO矩陣分析”法梳理地理環境的優勢、劣勢,充分挖掘社區資源,有效整合到教學活動中。如:與所在交警隊聯系,帶幼兒實地感知紅綠燈、人行橫道、交通標志,理解交通規則;與所在地的銀行、郵局、超市聯系,實地觀察一米線,了解收銀臺的操作流程和郵寄的程序,體驗排隊等待的秩序;聯系社區公園開展果樹種植,參加社區志愿者活動,體驗愛護綠化、保持環境整潔的公益活動;帶幼兒乘坐公交車,學習先上后下、上車投幣、禮貌讓座的公共秩序……幼兒們在社會實踐中習得良好的秩序行為,又在社會生活中表現出來,既而得到家長、社會的肯定和贊揚,這樣的積極互動,有效強化了幼兒的秩序行為。

    (五)完善了幼兒秩序行為養成教育的新課程

    我們將研究過程中積累的文字記錄資料、活動方案、養成策略等進行梳理和總結,編著了幼兒秩序行為養成的特色園本課程――《探求秩序之美》。該課程包含三個篇章:《探求之源》收錄了4篇對象分別為幼兒、教師、家長、社會的幼兒秩序行為現狀調查報告,揭示了本研究的現實需要和重要意義;“探求之旅”呈現了課題組成員在生活活動、游戲活動、集體教學活動、家園共育等方面進行研究所歷經的29個精彩片段,并分別從上述四個方面提煉出秩序行為的養成策略,為幼兒秩序行為養成提供了有效的策略指導;“探求驛站”則匯集了我園“文明一家人”親子活動方案、22篇“我會……”集體教學活動案例以及4篇個案跟蹤觀察記錄,為幼兒秩序養成教育提供具體的、可供借鑒的操作范式。2011年12月,《探求秩序之美》一書由江蘇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對本地乃至其他地區的幼兒園開展幼兒秩序行為養成教育起到了輻射和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高德勝.道德教育的20個細節[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09.

    [2] 孫云曉.幼兒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M].廣東:新世紀出版社,2010.

    [3] 高德勝.道德教育的時代遭遇(第1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4] 林格.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3.

    [5] 陳秀云,陳一飛.陳鶴琴文集(第1版)[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6] 唐翠萍.“幼兒在家中的責任”專題家長工作坊[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1,(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草莓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 www亚洲欲色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国产成人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爱片免费观看视频 | 小明发布永久在线成人免费| 成人h在线播放|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668溜溜吧成人影院| 成人免费小视频|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国产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黄色成人在线网站| 免费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app|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免费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 日本娇小xxxⅹhd成人用品|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国产成人免费av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成人黄软件网18免费下载成人黄18免费视频 | 18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成人无遮挡裸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美女黄网站视频大全|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成人午夜18免费看|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