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感統訓練范文

    感統訓練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感統訓練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感統訓練

    第1篇:感統訓練范文

    媽媽在白天陪伴寶寶的時候,可以帶寶寶玩一些感統訓練的小游戲,其實感統訓練的游戲不光是感統失調的寶寶可以玩,沒有感統失調問題的寶寶也可以玩。

    爬行游戲

    訓練目的:吸引寶寶注意力,引導寶寶抬頭、逐漸向前爬行。

    訓練要求:準備幾種色彩鮮艷或者能發出聲音的玩具。

    游戲方法:媽媽可以把寶寶放在小被子上,拉著他的兩條腿慢慢向后拖,并在寶寶眼前放上色彩鮮艷或者能發出聲音的玩具,吸引他往前爬行。

    撓癢癢

    訓練目的: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

    訓練要求:在寶寶心情愉悅的情況下進行此游戲。

    游戲方法:媽媽用手撓寶寶的頭頸、胳肢窩、腳底等皮膚觸覺敏感處,如果寶寶害怕,或抗拒,先對其全身肌膚輕輕地撫摩,等寶寶習慣以后再逐漸把時間延長。

    刷子脫敏

    訓練目的: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減少觸覺防御。

    訓練要求:如果寶寶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復地嘗試,直至寶寶習慣這種觸覺刺激。

    游戲方法:家長用刷子先刷寶寶的手背、手指等觸覺防御性較少的部位,然后漸漸過渡到刷寶寶的手心。再刷腳的部位,先刷腳趾、腳跟、然后漸漸過渡到刷腳底中心部位。

    搬運工

    訓練目的:訓練寶寶對玩具的認知能力。

    訓練要求:玩具若干,裝玩具的容器一個。

    訓練方法:將玩具攤放在平面上,媽媽走開一定距離。讓寶寶拿一樣玩具走到媽媽處交給媽媽,寶寶完成“任務”時,媽媽要給與表揚,要注意玩具翻倒或繩子纏繞時,媽媽要及時給與幫助,以免寶寶發生危險。

    鉆過小山洞

    訓練目的:訓練寶寶的視覺、聽覺、平衡等全方位感統。

    訓練要求:準備一個通透的麻袋,或用若干枕頭支起一個長約兩米的小山洞,逗引寶寶鉆進去并且自主地爬出來。

    “馬路牙子”上練平衡

    訓練目的:練習寶寶身體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媽媽要緊盯著寶寶,離寶寶近些,以便寶寶摔倒時及時扶住。

    游戲方法:散步時,媽媽和寶寶一起沿馬路牙子走是不錯的訓練項目,寶寶走在前面,媽媽走在后面走,看誰先掉下來。

    洗澡游戲

    訓練目的:鍛煉寶寶的觸覺刺激

    訓練要求:如果寶寶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復地嘗試,直至寶寶習慣這種觸覺刺激。

    游戲方法:媽媽可以拿紗布或軟毛刷子輕輕觸摸寶寶的身體,先刷寶寶的手背、手指,然后漸漸過渡到刷寶寶的手心;再刷腳的部位,先刷腳趾、腳跟,然后漸漸過渡到刷腳底中心部位。

    適合晚間玩的小游戲

    很多職業女性,白天忙于工作或學習,只有晚上才有時間和寶寶在一起。這種情況下,利用難得的睡前時光陪寶寶做一些訓練游戲,便顯得非常必要。

    手偶游戲

    訓練目的:不僅僅對寶寶視覺的刺激,同時也對聽覺,平衡能力、交際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提升作用。

    游戲方法:媽媽手上戴一個色彩鮮艷的玩偶,一邊唱寶寶最喜歡的兒歌或者講故事,一邊不斷地舞動手偶,讓寶寶的眼神隨之游動,讓手偶和寶寶進行交流;還可以把寶寶抱坐在腿上,給他的小手上也戴上手偶,伴隨著兒歌,一起搖擺身體。

    講故事

    訓練目的:訓練寶寶集中精力聽故事并辨別出差錯的能力。

    游戲方法:媽媽給寶寶講熟悉的故事時,可以故意講錯一些地方,看寶寶是什么反應。當寶寶指出媽媽講錯了的時候,要及時擁抱或輕吻寶寶以示獎勵。

    辨別聲音

    訓練目的:訓練寶寶辨別不同動物聲音的能力。

    游戲方法:媽媽或爸爸在被窩里發出不同的動物的叫聲,比如狼的叫聲、狗叫聲、獅子的叫聲等,讓寶寶猜猜藏在被窩里的是什么動物。

    媽媽自測寶寶是否“感統失調”

    出現“感統失調”的寶寶,一般會有以下表現:

    前庭功能失調:左右手不分、方向感不明、鞋子穿顛倒、經常撞到墻、碰倒桌椅、兜著圈子跑、旋轉不會暈眩。怕爬樓梯、好動、愛做小動作,容易與人沖突,難與他人分享。有些還會出現語言發展遲緩、口頭表達困難等。

    視覺統合失調:無法流利地閱讀,寫字時偏旁部首顛倒,經常出現跳讀或漏讀等。

    聽覺統合失調: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聞,丟三落四。

    觸覺統合失調:害怕陌生的環境、吮手、愛哭、緊張、孤僻、偏食或暴飲暴食、脾氣暴躁。

    第2篇:感統訓練范文

    感統訓練是推動自閉癥孩子康復的重要手段之一,針對傳統的感統訓練器具——“觸覺刷”存在的問題,從自閉癥兒童的需求出發,提出了集色彩、音樂、觸覺體驗一體的感統訓練刷的創新設計。

    關鍵詞:

    自閉;感統訓練刷;創新設計

    在現代早期干預體系中,感知覺運動方面的訓練一直是推動自閉癥孩子康復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感覺統合訓練,以下簡稱感統訓練,是近年來被廣泛運用于自閉癥孩子治療的一種干預方式。臨床調查顯示,感統訓練在自閉癥兒童治療中具有獨特的優勢,不僅可以增強患兒體質,改善大腦功能,促進機體協調能力的發展,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患兒智力。“觸覺刷”作為感統訓練的常見器材之一,它通過密集的刷毛給予孩子較強的觸覺刺激,可以降低觸覺敏感,促進感覺動作整合,增強觸覺刺激,使孩子情緒得到穩定,從而解決孩子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使其注意力集中,安全感增強。但傳統的觸覺刷在專業性和功能性方面都有所欠缺,經調研與分析,我們在傳統觸覺刷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設計出集色彩、音樂、觸覺體驗于一體的“感統訓練刷”。

    一、觸覺刷創新設計存在的問題

    1.專業性不強在調研了多家自閉癥兒童康復機構之后,我們發現,很多機構所使用的觸覺刷外觀、材質都不盡相同,來源也很混雜,很多機構使用鞋刷、按摩刷、梳子等作為觸覺刷進行感統訓練。觸覺刷使用的隨意性不僅存在材質安全的隱患,也影響了感統訓練效果。

    2.功能單一自閉兒童大都存在重復刻板的行為和感覺的異常等方面的障礙,眾多的研究表明,對自閉兒實施感覺統合訓練可以改善其動作協調能力、行為組織能力以及集中注意等方面的能力。然而在對患兒進行實際感統訓練的過程中,單一的感覺訓練很難激發自閉兒童參與活動的意愿和維持持久活動的興趣①。因此,多功能趣味性的感統訓練器材更加符合自閉癥兒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通過走訪上海、南京、常州等多地的多家自閉癥兒童康復中心及進行網絡商品搜索發現,觸覺刷雖然已經從最初單面的的刷毛過渡到正反兩面均由柔軟度不同的物質制成,但仍舊停留在觸壓和按摩的功能上。我們希望對此加以改進,增加聽覺訓練與視覺訓練的功能。

    二、感統訓練刷創新策略的提出

    從自閉癥兒童康復訓練的日常細節出發,充分考慮到自閉癥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現狀,設計多功能感統訓練刷,將色彩、音樂、觸覺體驗融合在一起,在喚醒兒童的觸覺反應的基礎上,增加色彩刺激、聽覺刺激,促進其大腦的發展,從整體上提高自閉癥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

    1.刷頭的觸覺效果改進感統訓練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刷頭產生的觸覺效果不一樣,不同的階段對刷頭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在使用感統訓練刷的初級階段,為了避免患兒的排斥,刷頭宜選擇輕柔的,之后,隨著感統訓練的次數增多以及患兒的適應程度,逐步加強刷頭的硬度,刺激觸覺體驗。因此,根據感統訓練的特點,設計了幾款刷頭,具有不同的軟硬程度和刷毛密度。

    2.聽覺功能訓練研究調查表明,音樂除了是一般自閉癥兒童較容易接受和處理的感官刺激外,還有作用于多重感官的特性,有利于自閉癥兒童感覺統合,可以協助他們加強專注力和記憶力,促進學習。②同時,已有的研究顯示,高頻音樂可以促進低齡兒童的大腦發育,音樂治療中曲目所營造的音樂情境可以為自閉癥兒童提供聽覺、視覺、觸覺、運動等多重感覺體驗。傳統的觸覺刷的功能主要停留在觸壓和按摩上,而新型的感統訓練刷的刷柄內設音樂播放裝置,在使用時可以配合刷頭播放不同類型的高頻音樂,來刺激患兒的聽覺神經。

    3.視覺功能訓練兒童對色彩具有新鮮感與偏愛感。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兒童喜愛艷麗、明快的顏色,尤其是對比明顯的顏色。③色彩的變化可以加快大腦對周圍的感知,提升自閉癥兒童對周圍事物的敏感程度及認知程度。因此,我們設計的感統訓練刷主要通過多色彩的燈光變化產生不同顏色效果,從視覺方面對患兒形成刺激,以提升視覺訓練的效果。

    三、結論

    針對自閉癥兒童這樣弱勢群體的訓練用具需要進行更多的設計調查,然后針對他們的需求進行創新設計,滿足功能要求。新型的感統訓練刷由硬度不一的毛刷、音樂集成芯片、多色彩的燈光等部件組成,兼具色彩識別、音樂治療、觸覺脫敏等多重功能,能從整體上提高自閉癥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

    引文注釋

    ①劉建霞.綜合干預理念下關于自閉癥兒童感統訓練的思考[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6):93.

    ②金月玲.音樂治療在自閉癥兒童康復中的應用[J].現代特殊教育,2007(1):41.

    第3篇:感統訓練范文

    【關鍵詞】 多動癥;感覺統合訓練

    兒童多動癥又稱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主要表現為明顯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續時間短暫,活動過多,常伴有學習困難和品行障礙[1]。

    1 臨床資料

    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婦女兒童科接受兒童感覺統合訓練的多動癥兒童15例,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多動癥兒童診斷標準,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齡4~10歲。

    2 應用方法

    2.1 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造良好且安全的訓練環境 對兒童感覺統合訓練室設計符合兒童身心特點,各感統訓練器材布置擺放合理,環境色彩搭配上運用冷暖色調相結合,墻壁圖案動靜結合,為多動癥兒童訓練營造一個愉悅寬松的氛圍。做好訓練中的入門關,即在訓練的第一次與兒童建立良好的關系,帶領其熟悉環境,進行簡單快樂的游戲,消除其緊張情緒的同時也讓兒童對訓練產生興趣,讓兒童喜歡身處其中。同時樹立權威有親和力的老師形象。

    3.1 量表的應用。根據兒童的年齡、言語功能和合作情況,進行可行性的測試。

    3.1.1 心理測評 (1)智力測驗 常用中國修訂的韋氏學齡前和學齡兒童智力量表(C-WYCSI和C-WISC);(2)注意測驗 如劃銷試驗、威斯康辛圖片分類測驗和持續性操作測驗(Cotinuous Performance task,簡稱CPT)。

    3.1.2 兒童行為量表評定 Conner兒童行為量表 包括Conner父母用癥狀問卷(PSQ)和Conner教師用評定量表(TRS)。

    3.1.3 兒童感覺統合能力發展量表。量表分為五項,內容包括大肌肉及平衡、觸覺敏感及情緒穩定、本體感及協調能力、視聽覺及學習能力、大年齡的特殊問題。

    3.2 合理使用感覺統合訓練器材及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 主要器材:滑梯、滑板、大籠球、羊角球、蹦床、踩踏石、獨角凳、滾筒、平衡踩踏車、搖滾蹺蹺板、彩虹隧道、海洋球池、圓筒吊纜、四足位吊纜及精細操作等器材。訓練計劃安排技巧:訓練難度由簡單到復雜、動靜組合 、平面和立體運動相結合。在制定訓練計劃時,遵循感覺統合訓練的基本原則,從現實的角度出發,不能高估也不要低估孩子現有的能力水平,高度使孩子產生較強的挫折感,不合作,使訓練無法進行下去,更談不上什么訓練效果;低估則無法利用有限的時間 達到應有的訓練效果[2]。對多動癥兒童可應用場景教學方法,讓孩子進行角色扮演,角色的選擇可根據兒童的喜好,此方法能充分調動其興趣,吸引其注意力,更增加了訓練的趣味性。

    3.3 與家長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 在訓練過程中教會家長如何參與,把親子的理念融入感統訓練的教學中,家長的充分配合是感覺統合訓練取得最理想效果的重要保證。在進行項目訓練時,新的訓練項目由老師親自示范動作要領,并告知此項訓練的目的及安全注意事項,防止兒童對環境評估不足及危險行為認識缺乏而發生意外事件。訓練中充分與家長溝通,告知其訓練的目的方法等,對家長提出的疑問及時解答。為了更好地配合感覺統合訓練,糾正兒童的感覺統合失調,需要做好課堂和家庭的相互配合。除完成課堂的感統訓練外,還需制定家庭訓練計劃,讓家長在家指導兒童完成,對在課堂中完成效果不佳的訓練項目可在家里進行強化鞏固,并用一些簡單易行可替代的用具。家長和老師的積極配合,能使感覺統合訓練產生更好更快的效果。

    3.4 掌握兒童心理需要和情緒反應 訓練中觀察多動癥兒童的心理活動,尊重多動癥兒童的人格,建立良好的關系,激發多動癥兒童的訓練興趣 [3]。當兒童在訓練過程中有不良情緒反應時,應及時分析原因,消除誘因,必要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訓練計劃,用耐心愛心對待孩子。訓練項目的制定和選擇上注意孩子的興趣點、能力及潛能,重視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在游戲中快樂,使孩子的身體和大腦間的反應及協調能順利發展。

    4 小結

    在感覺統合訓練中需充分了解多動癥兒童的情況,清楚地檢查出其在感覺失調上的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重視其心理與情緒反應。此外與家長積極溝通,指導家長參與訓練。通過感覺統合訓練,加強了肌膚與各種直觀刺激的接觸,以達到矯正前庭有關觸覺刺激的抑制和運動能力,使大腦處理信息能力和身體的觸覺神經,建立起協調關系,從而達到改善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等毛病[4]。

    參 考 文 獻

    [1] 郝偉,江開達.精神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0.

    [2] 楊霞,葉蓉.兒童感覺統合訓練實用手冊.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6.9.

    第4篇:感統訓練范文

    摘 要 本文通過多分析多媒體感覺統合不足,對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造成的嚴重影響,然后從培養意識、豐富教學模式,改變教學策略,提升專業技能,注重素質教學等多個方面,對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鍛煉學生的感覺統合能力進行深入研究。采用邏輯分析法、文獻調查法等得出結論并總結了感覺統合訓練的多個問題,針對如何利用統合訓練小學體育教學提出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 多媒體 感覺統合訓練 小學體育教學 教學促進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民生活的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而家庭生活環境的改變,不但使兒童活動的空間減少了,身體接觸的地方也少了。我國的有關研究表明在兒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常者占10%-30%。因此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動下,加強感覺統合訓練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有重要的作用,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感覺統合概念及其失常的表現

    感覺統合訓練是通過體育游戲結合最新的多媒體技術為兒童營造出虛擬康復訓練環境包含豐富多彩的訓練項目,結合最科學的實物訓練器材,使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效的提高孩子皮膚的觸覺、前庭感覺和本體感受,實現大腦與身體各種技能的聯系與協調,從而促進兒童大腦與體魄的發育。

    但由于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常,主要表現為:一是身體運動協調障礙,兒童早起表現為脫衣褲,扣紐扣,拉鏈,系鞋帶動作緩慢及笨拙,運動不佳。二是結構和空間知覺障礙,對空間距離知覺不準確,左右分辨不清,易迷失方向,視覺不平順,看書會跳字、跳行嚴重的無法進行閱讀。三是前庭平衡功能障礙,失常兒童會表現為喜歡旋轉或繞圈跑,容易跌倒,長碰撞桌椅;組織能力不佳,不喜歡整理自己的環境。四是聽覺語言障礙,由于人類的聽覺神經形成較早,但是成熟卻晚,兒童早年的聽覺較弱,故受不了太高或者太大的聲音。五是觸覺防御障礙,當對這類兒童進行觸覺感知檢查時,兒童常表現出過分防御,軀體和情緒反應過度。

    因此,感覺運動上有明顯差異的孩子,在生命中最重要的學習階段0-12歲之間,這些孩子將經歷一連串嚴重的挫折,造成情緒上或者習慣上害怕學習和拒絕學習的態度,可能影響到他一輩子的生活。

    二、感覺統合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開展的必要性

    由于感覺統合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歸為帶有體育運動性的游戲活動,而0-12歲是治愈感覺統合失調的關鍵時期,可以幫助學生調整和增強身體素質,鍛煉運動技能,對改善學生的認知、動作、心理、人際交往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體育教師結合自身的運動能力和專業理論知識體系,在課堂活動輔以感覺統合訓練及其游戲等,合理利用體育器材或無器材創新編排新型課堂,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身體素質,達到互惠共贏的學習氛圍。

    三、如何利用感覺統合訓練促進小學體育

    (一)豐富教學內容,強化感統認識

    體育教師應明確體育教學區別于其他文化課學習,體育課是理論和實際操作有機結合,其倡導思想以“健康第一”結合新課程標準理念,提高學生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的智力。作為體育教師應主動統合訓練與體育教學活動有機的聯系起來,培養感覺統合意識,做到從理論到實踐的切實可行,真正地將符合學生學情地感覺統合訓練融入到體育課堂。

    (二)創新教學模式,拓展教學感統

    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科學系統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調動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感覺統合訓練,可以促使教師意識到感統訓練對治愈感統失調和加大學生課堂參與度,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社會適應力和智力有質的飛躍,引入新的體育理論,拓展學習范圍,為實現感統訓練教學目標,新模式奠定堅實基礎。

    (三)融合感統訓練與促進體育游戲

    感覺統合訓練作為治愈感統失調的有效手段,學校在遵循感覺統合理論的基礎上,應積極利用現有場地器材設備,設計感覺統合體育游戲,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掌握各項技能,使課堂活躍起來。但在管理,購買使用感統器材時各地區的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管理和使用,不能盲目使用,應由專業的人員管理和教學使用,例如簡單的平衡訓練、彈跳、觸覺訓練、本體感訓練,針對特定問題,表現出解決問題的特異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感覺統合是人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觀,從外界獲得不同的感覺信息(視、聽、嗅、味、觸、前庭和本體覺等)輸入大腦,大腦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并做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感覺統合不足或感覺統合失調就會影響大腦各功能區,感覺器官及身體協調發揮,引發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問}。在各類小學建立感統訓練課程,并合理地融入到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并完善相關設施設備,科學針對性地設計活動與游戲,以完善的教育理念結合感覺統合訓練進行小學體育教學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把握小學階段這一最佳時期來展開體育活動,并在活動中不斷完善總結,以增強學生大腦與動作的協調能力,為學生的學歷和社交能力,開創空間,使體育教學發展出更大價值,適應新課改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肖建忠,許麗.感覺統合訓練對小學體育教學的啟示[J].體育學刊.3012.72(8):19-22.

    [2] 張曉亮.論感覺統合訓練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J].課程教學研究.

    [3] 韋傳翠.感統訓練對小學體育教學的影響及其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6(07).

    [4] 王濤.感統訓練對小學體育教學的影響[J].科學中國人.2016(08):326.

    第5篇:感統訓練范文

    關鍵詞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感覺統合訓練 觀察

    對象與方法

    2005年12月~2007年3月在本院門診確診且家長不同意藥物治療的ADHD患者168例。按感覺統合失調輕中重3個程度分層隨機抽取,分為2組,一組給予感覺統合訓練治療并輔以心理輔導,另一組只給予心理輔導作為空白對照。其中,訓練組84例,男40例,女44例,年齡6~12歲,平均年齡8.9歲;對照組84例,其中男42例,女42例,年齡6~12歲,平均9.1歲;兩組性別、年齡、家長量表多動因子得分各方面均無差異。

    ADHD診斷:根據DSM-Ⅳ的診斷標準,用Conner's父母用量表。

    訓練方法:采用廣州醫學院提供的感覺統合訓練治療方法,結合臺灣陳文德教授的《學習困難兒童指導手冊-感覺統合積極療法》(包括滑梯、滑板、秋千、插棍、平衡術、獨腳椅、跳床、擊球和袋鼠跳等),按就診的順序隨機編組訓練。每組5例兒童,每周訓練2次,每次訓練時間為90分鐘,40次為1療程。訓練中,給予心理輔導。對照組不進行感覺統合治療,只給予心理輔導。

    療效評定:選用Conner's多動父母用量表對患兒進行治療后評定[1]。量表共有48項目內容,以0~3四級評分:0分為“無”此問題;1分為“稍有”;2分為“相當多”;3分為“很多”。由患兒父母在醫生的指導下填寫。

    統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使用SPSS11.0統計分析。

    結 果

    訓練組和對照組兒童在學習問題、心身障礙、多動-沖動、焦慮及多動指數方面有顯著差異(P<0.05),而品行問題訓

    練前后無明顯差異(P>0.05)。

    討 論

    感統訓練是通過游戲的方式為兒童提供一種感覺輸入的控制,特別是從負責身體平衡的方向和速度的內耳前庭功能系統、肌肉關節和皮膚輸入感覺,使兒童能夠統合這些感覺,促進神經功能的發展,并作出適應性反應。感覺統合訓練通過針對注意力缺陷的兒童感覺信息,在中樞神經系統整合和處理不協調的生理和心理問題進行矯正。特別針對知覺不平衡和知覺上的問題、手眼協調上的障礙、學習上的障礙、反抗性特別強和協調性不佳及行為,對自己評價不高及其他特征,進行針對性的訓練。通過對前庭、本體覺觸覺的刺激輸入,尤其是前庭的刺激輸入,打通額神經系統的通道,從而達到改善腦功能的目的。與國內外研究顯示感覺統合訓練能改善兒童的行為問題和注意力集中、身體運動協調性情緒的穩定性和學習成績,療效達到83.3%~91.7%一致[2]。但本次研究發現對品行方面問題的改善不明顯,可能和家庭的支持配合治療情況和調整環境及父母教養方式有關。

    參考文獻

    1 [ZK(#]陳文德.感覺統合積極療法.學習困難兒童指導手冊.第1版.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6:111-115.

    第6篇:感統訓練范文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融入;感覺統合訓練

    感覺,主要包括有視覺、聽覺、觸覺等多個方面,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和感受就是依靠感覺而進行的。在人類進行某項行為時各項感覺是否能夠充分協調與配合,就體現出感覺統合能力的高低。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動下,小學體育教學的目標轉變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并促進學生心理、生理的良性發展。因此,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融入感覺統合訓練已然成為小學體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基于此,進行了關于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融入感覺統合訓練的實驗探究,以期能夠為有關人士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一、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融入感覺統合訓練的重要意義

    1.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治療感覺失調的最佳時期

    從整體上說進行感覺統合訓練的主要目的在于治療學生擁有的感覺失調問題。造成感覺失調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多個方面。

    根據科學研究發現,治愈感覺失調癥狀的最佳時期是人類2歲至12歲之間。因此,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治療感覺失調的最佳時期。由此可以得出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融入感覺統合訓練,正是治愈感覺失調病癥的關鍵時期。因此,該項舉措不但能夠推動素質教育理念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落實,更關鍵的是能夠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展提供更有力支撐。

    2.感覺統合訓練符合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的模式和內容

    另一方面從感覺統合訓練的具體方法來看。在感覺統合訓練中,針對不同的感覺擁有不同的訓練方式。從整體上說利用跳床、平衡木、滑板、平衡板等多種器材開展多樣性的活動訓練是感覺統合訓練的主要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從某種意義而言,感覺統合訓練的方式可以被歸結為帶有一定體育性質的游戲活動。這些游戲活動恰好符合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的開展方式,這就表明感覺統合訓練能夠被有機融入小學體育教學中,不但能夠達到感覺統合訓練的目的,同時還能夠推動小學體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二、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融入感覺統合訓練的策略

    1.提高重視,完善設備設施

    首先,要促進感覺統合訓練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的融入,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學校的重視,將其提上學校體育發展的議程。只有當學校領導層與管理層對體育教學融入感覺統合訓練的重要意義有足夠的認識,才能夠對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的內容進行調節,才能夠在人力、財力和物力方面進行傾斜。其次,在提高重視的前提下,小學學校就必須完善相關的設施設備,為感覺統合訓練提供相應的基礎。這就需要眾多小學學校建設適合感覺統合訓練的場地,可以在操場中劃分一定的區域,也可以安排特定的教室。此外小學學校就必須為學生配備諸如跳床、平衡木、晃動獨木橋、滑板、S型垂直平衡木、S型水平平衡木、圓形平衡板等設施設備,使其成為感覺統合訓練的必備設施。

    2.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開展多樣化的游戲活動

    由于感覺統合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歸結為帶有體育運動性質的游戲活動,這就決定了游戲活動是小學低年級體育小學中融入感覺統合訓練的最佳方式。這就需要小學體育教師針對不同的感覺訓練來安排和設計不同的體育游戲活動。如針對表現為適應能力較差的感覺失調癥狀,學生的表現主要為膽小、怕生、怕與人接觸、自閉、不愛交際等各個方面。

    此時,教師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所安排的活動就應該傾向于集體性。因此,教師就可以平衡腳踏車、滑梯等設備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此時學生就必須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并且在活動過程中與其他同學進行積極的交際。針對身體靈活性不夠、多動、注意力不集中、觸覺發展緩慢等適應癥,教師就可以利用獨角椅、平衡板等設備開展教學活動。此時學生就能夠在體育教學中提高自己的靈活性,逐漸改變多動的習慣,并促進觸覺的進一步發展。

    總的來說,感覺是人類正常生活的重要能力,也是學生未來成長中的必備能力。針對于感覺失調這種較為常見的病癥,小學學校就應該抓住治療感覺失調的關鍵時期,在小學低年級體育中融入感覺統合訓練。

    這就需要各個小學學校提高認識,逐漸完善感覺統合訓練所需的設施設備,同時也需要眾多小學體育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與完善,促進感覺統合訓練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的進一步融入,進而促進兩者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第7篇:感統訓練范文

    爬高山

    家長(主要指爸爸,下文同)躺在床或沙發上,雙腿伸直豎起斜靠在墻上。孩子先坐在家長的腹部,然后站起,順著家長的雙腿往上爬,直到爬不上去為止,接著,再順著腿部滑下來。此游戲有助于強化前庭刺激,促進全身肌肉的伸展。

    滑滑梯

    家長挺直身體斜靠在墻上,孩子站在家長的面前,由家長將其抱起至胸前,讓孩子順著家長的身體往下滑。此游戲可刺激前庭器官,促進身體保護能力及伸展行為的發展。

    過小橋

    家長坐在沙發上,雙腿伸直平放在茶幾上。要求孩子從茶幾上順著雙腿爬到沙發上。大一點兒的孩子可站在家長的雙腿上,抬頭挺胸,雙手伸平保持平衡,雙替向前,走到沙發上。此游戲有助于本體感覺的建立及平衡能力的加強。

    搖搖床

    把浴巾平放在床上,讓孩子坐在浴巾上,雙手抓緊浴巾的兩側。父母雙手抓住浴巾的兩頭兒,拎起浴巾,將孩子提起。父母相互配合左右晃動浴巾,讓孩子自己保持平衡。此游戲可調節前庭功能,發展平衡能力。注意,應選擇結實的浴巾進行練習。

    小鳥飛

    讓孩子俯臥,家長手臂前伸,掌心向上,托起孩子。孩子的雙臂上下抖動,做小鳥翅膀扇動狀。家長托著孩子,快速向前移動,讓孩子感受到飛翔的刺激。此游戲可強烈刺激前庭體系,使頭頸部肌肉同時收縮,促進身體保護能力及伸展行為的發展。

    坐飛船

    家長雙臂經孩子腋下于胸前交叉,抱起孩子,原地旋轉3~4圈(讓孩子感受到旋轉的刺激,旋轉圈數可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增減),然后將其放下,要求其向前走。此游戲可促進前庭感覺的發展,提高平衡能力。

    蕩秋千

    家長彎腰,手臂伸直,雙手交叉。孩子坐在家長的手上,雙手抓住家長的手臂,以保持平衡。家長晃動手臂,使孩子搖晃。此游戲可促進身體協調能力及前庭感覺輸入的統合。

    烏龜跑步

    家長彎腰,四肢伸直,做爬行狀。孩子鉆進家長的身體下方,也做爬行狀。好似一大一小兩只烏龜疊在一起。維持此姿勢,家長與孩子開始跑步。此游戲可調節前庭感覺和觸覺,激發平衡反應,并促進脊髓及四肢的本體感覺發展。同時,由于爬行姿勢會給孩子帶來有別于以往的視覺刺激,因此,還可使整體感覺統合運作功能得到積極發展。

    鉆山洞

    家長彎腰,手臂伸直,雙手撐地,身體成弓形,孩子匍匐通過。此游戲可使孩子的身體與地面產生接觸刺激,并調節前庭感覺。

    蹺蹺板

    家長坐在沙發或凳子上,蹺起二郎腿。孩子坐在蹺起的小腿上,家長使勁顛動小腿,讓孩子上下、左右抖動,要求孩子自己保持平衡。此游戲適合兩歲以下的孩子,可調節前庭感覺,發展平衡能力。

    大吊車

    家長手臂伸直,雙手抓住孩子背部的衣服(或扎在孩子身上的布帶等),將孩子“吊”起,并輕微晃動,要求孩子將指定的東西用手抓起來。此游戲可強化前庭感覺,有利于全身肌肉的伸展,并促進身體運動的協調性。注意,游戲時應確保孩子的衣服或所扎布帶等的牢固度。

    袋鼠跳

    第8篇:感統訓練范文

    【關鍵詞】感覺統合訓練;幼兒;發展;作用

    在對兒童進行感覺統合訓練之前,我們要對孩子進行測查,對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情況和智力發育情況進行診斷,接著制定相應的訓練課程,借助一些特殊的運動器材,讓孩子參與其中,一般需要訓練1至3個月左右,就可以獲得比較可觀的效果,孩子在學習成績、邏輯推理能力、記憶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運動協調能力以及飲食、睡眠方面都會得到令人滿意的改善。

    本文主要就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首先闡述了感覺統合的涵義,并且就感覺統合訓練對幼兒發展所起的作用進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幾點自己的拙見,旨在促進幼兒身心素質和體質的全面發展,進而促進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供廣大同仁借鑒學習。

    一、感覺統合的概述

    感覺統合就是指組合人體器官各個部分的視、聽、嗅、味、觸、本體、平衡、運動等感覺信息輸入,經過大腦的組合,來完成身體的內在知覺,并且對此作出反應。要想使神經系統的各個部分協調起來,完成個體與周圍環境的順利接觸,就必須依靠感覺統合訓練。譬如,當我們鞋子里有沙子時,我們的腳就會感覺到疼痛,緊接著傳輸到大腦里,大腦得到信息后,立即發出信號,讓腳從鞋子里拿出來,倒出鞋子里的沙子。若感覺統合出現問題,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夠協調作用。也就是所謂的感覺統合失調。我們在幼兒園,有時會發現一部分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學習成績差或者是不穩定,還容易緊張,內向膽小,吃飯時愛挑食等毛病。究其原因,都是感覺統合失調導致了這些現象的出現。

    當前,很多幼兒只有很少的活動空間,大人對幼兒的保護過度,要求比較多,再加上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和家長的關系僵化,不和諧,進而造成感覺統合失調,以至于帶來孩子學習、生活和活動方面的障礙。感覺統合失調不是病,只是由于孩子身體某項功能發育較慢,產生了不協調的現象,感覺統合失調的最終結果是造成孩子學習困難,智力下降等。這些孩子可以借助感覺統合訓練來改善學習情況,提高學習能力,智力發育情況,記憶力等。

    二、感覺統合訓練對幼兒發展的作用

    1.促進幼兒感覺動作發展。借助感覺統合訓練,可以培養幼兒與外部環境進行互動,對幼兒認識物體的形狀、顏色、聲音和質感很有幫助。幫助幼兒認識自身內部信息,認識自身與環境的關系信息,進而發展身體的動作能力,培養和提高應變能力、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例如,我們訓練幼兒走平衡臺,要求幼兒雙腳或者單腳在平衡臺上站立,雙手做排球等運動來保持身體的平衡。要加強前庭刺激,保持身體的平衡。再者,站立在平衡臺上左右搖擺,做一些動作等,對平衡反應的反射感覺統合很有幫助,有助于建立前庭――固有平衡。

    2.促進幼兒身體成長發展。讓幼兒參加游戲活動,通過游戲幫助幼兒發展神經系統的組織整合功能,而且這種功能對今后進行高級運動以及學習閱讀很有幫助,決定了高級運動和學習閱讀的訓練好壞。通過游戲對幼兒的骨骼和肌肉的成長起到關鍵作用。例如,讓幼兒趴在地上練習推球,球擺放在離墻壁30-50厘米的地方,讓幼兒去推球,這樣可以加強幼兒頸部肌肉的鍛煉,促進身體協調能力的發展。

    3.促進幼兒心理發展。作為教師,我們在讓幼兒進行獨立游戲活動的同時,當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順利完成某項游戲時,我們要適當地鼓勵和表揚他們,一方面可以增強孩子的信心,使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滿足,另一方面還可以使他們能夠放心大膽地玩,盡興盡情地去玩,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有助于孩子發泄情緒和能量,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4.促進幼兒社會化發展。在幼兒進行游戲時,輕松愉快的氛圍會使他們之間的交流更為親密,他們與老師的交流也會顯得更為親近,輕松的人際關系就很容易建立。在游戲活動中,孩子們可以相互配合,相互協作,共同完成游戲,不僅可以培養孩子們活潑開朗的性格,而且還能夠培養孩子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結語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要立足孩子,不斷探索,努力尋求更適合孩子的感覺統合訓練方式,使孩子在游戲中得到提高,提高孩子的體能、記憶能力、學習能力等,全面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進而推動我國的學前教育穩步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凌詒潔.感覺統合訓練對提升幼兒身體及心理素質作用的研究[J].教育教學研究,2004(12):21-23.

    [2]楊晉蜀.何春玲.感覺統合訓練在學習障礙兒童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8):23-24.

    第9篇:感統訓練范文

    關鍵詞 刻板行為 感覺統合訓練 自閉癥 兒童

    刻板行為是自閉癥兒童的常見問題。感覺統合失調是兒童的多發病,發病率非常高,在我國各大城市中,20%到30%的學齡前兒童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這種失調會使大腦出現接受和處理感覺信息不良,使兒童表現出尋求異常的感官刺激,如喜歡撞頭、旋轉、捂耳朵等;還有些兒童會表現出喜歡看發光的東西、運動的車輛、條紋圖案等。從行為表現來看,刻板行為和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有共同之處,它們的評估表也存在相同項目。①因此,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提高自閉癥兒童感覺統合能力的同時,是否也能改善他們的刻板行為。

    1 被試基本情況

    本文的主要研究對象是自閉癥兒童,化名浩浩,男,5歲2個月。家族成員無精神病史,剖腹產出生。幼兒期表現出語言、認知、運動、生活自理等方面的異常,于2010年被父母送到哈爾濱市兒童醫院診治,確診為自閉癥譜系障礙。經家人描述和老師的觀察,浩浩主要存在的刻板行為為撞頭。

    2 訓練方法與訓練過程

    感覺統合訓練由專門的感覺統合老師進行指導,訓練項目包括小滑板、大滑梯、平衡臺上拋接球、踩平衡腳踏車、走平衡木、網纜上推球、豎抱筒、大陀螺等活動,每天2次,每次30分鐘,30天為1個訓練周期。觀察研究2個訓練周期,用兒童感覺統合能力發展評量表②分別評估兒童開始訓練前、一周期結束、二周期結束時的能力。且用自主設計的行為觀察表記錄撞頭這一行為發生的情境、時間和次數。

    第一訓練周期:俯臥滑滑梯10分鐘、平衡臺上拋接球100個、搖晃大陀螺5分鐘、平衡腳踏車5分鐘、搖晃豎抱桶3分鐘。

    第二訓練周期:俯臥滑滑梯10分鐘、網纜上推球5分鐘、走平衡木5分鐘、平衡腳踏車5分鐘、搖晃大陀螺5分鐘。

    2.1 俯臥滑滑梯

    訓練方法:讓孩子抱著滑板放到大滑梯的平臺上,身體俯臥在滑板上,腹部貼在滑板上,頭朝前抬起,雙臂展開,雙腿抬起,由指導者或家長輕推滑板到斜坡處放手,使得兒童隨滑板沿滑梯滑下。

    遇到困難: 開始時兒童害怕,不肯將手臂伸開;頭部抬起不足。

    改進措施:(1)讓已經掌握技巧的兒童反復給浩浩做示范,并在滑下的位置安置軟墊,由家長接住浩浩,剛開始的幾次把住浩浩和滑板沿滑梯滑下,而不是讓浩浩隨滑板自然滑下,但要嚴格要求浩浩抬頭展臂等動作規范,以免養成依賴,以后難以獨立完成。(2)通過多練習在滑板上推球,鍛煉頸肌收縮,頭部抬起的動作,因為只有抬起頭部,才能看見球,并做推球的活動。

    2.2 平衡臺上拋接球

    訓練方法:讓兒童雙腳分開站在平衡臺上,一邊控制自己身體在平衡臺上保持平衡,一邊要接住老師拋過來的球,進行拋接的練習。

    遇到困難:兒童存在拋球困難,兒童站到平衡臺上后,出現肌肉緊張僵硬的情況,難以完成任何動作,尤其是拋球,在指導者的輔助下能做出拋的動作,但在該拋出時沒有放手的動作,導致球無法拋出。

    改進措施:讓兒童在平時多練習拋球的動作,以熟練掌握動作要領;熟悉在平衡臺上的感覺,減輕肌肉緊張僵硬的情況,再在平衡臺上進行拋接球活動。

    2.3 搖晃大陀螺

    訓練方法:讓浩浩一個人坐在大陀螺里,手把住大陀螺的邊緣,開始時可以由指導者輔助搖晃,當兒童掌握技巧后可自行搖晃。

    遇到困難:兒童的握力不足,導致手難以抓握住大陀螺的邊緣,在搖晃過程中頭部磕碰陀螺,隱藏危險。

    改進措施:先利用其他活動,盡量多鍛煉其手部的握力,如小型拔河比賽,以保證兒童的安全。

    2.4 平衡腳踏車

    訓練方法:先抬起腳踏車踏板較低那邊的腳放到踏板上,將身體重心慢慢往前移動,使另一只腳踏上踏板,站好后盡量放松,身體正直,手握手柄,全身協調走動。

    遇到困難:兒童過于緊張,不肯握住手柄,致使踩平衡腳踏車時不能自己掌握平衡;兒童無法通過感覺統合訓練師的語言指導和同伴的示范掌握腳踩踏板的技巧。

    改進措施:先讓兒童站在平衡腳踏車上,感覺統合訓練師扶住兒童的腋下,輔助老師通過按壓踏板邊緣的方法讓平衡腳踏車向前移動,使兒童能夠慢慢適應腳踏車的移動;針對踩腳踏車的技巧問題,可以通過輔助老師用手按壓兒童的腳和踏板,讓兒童感受到踩腳踏車所需要的力道和技巧等。

    2.5 搖晃豎抱筒

    訓練方法:讓兒童雙手緊抱圓筒,雙腿夾住圓筒,指導者幫助慢慢搖晃。由于豎抱筒能旋轉的特性,要更加注意安全,降低高度,在地下放好保護用的軟墊。

    遇到困難:兒童的手臂和腿都難以用上力氣,抱不住抱筒,無法訓練。

    改進措施:通過大運動,如拍球、拋球、跑步、跳躍等鍛煉手臂和腿的力量,在力量還不夠時,借助布帶把兒童固定在抱筒上,增加安全性,鍛煉前庭覺。

    2.6 網纜上推球

    訓練方法:兒童俯臥在網纜中,頭部抬高,伴隨著網纜的晃動與指導者互相推球。

    遇到困難:兒童不聽指令,無法配合指導者完成推球的活動。

    改進措施:讓配合者把著兒童的手來推球,慢慢培養兒童推球的意識。

    2.7 走平衡木

    訓練方法:讓浩浩站上平衡木的一端,雙手平伸抬頭挺胸,雙替往前走。

    在進行此項訓練時,兒童配合良好,訓練順利進行。

    3 研究結果

    浩浩進行感覺統合訓練后,感覺統合能力和刻板行為都有很大改善,具體情況見表1。

    圖1顯示:浩浩在進行感覺統合訓練后,觸覺功能、前庭功能、本體功能均有提高,撞頭行為明顯減少。其中觸覺功能、前庭功能提高尤為顯著。

    4 討論

    感覺統合訓練的效果非常值得肯定。在兒童感覺統合發展的過程中,單純的各種感覺發展到初級的感覺統合,身體雙側的統合,手眼協調,注意力、情緒穩定及從事有目的性活動,進一步發展到高級的感覺統合。Ayres博士認為:感覺統合障礙是可以通過訓練加以矯正的,因為其并不是教育問題,而是一種心理障礙。感覺統合訓練的目的在于矯治兒童大腦對外界信息處理不良的問題, 增加感覺信息的輸入,尤其是前庭刺激的輸入,打開通往神經系統部分的通路,從而達到改善腦功能的目的。③

    本研究結果顯示:感覺統合訓練對浩浩的刻板行為的減少有明顯效果,而且訓練時間越持久,所得到改善的效果越明顯。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成人深夜福利视频| 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永久播放视频平台| 亚洲欧美成人永久第一网站|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免费| 四虎影视成人精品| 成人性生活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成成人看片在线|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88xx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私人影视|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 成人无码嫩草影院|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 777奇米四色成人影视色区| 国产成人在线网址|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成人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69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1成人精品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免费在线成人网|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免费无码成人片| 亚洲成人在线网| 777精品成人影院| 成人自拍视频网| 成人无码精品1区2区3区免费看|